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区块链的堡垒机日志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
1
作者 代雅琳 张爱清 +1 位作者 余斌 周桐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24年第8期2294-2299,2354,共7页
现有的堡垒机运维和审计过程中存在操作日志被篡改、管理员权利过大、中心化身份认证和资源不受控制等问题,论文设计并实现一套基于区块链的堡垒机日志分析系统,利用智能合约和星际文件系统,将堡垒机的管理、运维、审计等操作日志数据... 现有的堡垒机运维和审计过程中存在操作日志被篡改、管理员权利过大、中心化身份认证和资源不受控制等问题,论文设计并实现一套基于区块链的堡垒机日志分析系统,利用智能合约和星际文件系统,将堡垒机的管理、运维、审计等操作日志数据锚定在区块链上,形成可追溯、不可篡改的记录。结合智能合约、数据上链存证等技术,为用户提供运维审计流程的完整信息记录,也为个体公司或者司法机构提供数据无失真的证据保留和追责方法。系统实现及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为现有不同类型的堡垒机系统提供辅助应用,具有不可篡改、可信度高、可溯源等特点,为堡垒机的管理和运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堡垒机 智能合约 星际文件系统 日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MS代谢组学的复方苦参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血清代谢物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棕帆 吴名一 +5 位作者 代雅琳 徐森 马志强 何建鑫 吴海滨 师丙帅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3-117,共5页
目的通过代谢组学观察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经过复方苦参注射液(CKI)治疗前后血清代谢产物的差异,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代谢通路。方法选取TNBC无瘤生存期患者16例,给予CKI治疗10天,采用液相色谱/质谱仪(LC/MS)分析用药前与用药后的血... 目的通过代谢组学观察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经过复方苦参注射液(CKI)治疗前后血清代谢产物的差异,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代谢通路。方法选取TNBC无瘤生存期患者16例,给予CKI治疗10天,采用液相色谱/质谱仪(LC/MS)分析用药前与用药后的血清代谢差异物成分,通过无监督主成分分析(PCA)、有监督偏最小二乘法分析(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OPLS-DA)等多维统计分析,进一步结合t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比较,以VIP>1且P<0.1的条件进行质荷比筛选差异性代谢物,并采用Fisher检验分析各个通路代谢物富集度水平,找到涉及的相关代谢通路。结果用药前后共发现19种血清差异代谢物,其中苦参碱、皮质醇、硬酯酸、乙酰高牛磺酸、水杨尿酸、甘油脱氧胆酸、次黄嘌呤核苷酸、牛磺酸鹅去氧胆酸、甘氨胆酸等9种代谢物水平较用药前上调。花生四烯酸、芥酸酰胺、亚油酸、棕榈油酸、环氧硬脂酸、花生酸、正十五酸、16-羟基棕榈酸、油酸、软脂酸等10种代谢物含量较用药前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VIP>1,P<0.1)。KEGG通路分析发现影响涉及不饱和脂肪酸合成、脂肪酸生物合成、亚油酸生物合成、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信号通路、原代胆汁酸生物合成等多条代谢途径。结论 CKI可调节TNBC患者机体内脂肪酸代谢水平,其发挥抗肿瘤作用可能与干预花生四烯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等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苦参 三阴性乳腺癌 代谢组学
原文传递
化疗周期结束,别忘了返院复查
3
作者 代雅琳 吴名一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1年第12期61-61,共1页
一般的化疗是分疗程来进行的,可分为一周疗、两周疗和三周疗,这些是由医生根据不同的病情来制定不同的化疗周期。很多患者朋友们在每一化疗周期结束后满怀欣喜,觉得终于可以解放了,可以回家好好享受生活了。那么在回家后的这段时间里,... 一般的化疗是分疗程来进行的,可分为一周疗、两周疗和三周疗,这些是由医生根据不同的病情来制定不同的化疗周期。很多患者朋友们在每一化疗周期结束后满怀欣喜,觉得终于可以解放了,可以回家好好享受生活了。那么在回家后的这段时间里,患者朋友们应该做些什么呢?下面让我们来聊一聊化疗患者回家后的那些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周期 周疗 化疗患者 回家 朋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乳癌5例诊疗体会及文献复习
4
作者 代雅琳 吴名一 +3 位作者 陈梦圆 何建鑫 郭玮 师丙帅 《医药论坛杂志》 2021年第18期44-47,共4页
目的通过探讨副乳癌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提高副乳癌的诊疗技术。方法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2005年—2020年共收治了副乳腺癌患者5例。通过关键词"副乳癌"、"副乳腺癌"检索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 目的通过探讨副乳癌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提高副乳癌的诊疗技术。方法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2005年—2020年共收治了副乳腺癌患者5例。通过关键词"副乳癌"、"副乳腺癌"检索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十年内关于副乳腺癌的中文文献,检索出52篇。其中根据纳入标准:性别、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排除资料不全的20篇,故本文仅讨论32篇文献,文献中共报告159例患者,总计164例。结果副乳癌的诊断方法特异性差,依赖于病理学检查,治疗方法等同于乳腺癌,预后较乳腺癌差。结论副乳癌在临床上少见,多见于腋窝和腹股沟处,早期便可出现转移,易误诊和漏诊,发现时病情较重,预后较乳腺癌差。当有以腋窝肿块为主诉就诊时,应警惕副乳癌的可能性,早诊断,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乳癌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亚甲蓝前哨淋巴结示踪技术在国内各级医院乳腺外科应用现状调查 被引量:1
