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市种业发展现状、挑战与振兴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连芬 李志荣 +4 位作者 齐志伟 杨爱宾 梁晨 李争 于澎湃 《中国种业》 2024年第9期29-32,共4页
种业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品种的选择和培育直接影响作物产量和质量,种业发展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天津种业在国家种业振兴行动的深入推进下,正积极构建现代种业体系,优化种业发展环境。从市场... 种业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品种的选择和培育直接影响作物产量和质量,种业发展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天津种业在国家种业振兴行动的深入推进下,正积极构建现代种业体系,优化种业发展环境。从市场竞争力、种业基地建设、生物育种创新能力等方面综述了天津市种业发展现状,并进一步分析了天津市种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最终建议天津市可以通过培育壮大种业领军企业、激发创新活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强化综合服务保障等方式优化种业发展环境,实现种业振兴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业 天津 建设 发展 创新 种业人才 粮食安全 农业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土壤墒情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靖峰 王锐竹 +1 位作者 于澎湃 李争 《天津农林科技》 2024年第3期10-15,32,共7页
为实现土壤墒情预测,文章以天津市蓟州区、静海区、宁河区、滨海新区的10个气象墒情自动监测站2018—2021年的3年数据为基础,对土壤墒情预测模型进行研究建立,并选取站点编号、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风速、风向等19项影响因子训练Elman... 为实现土壤墒情预测,文章以天津市蓟州区、静海区、宁河区、滨海新区的10个气象墒情自动监测站2018—2021年的3年数据为基础,对土壤墒情预测模型进行研究建立,并选取站点编号、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风速、风向等19项影响因子训练Elman神经网络,对土壤墒情进行短期(24 h)、中期(7 d)、长期(14 d)预测。结果显示,3个时期土壤墒情平均预测精度分别达到96.64%、90.60%、85.59%,表明Elman神经网络具有稳定性好、精度高的特点,训练出的土壤墒情预测模型准确度高,可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墒情 ELMAN神经网络 短期预测 中长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盐碱优质多抗超高产粳稻津原89的选育及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于福安 顾红艳 +8 位作者 刘浩 郑爱军 苏京平 徐建坡 张俊英 赖立松 于澎湃 田猛 吴克岭 《中国稻米》 2019年第5期110-111,共2页
津原89系天津市原种场选育的集优质、高产、耐盐碱、多抗于一体的常规粳稻品种。该品种于2015年通过天津市品种审定,适合在京津唐及山东沿黄稻区作一季春稻种植,2019年成为京津冀稻区主栽品种。
关键词 粳稻 津原89 选育 理想株型 超高产 耐盐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弯曲重穗大粒型粳稻理想株型育种 被引量:6
4
作者 于福安 于澎湃 +4 位作者 顾红艳 郑爱军 杨庆文 卢东琪 吴克岭 《中国稻米》 2020年第3期32-33,42,共3页
通过对国内外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的株型分析,针对弯曲穗型和直立穗型存在的问题,确定了半弯曲重穗大粒型粳稻的育种技术路线,以此为指导培育出优质抗逆超高产品种津原89。其根系发达、光能利用率高,同时具备了直立穗型品种叶片直立、抗倒... 通过对国内外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的株型分析,针对弯曲穗型和直立穗型存在的问题,确定了半弯曲重穗大粒型粳稻的育种技术路线,以此为指导培育出优质抗逆超高产品种津原89。其根系发达、光能利用率高,同时具备了直立穗型品种叶片直立、抗倒伏、高产和弯曲穗型品种穗大、灌浆快、品质优等优异性状,较好解决了水稻优质、抗逆、超高产难以兼顾的技术难题。生产田普遍产量达800 kg/667 m2左右、百亩片产量达930 kg/667 m2、盐碱较重稻田产量达700~760 kg/667 m2。半弯曲重穗大粒型粳稻品种后代具有遗传力强、育种稳定快的特点,创新了粳稻育种技术体系和优异性状连锁的种质资源,实现了粳稻理想株型育种的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株型 半弯曲重穗大粒型 优质 抗逆 超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抗逆粳型香稻品种津原U9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4
5
作者 于福安 于澎湃 +6 位作者 赖立松 郑爱军 卢东琪 谢静 刘文贺 李志强 吴克岭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9-111,共3页
