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子基水下灌浆材料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彭瑞民 何岫玲 +3 位作者 孙莹 孙岳明 白银 代云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3-161,共9页
水下灌浆是水工建筑物修补加固的重要方法。相较于水泥基灌浆材料,高分子基灌浆材料具有黏度低、可灌性好、凝胶固化速率快和弹性好等优势,适用于细小裂缝和活动裂缝的快速修复。然而,目前常用的高分子基灌浆材料用于水下灌浆时,存在力... 水下灌浆是水工建筑物修补加固的重要方法。相较于水泥基灌浆材料,高分子基灌浆材料具有黏度低、可灌性好、凝胶固化速率快和弹性好等优势,适用于细小裂缝和活动裂缝的快速修复。然而,目前常用的高分子基灌浆材料用于水下灌浆时,存在力学性能差、黏结强度差、耐久性差和成本高等不足。文中结合常用的高分子基灌浆材料,分析了水下灌浆的难点,并从树脂主剂、固化剂和助剂3个方面归纳了水下灌浆材料的改性策略。最后,指出了水下灌浆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是绿色化和自修复功能化,以更好地适应复杂的水下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灌浆 高分子基灌浆材料 力学性能 黏结强度 自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气体光电催化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祝春彤 孟祥钰 +1 位作者 孙岳明 代云茜 《化工时刊》 CAS 2024年第4期36-39,109,共5页
温室气体的光电催化转化是当前科研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不仅有助于缓解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还能实现能源的有效和循环利用。目前,光催化、电催化、光电催化等多种催化技术被用于温室气体的转化,但催化剂活性提升仍面临挑战。作者根据现阶段... 温室气体的光电催化转化是当前科研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不仅有助于缓解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还能实现能源的有效和循环利用。目前,光催化、电催化、光电催化等多种催化技术被用于温室气体的转化,但催化剂活性提升仍面临挑战。作者根据现阶段温室气体的研究现状,系统地总结了光电催化反应及性能评价,进一步阐述了光电催化在二氧化碳还原和甲烷氧化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温室气体光电转化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催化性能评价 光电还原CO_(2) 光电氧化CH_(4) 半导体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光催化研究进展
3
作者 邾萌萌 孟祥钰 +1 位作者 孙岳明 代云茜 《化工时刊》 2024年第6期47-51,共5页
随着页岩气和天然气的开发,甲烷成为一种丰富的资源,高效利用或将其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前景广阔。新兴的光催化甲烷转化以光照射下的高能激发态为特征,在温和条件下以清洁和可持续的太阳能为动力,打破热力学限制,将甲烷转化为... 随着页岩气和天然气的开发,甲烷成为一种丰富的资源,高效利用或将其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前景广阔。新兴的光催化甲烷转化以光照射下的高能激发态为特征,在温和条件下以清洁和可持续的太阳能为动力,打破热力学限制,将甲烷转化为其他化学品。作者对光催化甲烷转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了光催化剂的设计策略,最后对未来甲烷光催化转化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甲烷 氧化偶联 非氧化偶联 含氧化合物 催化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e-pot facile synthesis of highly photoluminescent graphene quantum dots with oxygen-rich groups 被引量:2
4
作者 代云茜 孙贻白 +2 位作者 龙欢 柴蕴玲 孙岳明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4年第4期520-525,共6页
