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普通野生稻稻瘟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翟李楠 唐清杰 +6 位作者 周世圳 周帮纪 云勇 王惠艰 韩义胜 邢福能 严小微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51,共13页
为了对海南普通野生稻稻瘟病叶瘟、穗颈瘟的抗性进行综合鉴定与评价,2022-2023年连续两年对来自海南省11个不同市县的2002份普通野生稻材料进行苗期叶瘟人工接种和田间自然抗病鉴定,并对995份已经抽穗的普通野生稻材料进行穗颈瘟人工接... 为了对海南普通野生稻稻瘟病叶瘟、穗颈瘟的抗性进行综合鉴定与评价,2022-2023年连续两年对来自海南省11个不同市县的2002份普通野生稻材料进行苗期叶瘟人工接种和田间自然抗病鉴定,并对995份已经抽穗的普通野生稻材料进行穗颈瘟人工接种抗性鉴定。结果表明:2002份叶瘟鉴定材料中,人工接种抗叶瘟材料为494份(占24.68%),其中免疫7份,高抗17份;田间自然状态下抗叶瘟材料1160份(占57.94%),其中免疫24份,高抗233份。995份穗颈瘟人工接种鉴定材料中,抗穗颈瘟材料506份(占50.85%),其中免疫23份,高抗136份。由结果可知,海南普通野生稻普遍抗叶瘟或穗颈瘟,这些抗性资源的生长习性大多为半直立型或倾斜型,少数为直立型或匍匐型;高抗叶瘟的材料在抽穗后也普遍抗穗颈瘟,免疫或高抗穗颈瘟的材料也普遍抗叶瘟。经过鉴定和评价,筛选出双抗叶瘟、穗颈瘟的普通野生稻材料共有128份。本研究为海南普通野生稻资源抗稻瘟病研究和育种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普通野生稻 稻瘟病 抗性 鉴定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
2
作者 翟李楠 唐清杰 +7 位作者 周帮纪 周世圳 王惠艰 云勇 韩义胜 王晴瑜 严小微 邢福能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24-1636,共13页
为摸清海南省众多普通野生稻材料之间的亲缘关系,发掘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本研究利用32个SSR标记,对来自海南省11个不同市县的2038份海南普通野生稻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结果显示,平均有效等位基因(Ne,Number of effect... 为摸清海南省众多普通野生稻材料之间的亲缘关系,发掘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本研究利用32个SSR标记,对来自海南省11个不同市县的2038份海南普通野生稻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结果显示,平均有效等位基因(Ne,Number of effective alleles)为2.479,丰富度Shannon指数(I,Shannon entropy index)为0.975,Nei′s基因多样性(h,Nei′s genetic diversity)为0.570,多态性位点百分比为96.27%,表明海南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不同地方来源的海南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来自临高的海南普通野生稻丰富度最高,琼海的普通野生稻遗传丰富度最低,其变异主要集中在群体内部。群体结构分析显示当K=2时,Delta K值最高,将2038份海南普通野生稻资源分成2个类群,第Ⅰ类群有1145份资源,分别来源于海口、澄迈、儋州、三亚、万宁、琼海、临高、陵水、乐东、东方,第Ⅱ类群有893份资源,分别来源于海口、文昌和澄迈。利用居群优先及多次聚类的方法构建海南普通野生稻核心种质192份,占总资源(2038份)的9.42%,核心种质的Shannon指数(I)保留了102.46%,Nei′s基因多样性(h)保留了104.39%,有效降低了原始种质的遗传冗余度和遗传差异上的重复。海南普通野生稻核心种质代表了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特异性,为海南普通野生稻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普通野生稻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焰兰等5种兰花菌根显微结构及分离培养基筛选
3
作者 钟国和 黄赛 +2 位作者 云勇 黎肇家 任军方 《热带林业》 2024年第1期56-59,共4页
通过石蜡切片法对5种不同类型的兰花新鲜营养根的显微结构进行研究,并利用组织分离法对其中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从而筛选最佳的分离培养基。结果表明:5种兰花菌根结构一致,由外到内依次为根被、皮层、中柱,三个部位都有不同程度的被真... 通过石蜡切片法对5种不同类型的兰花新鲜营养根的显微结构进行研究,并利用组织分离法对其中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从而筛选最佳的分离培养基。结果表明:5种兰花菌根结构一致,由外到内依次为根被、皮层、中柱,三个部位都有不同程度的被真菌侵染表现,海南钻喙兰、火焰兰是通过皮层细胞直接侵染,卷萼兜兰、硬叶兜兰和铁皮石斛是通过根毛或皮层细胞侵染,并形成菌丝团。实验结果显示:PDA培养基最适合做5种兰花菌根分离纯化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种兰花 菌根结构 培养基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SR标记分析海南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29
