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冠脉CTA的伪影问题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仇恒志 王胜林 +1 位作者 王淑贤 赵健仪 《河北医学》 CAS 2008年第9期1058-1060,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冠脉CTA伪影的产生原理及其对临床检查价值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本院心脏冠脉CTA检查产生伪影的主要原因及对检查准确度的影响,总结两者的关系,并与DSA检查相对比。结果:心脏冠脉CTA检查中偏离客观现实的因素是固有的,然... 目的:探讨心脏冠脉CTA伪影的产生原理及其对临床检查价值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本院心脏冠脉CTA检查产生伪影的主要原因及对检查准确度的影响,总结两者的关系,并与DSA检查相对比。结果:心脏冠脉CTA检查中偏离客观现实的因素是固有的,然而却是成功的检查,这种影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并且心脏冠脉CTA也具有其比DSA特殊的优势。结论:由于心脏冠脉CTA存在固有的偏离客观现实的因素,所以它不能完全取代DSA在血管检查方面的诊断作用,但它不失为一种较为新型的、有很高临床价值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冠脉CTA 伪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D FASE和3D FASE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序列图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仇恒志 戚喜勋 +2 位作者 孙文阁 李延亮 任克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64-366,共3页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是九十年代以来兴起的成像新技术,并在胰胆管疾病的诊治中发挥重要作用。FASE(Fast advanced spin echo)是单次激发高级FSE序列之一,由东芝公司研发的一种MRCP序列,本文收集了自1999年以来在我院行FASE序...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是九十年代以来兴起的成像新技术,并在胰胆管疾病的诊治中发挥重要作用。FASE(Fast advanced spin echo)是单次激发高级FSE序列之一,由东芝公司研发的一种MRCP序列,本文收集了自1999年以来在我院行FASE序列MRCP检查并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316例患者的图像资料进行分析,比较2D FASE MRCP和不同层厚的3D FASE MRCP对正常以及异常胰胆管的显示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术 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的三维重建基本原理和实用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仇恒志 王胜林 +1 位作者 王淑贤 赵健仪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290-291,共2页
所谓三维,一维是线、二维是面、三维是立体(容积)。三维的含义就是立体的信息集成。
关键词 CT 三维重建 基本原理 实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C检查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
4
作者 仇恒志 王胜林 +1 位作者 王淑贤 赵健仪 《河北医学》 CAS 2008年第10期1255-1257,共3页
关键词 CTC 准确性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视网膜血管的分割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仇恒志 钟鼎苏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29-133,共5页
目的探讨一种自动的视网膜血管分割方法。方法在2个尺度下增强血管图像,由基于直方图的加权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和形态学细化算子提取血管的近似中心线;通过多尺度形态学重构得到主要血管,再由较小尺度的匹配滤波增强中小血管;合并上述两... 目的探讨一种自动的视网膜血管分割方法。方法在2个尺度下增强血管图像,由基于直方图的加权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和形态学细化算子提取血管的近似中心线;通过多尺度形态学重构得到主要血管,再由较小尺度的匹配滤波增强中小血管;合并上述两部分得到最终的血管分割结果。结果对DRIVE数据库测试图像分割的灵敏性为0.701 7,特异性为0.981 6,准确率为0.945 7。结论较同类无监督的血管分割算法具有更高的准确率,但对于小血管的灵敏性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提取 血管分割 匹配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肺动脉阻塞指数在急性肺栓塞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作用 被引量:21
6
