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上游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若尔盖段水生生物资源现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梅燕 陈登 +6 位作者 胡杰 金利 李宇浩 赵甜梦 樊海灵 宗浩 付长坤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507-516,共10页
2021年8—9月对黄河上游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若尔盖段(核心区)的水生生物资源及其分布实地调查的结果表明,调查河段浮游植物5门29科51属68种,硅藻门(Bacillariophyta)最多,有12科19属32种,占种类总数的47.06%;浮游动物共计... 2021年8—9月对黄河上游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若尔盖段(核心区)的水生生物资源及其分布实地调查的结果表明,调查河段浮游植物5门29科51属68种,硅藻门(Bacillariophyta)最多,有12科19属32种,占种类总数的47.06%;浮游动物共计2类16种,原生动物和轮虫各占50%;底栖动物共有3门12种,其中节肢动物门种类数最多,占种类总数83.3%;鱼类共计11种,隶属于1目2科6属,其中鳅科(Cobitidae)有1属6种,占总种数的54.55%,鲤科(Cyprinidae)5属5种,占总种数的45.45%.鱼类生态类型以流水底层生态类群为主,按鱼类繁殖习性,鱼类产卵类型主要是产沉性卵和黏性卵;按食性划分,以水生无脊椎动物和藻类为食的鱼类最多;按区系划分,调查河段鱼类区系组成为中亚高山复合体,具有黄河上游区系组成特点.从渔获物组成上分析,占据数量优势有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斯氏高原鳅(Triplophysa stoliczkai)和拟硬刺高原鳅(Triplophysa pseudoscleroptera)占优势,数量占比分别23.08%、21.15%和19.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水产种质保护区 水生生物 鱼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首次发现一例完全白化四川短尾鼩
2
作者 胡杰 付长坤 +2 位作者 梅燕 陈顺德 宗浩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7-717,共1页
2023年12月,在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龙安村(104°19′61″E,30°56′32″N,576 m)捕获到1只全身白化的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与正常体色的四川短尾鼩个体相比,该个体头部、背部、腹部及尾部全身毛色呈白色;吻部胡... 2023年12月,在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龙安村(104°19′61″E,30°56′32″N,576 m)捕获到1只全身白化的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与正常体色的四川短尾鼩个体相比,该个体头部、背部、腹部及尾部全身毛色呈白色;吻部胡须呈白色;前足和后足均为白色,并附有白色鳞片;整体呈现出完全白化的特征(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短尾鼩 吻部 白化 鳞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鸟类物种增补与统计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付长坤 宗浩 +6 位作者 陈顺德 廖颖 李东强 焦瑞芳 李江 郑朗 付花 《四川林业科技》 2014年第4期32-36,共5页
将四川鸟类的调查结果与四川鸟类物种研究的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以《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2版)为基础,再结合《四川鸟类原色图鉴》《四川鸟类鉴定手册》《中国鸟类志》《中国鸟类野外手册》,补录后统计出四川省现... 将四川鸟类的调查结果与四川鸟类物种研究的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以《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2版)为基础,再结合《四川鸟类原色图鉴》《四川鸟类鉴定手册》《中国鸟类志》《中国鸟类野外手册》,补录后统计出四川省现有705种鸟类分布纪录,属于21目81科,占中国鸟类种数的51.42%。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7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87种;39种列入我国特有种;列入CITES(2013)附录Ⅰ有9种,附录Ⅱ有65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鸟类 增补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仿真技术在高中生物多样性保护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生物与环境》为例
