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4份牧草菊苣表型及产量研究
1
作者 付旖旎 王丽慧 《青海农林科技》 2025年第1期85-91,共7页
选用14份国内外选育的不同生态型菊苣品种资源,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统计并分析各种质表型及产量性状,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菊苣的数量性状和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值分别为1.79和1.... 选用14份国内外选育的不同生态型菊苣品种资源,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统计并分析各种质表型及产量性状,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菊苣的数量性状和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值分别为1.79和1.72,变异系数均值分别为26.05%和29.49%;相关性分析表明,叶鲜重与公顷产量之间呈现极显著正相关,株幅分别与叶长和叶数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公顷产量和叶鲜重是影响菊苣品种综合表现的主导因子;系统聚类分析将14份菊苣分为3个类群,第Ⅱ、Ⅰ和Ⅲ类群的产量相关性状分别表现为优、中、差。综合得分表明J12的综合表现能力最好。14份菊苣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中J12具有较高的生产潜力,适宜用于选育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苣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同与传承:体育类官方微博内容生产研究——以中国女排为例
2
作者 徐嘉遥 付旖旎 《新媒体研究》 2025年第3期44-51,共8页
以中国女子排球队官方微博账号为研究对象,将账号生产内容聚类为国内赛事报道、国际赛事报道、赛事比分播报、粉丝导向内容、训练备战内容、球员个人内容六大主题,探索中国女排官方微博对于新时代女排媒介形象的构建和女排精神的表征的... 以中国女子排球队官方微博账号为研究对象,将账号生产内容聚类为国内赛事报道、国际赛事报道、赛事比分播报、粉丝导向内容、训练备战内容、球员个人内容六大主题,探索中国女排官方微博对于新时代女排媒介形象的构建和女排精神的表征的作用,以及对于调节社会情绪、引导社会认知、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体育强国建设的现实意义,并就此给出内容生产优化建议,以期为体育类官方微博内容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类官方微博 内容生产 中国女排 主题聚类 社会正向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ω-3和ω-6脂肪酸均衡型南瓜籽-亚麻籽混合油精炼前后理化品质和氧化稳定性
3
作者 付旖旎 刘笑笑 +5 位作者 王婧 牛志雅 刘战霞 伏宇新 邱立功 魏长庆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45-52,共8页
以新疆籽用南瓜籽为原料、新疆特色油料作物亚麻籽为辅料,采取两者先混合后压榨方式制备ω-3和ω-6脂肪酸均衡型南瓜籽油(混合压榨油)并进行精炼,以直接调和油为对照,研究两者精炼前后理化品质、营养成分、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以及氧化稳... 以新疆籽用南瓜籽为原料、新疆特色油料作物亚麻籽为辅料,采取两者先混合后压榨方式制备ω-3和ω-6脂肪酸均衡型南瓜籽油(混合压榨油)并进行精炼,以直接调和油为对照,研究两者精炼前后理化品质、营养成分、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以及氧化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混合压榨油和直接调和油的精炼油较毛油在理化品质上显著改善(P<0.05),质量指标都达到食用油国家标准要求,混合压榨油毛油的理化指标与直接调和油的毛油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精炼油同样如此。精炼前后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但总生育酚、总酚含量和氧化稳定性变化较大,与毛油相比,精炼后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与直接调和油相比,混合压榨油的毛油和精炼油的总生育酚、总酚含量均更高,氧化稳定性更佳(P<0.05),这表明混合压榨油与直接调和油相比更具优势。研究结果可为南瓜籽油优质产品的市场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籽油 亚麻籽油 多不饱和脂肪酸 混合压榨 氧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蛋白/肉苁蓉多糖稳定白藜芦醇Pickering乳液的制备及其稳定性
4
作者 刘战霞 李斌斌 +5 位作者 赵月 魏长庆 付旖旎 王霆 吴洪斌 付熙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8-34,共7页
构建核桃蛋白/肉苁蓉多糖(walnut protein/Cistanche deserticola polysaccharide,WP/CDPS)复合纳米颗粒,以粒径、多分散性指数、Zeta电位为指标,对纳米颗粒和Pickering乳液进行研究。探究WP/CDPS质量比对Pickering乳液的界面张力、贮... 构建核桃蛋白/肉苁蓉多糖(walnut protein/Cistanche deserticola polysaccharide,WP/CDPS)复合纳米颗粒,以粒径、多分散性指数、Zeta电位为指标,对纳米颗粒和Pickering乳液进行研究。探究WP/CDPS质量比对Pickering乳液的界面张力、贮藏稳定性、热稳定性、包埋率、微观结构以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DPS比例的增加,WP/CDPS复合纳米颗粒的Zeta电位逐渐从-22 mV降低到-37 mV,其中WP与CDPS质量比为1∶1时的Pickering乳液(C1W1R)粒径最小(5.927μm),界面张力最低(11.88 mN/m),且具有良好的贮藏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经过480 h贮藏后,乳化层比例为95.6%,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处理过程中,C1W1R的Pickering乳液粒径随温度的变化最小。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WP/CDPS可有效包埋白藜芦醇(resveratrol,RT)。WP/CDPS复合纳米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对RT的包埋率超过85%,均高于核桃蛋白乳液,贮藏35 d后的RT包埋率仍达到92.9%。由WP/CDPS稳定的Pickering乳液为功能性食品等相关行业中RT的稳态输送提供了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替代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蛋白 肉苁蓉多糖 白藜芦醇 Pickering乳液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工艺对油莎豆油理化性质、营养成分和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亚杰 韩佳佳 +5 位作者 谭志发 马春晖 王家平 付旖旎 魏长庆 刘文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4-71,共8页
本实验以新疆油莎豆(‘中油莎1号’)为原料,通过对理化、营养成分测定以及抗氧化活性分析,对比研究不同制备工艺(水酶、水代、冷榨、热榨和有机溶剂浸出法)对油莎豆油理化性质、营养成分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溶剂浸出法对... 本实验以新疆油莎豆(‘中油莎1号’)为原料,通过对理化、营养成分测定以及抗氧化活性分析,对比研究不同制备工艺(水酶、水代、冷榨、热榨和有机溶剂浸出法)对油莎豆油理化性质、营养成分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溶剂浸出法对油莎豆油的提取率最高(88.31%),不同工艺油莎豆油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P<0.05);水代油中油酸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76.04%,与其他工艺相比增加了1.72~2.34个百分点(P<0.05)。不同制备工艺对油莎豆油脂质伴随物含量和氧化稳定性影响差异显著(P<0.05),有机溶剂浸出油中生育酚(370.67 mg/kg)、总酚(168.59 mg/100 g)和植物甾醇(271.26 mg/100 g)含量最高,水代油中角鲨烯含量(162.04 mg/kg)最高,冷榨油的氧化稳定指数(24.15 h)最高,氧化稳定性较好。由相关性分析可知,油莎豆油的氧化稳定性与不饱和脂肪酸、油酸相对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r=0.72、r=0.48),总酚含量与极性组分的抗氧化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有显著正相关性(r=0.91、r=0.96,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冷榨油和水酶油较为相似,有机溶剂浸出、热榨、水代油区分度较好。本研究结果可为油莎豆油优质产品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油 制备工艺 理化指标 脂质伴随物 氧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