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过敏原大豆P34蛋白基因的实时荧光PCR检测 被引量:9
1
作者 张舒亚 于翠 +2 位作者 宋青 于卓然 高琴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1-665,共5页
以大豆主要过敏蛋白P34基因为靶标,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方法建立食品过敏原大豆成分的检测方法。实验表明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灵敏度高,检测限为10mg/kg。通过对市售样品的检测,该方法适用于对常见食品种类的检测,但不适用... 以大豆主要过敏蛋白P34基因为靶标,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方法建立食品过敏原大豆成分的检测方法。实验表明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灵敏度高,检测限为10mg/kg。通过对市售样品的检测,该方法适用于对常见食品种类的检测,但不适用于精加工油脂等精细加工产品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过敏原 大豆 实时荧光PCR方法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受体激动剂在饲养肉用动物体内的代谢与残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董伟峰 高鹭 +1 位作者 于卓然 田苗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21期259-261,共3页
β-受体激动剂是一类人工合成药物,其主要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但对于人体和动物都有很强的副作用。多国学者对生物样本猪、牛、羊、鼠、鸡体内β-受体激动剂的代谢与残留消除做过研究,对其血液、排泄物、内脏、肌肉、眼睛、毛发在动物... β-受体激动剂是一类人工合成药物,其主要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但对于人体和动物都有很强的副作用。多国学者对生物样本猪、牛、羊、鼠、鸡体内β-受体激动剂的代谢与残留消除做过研究,对其血液、排泄物、内脏、肌肉、眼睛、毛发在动物服药期和停药期进行检测。β-受体激动剂口服或注射均易被机体吸收,主要以原型药物的形式经肾脏排泄,排泄迅速。在动物体内残留量的多少与动物的种属、给药剂量、给药期有关。残留浓度大小顺序为眼睛>肺脏>肝脏>肾脏>血清>脂肪>肌肉>心脏。β-受体激动剂在眼睛和心脏中代谢较慢,其次是肺脏和肾脏,代谢最快的是脾脏。眼睛和毛发中蓄积的克伦特罗浓度和其色素浓度大小成正相关,代谢比较缓慢且含量比较稳定,是检测残留比较理想的靶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用动物 β-受体激动剂 代谢 残留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理模型辅助的复杂网络能控性鲁棒性优化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聂君凤 于卓然 李均利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59,共9页
近年来,复杂网络的鲁棒性优化问题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复杂网络暴露在外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攻击,因此如何设计抗击能力较好的网络结构成为了研究热点.虽然现有的方法在小规模复杂网络的鲁棒性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大规模复杂网络的能... 近年来,复杂网络的鲁棒性优化问题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复杂网络暴露在外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攻击,因此如何设计抗击能力较好的网络结构成为了研究热点.虽然现有的方法在小规模复杂网络的鲁棒性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大规模复杂网络的能控性鲁棒性优化的计算成本非常大.而代理模型可以以较低的计算成本来代替优化过程中对复杂网络能控性鲁棒性的评估,但一个代理模型不可能适用于评估所有类型的复杂网络能控性鲁棒性.文中将Dempster-Shafer理论应用于代理模型选择及其混合,并把选择出的代理模型用来辅助进化算法搜索能控性鲁棒性更优的网络结构.此方法在SF、ER、SW、RR、RT和QS 6种合成网络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类型的复杂网络中选择合适的代理模型能更好的辅助进化算法找到能控性鲁棒性更优的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理模型 进化算法 复杂网络 能控性鲁棒性 D-S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e酶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特异性识别loxLTR序列的功能鉴定
4
作者 刘清泉 于卓然 孙永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54-1257,共4页
目的清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前病毒是治愈艾滋病的关键。构建Tre酶真核表达载体,鉴定其特异性识别HIV前病毒中所含有的lox LTR序列功能。方法经基因合成、PCR、酶切、连接等基因重组技术将Tre基因插入p... 目的清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前病毒是治愈艾滋病的关键。构建Tre酶真核表达载体,鉴定其特异性识别HIV前病毒中所含有的lox LTR序列功能。方法经基因合成、PCR、酶切、连接等基因重组技术将Tre基因插入pc 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中,将EGFPp A-Lox LTR序列插入pm Cherry-N1载体中,并经酶切、PCR、测序鉴定;用电穿孔法将构建的载体转染到He La细胞,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强弱及变化。结果经PCR、酶切、电泳、测序分析鉴定,Tre酶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正确,转染He La细胞后,能特异性识别并剪切lox LTR序列。结论构建的Tre酶真核表达载体可在He La细胞中表达,并特异性识别lox LTR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酶 真核表达载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LOX LTR序列 电穿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处理后预包装白切鸡安全性及食用品质的变化
