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山自然保护区核桃楸扁叶甲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1
1
作者 于书英 苏丽芳 +5 位作者 姜蕾 王鑫 姜蕴轩 张洋 朱佳强 代剑锋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07年第6期53-56,78,共5页
2007年6月在松山自然保护区发现核桃楸扁叶甲虫害严重,通过对扁叶甲的生活形态、世代、食性、天敌的观察及核桃楸受虫害程度的普查,得出了虫害的特点,并针对其发生面积大,制定了以生物、物理和化学方法为主要手段的可控防治措施,以期为... 2007年6月在松山自然保护区发现核桃楸扁叶甲虫害严重,通过对扁叶甲的生活形态、世代、食性、天敌的观察及核桃楸受虫害程度的普查,得出了虫害的特点,并针对其发生面积大,制定了以生物、物理和化学方法为主要手段的可控防治措施,以期为有关部门提供采取可控防治措施的参考资料,有效控制病虫害,对保护松山地区的特殊植被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山 核桃楸 扁叶甲 可控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LUP和GGE双标图的华北落叶松家系区域试验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郑聪慧 张鸿景 +5 位作者 王玉忠 代剑锋 党磊 杜子春 刘建婷 高运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3-83,共11页
【目的】为综合评价华北落叶松参试家系的速生丰产性、稳定性及各试验地点的区分力和代表性,利用基因型主效加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GGE)双标图对2017年度华北落叶松区域试验中参试家系的生长数据进行分析。【方法】基于冀北地区4个试验... 【目的】为综合评价华北落叶松参试家系的速生丰产性、稳定性及各试验地点的区分力和代表性,利用基因型主效加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GGE)双标图对2017年度华北落叶松区域试验中参试家系的生长数据进行分析。【方法】基于冀北地区4个试验地点26个华北落叶松家系的胸径数据,首先拟合3个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各个模型均具有相同的固定效应(“地点”和“地点中的区组”)和残差方差结构(行、列自回归AR1×AR1,以进行空间分析),其中,模型1为随机效应中包含2个公因子的因子分析模型(FA模型),模型2、3分别为随机效应里不含测量误差以及包含测量误差的非结构化矩阵模型(US模型);基于AIC信息准则选出一个最优模型,之后利用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法得到各家系在各地点的胸径BLUP数据;基于胸径BLUP数据做GGE双标图分析,对华北落叶松家系和试验地点进行评价。【结果】基于AIC信息准则,模型3(空间变异结合包含测量误差的非结构化矩阵模型(US模型))被选为最优模型;基于胸径BLUP数据的GGE双标图的前2个主成分的方差解释百分比之和为92.4%,表明结果可靠;4个试验地点被分成2组,地点L1(张家口赤城马营沟)、地点L3(张家口沽源柳条沟)和地点L4(承德围场查字)为一组(以111号家系的胸径最大),地点L2(承德围场御道口)为一组(以78号家系的胸径最大),相对而言,地点L3(张家口沽源柳条沟)能更有效地选择速生丰产且稳定的家系;各家系在不同试验地点上的表现有所不同,总体而言,26个华北落叶松家系中,111号的胸径(产量)最大,接着是78、72、82、76、59、100、77、56、86、96等系号,胸径(产量)最小的是1号,97、116、53、35、46、66和49号等家系的胸径(产量)也较低,68和42号家系的胸径(产量)接近总体均值;96、86、100和76号是速生丰产且稳定的家系,速生丰产家系111、72、56号的稳定性居中,速生丰产家系78、82和77号的稳定性中等偏下,而速生丰产家系59号则不稳定。【结论】模型3(空间变异结合包含测量误差的非结构化矩阵模型(US模型))较另外2个模型而言,结果更为可靠。地点L3(张家口沽源柳条沟)既具高区分力,又具高代表性,能更有效地评价家系。家系96、86、100和76号兼具速生性、丰产性和稳定性,可被广泛推广。基于BLUP的GGE双标图能有效应用于华北落叶松家系及试验地点的评价,本研究可为冀北地区华北落叶松的家系选择和应用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 基因型主效加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GGE)双标图 华北落叶松 区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用耐磨型环氧树脂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代剑锋 陈诚 徐建晖 《山西建筑》 2017年第18期98-100,共3页
采用自制增韧改性环氧树脂为主剂,添加粒径为300目微硅粉,制备耐磨型改性环氧树脂,对其拉伸强度进行了检测,并研究了耐磨型环氧树脂对力学性能及耐磨性能的影响,为今后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增韧剂 漆轮磨耗仪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余辉路面自发光涂料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徐建晖 陈诚 +1 位作者 万宏 代剑锋 《公路交通技术》 2017年第6期14-16,26,共4页
