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季横断山区一次低空风切变诊断及模拟
1
作者 任菊章 杨雪 +5 位作者 陶云 付志嘉 陈艳 钟亚含 王曼 金燕 《应用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9,共13页
沧源佤山机场位于横断山区得龙山,冬季飞机在起飞着陆过程中易遭遇低空风切变,造成复飞。应用机场气象站资料、自动气象站和风廓线雷达加密观测资料等,诊断分析了2021年12月29日沧源佤山机场区域出现的一次低空风切变复飞事件。结果表明... 沧源佤山机场位于横断山区得龙山,冬季飞机在起飞着陆过程中易遭遇低空风切变,造成复飞。应用机场气象站资料、自动气象站和风廓线雷达加密观测资料等,诊断分析了2021年12月29日沧源佤山机场区域出现的一次低空风切变复飞事件。结果表明:冬季一般天气条件下,横断山区盛行偏西南气流,沧源佤山机场东侧坝区存在小尺度局地山谷风环流。午后盛行风加强,机场地面转为一致的西南风,风速增加并超过5.0 m·s^(-1)后,机场东侧坝区谷风风速增加,并伴有垂直上升运动。随着太阳辐射减弱,盛行风开始减弱,东侧坝区内转为山风环流。数值模拟结果也显示:午后盛行偏西南风增强,促使机场地面风速和影响东侧坝区的下坡气流加速,与谷风在机场东侧坝区辐合,产生上升气流,上下层动量交换加强,边界层垂直不稳定加强,产生低空风切变,造成复飞。因此,边界层盛行风与局地谷风环流间的相互作用是造成2021年12月29日佤山机场东侧坝区出现瞬时低空风切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风切变 过山气流 山谷风环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气候变暖特征及其与对流层顶的关系 被引量:6
2
作者 付志嘉 董保举 张成稳 《干旱气象》 2011年第2期182-188,共7页
对我国1980~2007年120个观测站的探空资料进行处理后,分别计算得出对流层顶高度、对流层温度和平流层低层温度。在对温室效应引起我国气温变化进行研究的同时,重点分析对流层温度和平流层低层温度与对流层顶高度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 对我国1980~2007年120个观测站的探空资料进行处理后,分别计算得出对流层顶高度、对流层温度和平流层低层温度。在对温室效应引起我国气温变化进行研究的同时,重点分析对流层温度和平流层低层温度与对流层顶高度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全球性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我国对流层温度1980~2007年增加了近3.9℃,其中夏季增温较冬季明显,而平流层低层温度则呈降低趋势,降幅约7.0℃;28 a来我国对流层顶高度总体上升约45 m,高度变化范围在8~16 km左右;从平均对流层顶高度的年变化看来,对流层顶高度与平流层低层温度呈负相关,与对流层温度呈正相关,且存在季节差异。对流层的增暖和平流层的冷却作用共同导致了我国对流层顶高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效应 对流层顶高度 对流层温度 平流层低层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洱海盆地水面与地面气象要素变化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17
3
作者 徐安伦 赵晓红 +2 位作者 付志嘉 刘劲松 孙绩华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5-231,共7页
依据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在洱海湖中建立的自动观测系统以及大理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资料,对2008至2009年的风、温、湿、压、降水要素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受局地复杂地形和洱海的影响,洱海盆地近地层常年存... 依据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在洱海湖中建立的自动观测系统以及大理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资料,对2008至2009年的风、温、湿、压、降水要素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受局地复杂地形和洱海的影响,洱海盆地近地层常年存在湖陆风、山谷风、峡谷风三者叠加效应引起的局地环流。水面盛行风向白天以东南风为主,夜间以东南风和西西南风为主,而地面白天以东东南风为主,夜间以静风和西西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小,水面为2.9m/s,地面为2.4m/s。水面年平均气温为16.8℃,而地面为16.0℃。两观测点气温、相对湿度、气压均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水面气温、相对湿度出现极大值和极小值的时间均比地面晚。全年降水多集中在5—10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盆地 气象要素 日变化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侧复杂地形下冬季大风诊断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杨澄 付志嘉 赵晓红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6-354,共9页