5
作者 张咏彬 于卓然 +3 位作者 李汴生 阮征 李瑞清 石金明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9-237,共9页
该文以清远麻鸡制作的白切鸡为研究对象,对比了经不同超高压处理(350~550 MPa,5min)后,白切鸡整鸡的安全性及鸡胸、鸡腿食用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处理压力的增大,初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总数显著降低,白切鸡硬度、L^(*)、鸡腿... 该文以清远麻鸡制作的白切鸡为研究对象,对比了经不同超高压处理(350~550 MPa,5min)后,白切鸡整鸡的安全性及鸡胸、鸡腿食用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处理压力的增大,初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总数显著降低,白切鸡硬度、L^(*)、鸡腿肉a^(*)、汁液流失率显著增大(P<0.05),嫩度显著降低(P<0.05),弹性先增大后减小,持水性先减小后增大,咀嚼性、b^(*)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350、450 MPa处理后的白切鸡感官评分和对照组差距较小。450 MPa处理组白切鸡在4℃的条件下贮藏20 d,其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在第20 d分别为3.85 lg cfu/g、0 cfu/g,均未超过熟肉制品国家标准的要求,与对照组相比,货架期从7 d延长到了20 d左右。综上,在350、450 MPa,5 min的条件下处理的白切鸡在各种指标下都接近对照组,说明超高压处理不仅显著提高了白切鸡整鸡的安全性,而且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有的食用品质,延长了产品货架期。该文的研究结果为利用超高压处理提高白切鸡安全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处理 白切鸡 安全 食用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水质分析仪法与国标法测定水中游离余氯的比较研究
6
作者 于卓然 段瑞晶 +4 位作者 薛钦 王丽静 杜利君 薛颖 刘春光 《现代食品》 2024年第19期200-204,共5页
目的:对多参数水质分析仪法与国标法测定水中游离余氯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氯标准溶液对多参数水质分析仪的内置工作曲线进行验证,采用加标回收实验对多参数水质分析仪法进行测试。结果:多参数水质分析仪工作曲线准确可靠,回收率在80... 目的:对多参数水质分析仪法与国标法测定水中游离余氯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氯标准溶液对多参数水质分析仪的内置工作曲线进行验证,采用加标回收实验对多参数水质分析仪法进行测试。结果:多参数水质分析仪工作曲线准确可靠,回收率在80.0%~95.0%,精密度在0.38%~6.24%,符合标准要求。结论:与国标法相比,多参数水质分析仪法检测速度更快,精密度更高,适用于生活饮用水中游离余氯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参数水质分析仪 国家标准方法 游离余氯 生活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果蔬中10种酰胺类农药的残留量 被引量:10
7
作者 黄超群 谢文 +3 位作者 于卓然 付馨慰 李慧思 楼成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886-892,共7页
目的建立果蔬中甲草胺、乙草胺、异丙甲草胺、敌草胺、啶酰菌胺、环酰菌胺、甲霜灵、吡螨胺、唑虫酰胺和炔苯酰草胺残留量测定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固相萃取净化,采用C18色谱柱(150 mm×4.6 mm,3.5μm)分离... 目的建立果蔬中甲草胺、乙草胺、异丙甲草胺、敌草胺、啶酰菌胺、环酰菌胺、甲霜灵、吡螨胺、唑虫酰胺和炔苯酰草胺残留量测定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固相萃取净化,采用C18色谱柱(150 mm×4.6 mm,3.5μm)分离,以0.1%甲酸-5 mmol/L乙酸铵混合溶液-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串联质谱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 10种酰胺类农药在2.0~5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定量限均为0.01 mg/kg,方法的回收率范围为71%~98%,相对标准偏差均不大于9.5%。结论本方法可用于同时检测果蔬中10种酰胺类农药残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蔬 酰胺类农药 固相萃取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红曲Monacolin K产量控制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于卓然 洪厚胜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8-292,共5页
红曲菌在我国有着一千多年的应用历史,红曲在酿酒、腐乳、食醋、食品色素、中药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以降胆固醇物质Monacolin K(莫纳可林K)为主要成分的功能性红曲正日益受到保健品市场的青睐,如何提高红曲发酵产品中莫纳可... 红曲菌在我国有着一千多年的应用历史,红曲在酿酒、腐乳、食醋、食品色素、中药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以降胆固醇物质Monacolin K(莫纳可林K)为主要成分的功能性红曲正日益受到保健品市场的青睐,如何提高红曲发酵产品中莫纳可林K的含量也成为了制约功能性红曲行业发展的主要技术难题。该文论述了红曲菌的特性、莫纳可林K的结构、降胆固醇机制以及产量的控制策略,为提高功能性红曲莫纳可林K的产量,促进红曲保健品产业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菌 功能性红曲 Monacolin K 降胆固醇机制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阶段L-谷氨酸添加的功能性红曲产酸式Monacolin K的发酵工艺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于卓然 陈程鹏 +4 位作者 张耀 邱晓曼 莫晶 田冉 洪厚胜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27-134,共8页