4
作者 王效宁 韩东飞 +3 位作者 云勇 孟卫东 严小微 杨庆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84-188,共5页
选用平均分布于水稻基因组的28对SSR引物,对海南不同纬度5个普通野生稻居群的163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结果表明:(1)海南普通野生稻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28个位点共检测到227个等位变异,平均等位变异数A=8.1071,有效等... 选用平均分布于水稻基因组的28对SSR引物,对海南不同纬度5个普通野生稻居群的163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结果表明:(1)海南普通野生稻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28个位点共检测到227个等位变异,平均等位变异数A=8.1071,有效等位变异数Ae=4.4190,平均期望杂合度He=0.4004,实际观察杂合度Ho=0.7062,香农指数I=1.6048;(2)居群的遗传分化系数较大,总的遗传变异中有46.40%存在于居群间(Fst=0.4640);(3)居群内杂合体较高(F is=-0.7069),根据固定指数(F=0.0588)计算出的异交率t=0.8889,说明海南普通野生稻的繁育系统属于一种较高的异交混合交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海南龙血树种子萌发及其环境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郑道君 吴宇佳 +3 位作者 云勇 姜殿强 陈宣 张治礼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79,共9页
为了解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濒危的机制,研究了果皮、温度、水分和光照强度等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并分析海南龙血树种子萌发的环境适应性.结果表明,果皮对海南龙血树种子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去除果皮且用果皮浸泡液浇灌可... 为了解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濒危的机制,研究了果皮、温度、水分和光照强度等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并分析海南龙血树种子萌发的环境适应性.结果表明,果皮对海南龙血树种子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去除果皮且用果皮浸泡液浇灌可以显著促进种子的萌发.种子萌发对温度极为敏感,25℃是种子萌发适宜的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均不能萌发,变温处理对种子萌发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海南龙血树种子萌发需要较高的遮荫度,光照强度对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种子萌发对基质的水分含量不敏感,在含水量为9.09%-20.00%的河沙基质中,种子的萌发率、萌发速率指数、萌发时滞和萌发指数均无显著差异.因此,海南龙血树种子萌发对果皮、温度、光照强度等微环境的依赖性较强,原有生境破坏导致种子萌发微环境改变可能是海南龙血树居群有性生殖失败,海南龙血树处于濒危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龙血树 环境适应性 种子萌发 濒危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杂交稻新组合P88S/0293在海南大面积示范单产超12t/hm^2的栽培技术 被引量:26
6
作者 孟卫东 王效宁 +4 位作者 邢福能 胡春花 云勇 林尤珍 郭国强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6-49,共4页
2 0 0 4年早造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组织实施超级杂交稻新组合P88S/0 2 93在海南三亚与澄迈 2个“百亩片”示范项目 ,三亚片由技术人员统一管理 ,采取超级稻强化栽培技术 ,澄迈片由当地 46户农民管理 ... 2 0 0 4年早造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组织实施超级杂交稻新组合P88S/0 2 93在海南三亚与澄迈 2个“百亩片”示范项目 ,三亚片由技术人员统一管理 ,采取超级稻强化栽培技术 ,澄迈片由当地 46户农民管理 ,采取结合当地耕作习惯改进了的超级稻强化栽培技术。结果三亚片一类田平均单产 1 2 .5t/hm2 ,澄迈片平均单产 1 2 .0 7t/hm2 ,达到我国超级稻第 2期产量指标。澄迈片栽培技术与海南农民耕作习惯接近 ,更符合实际 ,农民更易接受。从适期播种、浸种催芽、软盘育秧、小苗移栽、科学肥水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P88s 0293 高产示范 栽培技术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龙血树种群生境及自然更新能力调查 被引量:12