作者 邢媛媛 赵佳佳 +2 位作者 曹宏伟 张庆 仇恒志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20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CT肺动脉阻塞指数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5例APE患者根据病情分为高危组102例及低危组83例。两组均进行320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测算CT肺动脉阻塞指数,均行心脏彩超检测右心功能指标右心室短轴... 目的探讨CT肺动脉阻塞指数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5例APE患者根据病情分为高危组102例及低危组83例。两组均进行320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测算CT肺动脉阻塞指数,均行心脏彩超检测右心功能指标右心室短轴最大直径(RVMSA)、左心室短轴最大直径(LVMSA)、右心室最大径/左心室最大径(RV/LV)、主肺动脉直径、上腔静脉直径、奇静脉直径。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CT肺动脉阻塞指数与上述右心功能指标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T肺动脉阻塞指数评估APE的价值。结果 APE患者CT肺动脉阻塞指数与RVMSA、RV/LV、主肺动脉直径以及奇静脉直径均呈正相关关系(P均<0.05),与LVMSA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上腔静脉直径无关(P>0.05)。高危组肺动脉阻塞指数、RVMSA、RV/LV、主肺动脉直径、奇静脉直径均高于低危组(P均<0.05),LVMSA低于低危组(P<0.05),两组上腔静脉直径相比P>0.05。肺动脉阻塞指数、RVMSA、LVMSA、RV/LV、主肺动脉直径及奇静脉直径判断APE患者病情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5。CT肺动脉阻塞指数判断APE患者高、低危的截断值为11.30%,此时敏感性为81.29%,特异性为77.34%。结论 CT肺动脉阻塞指数可用于判断APE患者右心功能、病情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多层螺旋CT肺动脉扫描 肺动脉阻塞指数 右心室短轴最大直径 左心室短轴最大直径 右心室最大径/左心室最大径 主肺动脉直径 上腔静脉直径 奇静脉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后路第2骶椎螺钉进钉方法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8
7
作者 孙贺 徐达传 +3 位作者 陈铭锐 向宇燕 仇恒志 王胜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为临床应用第2骶椎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骶部病变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在60块干燥骶骨上,对第2骶椎及其相关结构进行观测;2.在25具尸体标本上观测骶前和骶管内神经血管。3.在50例正常成人志愿者的S2椎体中部行CT扫描,观察螺钉的... 目的:为临床应用第2骶椎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骶部病变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在60块干燥骶骨上,对第2骶椎及其相关结构进行观测;2.在25具尸体标本上观测骶前和骶管内神经血管。3.在50例正常成人志愿者的S2椎体中部行CT扫描,观察螺钉的置入角度和深度。结果:1.第2骶骨椎体、侧突、侧块具有足够的空间。背侧有内、外两个区域适于进针。2.第2骶椎前、后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只在椎体前有出钉安全区。3.经外侧区向S2椎体置钉,进针角度为(40±4)°,深度为(35.8±4.0)mm,经内侧区向S2侧块置钉进钉角度为(28±3)°,深度为(45.4±4.1)mm。结论:第2骶椎行常规直径的螺钉(4.5~6.5mm)固定具有可行性。但要注意进钉的角度、方向和深度,同时宜采用相应的加强螺钉稳固性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第2骶椎 应用解剖 螺钉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CT评价左侧冠状动脉前降支狭窄对左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崔志新 李佩玲 +3 位作者 王胜林 仇恒志 万立野 李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6-438,共3页
目的利用多排CT对左侧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狭窄程度及左心功能进行评价,并研究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于心脏科就诊并行冠状动脉CT造影(CTA)检查的患者,按左前降支狭窄程度不同将其分成正常组、A组(正常及狭窄〈25%)、... 目的利用多排CT对左侧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狭窄程度及左心功能进行评价,并研究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于心脏科就诊并行冠状动脉CT造影(CTA)检查的患者,按左前降支狭窄程度不同将其分成正常组、A组(正常及狭窄〈25%)、B组(25%-49%)、C组(50%~74%)、D组(≥75%)共5组,准确测量每例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心室射血分数(EF)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左心室射血分数(EF)分别为正常组(60.90±5.79)%、A组(60.27±5.53)%、B组(59.17±6.11)%、C组(61.25±6.02)%、D组(51.14±7.27)%,统计分析显示A、B、C各组与正常组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和正常组组间ESV、SV、E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CT能准确评价冠状动脉及左心功能,且左前降支狭窄对左心功能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CT 