为提高功能性红曲发酵产物中降脂活性物质酸式莫纳可林K(Monacolin K)的含量,优化功能性红曲固态发酵工艺,以紫色红曲菌(CGMCC No.18110)作为发酵菌种,酸式Monacolin K作为目标产物,采用基于两阶段L-谷氨酸添加的固态发酵工艺,在单因素... 为提高功能性红曲发酵产物中降脂活性物质酸式莫纳可林K(Monacolin K)的含量,优化功能性红曲固态发酵工艺,以紫色红曲菌(CGMCC No.18110)作为发酵菌种,酸式Monacolin K作为目标产物,采用基于两阶段L-谷氨酸添加的固态发酵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试验优化功能性红曲固态发酵工艺条件。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选择大豆粉添加量、常温发酵阶段L-谷氨酸添加量和低温发酵阶段L-谷氨酸添加量作为主要影响因素。由响应面数据分析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大豆粉添加量2%(质量分数)、常温发酵阶段L-谷氨酸添加量2%(质量分数)、低温发酵阶段L-谷氨酸添加量4%(质量分数)、装料量150 g、接种量15%、发酵时间22 d(常温30℃发酵3 d,低温20℃发酵19 d,并在低温发酵5 d后再次添加L-谷氨酸),此条件下发酵成品酸式Monacolin K含量达到6.848 mg/g。该实验还对发酵过程中红曲菌的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L-谷氨酸能影响红曲菌的菌丝体形态和生殖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红曲 酸式Monacolin K L-谷氨酸 响应面分析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法制造丁二酸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耀 邱晓曼 +2 位作者 陈程鹏 于卓然 洪厚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64-1975,共12页
丁二酸因其C4分子结构在化工领域的潜在价值,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生物基平台化合物。结合生物基丁二酸的产业现状,综合分析了丁二酸生产菌种及菌株改造、生物过程优化和丁二酸分离纯化这三个方面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以大肠... 丁二酸因其C4分子结构在化工领域的潜在价值,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生物基平台化合物。结合生物基丁二酸的产业现状,综合分析了丁二酸生产菌种及菌株改造、生物过程优化和丁二酸分离纯化这三个方面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以大肠杆菌、产琥珀酸放线杆菌、解脂耶氏酵母为代表的主要生产菌株及其改造策略;低值生物质利用及控制发酵过程中CO2供给和pH调节等生物过程优化策略;包括钙盐法、电渗析法、直接分离法等方法在内的丁二酸分离工艺。同时指出未来的研究重点将综合考虑经济性与能耗问题,将菌株与发酵和分离全过程整合,提高丁二酸产量,降低发酵及分离成本,进一步拓展生物基丁二酸市场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酸 发酵 生产菌株 代谢工程 生物过程 下游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权模型的复杂网络的多目标鲁棒性优化 被引量:7
11
作者 聂君凤 于卓然 李均利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826-836,共11页
现有的方法在复杂网络单目标鲁棒性优化中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在现实生活中,复杂网络结构往往会同时受到多种方式的破坏,因此设计能同时抵抗多种破坏下连通鲁棒性更佳的网络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多目标复杂网络鲁棒性计算成本非常大,在搜索... 现有的方法在复杂网络单目标鲁棒性优化中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在现实生活中,复杂网络结构往往会同时受到多种方式的破坏,因此设计能同时抵抗多种破坏下连通鲁棒性更佳的网络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多目标复杂网络鲁棒性计算成本非常大,在搜索过程中引入代理模型来评估复杂网络的连通鲁棒性,并对几个代理模型加权评估后的值作为评估值来引导进化算法搜索连通鲁棒性更佳的网络结构进行研究.通过3种代理模型加权组合(TSWA)方法对复杂网络连通鲁棒性进行评估,并与3种单一代理模型和3种代理模型求平均的评估方法进行比较.在4种合成复杂网络(SF、ER、SW、RT)上的连通鲁棒性进行实验分析,结果验证了加权代理模型评估方法能辅助进化算法得到连通鲁棒性更佳的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优化 代理模型 复杂网络 连通鲁棒性 进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仿真技术在工程结构实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卓然 《科技视界》 2019年第18期147-149,132,共4页
针对土木工程实验的特点和工程结构实验教学的现状,阐述了当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吉首大学力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为平台,对“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性能实验”和“钢桁架静力加载实验”给出教学案例,获得了学生的广泛好评。
关键词 虚拟仿真 工程结构 实验教学 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网络能控性鲁棒性最优攻击序列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浩 武瑞梓 +1 位作者 于卓然 李均利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42-1849,共8页
