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2—2022年河南省开封市猩红热发病空间特征分析
1
作者 仇恒英 张卫文 +3 位作者 张洁 王永伟 刘继艳 王喜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70-273,共4页
目的分析2012—2022年河南省开封市猩红热病例的流行病学及空间分布特征,为开封市猩红热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河南省开封市猩红热报告病例进行时间、人群、地区描述性分析,应用ArcGIS 10.6软件绘制猩红热发病统计地图并进行空间... 目的分析2012—2022年河南省开封市猩红热病例的流行病学及空间分布特征,为开封市猩红热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河南省开封市猩红热报告病例进行时间、人群、地区描述性分析,应用ArcGIS 10.6软件绘制猩红热发病统计地图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2012—2022年河南省开封市共报告猩红热病例678例,年均发病率为1.56/10万,发病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9.33,P<0.001)。发病率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1,P>0.05)。病例年龄以<25岁(667例,占98.4%)为主,主要集中于10~<15岁组(374例,占55.2%);10~<15岁组发病率最高,主要为学生(占52.5%),0~13岁发病率呈升高趋势(χ^(2)趋势=6503.22,P<0.001),之后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χ^(2)趋势=6965.24,P<0.001)。猩红热发病时间呈双峰分布,每年第四季度为发病主峰,发病率为5.55/10万(占32.4%),第二季度为发病次峰,发病率为4.44/10万(26.0%)。开封市西北部中心城区年均发病率(4.56/10万)高于东南部远郊地区(0.39/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4.67,P<0.001)。各区县猩红热发病率空间分布全局空间正相关,存在空间聚集性(Moran’s I=0.129,P=0.02)。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有5个区县呈现高-高聚集现象。2012—2022年开封市共报告猩红热聚集性疫情33起、暴发疫情9起,主要发生在托幼机构和小学(占83.33%),涉及247例猩红热病例(占36.43%),主要发生在第四季度(占69.05%)和第二季度(占23.81%)。结论2012—2022年河南省开封市猩红热发病率地区分布存在空间聚集特征,主要涉及西北部中心城区且发病率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呈下降趋势,建议对重点区域的重点人群有计划开展针对猩红热的预防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猩红热 流行病学特征 空间分布
原文传递
2017-2022年河南省开封市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特征
2
作者 仇恒英 张卫文 郭永豪 《现代疾病预防控制》 2024年第6期432-435,共4页
目的分析2017—2022年河南省开封市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流行特征,为布病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监测报告管理”中2017—2022年开封市布病个案信息及个案调查表,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 目的分析2017—2022年河南省开封市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流行特征,为布病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监测报告管理”中2017—2022年开封市布病个案信息及个案调查表,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7—2022年开封市共报告布病546例,年均发病率为2.30/10万(0.85/10万~4.18/10万),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χ^(2)趋势=163.63,P<0.05);在4—7月份(春夏季)形成发病高峰,报告病例数占46.34%;年均发病率男性(3.31/10万)高于女性(1.2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87,P<0.05);发病人群主要为50~<70岁人群(53.48%);85.71%的病例为农民;主要通过饲养牛羊感染(127例,84.67%);发病-确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2 d,93.58%的病例在发病90 d以内被确诊。结论2017—2022年开封市布病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以50~<70岁男性农民在饲养牛羊过程中感染为主。建议继续做好人间布病疫情监测,深入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诊断水平,共同控制布病传播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流行病学 开封市
原文传递
亚慢性乳酸铝暴露对大鼠学习记忆和血脑脊液中Aβ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晓宏 庞雅贤 +3 位作者 仇恒英 陈建平 张勤丽 牛侨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2期90-94,共5页
目的研究乳酸铝暴露对大鼠学习记忆和脑脊液内β-淀粉样蛋白(Aβ)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80只随机分成溶剂对照组(蒸馏水)和低、中、高剂量铝染毒组(10、30、90mg/kg乳酸铝),每组20只,灌胃染毒2个月。采用Morris水迷宫试验检... 目的研究乳酸铝暴露对大鼠学习记忆和脑脊液内β-淀粉样蛋白(Aβ)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80只随机分成溶剂对照组(蒸馏水)和低、中、高剂量铝染毒组(10、30、90mg/kg乳酸铝),每组20只,灌胃染毒2个月。采用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免疫印迹(westem-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脉络丛中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脑脊液和血浆中Aβ含量。