冠状动脉狭窄 心功能 射血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波谱多体素及单体素在诊断低级别胶质瘤急性和亚急性期脑梗死及病毒性脑炎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白雪冬 仇恒志 +4 位作者 王胜林 邢千超 曹振东 曹宏伟 万立野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10期1702-1706,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MRS)多体素及单体素在诊断低级别胶质瘤,急性和亚急性期脑梗死及病毒性脑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6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病毒性脑炎27例,脑梗死28例,低级别胶质瘤21例,均使用Magnetom Verio 3.0T...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MRS)多体素及单体素在诊断低级别胶质瘤,急性和亚急性期脑梗死及病毒性脑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6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病毒性脑炎27例,脑梗死28例,低级别胶质瘤21例,均使用Magnetom Verio 3.0T MR行常规MR、单体素及多体素MRS检查,利用spectroscopy软件对波谱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三组病例的MRS代谢物比率。结果:Cho/Cr,NAA/Cho,NAA/Cr在低级别胶质瘤,急性和亚急性期病毒性脑炎及脑梗死方差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胶质瘤Cho/Cr,NAA/Cho,NAA/Cr高于脑炎组及脑梗死组(P<0.05),病毒性脑炎与脑梗死间比较Cho/Cr,NAA/Cho,NAA/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胶质瘤病例中有2例见Lac峰,18例见MI峰,脑梗死24例病人出现Lac峰,Cho/Cr诊断界值为2.35时,鉴别低级别胶质瘤与病毒性脑炎和脑梗死的灵敏度为90.5%,特异度为91%。结论:MRS多体素及单体素技术结合实行优势互补,在诊断低级别胶质瘤,急性和亚急性期脑梗死及病毒性脑炎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Cho/Cr比值对于低级别胶质瘤与急性和亚急性期病毒性脑炎和脑梗死鉴别的价值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 低级别胶质瘤 病毒性脑炎 脑梗死 急性及亚急性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骨骨折的解剖学观察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玉红 杜心如 +5 位作者 徐小青 王天成 仇恒志 孔祥玉 万荣 安永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为提高骶骨骨折的诊断率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正常骶骨标本(50块),骶骨骨折标本(28块),测量这些骶骨标本每条横线中点距骶骨翼边缘的水平距离,测量骶前孔、骶后孔横径、骶孔的前、后径,将所有骶骨标本左右侧对应值进行... 目的:为提高骶骨骨折的诊断率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正常骶骨标本(50块),骶骨骨折标本(28块),测量这些骶骨标本每条横线中点距骶骨翼边缘的水平距离,测量骶前孔、骶后孔横径、骶孔的前、后径,将所有骶骨标本左右侧对应值进行比较。结果:正常骶骨每条横线中点距左右骶骨翼水平距离无显著差异,骶前孔、骶后孔左右侧无明显差异。侧块压缩性骨折、横行骨折引起骶前孔变形、变小,侧块压缩性骨折骨折侧横线中点距骶骨翼边缘水平距离较正常侧明显变小,位置越高两侧差异越大。骶后孔、骶管变形、变小在骶骨骨折标本不明显。结论:骶骨侧块压缩性骨折、横行骨折时骶骨失去对称性,骶前孔变形、变小是造成骶神经损伤原因之一,临床上应注意骶前孔的变化,检查骶神经功能,应将扩大骶前孔进行骶神经减压放在首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骨折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价值 被引量:8
11
作者 万立野 柳逢春 +3 位作者 邢媛媛 程艳芬 王胜林 仇恒志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9期1069-1070,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MSCTPA)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MSCTPA检查并证实为PE的患者25例,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机行肺动脉增强检查并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强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结果本组25例PE共...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MSCTPA)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MSCTPA检查并证实为PE的患者25例,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机行肺动脉增强检查并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强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结果本组25例PE共行29次MSCTPA检查,中央型PE23例(92%),周围型PE2例(8%)。