津原U99是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原天津市原种场)育成的粳型香稻新品种,耐盐碱、耐旱、耐涝,综合抗逆性强,省肥省药;年度间产量和品质稳定,一般产量650.0 kg/667 m^(2),高产田可达750.0 kg/667 m^(2),品质达国标优质1级,食味品... 津原U99是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原天津市原种场)育成的粳型香稻新品种,耐盐碱、耐旱、耐涝,综合抗逆性强,省肥省药;年度间产量和品质稳定,一般产量650.0 kg/667 m^(2),高产田可达750.0 kg/667 m^(2),品质达国标优质1级,食味品质优,直链淀粉含量14.9%,精米率74.1%。2019年被定为首批天津市小站稻产业振兴主推品种,2021年荣获“全国优良食味粳稻品评一等奖”。本文总结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型香稻 选育 优质 抗逆 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温度对水稻的影响及防御技术对策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于福安 杨庆文 +3 位作者 于澎湃 刘浩 刘文政 田猛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4期179-185,共7页
通过2008-2018年水稻生长期间温度、光照、降雨对水稻生长及产量影响的分析,表明"前高、后低"的极端温度造成了2018年京津唐稻区水稻大幅度减产.探讨了京津唐稻区未来温度变化的可能性及影响,提出了选择感光性强水稻品种、建... 通过2008-2018年水稻生长期间温度、光照、降雨对水稻生长及产量影响的分析,表明"前高、后低"的极端温度造成了2018年京津唐稻区水稻大幅度减产.探讨了京津唐稻区未来温度变化的可能性及影响,提出了选择感光性强水稻品种、建立适宜适时群体、调控最佳抽穗期、减少化肥用量、以水调温、以水防风的极端气候防御技术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温度 水稻 产量 防御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种稻津糯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顾红艳 于福安 +3 位作者 刘文政 徐建坡 于澎湃 田国顺 《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7期201-202,共2页
津糯3号是天津市原种场用津原47为母本,津糯1号为父本杂交,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表现高抗条纹叶枯病、稻瘟病,各项品质指标为一级粳糯米,适合京津唐稻区做一季稻栽培。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 津糯3号是天津市原种场用津原47为母本,津糯1号为父本杂交,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表现高抗条纹叶枯病、稻瘟病,各项品质指标为一级粳糯米,适合京津唐稻区做一季稻栽培。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稻 津糯3号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三要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初报 被引量:1
8
作者 于福安 杨庆文 +3 位作者 顾红艳 郑爱军 于澎湃 吴克岭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5期171-176,共6页
为了探讨温度、日照、降雨气象三要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我们于2008-2017年连续10年对5个水稻品种在同一试验地点、相同栽培管理条件下,进行了气象三要素对水稻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气象三要素中降雨量在年度之间变化... 为了探讨温度、日照、降雨气象三要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我们于2008-2017年连续10年对5个水稻品种在同一试验地点、相同栽培管理条件下,进行了气象三要素对水稻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气象三要素中降雨量在年度之间变化最大,与历年比较变幅-35.5%~41.2%。但降雨量比历年减少32.9%和增加41.2%的年份产量相当,2008年与2009年降雨量相当,但产量相差20.3%,年度间降雨量变化不是增产或减产的主要因素。2008年、2010年、2013年、2016年4~10月总日照时数分别比历年减少15.2%、18.2%、16.5%、20.3%;尤其是2008年6月下旬减少49.9%、2010年7月中旬减少79.7%、2013年6月减少38.8%、2016年7月中下旬减少39.8%、2017年下旬减少45.8%的极端寡照气候,分别导致了2008年分蘖不足、2010年成穗率降低、2013年分蘖不足及成穗率降低、2016年、2017年实粒数少;2015年9月份日照时数较历年减少25.6%,9月下旬较历年减少50.4%,导致产量、品质下降,部分品种穗颈瘟严重。由此说明,日照时数减少是水稻减产的主要因素。温度增加具有明显补偿日照不足的作用,2016年比历年日照时数减少20.3%,是10年日照时数最少年份,但在温度提高8.5%的作用下,2016年与10年日照时数位居第2位的2012年产量相当。研究还表明,天津地区6、7月份尤其是7月中下旬易发生极端寡照天气,应引起生产注意;同时,连续10年日照时数都没有达到历年水平,产量最高的2017年的日照时数较历年还少6.4%,因此,从日照的角度看天津地区水稻单产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水稻分蘖期至孕穗前极端寡照易造成水稻"有看头,没打头"的丰产假象,因此,生产上应加强气象预警和信息发布,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气象 日照时数 温度 降雨量 分蘖 成穗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主要穗部性状遗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于澎湃 卢华雨 +2 位作者 谭燕 罗峰 孙守钧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4期6-6,8,共2页