结果Morris水迷宫试验显示,在定位航行试验中,随训练时间的延长,各组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染毒剂量的增高,逃避潜伏期延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间探索试验中,中、高剂量组目标区域停留时间分别为(11.52±1.56)、(10.43±5.27)s,比对照组[(15.81±3.01)s]和低剂量组[(13.91±2.17)s]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越平台位置次数中、高剂量组分别为(2.64±1.39)、(1.50±0.76)次,明显少于对照组[(4.29±0.914)次]和低剂量组[(3.56±1.3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203.46±74.36)pg/ml]比较,中、高剂量组大鼠脑脊液中的Aβ—42含量[(320.35±84.82)、(327.68±67.51)pg/ml]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浆中A131.42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脑脊液和血浆中的Aβ.40含量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法显示,高剂量组LRP-1蛋白相对表达量(0.57±0.21)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00)、低剂量组(0.79±0.15)和中剂量组(0.95±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慢性铝暴露可使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脑脊液中的At3蓄积可能与脉络丛中LRP-1蛋白表达下降有关,提示铝可能通过降低LPR-1蛋白表达影响Aβ转运致Aβ蓄积进而可能影响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LRP-1 学习记忆 脉络丛 脑脊液
原文传递
职业性铝接触工人认知功能与H3K4me3和BDNF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仇恒英 任佩 +3 位作者 李瑞 张勤丽 路小婷 牛侨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900-904,共5页
目的探讨职业性铝接触对工人认知功能影响及其与外周血淋巴细胞组蛋白H3赖氨酸残基4位点三甲基化修饰(H3K4me3)、血浆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于2015年9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选择山西某铝厂235例男性工人... 目的探讨职业性铝接触对工人认知功能影响及其与外周血淋巴细胞组蛋白H3赖氨酸残基4位点三甲基化修饰(H3K4me3)、血浆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于2015年9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选择山西某铝厂235例男性工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短精神状态量表(MMSE)、画钟试验(CDT)、数字广度测验[DST,包括正序测试(DSFT)和倒序测试(DSBT)]、物体记忆测验(FOME)、言语流畅性测验(VFT)等进行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并进行认知功能评分;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血铝含量,以血铝水平的肘(P25,P75)分为低、中、高血铝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定量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H3K4me3水平和血浆BDNF蛋白水平。结果工人血铝水平M(P25,P75)为134.36(100.14,178.96)μg/L。高血铝组工人MMSE、DSFF、DSBT、DST平均得分分别为27.98±1.53、9.19±2.00、6.08±1.63、15.27±3.11,均低于低血铝组(28.83±1.25、10.64±2.87、7.19±3.07、17.81±4.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血铅组工人的CDT、FOME、VFT平均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血铝组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3K4me3水平为(18.45±9.81)ng/μg Pro、血浆BDNF蛋白水平为(26.07±10.18)ng/ml,均分别低于低血铝组[(23.76±9.89)ng/μg Pro、(31.66±9.24)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3K4me3、BDNF、MMSE、DSFT和DST与血铝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rs=-0.307、-0.214、-0.252、-0.197和-0.181,均P〈0.01)。结论长期职业性铝接触可能引起认知功能改变,并伴随外周血淋巴细胞H3K4me3水平和血浆BDNF蛋白表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暴露 认知 组蛋白H3赖氨酸残基4位点三甲基化修饰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2010—2020年开封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洁 张卫文 仇恒英 《医药论坛杂志》 2021年第18期77-79,83,共4页
目的探讨2010—2020年开封市其他感染性腹泻(OID)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为提高防控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2010—2020年开封市报告的OID流行病病例,以《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WS271-2007)为感染... 目的探讨2010—2020年开封市其他感染性腹泻(OID)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为提高防控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2010—2020年开封市报告的OID流行病病例,以《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WS271-2007)为感染性腹泻报告和诊断的依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2020年开封市OID共报告27746例,发病率逐年上升,10年平均发病率约为49.47/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报告病例中,男16781例,年均发病率为46/10万;女10965例,年均发病率为32.46/10万,男女性别比为1.53∶1。