4
作者 舒桃萍 付长坤 《教育进展》 2024年第2期1783-1788,共6页
生物多样性是高中生物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对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提高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类教学由于时空限制,并且受到实验条件和实验对象等影响,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虚拟仿真技术为高中生物多样性保... 生物多样性是高中生物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对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提高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类教学由于时空限制,并且受到实验条件和实验对象等影响,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虚拟仿真技术为高中生物多样性保护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通过剖析虚拟仿真技术与高中生物多样性保护教学的融合优势,并以《生物与环境》为例,梳理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虚拟仿真教学资源,为高中生物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生物多样性保护 高中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狮子山植被调查及区系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付长坤 宗浩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36-42,70,共8页
狮子山位于成都市锦江区,植物种类较丰富,有种子植物64科122属132种。最大的科是豆科,共有植物9种。超过5种的科还有菊科、蔷薇科、禾本科和木犀科。此区系的属有21个地理成分类型,其中以泛热带分布和北温带分布性质占优势,分别占狮子... 狮子山位于成都市锦江区,植物种类较丰富,有种子植物64科122属132种。最大的科是豆科,共有植物9种。超过5种的科还有菊科、蔷薇科、禾本科和木犀科。此区系的属有21个地理成分类型,其中以泛热带分布和北温带分布性质占优势,分别占狮子山地理成分的22.1%和21.3%。根据植被发生和功能以及建群种的作用,按照城市植被分类系统,首次将狮子山植被划分为3大植被类9个植被组和24个植被型,并分析了3个植被类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狮子山 种子植物 植物区系 城市植被 植被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阳市湿地维管植物区系组成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江 石佳 +5 位作者 宗浩 陈劲松 任煕 付长坤 焦瑞芳 贺霞利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3-48,共6页
在实地调查及参考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绵阳市湿地维管植物的区系组成及地理成分特征,旨在为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基础数据.研究结果表明:绵阳市有湿地维管植物68科172属281种,物种多样性较为突出;单种科、寡种科和单种属、寡种... 在实地调查及参考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绵阳市湿地维管植物的区系组成及地理成分特征,旨在为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基础数据.研究结果表明:绵阳市有湿地维管植物68科172属281种,物种多样性较为突出;单种科、寡种科和单种属、寡种属是植物区系的主体,区系组成结构较为复杂;科级区系中世界分布占63.24%,反映了湿地植被的隐域性和湿地植物的广布性;属的区系成分中有14个地理分布区类型,其中热带分布占37.21%,温带分布占29.07%,显示了植物区系的热带和温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维管植物 植物区系 地理分布区类型 绵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阳江麝鼩与黄山小麝鼩分类地位商榷 被引量:4
7
作者 陈顺德 陈丹 +5 位作者 唐刻意 秦伯鑫 谢菲 付长坤 刘洋 刘少英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8-114,共7页