以粒用高粱美引-20和忻粱52杂交所构建的F2群体为材料,利用主-多基因遗传分析对群体的籽粒脱水速率、单株产量、穗重进行遗传分析,以为适应机械化生产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籽粒成熟后脱水速率和单株产量遗传规律符合B1模型,... 以粒用高粱美引-20和忻粱52杂交所构建的F2群体为材料,利用主-多基因遗传分析对群体的籽粒脱水速率、单株产量、穗重进行遗传分析,以为适应机械化生产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籽粒成熟后脱水速率和单株产量遗传规律符合B1模型,即加性-显性-上位性混合遗传模型,遗传率分别为53.48%、66.18%;穗重遗传规律符合B2模型,即加性-显性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52.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遗传性状 穗部性状 遗传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品种(系)耐密性分析及其对主要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澎湃 白晓倩 +3 位作者 卢华雨 谭燕 罗峰 孙守钧 《江西农业》 2020年第2期107-108,共2页
本试验以选育适合机械化收获的高粱品种为目标,进行了高粱耐密性研究。在2017年和2018年,以国内外6个不同基因型的高粱品种(系)为材料,采用5个密度处理对高粱的耐密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6个品种(系)的产量均在D4处理(120 000株/hm2)... 本试验以选育适合机械化收获的高粱品种为目标,进行了高粱耐密性研究。在2017年和2018年,以国内外6个不同基因型的高粱品种(系)为材料,采用5个密度处理对高粱的耐密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6个品种(系)的产量均在D4处理(120 000株/hm2)时达到最高。在产量的构成因素中,穗数对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穗重,千粒重对产量没有影响。耐密性评价结果表明,密性的优劣是个复杂的性状,受多种因素影响,与7个重要的农艺性状关系较为密切,其中耐密性与茎粗、穗柄长、叶夹角、叶面积等4个性状呈正相关关系,与株高、穗长、叶鞘长等3个性状呈负相关关系。研究所用的6个品种(系)耐密性均有较好的耐密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美引-185、美引-65、忻粱52、三尺三、美引-31、美引-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产量性状 耐密性 数学表达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株型性状数量遗传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李延玲 白晓倩 +4 位作者 于澎湃 高建明 裴忠有 罗峰 孙守钧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3-149,共7页
株型性状的遗传分析对高粱育种的理论、方法和策略至关重要。通过对高粱株型性状的遗传规律和基因的作用方式进行分析,旨在为田间选择稳定遗传的优良株型性状提供理论基础。以粒用高粱引-20和忻梁52杂交所构建的F2遗传群体为试验材料,... 株型性状的遗传分析对高粱育种的理论、方法和策略至关重要。通过对高粱株型性状的遗传规律和基因的作用方式进行分析,旨在为田间选择稳定遗传的优良株型性状提供理论基础。以粒用高粱引-20和忻梁52杂交所构建的F2遗传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高粱叶夹角、株高、穗长、平均茎节长度、叶长及叶宽6个株型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高粱叶夹角遗传符合B_1模型,即加性-显性-上位性的混合遗传模型,其主基因遗传率为70.15%;株高遗传符合B_2模型,即加性-显性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74.26%;穗长遗传符合B_6模型,即等显性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58.67%;平均茎节长度遗传符合A_1模型,即加性-显性的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68.69%;叶长遗传符合B_1模型,即加性-显性-上位性的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47.92%;叶宽遗传符合B_6模型,即等显性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61.60%。叶夹角和株高是构成高粱株型的主要性状,并具有较高的遗传力,在早期时进行选择,容易获得具有理想株型的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株型性状 主-多基因遗传分析 主基因遗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覆膜插秧绿色栽培技术研究
12
作者 于澎湃 梁晨 +3 位作者 谢静 徐建坡 王妍卿 李志强 《园艺与种苗》 CAS 2023年第1期85-86,共2页
水稻覆膜栽培技术具有除草、节水、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作用,同时降解膜能完全降解为二氧化碳或甲烷、水及其所含元素的矿化无机盐以及新的生物质,对土壤和农作物无毒副作用。