7
作者 郑道君 李海文 +2 位作者 云勇 张浪 张治礼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7-632,共6页
对海南岛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 Pierre ex Gagnep)生境、人为破坏情况和自然更新能力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探讨了其濒危原因。结果表明,海南龙血树属典型的岩石伴生型植物,主要分布在高温少雨地区,常生长在陡峭且裸露的花岗岩或... 对海南岛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 Pierre ex Gagnep)生境、人为破坏情况和自然更新能力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探讨了其濒危原因。结果表明,海南龙血树属典型的岩石伴生型植物,主要分布在高温少雨地区,常生长在陡峭且裸露的花岗岩或石灰岩的石缝残积土中,或紧贴石壁生长于砂壤土中,其伴生树种以小乔木或灌木为主;由于无节制采挖和生境破坏,海南龙血树野生资源数量已十分有限。自然条件下海南龙血树的更新方式有种子更新、根蘖更新和桩蘖更新,但现有生境条件下无论何种更新方式均无法有效地实现种群的扩大和更新。可见,原生境破坏和无节制采挖是海南龙血树濒危的外因,"濒危生境"造成种子无法萌发或幼苗生长失败,导致种群无法实现自然更新是内因和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龙血树 濒危原因 生境 人为破坏 自然更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龙血树野生资源分布及其与水热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郑道君 云勇 +2 位作者 吴宇佳 李海文 张治礼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6-332,共7页
在全面调查海南龙血树(Dracaenacambodiana)野生资源地理分布的基础上,用温度指数、湿度指数等气候指标分析了海南龙血树野生资源地理分布与气候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南龙血树野生资源在中国仅分布于海南岛西南部山区及南部沿... 在全面调查海南龙血树(Dracaenacambodiana)野生资源地理分布的基础上,用温度指数、湿度指数等气候指标分析了海南龙血树野生资源地理分布与气候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南龙血树野生资源在中国仅分布于海南岛西南部山区及南部沿海地区,水平分布于108°42’40.9”~110°27’36.8”E,18°14’27”~19°20’28.5’,N,垂直分布范围为0-900m,仅发现10个现存分布点;海南龙血树属于热带雨林、季雨林小乔木状植物,具有强耐旱、喜阳和喜钙等生态习性,其分布区的绝大部分水热因子是其分布的主要限制因子。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海南龙血树地理分布的主要水热指标的排序为热量因子〉降水因子〉湿度因子。根据野生居群的生境特点,我们推测水分和光照强度可能是影响海南龙血树种子萌发率或幼苗成活率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龙血树 地理分布 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普通野生稻稻瘟病抗性资源调查和鉴定 被引量:8
9
作者 唐清杰 王效宁 +3 位作者 熊怀阳 陈健晓 芮凯 云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21-825,共5页
为挖掘海南普通野生稻稻瘟病抗性资源,2010年诱发鉴定了41个居群410份材料苗期叶瘟,2011年接种稻瘟病菌(YC25)鉴定了37个居群121份材料穗颈瘟,2012年调查了80个居群2461份材料田间自然状态的抗病性。结果表明:苗期叶瘟抗性鉴定有21份高... 为挖掘海南普通野生稻稻瘟病抗性资源,2010年诱发鉴定了41个居群410份材料苗期叶瘟,2011年接种稻瘟病菌(YC25)鉴定了37个居群121份材料穗颈瘟,2012年调查了80个居群2461份材料田间自然状态的抗病性。结果表明:苗期叶瘟抗性鉴定有21份高抗、117份抗病。苗期抗、高抗叶瘟性的138份材料中穗颈瘟鉴定4份高抗和3份抗病,14份表现为田间自然抗病。苗期叶瘟鉴定不抗病或未作此鉴定材料中,4份表现为抗穗颈瘟和田间自然抗病。这些抗性材料来自海口市、文昌市、万宁市、三亚市、澄迈县、东方市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普通野生稻 稻瘟病 抗性 调查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野生稻资源调查收集与保护 被引量:8
10
作者 云勇 唐清杰 +3 位作者 严小微 孟卫东 王效宁 林尤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5-719,共5页