为了对青藏高原(下称高原)东南侧复杂地形下大风形成的物理条件有一定认识,利用NCEP资料和WPR、PBL等非常规资料,以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为代表站,选取近年大理的5个大风个例,对高原东南侧复杂地形下的冬季大风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 为了对青藏高原(下称高原)东南侧复杂地形下大风形成的物理条件有一定认识,利用NCEP资料和WPR、PBL等非常规资料,以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为代表站,选取近年大理的5个大风个例,对高原东南侧复杂地形下的冬季大风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原东南侧大风环流背景具有相似性,15°N附近的低纬地区有多个高压系统出现,35°N以北的中高纬地区有长波或者低压槽活动;高原东南侧大风的发生受垂直运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垂直运动对高空动量的牵引作用;高原东南侧大风有低空急流的背景,低空急流的向下传输受低层风场的旋转影响;感热向下传输和潜热释放给大风的产生和维持提供了热力条件;WPR探测高度和信噪比强度可以作为大风预警的定性指标之一,并且当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呈反位相变化时,可对大风天气进行预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风 非常规资料 诊断分析 大风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廓线雷达资料在暴雨天气过程特征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1
5
作者 董保举 付志嘉 +1 位作者 李明 杨艳军 《气象科技》 2012年第1期74-78,86,共6页
为了研究风廓线雷达在暴雨天气过程预报中的作用,对2008年6月1日至6月2日云南大理发生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降水前三维风的脉动变化较大,水平风在垂直方向上存在风速切变,最大探测高度明显升高;降水期间可以对降水性质进... 为了研究风廓线雷达在暴雨天气过程预报中的作用,对2008年6月1日至6月2日云南大理发生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降水前三维风的脉动变化较大,水平风在垂直方向上存在风速切变,最大探测高度明显升高;降水期间可以对降水性质进行判断;降水期间功率谱密度出现双峰谱,能测出垂直气流速度及下降粒子速度,通过这样的分析,便于开展更深层次的降水物理过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雷达 暴雨 风速脉动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理边界层风垂直变化观测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董保举 张成稳 +2 位作者 付志嘉 杨澄 李育 《干旱气象》 2011年第2期189-194,共6页
利用2008年3月云南大理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分析其上空局地环流特征。通过对云南大理上空三维风场的分析发现当地受地形影响明显,600 m以下午后至夜晚以西南风为主,出现下沉气流,风速较大,凌晨至中午以东南风为主,风速较小;600 m以上主... 利用2008年3月云南大理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分析其上空局地环流特征。通过对云南大理上空三维风场的分析发现当地受地形影响明显,600 m以下午后至夜晚以西南风为主,出现下沉气流,风速较大,凌晨至中午以东南风为主,风速较小;600 m以上主要是西南和西北风,风速较大。这说明影响该地区的环流高度为600 m,表明该地区低层以山谷风、湖陆风及峡谷的风叠加为主导的环流特征是该地区的局地环流日变化基本特征。云南大理上空气流的逐日变化在600 m以下主要以东南风为主,高空是西北风、西南风交替出现,并且垂直运动以上升气流为主,偏西气流的加强导致垂直运动加强,南风、北风变化与垂直气流关系不是很明显,西风气流的变化对云南大理的垂直运动有重要的影响;云南大理上空在600 m以下风速变化不大,600 m以上风速随高度线性增大,点苍山高度(2 000 m)以下夜间风速大于白天风速,2 000 m以上白天风速大于夜间风速。无论是白天还是夜间100 m和1 000 m高度主导风向都相反,500 m高度能看出白天的东南风转换为夜间西南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大理 风廓线雷达 边界层 局地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洱海盆地一次冬季大风演变特征及其机制模拟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杨澄 付志嘉 《气象科技》 2020年第5期675-684,共10页
利用WRF模式耦合Noah陆面模式和CLM湖泊模式,对2015年1月23日大理地区洱海盆地的大风天气进行模拟,对大风的发展期、强盛期和减弱期的三维动力热力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并得出了洱海盆地大风形成机制:在洱海盆地大风发展期,高空以西风为主... 利用WRF模式耦合Noah陆面模式和CLM湖泊模式,对2015年1月23日大理地区洱海盆地的大风天气进行模拟,对大风的发展期、强盛期和减弱期的三维动力热力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并得出了洱海盆地大风形成机制:在洱海盆地大风发展期,高空以西风为主,盆地中部上空1km高度处出现局地小气旋,地面以偏东风为主,高空偏西气流翻越苍山形成波动扰动,在背风坡侧形成空腔区和二次涡,低层形成了波不稳定区域,波不稳定区域发生波破碎,波破碎区域湍流运动活跃,把上层的能量往下传播。大风强盛期,盆地南北侧高空为两支西风气流控制,中部变为弱的辐散场,造成高空扰动,苍山东侧近地面浅薄逆温层消失,低空逆温层之上温度廓线几乎垂直上升,大气层结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利于高空动量向下输送。大风减弱期,高空西风减弱,扰动消失,湍流动能耗散,地面风速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陆面模式 复杂地形 大理大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不同观测系统的观测数据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杨艳军 付志嘉 +1 位作者 王晓滨 赵晓红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16年第3期13-20,共8页