主肺动脉、左及右肺动脉、叶间肺动脉、叶肺动脉、舌支肺动脉的显示率均达100%,对段肺动脉的显示率达97.77%,对亚段肺动脉的显示率达68.00%。PE受累血管主要集中在叶、段肺动脉,受累率在46.58%~75.00%之间。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是一种无创性成像方法,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动脉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静滴紫杉醇用药观察及血糖异常升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学敏 王翠 +2 位作者 王胜林 仇恒志 王淑贤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78-79,共2页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使用紫杉醇化疗过程中的毒副反应以及分析经化疗血糖的异常升高。方法67例静滴紫杉醇的乳腺癌患者分为化疗前确诊糖尿病组(A组,15例)和化疗前血糖正常组(B组,52例),对67例乳腺癌患者静滴紫杉醇进行化疗,观察乳腺癌患...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使用紫杉醇化疗过程中的毒副反应以及分析经化疗血糖的异常升高。方法67例静滴紫杉醇的乳腺癌患者分为化疗前确诊糖尿病组(A组,15例)和化疗前血糖正常组(B组,52例),对67例乳腺癌患者静滴紫杉醇进行化疗,观察乳腺癌患者使用紫杉醇化疗过程中的毒副反应,并记录空腹血糖值的变化。结果67例乳腺癌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并且化疗过程中伴有相当程度的血糖升高。结论紫杉醇在乳腺癌患者中的使用除导致普遍性毒副反应外,伴有明显的血糖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用药观察 毒副反应 表阿霉素 血糖升高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诊断准确度的探讨 被引量:7
13
作者 万立野 王翠 +2 位作者 程艳芬 王胜林 仇恒志 《河北医学》 CAS 2009年第3期275-277,共3页
目的:比较64排多螺旋CT在冠状动脉检查方面相对于血管造影及16排等老式螺旋CT的冠脉造影的优越性及临床价值,并探讨64层多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可能被低估了的准确度。方法:采集216例成功的64-SCT的冠脉造影检查结论与血管造影检查结论的... 目的:比较64排多螺旋CT在冠状动脉检查方面相对于血管造影及16排等老式螺旋CT的冠脉造影的优越性及临床价值,并探讨64层多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可能被低估了的准确度。方法:采集216例成功的64-SCT的冠脉造影检查结论与血管造影检查结论的比较分析。并且比较64-SCT的检查方式与血管造影和16排等老式CT机的优越性。结果:64-SCT冠脉造影在血管狭窄方面比血管造影显示的程度大,64-SCT比16排等老式螺旋CT速度更快。结论:64-SCT冠脉造影与血管造影的结果偏差可能源自客观因素,64-SCT冠脉造影的准确性可能被低估,64-SCT在冠状动脉检查方面较血管造影及16排等老式CT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 心脏冠脉检查 临床准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直接法下腔静脉CTV成像造影剂注射方案的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曹宏伟 邢媛媛 +4 位作者 仇恒志 万立野 曹振东 白雪冬 吴薇娜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造影剂注射浓度、延迟扫描时间条件下,多排螺旋CT直接法下腔静脉成像质量的优劣,获得最佳造影剂注射方案。方法:采用西门子64排螺旋CT机对疑诊为下腔静脉疾患的56例患者行直接法CTV检查,随机分为8组。相同液体量(单侧...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造影剂注射浓度、延迟扫描时间条件下,多排螺旋CT直接法下腔静脉成像质量的优劣,获得最佳造影剂注射方案。方法:采用西门子64排螺旋CT机对疑诊为下腔静脉疾患的56例患者行直接法CTV检查,随机分为8组。相同液体量(单侧为200m L)、延时扫描时间(30s)、造影剂注射速率(3.5~4.0m L/s)条件下,造影剂浓度分别采用1:2、1:4、1:6、1:9进行直接法下腔静脉CTV成像,比较四组下腔静脉图像质量。相同液体量(单侧为200m L)、造影剂浓度(1:4~1:6)、造影剂注射速率(3.5~4.0m L/s)条件下行直接法下腔静脉CTV成像,双期扫描,四个实验组延时扫描时间第一期分为采用20s、25s、30s、35s,于20s后行第二期延时扫描,比较25s、30s、35s、40s、45s各时期下腔静脉图像质量。对所得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按照四个等级评价各组下腔静脉图像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四组造影剂浓度1:2、1:4、1:6、1:9所得图像质量不全相同(H=19.727,P<0.001),1:4、1:6组图像质量主要为良及以上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510,P=0.475);延时扫描时间25s、30s、35s、40s、45s各期图像质量不全相同(H=22.262,P<0.001),30s^40s期得图像质量主要为良及以上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510,P=0.475)。结论:相同液体量(单侧200m L、造影剂注射速率相同(3.5~4.0m L/s)条件下,多排螺旋CT直接法下腔静脉CTV成像,最佳造影剂浓度为1:4~1:6、延时扫描时间为30s^40s,可以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 直接法 多排螺旋CT 造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7例乳腺癌患者静滴紫杉醇的用药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翠 张学敏 +2 位作者 王胜林 仇恒志 王淑贤 《河北医学》 CAS 2010年第5期612-614,共3页