为了加强海南野生稻资源的保护和研究利用,2002—2013年对海南省18市(县)野生稻资源进行野外调查、资源收集和原、异位保护。初步查明,目前在全省15个市(县)发现154个野生稻自然居群,其中普通野生稻136个、疣粒野生稻11个、药用野生稻7... 为了加强海南野生稻资源的保护和研究利用,2002—2013年对海南省18市(县)野生稻资源进行野外调查、资源收集和原、异位保护。初步查明,目前在全省15个市(县)发现154个野生稻自然居群,其中普通野生稻136个、疣粒野生稻11个、药用野生稻7个。收集到野生稻居群87个,其中普通野生稻80个、疣粒野生稻4个、药用野生稻3个,总共2900余份野生稻种茎,经繁殖和编目后妥善保存于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的热带野生稻异位保存圃中,并参照农业行业标准-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建设技术规范,分别在文昌、琼海、儋州、万宁、陵水和保亭等县(市)建立了6个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其中普通野生稻4个,疣粒野生稻1个,药用野生稻1个。根据调查结果,对海南野生稻濒危状况及其根源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海南野生稻保护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稻 调查 收集 原生境保护 异位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6种切叶花卉植物橡胶林下套种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宣 云勇 +2 位作者 姜殿强 张浪 李海文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期103-108,共6页
通过对散尾葵、金心巴西铁、金边富贵竹、莲花竹、龟背竹、朱蕉等6种耐荫型切叶花卉植物在橡胶林下进行套种(扦插)试验,观测这些植物的叶片生长物候期、植株整体感、株高、叶片色泽和病虫害危害程度,分析这6种切叶花卉植物在橡胶林下的... 通过对散尾葵、金心巴西铁、金边富贵竹、莲花竹、龟背竹、朱蕉等6种耐荫型切叶花卉植物在橡胶林下进行套种(扦插)试验,观测这些植物的叶片生长物候期、植株整体感、株高、叶片色泽和病虫害危害程度,分析这6种切叶花卉植物在橡胶林下的生长适应性。结果表明,适应性强弱排序为金心巴西铁>朱蕉>散尾葵>龟背竹>莲花竹>金边富贵竹,其中金心巴西铁在橡胶林下生长综合表现最好,评价得分最高,为17.22,适合在海南橡胶林下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叶花卉 橡胶林 适应性 扦插 金心巴西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博优225 被引量:7
12
作者 严小微 邢福能 +3 位作者 林朝上 孟卫东 云勇 王效宁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0-81,共2页
博优225是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利用广西博白农科所育成的不育系博A与自育恢复系R225配组育成的弱感光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2006年4月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丰产性较好、米质优、抗病性较强等特点,适合海南... 博优225是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利用广西博白农科所育成的不育系博A与自育恢复系R225配组育成的弱感光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2006年4月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丰产性较好、米质优、抗病性较强等特点,适合海南及华南作晚稻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博优225 优质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叶唇柱苣苔叶片分化与植株再生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潘梅 戚华莎 +3 位作者 黄赛 王景飞 符瑞侃 云勇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83-86,共4页
以烟叶唇柱苣苔叶片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不定芽诱导、增殖与不定根形成的影响,以期建立烟叶唇柱苣苔的再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采用MS+6-BA 0.5mg/L+NAA 0.1mg/L培养基,不定芽诱导率达到100%,该培养基对... 以烟叶唇柱苣苔叶片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不定芽诱导、增殖与不定根形成的影响,以期建立烟叶唇柱苣苔的再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采用MS+6-BA 0.5mg/L+NAA 0.1mg/L培养基,不定芽诱导率达到100%,该培养基对不定芽的增殖和生长效果好,40d的增殖系数达到7.43;采用MS+NAA 0.5mg/L培养基,30d生根率100%;组培苗在珍珠岩基质中移栽,成活率可达94%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唇柱苣苔 叶片 离体培养