关键词 水稻 降解膜 插秧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用高粱F_2群体农艺性状数量遗传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白晓倩 于澎湃 +4 位作者 李延玲 高建明 裴忠有 罗峰 孙守钧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7-114,共8页
通过对高粱F_2群体农艺性状进行数量遗传分析,确定各性状的最适遗传模型并掌握其遗传规律,为田间选育遗传稳定的农艺性状提供参考。以粒用高粱品种忻粱52和美引-20的杂交F_2分离群体为试验材料,根据单个分离世代群体的遗传模型方法 -主... 通过对高粱F_2群体农艺性状进行数量遗传分析,确定各性状的最适遗传模型并掌握其遗传规律,为田间选育遗传稳定的农艺性状提供参考。以粒用高粱品种忻粱52和美引-20的杂交F_2分离群体为试验材料,根据单个分离世代群体的遗传模型方法 -主-多基因遗传分析模型对F_2世代6个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6个农艺性状中株高、穗柄长、主茎茎节数、平均茎节长符合遗传模型,受主效基因控制;而穗长和旗叶鞘长不存在主基因,受微效多基因遗传。株高符合Model B_1,受2对主基因控制,为加性-显性-上位性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88. 65%;穗柄长和主茎茎节数符合Model A_1,为受1对主基因控制的加性-显性混合遗传模型,遗传率分别为61. 58%和68. 94%;平均茎节长符合Model A_4,受1对主基因控制,符合负向完全显性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49. 24%。株高、穗柄长和主茎茎节数的主基因遗传率较高,说明这3个性状在后代遗传中受环境影响较小,遗传较稳定,可以在育种早代直接进行选择;而平均茎节长的遗传率较低,说明该性状在后代中遗传不稳定,受环境影响较大,需在育种高代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农艺性状 主-多基因遗传分析 遗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用高粱4个主要株型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卢华雨 白晓倩 +1 位作者 于澎湃 罗峰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期5-9,13,共6页
为筛选出饲用高粱稳定遗传的株型性状,以从美国引进的饲用高粱引-251和国内粒用高粱忻梁52为亲本,杂交构建F2遗传群体作为试验材料,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法对F2高粱旗叶叶鞘长、叶片数、旗叶叶面积和茎粗4个... 为筛选出饲用高粱稳定遗传的株型性状,以从美国引进的饲用高粱引-251和国内粒用高粱忻梁52为亲本,杂交构建F2遗传群体作为试验材料,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法对F2高粱旗叶叶鞘长、叶片数、旗叶叶面积和茎粗4个主要株型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饲用高粱的旗叶叶鞘长遗传符合Model B-1模型,即加性-显性-上位性的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49.38%;叶片数遗传符合Model B-1模型,即加性-显性-上位性的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68.12%;旗叶叶面积遗传符合Model B-2模型,即加性-显性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69.46%;茎粗遗传符合Model B-6模型,即为等显性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86.89%。其中,叶片数、旗叶叶面积、茎粗作为饲用高粱株型的重要组成因子,表现出较高的遗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株型性状 主-多基因遗传分析 主基因遗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用高粱×苏丹草杂交F2代农艺性状的数量遗传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白晓倩 卢华雨 +3 位作者 于澎湃 裴忠有 罗峰 孙守钧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9期188-193,共6页
选取各农艺性状均较大的国内粒用高粱品种忻粱52和从美国普渡大学引进的苏丹草品系美引-48进行杂交,得到F 2代分离群体,对F 2代的开花期、株高、穗长、穗柄长、旗叶鞘长、叶片数、平均茎节长等7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利用主基因-多基因... 选取各农艺性状均较大的国内粒用高粱品种忻粱52和从美国普渡大学引进的苏丹草品系美引-48进行杂交,得到F 2代分离群体,对F 2代的开花期、株高、穗长、穗柄长、旗叶鞘长、叶片数、平均茎节长等7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利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得到7个性状的4个遗传备选模型,并进行适合性检验,从备选模型中选出控制性状遗传的最适遗传模型,并根据IECM(迭代ECM)算法计算主基因遗传率。结果表明,株高、穗柄长、旗叶鞘长、平均茎节长等性状均符合ModelA_0模型,均为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开花期、穗长均符合ModelB_6模型,这2个性状均符合2对主基因控制的等显性遗传模型,即da=db=ha=hb,2对主基因的遗传率为38.35%;叶片数符合ModelB_1模型,是2对主基因控制的加性-显性-上位性混合遗传模型,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之和为2.096774,显性效应之和为0.403226,主基因遗传率为99.22%,遗传率极高,可在育种后代中直接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农艺性状 主基因-多基因分析 遗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的发展现状与建议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晨 王连芬 +3 位作者 于澎湃 张华颖 王妍卿 李争 《中国种业》 2023年第7期30-31,40,共3页
