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血液成分输血不良反应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夏和凤 贲燕华 于泽芝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5年第5期413-416,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不同血液成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本院2008-2013年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统计分析各类血液成分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71528例受血者中99例发生了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14%。其中发热反... 目的回顾分析不同血液成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本院2008-2013年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统计分析各类血液成分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71528例受血者中99例发生了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14%。其中发热反应14例,占14.1%,过敏反应77例,占77.8%,其他反应8例,占8.1%,没有发生溶血反应;各种血液成分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少白红细胞14例,占14.1%,血浆23例,占23.2%,冷沉淀14例,占14.1%,血小板48例,占48.5%。结论性别对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影响,输血史、妊娠史及血液成分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影响。输注血小板发生不良反应最高,输注少白红细胞不良反应最低。加强临床用血管理,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应用先进的技术,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输血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不良反应 血液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在减少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贲燕华 于泽芝 纪桂香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2期240-242,共3页
目的:分析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在减少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住院进行红细胞输注治疗的6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悬浮组(n=32)、少白组(n=32),对比两组红细胞输注治疗效果... 目的:分析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在减少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住院进行红细胞输注治疗的6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悬浮组(n=32)、少白组(n=32),对比两组红细胞输注治疗效果,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干扰素-γ(IFN-γ)],免疫功能(CD4^(+)、CD8^(+)、CD4^(+)/CD8^(+)),医院感染发生率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少白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悬浮组(P<0.05)。治疗前,两组IL-6、IL-8、TNF-α、IFN-γ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少白组IL-6、IL-8、TNF-α水平低于悬浮组,IFN-γ水平高于悬浮组(P<0.05);治疗前,两组CD4^(+)、CD8^(+)、CD4^(+)/CD8^(+)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少白组CD4^(+)、CD4^(+)/CD8^(+)高于悬浮组(P<0.05),而两组CD8^(+)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少白组医院感染总发生率低于悬浮组(P<0.05);少白组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悬浮组(P<0.05)。结论:对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细胞输血技术 急性白血病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在创伤性术后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围术期输血指导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贲燕华 夏和凤 于泽芝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2期95-98,共4页
目的 探讨创伤性术后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围术期临床输血指导中血栓弹力图(TEG)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89例创伤性术后凝血功能异常患者资料,行血液制品输注前及输注后24h常规凝血四项功能检测的为凝血... 目的 探讨创伤性术后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围术期临床输血指导中血栓弹力图(TEG)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89例创伤性术后凝血功能异常患者资料,行血液制品输注前及输注后24h常规凝血四项功能检测的为凝血组(n=44),依据TEG检测数据指导临床血液成分输血的为TEG组(n=45)。分析两组凝血状况,输血前后TEG组TEG指标、凝血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最大振幅(MA)、总体凝血指数(CI)、α角,血液应用情况(FFP、CRYO、PLT、CRCs)。结果 输血前,两组凝血指标对比(P>0.05);输血后,两组PT、APTT、TT、FIB较输血前均明显改善,且与凝血组比较,TEG组PT、APTT、TT更短,FIB水平更高(P<0.05);与输血前比较,输血后患者R、K值更低,MA、CI、α角更大(P<0.05);与凝血组比较,TEG组血液制品FFP、CRYO、PLT、CRCs使用量均明显更少(P<0.05)。结论 TEG指导下进行创伤性术后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围术期输血,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及TEG指标,有助于临床科学合理用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凝血功能异常 围术期输血指导 血栓弹力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溶血病的血清检测及应用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纪桂香 于泽芝 贲燕华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第14期89-89,91,共2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疾病后行血清检测对判断溶血病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所选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疾病的48例新生儿,分别通过直抗实验、游离实验、释放实验三种方法对患儿血清指标进行分... 目的:分析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疾病后行血清检测对判断溶血病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所选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疾病的48例新生儿,分别通过直抗实验、游离实验、释放实验三种方法对患儿血清指标进行分析,同时比较患儿血型与溶血病间的关系。结果:经3种实验检测得出,此次4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共计17例患儿检测结果为阳性,判定为溶血病,4例患儿判定为可疑,27例患儿检测结果为阴性,判定为未患溶血病。检出率为35.42%。三者间以释放实验检测准确率最高,以直抗实验检测准确度最低,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333、14.1667、4.3714,P<0.05)。溶血病新生患儿中以A型血、B型血例数最多,未发现O型血、AB型血新生儿患溶血病,且A型血溶血病患儿比例与B型血溶血病患儿比例较为相近(P>0.05)。结论: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情况可通过血清检验来辅助判断是否患有溶血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溶血病 血清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测对输血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于泽芝 夏和凤 纪桂香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第21期112-113,共2页