目的:观察乳腺癌病人使用紫杉醇化疗过程中的毒副反应及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107例乳腺癌病人静滴紫杉醇。结果:107例乳腺癌患者产生的毒副反应经过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及时准确地掌握用药时间,观察和处理过敏及毒副反应以及采取... 目的:观察乳腺癌病人使用紫杉醇化疗过程中的毒副反应及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107例乳腺癌病人静滴紫杉醇。结果:107例乳腺癌患者产生的毒副反应经过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及时准确地掌握用药时间,观察和处理过敏及毒副反应以及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会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乳腺癌 护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疗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_2凋亡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龚明玉 刘海燕 +2 位作者 张力 仇恒志 孙瑞霞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80-1481,共2页
目的:探讨放疗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为放疗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不同剂量的X射线分别照射体外培养的HepG2细胞,照射后48h收集细胞,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和透射电镜分别检测各组细... 目的:探讨放疗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为放疗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不同剂量的X射线分别照射体外培养的HepG2细胞,照射后48h收集细胞,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和透射电镜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TUNEL染色显示,2Gy、4Gy、6Gy、8Gy剂量组AI高于假照射组,细胞经4GyX射线照射后具有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结论:X射线可诱导肝癌细胞HepG2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实验性/放射摄影术 @HepG2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肢无脉症的MSCTA诊断(附44例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万立野 张丹 +3 位作者 王胜林 仇恒志 王淑贤 任立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上肢无脉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4例临床疑患无脉症的患者行MSCTA检查,所获数据传输至AW4.2工作站,进行最大强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容积显示(VR)及高级血管分析(AVA)等多种后处理并结合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上肢无脉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4例临床疑患无脉症的患者行MSCTA检查,所获数据传输至AW4.2工作站,进行最大强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容积显示(VR)及高级血管分析(AVA)等多种后处理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分析。结果:44例的血管重建图像对无脉症均有特征显示,动脉硬化闭塞症34例,多发性大动脉炎5例,外伤后动脉栓塞2例,动脉内癌栓2例,锁骨下动脉瘤人工血管置换术后1例。结论:MSCTA可以清楚而准确的显示上肢无脉症的病变情况,是上肢无脉症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脉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成像 上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造影剂注射速率对下腔静脉直接法CTV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曹宏伟 邢媛媛 +4 位作者 仇恒志 张丹 曹振东 万立野 王胜林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7年第6期775-782,共8页