6岁以下儿童和18~40岁成年人的OID发病率较高。高发病年龄段病例数19695例,占70.98%;6岁以下累计发病9613例,占34.65%;18~40岁累计发病10082例,占36.34%。发病占比较高的职业包括散居儿童7849例(28.29%)、幼托儿童3771例(13.59%)、农民2794例(10.07%)、学生2489例(8.97%)、退休人员2203例(7.94%)。开封市鼓楼区、龙亭区、禹王台区、顺河回族区、祥符区、杞县、兰考县、通许县、尉氏县均出现病例,发病率较高的前5位地区为祥符区4167例(15.02%)、禹王台区3844例(13.85%)、龙亭区3753例(13.53%)、杞县3564例(12.85%)、兰考县3018例(10.88%)。实验室检测病原为1633例,病原检测率为5.89%,主要病原为腺病毒391例(23.94%)、沙门菌121例(7.41%)、轮状病毒878例(53.77%)。结论OID属于常见和多发的流行病,危害人群健康,应提升该疾病防控和监测质量。主要措施包括传染病报告意识、病原检测能力、个人卫生习惯养成、宣传OID防控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特征 其他感染性腹泻 控制 预防
原文传递
铝对大鼠原代脉络丛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庞雅贤 吴晓宏 +3 位作者 陈建平 仇恒英 牛侨 张勤丽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286-290,共5页
目的 研究铝对大鼠原代脉络丛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取出生后14 d SD大鼠的脉络丛组织,经眼科剪剪碎,胰酶消化后,将悬浮细胞分别接种于含1%表皮生长因子(EGF)、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5d后,玻片上的细胞用特异... 目的 研究铝对大鼠原代脉络丛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取出生后14 d SD大鼠的脉络丛组织,经眼科剪剪碎,胰酶消化后,将悬浮细胞分别接种于含1%表皮生长因子(EGF)、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5d后,玻片上的细胞用特异性转甲状腺素蛋白抗体(anti-TTR)做免疫组化鉴定其纯度.以不同剂量[对照组、低剂量组(100 μmol/L)、中剂量组(400 μmol/L)、高剂量组(1 600 μmol/L)]乳酸铝处理生长状态良好的细胞,48 h后分别测定各组细胞存活率、细胞凋亡率、活性氧(ROS)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评估铝对原代脉络丛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结果 经纯度鉴定95%以上培养细胞为脉络丛上皮细胞.与对照组(100%)比较,中(86.74%±4.03%)、高剂量组(81.90%±9.17%)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低剂量组(92.92%±8.81%)比较,高剂量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1.29%±0.03%)、低剂量(1.68%±0.27%)比较,中(7.26%±0.99%)、高剂量组(22.25%±1.55%)凋亡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凋亡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17.24%±0.09%)和低剂量组(18.31%±0.21%)比较,中(22.23%±0.41%)、高剂量组(25.10%±1.13%)ROS荧光强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ROS荧光强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37.35±1.05) U/g Hb]比较,低[(28.65±0.74) U/g Hb]、中[(22.75±1.94) U/g Hb]、高剂量组[(13.29±0.64) U/g Hb]SOD活力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中、高剂量组SOD活力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SOD活力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酸铝可能造成大鼠原代脉络丛上皮细胞损伤,使其存活率下降,凋亡率升高,并引起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脉络丛 上皮细胞 活性氧 超氧化物歧化酶
原文传递
开封市5岁以下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和EV71疫苗认知调查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红莲 范珂 +1 位作者 王萍 仇恒英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第4期277-279,共3页
目的探索开封市5岁以下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和EV71疫苗的认知调查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在开封市选取302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手足口病认知的影响因素。结果儿童年龄≥25个月、家长文化程度大专/本... 目的探索开封市5岁以下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和EV71疫苗的认知调查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在开封市选取302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手足口病认知的影响因素。结果儿童年龄≥25个月、家长文化程度大专/本科及以上、家庭住址类型城区城乡结合部、有医学人员知晓率较高,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儿童年龄、家长文化程度是影响儿童家长手足口病和EV71疫苗认知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上应该加强低年龄儿童家长、低学历家长的健康宣教,并提升居民对EV71疫苗安全性的信心,树立居民对EV71疫苗的接种意愿和增强对手足口病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EV71疫苗 认知调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