To achieve a new type of carbon-based quantum dots with unique photoluminescence PL a simple approach for fabrication of graphene quantum dots GQDs with oxygen-rich groups was developed via the hydrothermal reaction b... To achieve a new type of carbon-based quantum dots with unique photoluminescence PL a simple approach for fabrication of graphene quantum dots GQDs with oxygen-rich groups was developed via the hydrothermal reaction by using graphene oxides GOs as a precursor.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 characterizations confirmed that the sizes and heights of GQDs were 5.02±0.92 nm and 0.6 nm respectively.A strong PL emission exhibited unique excitation wavelength dependent features.Also the carbene-like free zigzag edge sites were proposed to be the origin of the strong PL emission.The GQDs were demonstrated to be a superior probe for Fe3+ detection in aqueous solution with a high sensitivity and feasibility due to the special coordinate interaction between Fe3+and the phenolic hydroxyl group at GQ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HENE quantum dots photoluminescence oxygen-rich grou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纳米管复合薄膜电极制备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王育乔 孙岳明 +1 位作者 代云茜 宋铂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2-165,共4页
采用强碱水热法合成二氧化钛纳米管,并与二氧化钛纳米颗粒混合作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电极材料.当纳米管与纳米颗粒按照1∶1摩尔比混合时,经过500℃烧结1h后,转化成锐钛矿晶型;平均孔体积0.30cm3/g,平均孔径11.42nm,比表面积为105.58m2... 采用强碱水热法合成二氧化钛纳米管,并与二氧化钛纳米颗粒混合作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电极材料.当纳米管与纳米颗粒按照1∶1摩尔比混合时,经过500℃烧结1h后,转化成锐钛矿晶型;平均孔体积0.30cm3/g,平均孔径11.42nm,比表面积为105.58m2/g;电极对染料的吸附量达到4.85×10-8mol/cm2;电池的短路光电流密度8.70mA/cm2,开路光电压0.76V,填充因子0.60,光电转化效率3.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纳米管 薄膜电极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so-5,10,15,20-四(对羟基苯基)金属卟啉对纳米TiO_2多孔膜电极的敏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蒋银花 吴小娟 +3 位作者 吴敏 曾平 代云茜 孙岳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3-468,共6页
以吡咯和对羟基苯甲醛为原料,丙酸为溶剂采用Adler法合成了Meso-5,10,15,20-四(对羟基苯基)卟啉[H_2THPP],并以其及醋酸金属盐为原料,采用固液相结合的方法合成了Meso-5,10,15,20-四(对羟基苯基)金属卟啉[MTHPP),M=Cu,Co]。研究了H_2THP... 以吡咯和对羟基苯甲醛为原料,丙酸为溶剂采用Adler法合成了Meso-5,10,15,20-四(对羟基苯基)卟啉[H_2THPP],并以其及醋酸金属盐为原料,采用固液相结合的方法合成了Meso-5,10,15,20-四(对羟基苯基)金属卟啉[MTHPP),M=Cu,Co]。研究了H_2THPP及M(THPP)[M=Cu,Co]对纳米TiO_2多孔膜电极的敏化性质,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对其主要基团及敏化电极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发现:H_2THPP和M(THPP)[M=Cu,Co]与TiO_2间都存在微弱的相互作用。MTHPP的敏化性质与中心金属离子密切相关,敏化效果的顺序为:CuTHPP>H_2THPP>CoTH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卟啉 金属卟啉 光敏剂 光电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氮掺杂多孔石墨烯的可控制备及类酶催化性质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剑辉 孟祥钰 +3 位作者 唐明宇 周洁 孙岳明 代云茜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315-2324,共10页