目的:分析输血前接受不规则抗体检测对安全性的影响作用。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需输血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参照计算机抽选结果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输血前并未接受不规则抗体检测,观察组患者输血... 目的:分析输血前接受不规则抗体检测对安全性的影响作用。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需输血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参照计算机抽选结果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输血前并未接受不规则抗体检测,观察组患者输血前接受不规则抗体检测,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观察组患者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率具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相比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共计15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12例,女性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且特异性抗体主要包括抗-E抗体、抗-e抗体、抗-C抗体、抗-c抗体及抗-D抗体。结论:患者接受输血前检测不规则抗体可以明显提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不规则抗体 检测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照血小板和非辐照血小板输注的短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于泽芝 贲燕华 《系统医学》 2019年第18期41-43,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辐照血小板以及非辐照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短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2月在该院输注血小板的84例患者,分为实验组(42例,给予辐照血小板(经HK-II型医用血液辐照系统辐照)输注)和对照组(42例,给... 目的对比分析辐照血小板以及非辐照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短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2月在该院输注血小板的84例患者,分为实验组(42例,给予辐照血小板(经HK-II型医用血液辐照系统辐照)输注)和对照组(42例,给予非辐照血小板输注),对比两组患者输注血小板24 h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总输入65次,对照组患者总输入63次,实验组患者输注24 h有效率87.7%和对照组85.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3,P>0.05)。实验组患者出现输血后发热、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率4.8%显著低于对照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1,P<0.05)。结论辐照血小板不会对血小板输注疗效造成很大影响,但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 辐照血小板 非辐照血小板 短期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的配血及成分输血 被引量:11
7
作者 纪桂香 夏和凤 于泽芝 《江苏医药》 CAS 2017年第24期1782-1784,共3页
目的分析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DAT)输血患者的病理特征,探讨解决疑难配血的方法,从而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方法对73例DAT阳性的标本采用吸收、放散试验排除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的干扰,进一步鉴定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对有同种... 目的分析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DAT)输血患者的病理特征,探讨解决疑难配血的方法,从而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方法对73例DAT阳性的标本采用吸收、放散试验排除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的干扰,进一步鉴定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对有同种抗体的患者选择不含相应抗原的红细胞进行交叉配血,根据患者有无自身免疫性溶血选择不同的血液成分。结果 73例中,除9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输注洗涤红细胞外,其他患者输注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后,贫血症状明显改善,无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结论对DAT阳性患者需采用吸收、放散试验,排除自身抗体或同种抗体干扰后,根据患者有无溶血而选择相应的成分输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成分输血 自身抗体
原文传递
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36例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于泽芝 夏和凤 冯敏 《江苏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928-930,共3页
目的分析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探讨鉴定方法。方法 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标本36例,大多为老年患者。采用相关措施和试验进行重新血型鉴定。结果 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发生率0.13%(36/28 675)。36例标本经用洗涤、加温、吸收放散试... 目的分析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探讨鉴定方法。方法 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标本36例,大多为老年患者。采用相关措施和试验进行重新血型鉴定。结果 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发生率0.13%(36/28 675)。36例标本经用洗涤、加温、吸收放散试验、唾液中血型物质测定、加做凝聚胺、抗人球蛋白试验或抗体筛选试验后均进行了正确的血型鉴定。36例中,A型11例(30.6%),B型15例(41.6%),O型6例(16.7%),AB型4例(11.1%)。导致ABO疑难血型鉴定的原因包括冷自身抗体11例(30.6%)、血型抗体减弱9例(25.0%)、同种抗体5例(13.9%)、血浆成分异常5例(13.9%)、血型抗原减弱4例(11.1%)和亚型2例(A2B型和A2型,5.6%)。结论临床输血前检查时发现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时,应根据临床资料的分析,选择恰当的试验进行血型重新鉴定,保证安全输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血型正反定型
原文传递
微柱凝胶配血次侧凝集的分析
9
作者 于泽芝 马荣国 李继东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36-137,共2页
目的:分析2012年中微柱凝胶配血次侧凝集的情况,为提高输血疗效,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提供帮助。方法:对2012年中微柱凝胶配血次侧凝集具体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献血者血液中不规则抗体占次侧凝集的55.4%。结论:加强献血者不规则抗体检测,可... 目的:分析2012年中微柱凝胶配血次侧凝集的情况,为提高输血疗效,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提供帮助。方法:对2012年中微柱凝胶配血次侧凝集具体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献血者血液中不规则抗体占次侧凝集的55.4%。结论:加强献血者不规则抗体检测,可以有效地保证用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抗体 微柱凝胶 配血 凝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