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是品种试验、示范和推广的主要场所。在深入推进种业振兴的形势下,推动品种区域试验站的建设与提升,有助于提高试验容量、提升育种创新能力。通过对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指出当前存在建... 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是品种试验、示范和推广的主要场所。在深入推进种业振兴的形势下,推动品种区域试验站的建设与提升,有助于提高试验容量、提升育种创新能力。通过对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指出当前存在建设布局欠合理、基础设施较落后、信息化水平不先进、技术能力欠规范4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品种 区域试验站 种业振兴 对策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关于修订玉米种子质量标准的初步研究及建议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妍卿 王连芬 +5 位作者 侯海鹏 梁晨 张华颖 王丽 李争 于澎湃 《中国种业》 2023年第6期11-14,19,共5页
目前,我国玉米种子质量国家标准执行2008年的修订版本。随着种子生产加工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国际种子市场对质量控制的标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2016-2022年天津市1849个玉米种子质量检验数据进行调研及汇总分析,建议将玉米种子(单交种)... 目前,我国玉米种子质量国家标准执行2008年的修订版本。随着种子生产加工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国际种子市场对质量控制的标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2016-2022年天津市1849个玉米种子质量检验数据进行调研及汇总分析,建议将玉米种子(单交种)净度指标由不低于99.0%上调至不低于99.4%,发芽率(非单粒播)质量指标由原来的不低于85%提高至不低于88%,纯度质量指标调整为不低于96.4%,水分质量指标暂不作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子 质量指标 修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麦26、凌玉4号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减氮调比例试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文政 赖立松 +1 位作者 于澎湃 叶洪林 《天津农林科技》 2016年第3期4-5,35,共3页
以金麦26小麦、凌玉4号玉米为试验品种,在氮肥用量递减、基追肥比例调整的情况下,研究氮肥在轮作体系内的适当用量、统筹分配对小麦玉米全年总产量及总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麦26/凌玉4号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适当减施25%氮肥用量,以较... 以金麦26小麦、凌玉4号玉米为试验品种,在氮肥用量递减、基追肥比例调整的情况下,研究氮肥在轮作体系内的适当用量、统筹分配对小麦玉米全年总产量及总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麦26/凌玉4号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适当减施25%氮肥用量,以较低的化肥成本率获得轮作的最高产量,单产分别为467.8 kg·(667 m^2)^(-1)、603.2 kg·(667 m^2)^(-1);同时也获得最高的总产值2 199.4元·(667 m^2)^(-1),实现减氮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麦26 凌玉4号 氮肥 递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熟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富亿农12号 被引量:1
19
作者 赖立松 于澎湃 +1 位作者 崔翔 王权 《天津农林科技》 2015年第3期26-27,共2页
富亿农12号是由"石抗126"自然变异分离株经系统选育而成,表现高产、优质、多抗、省工易管理、生长稳健、吐絮肥畅、易采摘等特性。本文介绍了富亿农12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病虫害防治及栽培管理要点等。
关键词 转基因 抗虫棉 中熟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抗逆水稻种质资源津原E28绿色生产技术
20
作者 谢静 卢东琪 +3 位作者 张鑫 梁晨 王妍卿 于澎湃 《园艺与种苗》 CAS 2023年第2期83-84,107,共3页
选用优质抗逆水稻品种津原E28进行试验,分析其抗逆性、稳产、高质的特性,结果表明,津原E28抗虫、抗病,品质优,稳产的同时食味品质亦佳,综合表现突出。
关键词 优质 抗逆 农艺性状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