通过改进的Hummer法合成氧化石墨烯(GO),然后以氨水为氮源,经过一步水热法温和地制备了具有丰富纳米孔的氮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N-RGO)筛网状片层。N-RGO显示出高效的类酶催化活性,可以催化氧化多种有机化合物发生显色反应,如3,3',5,... 通过改进的Hummer法合成氧化石墨烯(GO),然后以氨水为氮源,经过一步水热法温和地制备了具有丰富纳米孔的氮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N-RGO)筛网状片层。N-RGO显示出高效的类酶催化活性,可以催化氧化多种有机化合物发生显色反应,如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邻苯二胺(OPD)、2,2'-叠氮基-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磺酸)(ABTS)等。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Raman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其进行系统表征。通过平行试验证明N-RGO催化氧化TMB是氧气参与的高效4电子转移反应过程。催化性能测试表明N-RGO相对辣根过氧化物酶(HPR)表现出了更强的耐受性,在较宽范围内(温度25~85℃,pH值4~7,NaCl浓度0~100 mmol·L^-1)均具有类酶催化活性。通过Michaelis-Menten模型的拟合可知,当GO浓度为5 mg·mL^-1时合成的N-RGO表现出较低的米氏常数(Km≈0.2 mmol·L^-1)和较高的反应速率(vmax≈0.07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类酶催化 光谱 氮掺杂石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还原法合成Pt/Fe_(2)O_(3)/氮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催化剂及其抗烧结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志慧 王云鹏 +5 位作者 符婉琳 朱明芸 柴蕴玲 吴敏 孙岳明 代云茜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3-83,共11页
采用静电纺丝法获得的多孔Fe_(2)O_(3)纳米棒与氮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N⁃RGO)的复合材料作为载体,通过光还原法成功制备清洁、高活性的Pt/Fe_(2)O_(3)/N⁃RGO催化剂,并进一步研究其中的光还原反应机理和催化剂的抗烧结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静电纺丝法获得的多孔Fe_(2)O_(3)纳米棒与氮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N⁃RGO)的复合材料作为载体,通过光还原法成功制备清洁、高活性的Pt/Fe_(2)O_(3)/N⁃RGO催化剂,并进一步研究其中的光还原反应机理和催化剂的抗烧结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可见光照射下,Fe_(2)O_(3)对光的强吸收作用促使光生电子和空穴的产生,N⁃RGO有效延长光生载流子的寿命,使得电子从O^(2-)转移到Fe^(3+)。Fe_(2)O_(3)/N⁃RGO中部分还原的Fe^(2+)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可使PtCl_(6)^(2-)在Fe_(2)O_(3)表面还原并迅速成核,生长为粒径约2.13 nm的Pt纳米颗粒。此外,甲醇作为空穴清除剂可以快速有效地消耗掉扩散到载体表面的光生空穴,使导带中积累的电子与PtCl_(6)^(2-)发生还原反应,从而提高Pt纳米颗粒的光还原速率。电纺Fe_(2)O_(3)纳米棒独特的粗糙表面为Pt纳米颗粒异相成核提供了大量活性位点。富含点缺陷的N⁃RGO片层能缩短Fe_(2)O_(3)的光生载流子扩散路径,提高光沉积的效率;同时,其特征褶皱结构可以作为物理屏障,防止Pt纳米颗粒聚集。得益于金属与载体间的强相互作用,在500℃高温老化后,Pt纳米颗粒仍能维持较小的尺寸(2.67 nm),表现出优良的抗烧结性能。在对硝基苯酚加氢反应中,Pt/Fe_(2)O_(3)/N⁃RGO在400℃老化后仍具有高达22.2 L·g^(-1)·s^(-1)的反应速率常数,约为老化前的1.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光沉积 Fe_(2)O_(3) PT 还原氧化石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氧化铟锡及其导电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任鑫川 刘苏婷 +3 位作者 李志慧 宋承堃 代云茜 孙岳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91-498,共8页