东阳江麝鼩和黄山小麝鼩是最近分别依据地理位置相近的两地点采集标本描记的新物种,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对这两个麝鼩新物种进行比较后,发现这两个物种形态描述上多处相似,外形和头骨测量数据多处重叠;线粒体和核基因分析表明两个... 东阳江麝鼩和黄山小麝鼩是最近分别依据地理位置相近的两地点采集标本描记的新物种,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对这两个麝鼩新物种进行比较后,发现这两个物种形态描述上多处相似,外形和头骨测量数据多处重叠;线粒体和核基因分析表明两个物种在分子系统树上混杂在一起,没有相互呈现单系;两模式标本Cyt b的遗传距离仅为1.1%;在GenBank中BLAST两个物种模式标本的Cyt b序列相似度达99.56%。因此确定两个物种是同一物种。由于东阳江麝鼩正式发表时间早于黄山小麝鼩,因此,黄山小麝鼩是东阳江麝鼩的次定同物异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特征 线粒体 核基因 系统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阳市湿地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江 任煕 +4 位作者 李玉凤 郑朗 付长坤 焦瑞芳 宗浩 《生态科学》 CSCD 2016年第3期165-171,共7页
通过实地调查对绵阳市湿地植物的种类、生活型、植被类型进行了初步研究。初步确定绵阳市湿地植物有80科295种,大部分为草本植物,其中含较多属和种的科是禾本科(Gramineae)和菊科(Compositae),含较多种的属是蓼属(Polygonum)。绵阳市湿... 通过实地调查对绵阳市湿地植物的种类、生活型、植被类型进行了初步研究。初步确定绵阳市湿地植物有80科295种,大部分为草本植物,其中含较多属和种的科是禾本科(Gramineae)和菊科(Compositae),含较多种的属是蓼属(Polygonum)。绵阳市湿地资源植物较丰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3种;入侵植物或外来植物较多,有17种,以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鬼针草(Bidens pilosa)危害最为严重。全市湿地植物可划分为6个生活型、3个生态型;湿地植被类型大致分为5个植被型组、11个植被型和59个群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阳市 湿地植物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高校校园栽培植物区系组成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江 石佳 +2 位作者 付花 付长坤 宗浩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7-112,共6页
在对四川大学等10所高校18个校区的校园栽培植物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对其科、属的分布区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成都市高校校园栽培植物物种多样性较高,共有植物244种,187属,91科;2优势科、属不明显;3分布区类型多样,地理成分... 在对四川大学等10所高校18个校区的校园栽培植物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对其科、属的分布区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成都市高校校园栽培植物物种多样性较高,共有植物244种,187属,91科;2优势科、属不明显;3分布区类型多样,地理成分也较为复杂;4区系成分中,以热带成分为主,温带成分丰富,呈现一定的过渡性;5特有、珍稀濒危及保护植物种类较多,展现了成都市高校校园文化的环境保护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 高校校园 栽培植物 区系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短尾鼩包皮腺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宗浩 樊海灵 +5 位作者 付长坤 雷子勇 汪茜 赵甜梦 陈登 胡涛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5-705,共11页
哺乳动物的包皮腺分泌物对个体间性引诱及繁殖行为的信息交流和种群调节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为研究对象对劳亚食虫目动物包皮腺挥发性化学成分和化学通讯功能进行报道。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 哺乳动物的包皮腺分泌物对个体间性引诱及繁殖行为的信息交流和种群调节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为研究对象对劳亚食虫目动物包皮腺挥发性化学成分和化学通讯功能进行报道。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的方法,分析四川短尾鼩雄体包皮腺中挥发性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1)四川短尾鼩雄体包皮腺的挥发性化学成分主要含烷烃类、醇类、酮类、醛类、醚类、酯类、酸类、芳香烃类等45种化合物;(2)成年雄性四川短尾鼩的包皮腺中挥发性成分有39种,幼年雄性含有28种,说明四川短尾鼩成年雄体的包皮腺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多于幼年雄体;(3)成年雄体的包皮腺分泌物中含有4种特有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幼年雄体中特有成分仅为1种,表明四川短尾鼩包皮腺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存在年龄差异;(4)四川短尾鼩包皮腺分泌物中不同化学成分相对含量不同,同种化学成分在不同个体间的相对含量存在差异。