原文传递
普通野生稻居群异位保护取样策略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效宁 杨庆文 +1 位作者 云勇 孟卫东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03-306,共4页
野生稻居群异位保护首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取样才能使采集的样本遗传多样性能够代表居群总遗传多样性。为了确定普通野生稻居群异位保护最佳取样数量,笔者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以海南文昌东路普通野生稻居群为试验材料,研究普通野生... 野生稻居群异位保护首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取样才能使采集的样本遗传多样性能够代表居群总遗传多样性。为了确定普通野生稻居群异位保护最佳取样数量,笔者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以海南文昌东路普通野生稻居群为试验材料,研究普通野生稻异位保护最佳取样数量。结果表明:以采集的样本遗传多样性占居群总遗传多样性的90%为临界值,则最佳取样数量为26株;若采集的样本遗传多样性达到居群总遗传多样性的95%,最佳取样数量应增加至31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异位保护 取样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皮石斛茎段丛生芽的增殖培养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姜殿强 潘梅 +1 位作者 黄赛 云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5期1905-1906,1940,共3页
[目的]研究铁皮石斛茎段丛生芽的最适增殖培养方式。[方法]以铁皮石斛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有机添加物及培养时间对铁皮石斛丛生芽增殖的影响。[结果]MS培养基优于1/2MS、B5和N6;香蕉对丛生芽... [目的]研究铁皮石斛茎段丛生芽的最适增殖培养方式。[方法]以铁皮石斛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有机添加物及培养时间对铁皮石斛丛生芽增殖的影响。[结果]MS培养基优于1/2MS、B5和N6;香蕉对丛生芽的分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培养60 d时丛生芽的增殖倍数最高,生长势好。[结论]丛生芽的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5mg/L+香蕉100 g/L+活性炭0.5 g/L,培养时间以60 d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茎段 丛生芽 增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籼型旱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琼香—1S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郭国强 郭名奇 +7 位作者 孟卫东 尹建英 郭武强 尹明 云勇 邢富能 林尤珍 王效宁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5年第5期399-400,共2页
琼香1S是海南省农科院水稻所利用国外优质旱稻资源的一株结实率低的变异株,经多年定向选择育成的旱稻光温敏核不育系,2004年6月通过海南省科技厅组织的省级技术鉴定。琼香1S不育性稳定,组配组合优质性状遗传力强,异交结实率高,抗旱性强... 琼香1S是海南省农科院水稻所利用国外优质旱稻资源的一株结实率低的变异株,经多年定向选择育成的旱稻光温敏核不育系,2004年6月通过海南省科技厅组织的省级技术鉴定。琼香1S不育性稳定,组配组合优质性状遗传力强,异交结实率高,抗旱性强,农艺性状好,米质特优,具茉莉花香味。其与水稻粤丰占配制组合琼香两优粤丰占米质优,产量高,抗旱性强,适应性广,2004年12月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琼香-1S 选育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普通野生稻NBS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分离与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靖 云勇 +1 位作者 唐清杰 王效宁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8-41,共4页