采用静电纺丝-溶胶凝胶法,以SnCl2、InCl3、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为原料,乙醇胺为水解控制剂,合成了超细氧化铟锡(ITO)纳米纤维及富氧缺陷的ITO纳米颗粒。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 采用静电纺丝-溶胶凝胶法,以SnCl2、InCl3、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为原料,乙醇胺为水解控制剂,合成了超细氧化铟锡(ITO)纳米纤维及富氧缺陷的ITO纳米颗粒。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A)、X射线衍射(XRD)、X射线电子能谱(XPS)、四探针电阻仪,系统研究了超细ITO纤维及颗粒的形貌、晶型、氧缺陷及导电性能。在400℃空气煅烧后,纤维中的PVP高分子骨架发生热分解,获得超细、多孔ITO纳米纤维,晶型为立方相。进一步升高煅烧温度至800℃,ITO纳米纤维转变为富氧缺陷的纳米颗粒,晶格氧空位含量高达38.9%。随着煅烧温度升高,Sn4+掺入到In_(2)O_(3)晶格中,发生晶格膨胀,晶面间距增大。煅烧温度由400℃升高至800℃,未发生立方相向六方相的转变,晶型稳定,晶粒尺寸从32 nm生长到44 nm,晶格应变(ε0)从1.943×10^(-3)减小至1.422×10^(-3),应变诱导的晶格弛豫逐渐减小。此外,高温煅烧可抑制In_(2)O_(3)晶粒(111)晶面的增长,随着In_(2)O_(3)的(400)与(222)晶面比值(I_((400))/I_((222)))的增加,ITO电导率逐渐升高。在800℃获得的ITO纳米颗粒导电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结构 氧化铟锡 氧空位 导电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热效应增强的Au/RGO/Na_(2)Ti_(3)O_(7)光催化加氢性能
10
作者 孟祥钰 詹琦 +4 位作者 武亚南 马晓双 姜靖逸 孙岳明 代云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6-147,共12页
将典型的光热等离激元石墨烯和纳米金简便地负载在钛酸钠(Na_(2)Ti_(3)O_(7))载体上,构建出具有较窄禁带宽度和较高光催化活性的Au/RGO/Na_(2)Ti_(3)O_(7)光热辅助光催化体系.研究发现,石墨烯片层与金纳米颗粒在光照下,通过局域表面等... 将典型的光热等离激元石墨烯和纳米金简便地负载在钛酸钠(Na_(2)Ti_(3)O_(7))载体上,构建出具有较窄禁带宽度和较高光催化活性的Au/RGO/Na_(2)Ti_(3)O_(7)光热辅助光催化体系.研究发现,石墨烯片层与金纳米颗粒在光照下,通过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诱导产生大量的热电子,以活化反应物并降低反应活化能,其引发的光热效应还可精准提升光催化体系中反应位点附近的温度,从而大幅提升光催化反应速率.通过构建特殊微支结构,进一步增强了Au/RGO/Na_(2)Ti_(3)O_(7)催化剂对光的捕获,并限域锚定高表面能催化剂以增强体系的稳定性.在光热、光催化的高效协同增强下,Au/RGO/Na_(2)Ti_(3)O_(7)催化剂体系对对硝基苯酚和肉桂醛的加氢反应均表现出增强的光催化活性.光热辅助下的Au/RGO/Na_(2)Ti_(3)O_(7)光催化剂在对硝基苯酚反应中的转换频率(TOF)值高达54.4 min^(-1),反应活化能显著降低至15.78 kJ/mol,且其在长效测试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4次循环催化后,转化率的保持率近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效应 光催化 热电子 加氢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开启太阳能应用新篇章
11
作者 代云茜 王育乔 《科技纵览》 2014年第7期68-69,共2页
东南大学孙岳明教授课题组研发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绿色无污染。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应用 制备工艺 东南大学 课题组 成本低 无污染
原文传递
光子晶体纤维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孔亚杰 唐明宇 +3 位作者 符婉琳 孟祥钰 孙岳明 代云茜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486-5501,共16页
光子晶体(PC)是介质材料经周期性排列后生成的结构,它凭借独特的光调控特性在光学和光子学领域获得了广泛关注。从其结构、机制、材料和功能应用等多角度出发,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和持续性拓展。特别地,凭借高比表面积和三维结构可控等优势... 光子晶体(PC)是介质材料经周期性排列后生成的结构,它凭借独特的光调控特性在光学和光子学领域获得了广泛关注。从其结构、机制、材料和功能应用等多角度出发,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和持续性拓展。特别地,凭借高比表面积和三维结构可控等优势,光子晶体纤维(PCFs)为发展检测传感、智能穿戴、光电传输等工业产业提供了新机会。本文综述了PC的结构生色机制、基元材料及PCFs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突出介绍了静电纺丝技术在PCFs领域的贡献,探讨了PCFs在织物印染及智能化、响应及传感检测和疏水调控等方面的功能性应用。最后提出了PCFs在宏量制备和实际生产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 光子晶体纤维 结构色 静电纺丝 印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