将自发光、反应型高分子材料在一定相容剂作用下进行强制搅拌融合,并配合使用定量助剂,可形成一种用于道路建设的长余辉自发光涂料。该涂料白天吸收太阳光能量储能,晚上可自发光6 h,主要应用于彩色化城市慢行步道系统装饰,湿地公园、山... 将自发光、反应型高分子材料在一定相容剂作用下进行强制搅拌融合,并配合使用定量助剂,可形成一种用于道路建设的长余辉自发光涂料。该涂料白天吸收太阳光能量储能,晚上可自发光6 h,主要应用于彩色化城市慢行步道系统装饰,湿地公园、山区公路等特殊路面的警示。目前该材料已在重庆市万盛区旅游大道和柳州市新柳大道试验段得到铺筑,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光材料 长余辉涂料 荧光路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隧道明色化彩色沥青及其路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蒋定然 徐建晖 +2 位作者 贾向波 刘誉贵 代剑锋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5-88,共4页
为探索适用于隧道明色化的新型铺装材料,开发了一种合成树脂类彩色沥青。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了彩色沥青与SK-70#石油沥青的官能团组成,对比了彩色沥青与I-D级SBS改性沥青的常规性能和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彩色沥青与SK-70#石油... 为探索适用于隧道明色化的新型铺装材料,开发了一种合成树脂类彩色沥青。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了彩色沥青与SK-70#石油沥青的官能团组成,对比了彩色沥青与I-D级SBS改性沥青的常规性能和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彩色沥青与SK-70#石油沥青具有相近的官能团组成;明色化彩色沥青混合料的四项路用性能均符合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与I-D级SBS改性沥青相比,低温性能明显提高,水稳定性能小幅提升;同时2种沥青的BPN值相近,表明彩色沥青路面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明色化材料 彩色沥青 混合料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拌环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路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李林波 徐建晖 +1 位作者 代剑锋 陈诚 《公路交通技术》 2016年第5期13-16,20,共5页
将彩色沥青、环氧树脂在一定相容剂作用下进行强制搅拌融合,并配合使用定量固化剂,从而形成一种浅色冷拌沥青胶结料。该胶结料易于改色,所生产的混合料其路用性能较传统沥青混合料更优异,适用于彩色化城市快速公交系统(BRT)、彩色非机... 将彩色沥青、环氧树脂在一定相容剂作用下进行强制搅拌融合,并配合使用定量固化剂,从而形成一种浅色冷拌沥青胶结料。该胶结料易于改色,所生产的混合料其路用性能较传统沥青混合料更优异,适用于彩色化城市快速公交系统(BRT)、彩色非机动车道等彩色路面铺筑。目前该混合料已在贵州省合肥市公交车站台进行试验段铺筑,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快速公交系统(BRT) 冷拌混合料 彩色路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肥对华北落叶松苗木叶绿素及SOD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杜子春 代剑锋 《现代园艺》 2019年第2期18-19,共2页
为了明确追肥对华北落叶松苗木叶绿素以及SOD活性的影响,进行了不同组合肥料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混合肥对华北落叶松生长及提高SOD活性最为明显,采用纯氮对提高叶绿素含量最为显著。
关键词 追肥 华北落叶松 SOD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彩色沥青开发与中试
8
作者 陈诚 代剑锋 伍朝晖 《城市建筑》 2014年第8期279-279,共1页
本文通过试验和理论分析以及查阅文献,较为系统地对改性彩色沥青进行了研究。用材料复合的原理开发出了改性彩色沥青。通过改性彩色沥青成功中试,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彩色沥青路面合成工艺,使彩色沥青向生产规模迈进。
关键词 道路 彩色改性沥青 标准与分类 中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拌环氧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价
9
作者 王民 邓永洲 +2 位作者 王滔 韦宏年 代剑锋 《公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21,共6页