利用2007~2008年大理边界层通量观测系统(PBL)、两套地面基准气候观测系统与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对观测得到的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和评估。通过分析几套系统地温、辐射、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速和风向等要素的变化一致性、对比差... 利用2007~2008年大理边界层通量观测系统(PBL)、两套地面基准气候观测系统与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对观测得到的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和评估。通过分析几套系统地温、辐射、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速和风向等要素的变化一致性、对比差值、粗差率和风向相符率,探讨几套观测系统数据差异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几套系统数据变化一致性较好,地温、气温和相对湿度差值较小,其准确度能够满足日常业务使用;风速和风向有待进一步校准验证,原观测数据仍可使用;辐射、气压观测值差别较大,在使用数据时还需商榷和订正。因下垫面探测环境不同、观测仪器原理不同、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采集方式不同、观测仪器安装不标准、观测系统运行不稳定、故障率高、缺失数据多是造成对比观测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观测系统 观测数据 差异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典型山地条件下一次雷暴灾害天气分析与防御对策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杨艳军 徐安伦 +1 位作者 高月忠 付志嘉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6年第3期72-76,F0002,F0003,共7页
利用NCEP模式再分析资料、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CC)、FY-2E卫星实时云图和闪电定位仪等资料,结合大理特殊的地理环境,对2013年6月23日发生在大理的一次雷暴致灾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防御对策。结果表明:此次... 利用NCEP模式再分析资料、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CC)、FY-2E卫星实时云图和闪电定位仪等资料,结合大理特殊的地理环境,对2013年6月23日发生在大理的一次雷暴致灾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防御对策。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是在西北移动的热带风暴背景下产生的,高温高湿、强烈的热力不稳定、弱的不稳定能量积累和弱的低层触发为雷暴天气的形成提供了有利但不完全确定的环境条件。多普勒雷达和卫星资料上显示雷暴灾害区上空白东向西移动的对流单体,雷暴灾害区共发生雷暴79次,其中,16:40~17:00雷暴灾害发生时方圆5km范围内共有地闪26次,对应的1小时降雨量达14.1mm。雷暴出现时活动人员在山坡坡顶跑动,多山的环境使得活动人员难以快速采取防护措施,灾害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据此,提出了应对措施,避免同类事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 雷暴灾害 天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形条件下WRF模式的适用性:以滇西地区降水模拟为例
10
作者 杨澄 付志嘉 《气象科技进展》 2019年第1期23-29,共7页
使用WRF模式和GSI同化系统对2014年7月13日云南省西部地区的一次天气过程进行控制模拟和同化模拟试验,探讨WRF模式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适用性,得到以下结论:控制试验和同化试验都能模拟出此次降水过程中云南雨带的位置,但强度偏大。同化... 使用WRF模式和GSI同化系统对2014年7月13日云南省西部地区的一次天气过程进行控制模拟和同化模拟试验,探讨WRF模式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适用性,得到以下结论:控制试验和同化试验都能模拟出此次降水过程中云南雨带的位置,但强度偏大。同化试验中雨带的降水强度有所减弱,但位置略有南移。控制试验和同化试验的强降水与TRMM相比,表现为开始时间晚,持续时间长。控制试验的强降水落区与TRMM相似,同化试验的强降水落区比TRMM的强降水落区偏西。同化探空数据能够显著减小模式降水模拟中各站点的24 h累积降水量及其RMSD,改进此次降水模拟中站点累积降水量的误差。控制试验对于此次过程的小时降水量的模拟值普遍偏大,同化试验模拟的各域的站点小时降水量相应减小,并且对于单峰型的日降水类型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峰值与实况较为接近。但是,对于多峰值降水区,以及无降水或者弱降水地区,控制试验和同化试验均有较大误差。WRF模式对于滇西复杂地形区的降水具有一定模拟能力,耦合GSI同化系统后,能够对模式输入场各变量分布进行调整,从而影响模式模拟性能,但总体模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GSI 探空资料 TRMM资料 复杂地形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廓线雷达测风和气球测风资料对比分析 被引量:21
11
作者 董保举 张晔 +1 位作者 徐安伦 付志嘉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8-25,共8页
在简述风廓线雷达及气球测风原理的基础上,把风廓线雷达探测资料与当地探空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风速风向一致性较好.利用大理风廓线资料与云南5部探空雷达资料对比发现,风廓线资料与丽江探空雷达资料最为接近,利用风廓线与丽江探空逐... 在简述风廓线雷达及气球测风原理的基础上,把风廓线雷达探测资料与当地探空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风速风向一致性较好.利用大理风廓线资料与云南5部探空雷达资料对比发现,风廓线资料与丽江探空雷达资料最为接近,利用风廓线与丽江探空逐日U风、V风资料对比分析发现在700 hPa以上基本一致,说明风廓线雷达资料是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雷达 探空 对比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