目的:通过改变造影剂注射速率的方式,进行多排螺旋CT直接法下腔静脉成像并对图像质量的优劣对比,寻找造影剂速率的最佳注射方案。方法:采用Siemens公司的64排螺旋CT,对临床疑诊疾为下腔静脉疾病的患者30例行直接法多排螺旋CT下腔静脉扫... 目的:通过改变造影剂注射速率的方式,进行多排螺旋CT直接法下腔静脉成像并对图像质量的优劣对比,寻找造影剂速率的最佳注射方案。方法:采用Siemens公司的64排螺旋CT,对临床疑诊疾为下腔静脉疾病的患者30例行直接法多排螺旋CT下腔静脉扫描,随机分为5组,在相同造影剂浓度(1︰4)、液体量(单侧液体量200 m L)、延迟扫描时间(30 s)及不结扎下肢浅静脉等同一条件下,每组造影剂注射速率分别采用2.5,3.0,3.5,4.0和4.5 m L/s,比较各组图像质量优劣。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秩和检验各组间图像质量不完全相同(χ~2=21.254,P<0.001),3.5~4.0 m L/s造影剂注射速率的图像质量主要为良及以上,达到临床诊断要求,为最佳流速范围。两组间行χ~2检验,χ~2=1.588,P>0.05,两组间图像质量总体分布无显著差异。结论:下腔静脉多排螺旋CT直接法成像切实可行,在相同造影剂浓度(1︰4)、液体量(单侧液体量200 m L)、延迟扫描时间(30 s)、不结扎下肢浅静脉等条件下,最佳造影剂注射速率3.5~4.0 m 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 直接法CTV 多排螺旋CT 造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直接法与间接法成像用于下腔静脉测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曹宏伟 邢媛媛 +2 位作者 仇恒志 张丹 曹振东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951-954,共4页
目的:通过64排螺旋CT直接法成像所得下腔静脉各平面径线、CT值及图像质量与间接法下腔静脉成像进行对比,分析下腔静脉直接法CTP是否存在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直接法下腔静脉成像的患者图像,收集30例腹部增强检查患者静脉期图像,通... 目的:通过64排螺旋CT直接法成像所得下腔静脉各平面径线、CT值及图像质量与间接法下腔静脉成像进行对比,分析下腔静脉直接法CTP是否存在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直接法下腔静脉成像的患者图像,收集30例腹部增强检查患者静脉期图像,通过GE adw4.6后处理工作站对原始图像进行重建,分别测量下腔静脉右心房入口、第一肝门、肾盂、左右髂总静脉分叉平面的长径及短径并测量CT值,两名具有5年以上影像诊断经验的医师分别对下腔静脉图像质量进行评价。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下腔静脉右心房入口、第一肝门、肾盂、髂总静脉分叉上方平面的长径及短径,直接法成像分别为(3.02±0.44,2.06±0.32)、(2.29±0.49,1.39±0.52)、(2.46±0.44,1.73±0.45)、(2.30±0.38,1.66±0.46),间接法成像分别为(2.88±0.43,1.95±0.31)、(2.37±0.59,1.17±0.37)、(2.28±0.32,1.63±0.31)、(2.25±0.21,1.47±0.34),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接法与间接法各平面所测得CT值分别为(232.57±59.45)、(278.10±80.00)、(360.32±92.13)、(466.78±100.71)HU,(122.45±16.10)、(107.10±13.32)、(92.46±12.93)、(88.23±12.62)HU,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直接法远高于间接法;图像质量直接法成像良及以上者占93.3%,远高于间接法成像56.6%。结论:多层螺旋CT直接法下腔静脉成像切实可行且明显优于下腔静脉间接法成像,能够获得更好的图像质量用于诊断下腔静脉疾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 直接法 64排螺旋CT 间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直接法与间接法成像用于下腔静脉CT测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曹宏伟 邢媛媛 +2 位作者 仇恒志 张丹 曹振东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7年第5期599-604,共6页
目的:对比多排螺旋CT直接法下腔静脉成像测量径线,与间接法下腔静脉成像测量径线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23~65岁,中位年龄44岁)直接法下腔静脉成像的患者图像,收集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20~66岁,中位年... 目的:对比多排螺旋CT直接法下腔静脉成像测量径线,与间接法下腔静脉成像测量径线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23~65岁,中位年龄44岁)直接法下腔静脉成像的患者图像,收集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20~66岁,中位年龄43岁)腹部增强检查患者静脉期图像。通过GE adw4.6后处理工作站对原始图像行MIP、MPR重建,分别测量下腔静脉右心房入口、第一肝门、肾盂、左右髂总静脉分叉上方平面的长径、短径,并测量左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上方1cm处下腔静脉CT值。结果:下腔静脉右心房入口、第一肝门、肾盂、髂总静脉分叉上方平面的长径及短径,直接法成像分别为(3.02±0.44,2.06±0.32)、(2.29±0.49,1.39±0.52)、(2.46±0.44,1.73±0.45)、(2.30±0.38,1.66±0.46);间接法成像分别为(2.88±0.43,1.95±0.31)、(2.37±0.59,1.17±0.37)、(2.28±0.32,1.63±0.31)、(2.25±0.21,1.47±0.34),两者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直接法左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上方1 cm处CT值为313.43±50.90HU远高于间接法的95.50±22.17HU。结论:多层螺旋CT直接法下腔静脉成像与间接法下腔静脉成像,下腔静脉的不同层面径线测量无明显差异,直接法成像管腔内造影剂浓度高于间接法,显示下腔静脉更好,测量结果为正确评估下腔静脉疾患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 多排螺旋CT 直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