为了解决钢桥面铺装层病害高效修复养护技术问题,结合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特点与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工艺特点,开发新型钢桥面铺装养护材料——冷拌环氧浇注式沥青混合料,并进行了胶结料拉伸断裂试验及混合料流动性、稳定度、抗压强度... 为了解决钢桥面铺装层病害高效修复养护技术问题,结合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特点与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工艺特点,开发新型钢桥面铺装养护材料——冷拌环氧浇注式沥青混合料,并进行了胶结料拉伸断裂试验及混合料流动性、稳定度、抗压强度和弯拉强度试验,对比分析确定胶结料配方。同时与钢桥面典型铺装材料进行了高温稳定性、抗裂性、温缩性及抗疲劳等路用性能对比分析,对其综合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环氧沥青力学性能优良,拉伸强度为14.21 MPa,断裂延伸率为45%,混合料抗压强度随温度升高线性下降,70℃马歇尔稳定度超100 kN,25℃立方体抗压强度为42.9 MPa, 70℃动稳定度远超10 000次/mm;混合料-10℃极限弯曲应变为3 241με,劈裂强度大,水稳性优异,冻融劈裂强度比及浸水残留立方体抗压强度均在95%以上;混合料温缩系数介于环氧沥青混合料和浇注式沥青混合料之间,具备较好的协同变形能力,温度收缩系数在50℃~-30℃范围内近似呈线性规律下降;混合料疲劳性能指标冲击韧性为1 052 N·mm,与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高弹改性SMA接近,疲劳性能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环氧沥青 冷拌环氧浇注式沥青混合料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走进中西法文化比较的视野——读《中西法文化的暗合与差异》
10
作者 代剑锋 《财经政法资讯》 2014年第5期67-71,共5页
自感拜读范忠信教授的《中西法文化的暗合与差异》一书之后获益颇丰,深刻体会到兼采中西法文化的奇妙之光,对此饕餮之作,不敢妄作书评,权且当谈一谈自身的感受与体悟。本文将从文章内容结构之构建、文章研究论证影响之评价、主要思想价... 自感拜读范忠信教授的《中西法文化的暗合与差异》一书之后获益颇丰,深刻体会到兼采中西法文化的奇妙之光,对此饕餮之作,不敢妄作书评,权且当谈一谈自身的感受与体悟。本文将从文章内容结构之构建、文章研究论证影响之评价、主要思想价值之评价与自我思考三个方面来谈一谈我的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文化 研究论证 文化比较 思想价值 范忠信 内容结构 亲亲相隐制度 法律文化传统 本土资源 中国法律思想史
原文传递
民初大理院民法“法理”的司法运用
11
作者 代剑锋 《荆楚法学》 2023年第6期120-134,共15页
“法理”作为判决依据和司法说理意义上的民事审判之“法源”,主要表现为正义、衡平之伦理与一般意义上的法律原则与法律理念等,是大理院民事审判中一类重要的法源。其作为民事司法判决依据,存在直接作为核心规范法源、与其他规范意群... “法理”作为判决依据和司法说理意义上的民事审判之“法源”,主要表现为正义、衡平之伦理与一般意义上的法律原则与法律理念等,是大理院民事审判中一类重要的法源。其作为民事司法判决依据,存在直接作为核心规范法源、与其他规范意群一同加强论证的规范法源之分。大理院通过参酌国情对法理规范进行制度性要素的转换、加强概念解释以及以保持民族性与推进社会进步为价值基础统合法理规范等方式来实现“法理”在司法领域的继受与整合。“法理”在大理院民事审判中的运用应注意严格限定其适用的程序和顺位条件,加强司法论证。此外,该运用对现代民事司法具有重要经验意义,要注重确立法理这一法源,并有望藉此来优化立法结构,实现良法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院 法理 法源 司法运用
原文传递
钢桥面冷拌树脂铺装服役现状
12
作者 刘小清 王滔 +2 位作者 王民 代剑锋 肖丽 《公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51,共7页
为解决我国钢桥面冷拌树脂铺装实践经验缺乏等问题,以文献查阅、交流问询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对17座采用冷拌树脂铺装方案的钢桥进行了调研,对病害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冷拌树脂铺装方案服役状况总体良好,裂缝和车辙不容忽视,... 为解决我国钢桥面冷拌树脂铺装实践经验缺乏等问题,以文献查阅、交流问询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对17座采用冷拌树脂铺装方案的钢桥进行了调研,对病害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冷拌树脂铺装方案服役状况总体良好,裂缝和车辙不容忽视,施工缝开裂在17座桥梁中占比超60%,纵向裂缝、车辙病害在10座RA+SMA桥梁中占比均超50%。此外,冷拌树脂铺装方案还存在鼓包、层间黏结抗剪性能不足、抗滑层耐磨性能不足、平整度差等问题,以及表面抗滑层存在掉粒现象。冷拌树脂铺装方案在跨线桥、匝道桥等单体面积较小的工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为保障及提升冷拌树脂铺装方案的服役寿命,宜提升冷拌树脂的韧性,宜采用黏结抗剪性能更优的二阶热固性环氧树脂等作为黏层,宜加强施工缝界面处治,不宜将冷拌树脂混合料作为磨耗层,应避免雨季、高湿度环境下施工,施工后天气应良好以保障养生强度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钢桥面铺装 冷拌树脂 裂缝 车辙 鼓包 抗滑性能
原文传递
彩色功能性铺装材料及施工装备关键技术研究
13
作者 徐建晖 代剑锋 +3 位作者 郝增恒 岳晓文 刘灿 赵云 《中国科技成果》 2021年第4期19-20,共2页
彩色功能性铺装作为21世纪道面铺装新势态,由传统铺装的安全性、通达性向更高层次的功能性、舒适性、艺术性拓展.但是如何通过道面铺装实现路面与环境的协调,增强道路整体景观效果,提升地区形象、展现文化内涵,国内外鲜有研究.
关键词 通达性 施工装备 铺装材料 整体景观 舒适性 功能性 彩色 21世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