四川短尾鼩雄性包皮腺挥发性化合物种类丰富,个体、年龄差异明显。推测挥发性化合物中丁酸(Butanoic acid)、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苯酚(Phenol)为四川短尾鼩的信息素。本研究为进一步验证该物种的信息素成分及其传递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通讯 化学成分 四川短尾鼩 包皮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青海和陕西省发现甘肃鼩鼱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韵佳 唐刻意 +5 位作者 王旭明 万韬 付长坤 王琼 陈顺德 刘少英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8-124,共7页
甘肃鼩鼱(Sorex cansulus)由Thomas (1912)根据采集于甘肃省洮州(今临潭县)的鼩鼱标本首次进行描述,为中国特有种,无亚种分化。多年来,甘肃鼩鼱的分布记录仅在模式产地甘肃临潭;后有来自西藏东部的分布记录(Smith和解焱,2009),但没有提... 甘肃鼩鼱(Sorex cansulus)由Thomas (1912)根据采集于甘肃省洮州(今临潭县)的鼩鼱标本首次进行描述,为中国特有种,无亚种分化。多年来,甘肃鼩鼱的分布记录仅在模式产地甘肃临潭;后有来自西藏东部的分布记录(Smith和解焱,2009),但没有提供详细的地点,而Burgin和He(2018)认为甘肃鼩鼱不大可能分布在西藏;最近报道云南省西北部有甘肃鼩鼱的分布(宋文宇等,20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鼩鼱 新纪录 四川省 青海省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和重庆兽类新纪录——霍氏缺齿鼩 被引量:1
12
作者 范荣辉 李靖 +5 位作者 彭步青 万韬 唐刻意 付长坤 陈顺德 刘少英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9-222,共4页
霍氏缺齿鼩(Chodsigoa hoffmanni)隶属劳亚食虫目(Eulipotyphla)鼩鼱科(Soricidae)缺齿鼩属(Chodsigoa Kastschenko,1907),模式标本来自云南楚雄双柏县,在云南省无量山、哀牢山等地也有发现(Chen et al.,2017)。霍氏缺齿鼩一直被认为是... 霍氏缺齿鼩(Chodsigoa hoffmanni)隶属劳亚食虫目(Eulipotyphla)鼩鼱科(Soricidae)缺齿鼩属(Chodsigoa Kastschenko,1907),模式标本来自云南楚雄双柏县,在云南省无量山、哀牢山等地也有发现(Chen et al.,2017)。霍氏缺齿鼩一直被认为是云南缺齿鼩,直到Chen等(2017)使用分子系统学和形态学方法,发现位于澜沧江东西两岸的云南缺齿鼩存在着显著分化,于是将澜沧江东岸的种群描记为新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氏缺齿鼩 四川 重庆 新纪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浙江和湖南三省兽类新纪录——安徽麝鼩
13
作者 杨思雨 谢菲 +4 位作者 唐刻意 付长坤 刘洋 刘少英 陈顺德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0-625,共6页
安徽麝鼩(Crocidura anhuiensis)隶属劳亚食虫目(Eulipotyphla)鼩鼱科(Soricidae)麝鼩属(Crocidura),由Zhang等(2019)根据采集于安徽黄山的麝鼩标本首次进行描述,其模式产地为中国安徽黄山(Zhang et al.,2019)。目前,该物种在安徽黄山... 安徽麝鼩(Crocidura anhuiensis)隶属劳亚食虫目(Eulipotyphla)鼩鼱科(Soricidae)麝鼩属(Crocidura),由Zhang等(2019)根据采集于安徽黄山的麝鼩标本首次进行描述,其模式产地为中国安徽黄山(Zhang et al.,2019)。目前,该物种在安徽黄山、清凉峰以及江西武夷山均有发现(魏辅文等,2021;裴枭鑫等,2022;胡江晓等,20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麝鼩 系统发育 分布 新纪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林芝非飞行小型哺乳动物多样性
14
作者 李靖 普缨婷 +5 位作者 陈顺德 唐刻意 付长坤 刘少英 王旭明 郭克疾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693-699,共7页