5
作者 师泽元 王一帆 +7 位作者 代雅琳 陈梦圆 张雅婷 李伟 谢凤鸣 卢海 师丙帅 吴名一 《社区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4期814-818,共5页
目的通过调查获知国内亚甲蓝作为示踪剂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中的应用现状,规范其正确的使用方法。方法2020-08-30-2020-11-30通过问卷星平台(https://www.wjx.cn/)向全国乳腺外科医师发出调查问卷,分别对SLNB示踪方法、亚甲... 目的通过调查获知国内亚甲蓝作为示踪剂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中的应用现状,规范其正确的使用方法。方法2020-08-30-2020-11-30通过问卷星平台(https://www.wjx.cn/)向全国乳腺外科医师发出调查问卷,分别对SLNB示踪方法、亚甲蓝的注射浓度、部位、时机、剂量及单示踪的假阴性率,进行反馈数据的整理分析。结果收到有效问卷669份,涵盖全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外西藏、香港、澳门、台湾),全国有76.94%的乳腺外科医生在使用亚甲蓝作为前哨淋巴结示踪剂;亚甲蓝注射部位为乳晕皮内占31.35%;亚甲蓝注射原液占67.48%,浓度为1∶9占16.14%;注射时机选择术前10~15 min占93.66%;注射量2 mL占68.75%;乳晕区注射点数:1个点占34.49%,2个点占27.96%,3个点占36.12%,4个点占30.36%。结论目前国内乳腺外科医师广泛应用亚甲蓝作为前哨淋巴结示踪剂。亚甲蓝的注射浓度、部位及剂量尚存在分歧;注射时机为术前10~15 min,已达成共识。使用原液在乳腺癌手术中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建议使用容积比1∶9的浓度;亚甲蓝注射部位应在乳晕皮内;注射量建议2 mL;注射点数建议沿乳晕区4个象限分别注射1个点;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亚甲蓝注射液说明书指出,亚甲蓝不能皮下、肌肉、鞘内注射,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指出“蓝染料和核素示踪剂注射于肿瘤表面的皮内或皮下、乳晕区皮内或皮下及原发肿瘤周围的乳腺实质内均有相似的成功率和假阴性率”。两者存在分歧,需要进一步商榷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蓝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示踪技术 问卷调查
原文传递
乳腺癌合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同时性双原发癌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吴名一 代雅琳 +3 位作者 陈梦圆 何建鑫 马志强 师丙帅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025-1027,共3页
双原发癌指同一患者同时或相继发生2个彼此之间无关系的癌症,2个原发癌发生≤6个月诊断为同时性双原发癌;发生>6个月诊断为异时性双原发癌[1]。本例患者乳腺癌组织类型是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该类型是浸润性乳腺癌分类中最常见的一... 双原发癌指同一患者同时或相继发生2个彼此之间无关系的癌症,2个原发癌发生≤6个月诊断为同时性双原发癌;发生>6个月诊断为异时性双原发癌[1]。本例患者乳腺癌组织类型是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该类型是浸润性乳腺癌分类中最常见的一种,来源于乳腺导管上皮。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以克隆性红细胞增多为主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临床上少见,同时临床表现也多样且缺乏特异性[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双原发癌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乳腺癌化疗过程中植入式静脉港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王一帆 师泽元 +4 位作者 代雅琳 吴名一 何建鑫 吴海滨 师丙帅 《社区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3期753-756,共4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使用植入式静脉港情况,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06-01-2021-10-01收治的112例乳腺癌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遵循随机原则)各56例,植入式静脉港为观察组,深...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使用植入式静脉港情况,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06-01-2021-10-01收治的112例乳腺癌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遵循随机原则)各56例,植入式静脉港为观察组,深静脉置管为对照组;对比观察2组满意度、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出血及血肿、直立性低血压、导管移位、导管阻塞、感染)和操作复杂程度。结果植入式静脉港满意度为89.28%,优于深静脉置管的4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93,P<0.001;观察组发生出血及血肿1例,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57%,对照组发生出血及血肿2例,直立性低血压1例,导管移位1例,导管阻塞2例,感染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07%,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0,P=0.026。中心静脉置管和植入式静脉港的关键操作技术为中心静脉穿刺及置管,中心静脉置管的部分导管及连接头留在体外,而植入式静脉港是把港座和导管埋在体内,两者难度系数相同。结论植入式静脉港可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操作难度与深静脉置管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静脉港 深静脉置管 乳腺癌 化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