为研究海南普通野生稻中的STK类抗病基因,根据已知植物抗病基因NBS(Nucleotide binding site)序列中的保守区域设计简并引物,以海南普通野生稻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得到4条具有连续ORF的抗病基因类似物(Resistance gene analogues,RGAs)... 为研究海南普通野生稻中的STK类抗病基因,根据已知植物抗病基因NBS(Nucleotide binding site)序列中的保守区域设计简并引物,以海南普通野生稻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得到4条具有连续ORF的抗病基因类似物(Resistance gene analogues,RGAs)序列,它们核苷酸序列间的相似性系数在53.14%-99.81%之间,而相应推测的氨基酸序列间的相似性系数在39.08%-99.42%之间。对氨基酸序列进行结构分析表明,它们包括"P-loop""、Kinase-2a""、Kinase-3a"和"GLPL"4个抗病基因所共有的保守模体,并且4条海南普通野生稻NBS-LRR类似物均属于nonTIR-NBS类抗病基因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抗病基因类似物 基因分离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黎药——裸花紫珠种子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春梅 张浪 +3 位作者 赵明苑 陈宣 任军方 云勇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7期238-241,共4页
为了探讨不同环境因子对裸花紫珠种子育苗的影响,建立有效的裸花紫珠种子育苗技术方法。从果实和种子不同处理、不同基质配方播种,以温湿度、光照及季节性播种等方面对裸花紫珠种子育苗技术进行研究。新鲜饱满的裸花紫珠果实,除去果皮... 为了探讨不同环境因子对裸花紫珠种子育苗的影响,建立有效的裸花紫珠种子育苗技术方法。从果实和种子不同处理、不同基质配方播种,以温湿度、光照及季节性播种等方面对裸花紫珠种子育苗技术进行研究。新鲜饱满的裸花紫珠果实,除去果皮后冷处理(7℃)3天后播种,第8天种子萌发,发芽率达80.2%。以河沙为萌芽基质8~11天开始发芽,发芽时间较短,发芽率最高,达82.2%。在3月份进行播种,萌芽时间最短,发芽率最高,达82.9%。种子育苗的最佳方法是春季采收成熟果实去皮,自然风干5天,低温(7℃)处理3天,25~30℃下河沙基质播种,裸花紫珠种子萌芽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花紫株 种子育苗 技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黎药裸花紫株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浪 姜殿强 +1 位作者 翁春雨 云勇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13期197-200,共4页
为了建立高效的裸花紫株扦插育苗技术体系,从插穗年龄、粗度、生根药物处理等方面对裸花紫珠扦插育苗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2年生插穗的生根率最高,为38.6%,直径0.6~0.8cm的插穗其生根率最高,为53.6%,所用生根粉均能显著提高生根率... 为了建立高效的裸花紫株扦插育苗技术体系,从插穗年龄、粗度、生根药物处理等方面对裸花紫珠扦插育苗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2年生插穗的生根率最高,为38.6%,直径0.6~0.8cm的插穗其生根率最高,为53.6%,所用生根粉均能显著提高生根率,其中以ABT7号生根粉效果最好,生根率最高为94.6%。插条年龄和插穗粗度对裸花紫株扦插生根率有显著影响,其中以直径0.6~0.8cm2年生插穗的生根率最高;ABT6、ABT7和ABD生根粉对裸花紫珠扦插生根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以ABT7的生根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花紫株 扦插育苗 生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普通野生稻稻瘟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唐清杰 王效宁 +1 位作者 云勇 芮凯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0年第6期8-10,32,共4页
在苗期应用自然诱发鉴定法对海南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Griff.)41个居群的410份材料进行了2年的稻瘟病(rice blast)抗性鉴定,结果表明:经过初鉴和复鉴,410份海南普通野生稻中有21份表现高抗,占5.1%,117份表现抗,占28.5%,说明海南... 在苗期应用自然诱发鉴定法对海南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Griff.)41个居群的410份材料进行了2年的稻瘟病(rice blast)抗性鉴定,结果表明:经过初鉴和复鉴,410份海南普通野生稻中有21份表现高抗,占5.1%,117份表现抗,占28.5%,说明海南普通野生稻具有较好的稻瘟病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普通野生稻 稻瘟病 抗性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