林芝地区属于藏东南,地处念青唐古拉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和横断山脉交汇地带,生物多样性资源极其丰富.为了解该地区非飞行小型哺乳动物资源状况,采用铗捕法和陷阱法对林芝地区28个采样点开展了4次调查,结合传统形态鉴定和Cyt b基因对标... 林芝地区属于藏东南,地处念青唐古拉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和横断山脉交汇地带,生物多样性资源极其丰富.为了解该地区非飞行小型哺乳动物资源状况,采用铗捕法和陷阱法对林芝地区28个采样点开展了4次调查,结合传统形态鉴定和Cyt b基因对标本进行鉴定.调查共采集439号标本,分属3目6科16属34种,还发现林芝地区的白腹鼠属一隐存种Niviventer sp.、麝鼩属一隐存种Crocidura sp.和长尾鼩鼱属一种Soriculus sp.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化.西藏林芝地区小型兽类的物种多样性仍可能被低估,还有待进一步深入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飞行小型哺乳动物 西藏 多样性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短尾鼩雄性信息素2-庚酮诱导雌性发情行为
15
作者 金利 樊海灵 +3 位作者 付长坤 陈登 梅燕 宗浩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8-629,共12页
本研究以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为研究对象,首次对劳亚食虫目Eulipotyphla雄性尿液中2-庚酮的通讯功能进行报道。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去势雄性四川短尾鼩尿液中的挥发性成分,与正常雄性尿液进行对比,选取消失的化学成... 本研究以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为研究对象,首次对劳亚食虫目Eulipotyphla雄性尿液中2-庚酮的通讯功能进行报道。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去势雄性四川短尾鼩尿液中的挥发性成分,与正常雄性尿液进行对比,选取消失的化学成分中相对含量最高的作为候选信息素;采用阴道脱落细胞涂布验证候选信息素;将候选信息素对不同动情时期的雌性进行行为选择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雄性尿液中的132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对比,去势雄性尿液中有21种成分消失,其中,2-庚酮相对含量最高;与去势尿液和蒸馏水比较,在正常尿液和2-庚酮处理条件下,雌性的发情比例更高且时间更长;除潜伏期外的6项行为参数在不同动情时期均有显著/极显著的差异。这表明2-庚酮是四川短尾鼩的一种雄性信息素,对同种雌性具有化学通讯功能。本研究为四川短尾鼩信息素作为引诱剂应用于有害动物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短尾鼩 性信息素 尿液成分 2-庚酮 发情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高寒森林小型兽类地表洞穴选择与生境特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付长坤 杨万勤 +3 位作者 张健 徐振锋 谭波 吴福忠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53-1958,共6页
高寒森林地表的小型兽类洞穴是生态系统重要的景观特征,对于认识小型兽类的分布格局及其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青藏高原东缘典型高寒森林生态系统小型兽类洞穴为对象,于2015年夏季(7—9月)研究了其地表分布与生境特征.结果表明:... 高寒森林地表的小型兽类洞穴是生态系统重要的景观特征,对于认识小型兽类的分布格局及其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青藏高原东缘典型高寒森林生态系统小型兽类洞穴为对象,于2015年夏季(7—9月)研究了其地表分布与生境特征.结果表明:小型兽类洞穴平均洞口密度为182.8个·hm^(-2),不同森林植被类型显著影响洞穴密度,表现为针叶林(328.6个·hm^(-2))>针阔混交林(160.0个·hm^(-2))>灌木林(125.0个·hm(-2))>阔叶林(81.5个·hm^(-2))>竹林(66.7个·hm^(-2)).Mann-Whitney U Test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小型兽类栖息样地的乔木郁闭度、乔木均高、乔木胸径、乔木密度、地表植被盖度、倒木密度、倒木覆盖度、灌木均高都显著大于非栖息样地;乔木因子是决定小型兽类生境选择的首要因子,贡献率最大(44.8%),其次是倒木因子(23.2%)和灌草丛因子(13.9%).说明高寒森林地表有明显的小型兽类洞穴分布,其分布格局主要受植被和倒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森林 小型兽类 植被类型 洞穴分布 生境特征
原文传递
高山峡谷区暗针叶林凋落物产量及动态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杨佳萍 寥蓉 +4 位作者 杨万勤 谭波 付长坤 张钰 吴福忠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45-752,共8页
森林凋落物生产及其组分动态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关键基础过程.以海拔3 589 m高山峡谷区典型的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原始暗针叶林为研究对象,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调查了凋落物产量及其组分动... 森林凋落物生产及其组分动态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关键基础过程.以海拔3 589 m高山峡谷区典型的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原始暗针叶林为研究对象,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调查了凋落物产量及其组分动态特征.结果显示:1)暗针叶林凋落物年产量为3 839.68 kg/hm2,其中叶凋落量占年总凋落量的44.61%(常绿树种叶凋落量占叶凋落总量的55.32%,落叶树种占44.68%;乔木树种叶凋落量占叶凋落总量的95.88%,灌木树种占4.12%),落枝占43.29%,附生苔藓地衣占2.07%,树皮占3.34%,花果种子等繁殖器官占0.93%,其他杂物占5.75%.2)相对于其他树种,作为建群种的四川红杉和岷江冷杉的凋落叶是总凋落叶的主要来源,两者叶凋落量占总叶凋落量的76.64%.3)凋落总量、叶凋落量、落枝量和树皮凋落量动态均呈明显双峰型,凋落高峰分别出现在9-10月和5月;附生苔藓地衣和花果种子等繁殖器官凋落量动态呈单峰型,凋落高峰出现在5月.乔木树种的凋落节律与常绿树种的凋落节律相同,为双峰型,而灌木树种与落叶树种的凋落节律相同,为单峰型.本研究结果说明优势种的凋落叶特征影响着总凋落物特征并表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凋落节律,这为进一步认识高山峡谷区暗针叶林物质循环及其相关的生态学过程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针叶林 凋落物 组分 产量 动态
原文传递
湿地研究现状及保护管理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江 胡雪娇 +5 位作者 石佳 付长坤 贺霞利 郑朗 苏丹美 樊春红 《生物学通报》 2015年第12期1-5,共5页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阐述了湿地的定义、分类、功能、资源、保护与管理,以及湿地科学的研究领域,并将国际湿地研究与中国湿地研究作对比分析,旨在宣传湿地保护及提供教学素材。
关键词 湿地 定义 分类 功能 保护与管理 研究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的小型哺乳动物——鼩鼱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顺德 刘洋 +4 位作者 刘少英 付长坤 宗浩 陈贵英 王琼 《生物学通报》 2013年第11期14-15,共2页
鼩鼱是一类体型较小的哺乳动物,形似老鼠。介绍了鼩鼱类群的形态、分类、行为、繁殖等方面的生物学特征。
关键词 鼩鼱 臭腺 代谢 繁殖 生物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红杉-岷江冷杉原始林凋落物K和Na的归还动态 被引量:5
20
作者 曾欣 付长坤 +3 位作者 杨佳萍 朱亮 吴福忠 张丽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26-1435,共10页
以凋落物为载体的养分归还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主要过程,也是林木生长所需养分的重要来源。相对于其他元素,钾(K)和钠(Na)在调节渗透压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且淋溶作用强烈,极易流失,但缺乏必要关注。因此,以海拔3589 m高山峡谷区... 以凋落物为载体的养分归还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主要过程,也是林木生长所需养分的重要来源。相对于其他元素,钾(K)和钠(Na)在调节渗透压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且淋溶作用强烈,极易流失,但缺乏必要关注。因此,以海拔3589 m高山峡谷区典型的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原始林为研究对象,在2015年9月到2016年8月期间调查了不同类型凋落物中K和Na元素在不同时期的归还特征。结果表明:1)凋落物K和Na元素年归还量分别为25.34和4.44 kg·hm^-2,表现为:凋落叶>凋落枝>其他凋落物>凋落皮>附生植物>繁殖器官。其中,凋落叶和枝占总凋落物K和Na元素归还的85%以上;2)总凋落物、凋落叶和枝的K、Na元素归还动态呈现"双峰型",最大值出现在5月和10月;凋落皮和繁殖器官K、Na元素归还动态呈现"单峰型",最大值出现在5月;3)乔木层树种凋落物的K和Na元素呈现"双峰型"的归还模式,最大值在5月和10月,灌木树种凋落物的K和Na元素呈现"单峰型"归还模式,最大值在9-10月。这些结果说明了高山峡谷区典型针叶林不同类型凋落物元素归还的季节性特征,为进一步认识区域森林物质循环及相关的生态学过程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元素归还 物质循环 季节动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