复杂网络的能控性在不同的攻击方式下会呈现不同的鲁棒性,寻找网络的最优攻击序列对复杂网络的能控性鲁棒性的保护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遗传算法搜索针对复杂网络能控性的最优攻击序列,分析了在不同平均度情况下,遗传算法所求得... 复杂网络的能控性在不同的攻击方式下会呈现不同的鲁棒性,寻找网络的最优攻击序列对复杂网络的能控性鲁棒性的保护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遗传算法搜索针对复杂网络能控性的最优攻击序列,分析了在不同平均度情况下,遗传算法所求得的攻击序列和其他方法得到的攻击序列的特征,实验发现即使在不同类型和度分布的网络中,遗传算法生成的攻击序列都能取得比传统蓄意攻击方法更好的攻击效果在所用网络上,相比于其他蓄意攻击方法,遗传算法得到的最优攻击序列的节点度数排名更靠后,破坏性排名靠前;在不同类型的网络上,不同特征对最优攻击序列的重要程度不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 能控性鲁棒性 网络攻击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结构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吉首大学为例
14
作者 于卓然 《科技视界》 2019年第19期111-112,共2页
基于吉首大学工程结构实验教学课程的现状,阐述了当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学生为主体”为指导思想,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并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 工程结构 实验教学 改革 虚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25例HIV/AIDS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于卓然 姚娜 +6 位作者 李建辉 白帆 刘青 党便利 汪春付 康文臻 孙永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20期3855-3857,3861,共4页
目的:了解来陕西地区就诊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患者感染状况、流行特征。方法:收集来我院就诊的HIV/AIDS患者的基本信息,对其流行病学资料统计分析... 目的:了解来陕西地区就诊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患者感染状况、流行特征。方法:收集来我院就诊的HIV/AIDS患者的基本信息,对其流行病学资料统计分析。结果:在调查的1225例HIV/AIDS患者中,男性占83.51%,平均年龄为(35.55±11.61)岁,50.98%为农民,小学及以下学历占33.55%,经血液途径感染250例,经性传播途径感染916例,其中同性性传播337例,经母婴垂直传播16例,就诊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值为(222.82±190.49)个/μL,56%的HIV/AIDS患者采用的抗病毒方案为齐多夫定(Zidovudine,AZT)/替诺福韦(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依非韦伦(Efavirenz,EFV)方案。结论:陕西地区HIV/AIDS感染人数呈上升趋势,且年轻化加剧,同性性传播比例大幅增加。虽然治疗较为及时,应进一步在高危人群中积极宣传防艾知识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原文传递
替比夫定单用及其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6
作者 姚娜 汪春付 +5 位作者 于卓然 赵柯 康文 刘青 党便利 孙永涛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0-253,共4页
目的比较采用替比夫定(LdT)单药及其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HBeAg阳性,高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服药依从性与治疗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HBeAg阳性、HBV DNA≥107拷贝/ml的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123... 目的比较采用替比夫定(LdT)单药及其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HBeAg阳性,高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服药依从性与治疗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HBeAg阳性、HBV DNA≥107拷贝/ml的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12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联合组53例采用LdT 600mg/d联合ADV 10mg/d治疗,70例单药组采用LdT 600mg/d治疗。观察两组在治疗第12、24、48周时的HBV DNA阴转率、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复常率、血清HBeAg转换率、耐药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对患者进行依从性调查,分析与病毒耐药的相关性。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联合组在治疗第12、24、48周时血清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者分别为62.3%(33/53)、88.%(47/53)、94.3%(50/53),其中治疗第12周和第24周与单药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IT复常率在治疗第12周时分别为94.3%和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HBeAg血清转换率在第48周时为39.6%,与单药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与单药治疗组在48周时的总耐药率分别为3-8%和11.4%,其中依从性差的比例占53.3%(8/15),依从性与治疗结局有关(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HBeAg阳性且病毒载量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起始启动LdT联合ADV治疗比LdT单药起效更快,且耐药率更低。患者的依从性是影响治疗结局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治疗 联合治疗 替比夫定 阿德福韦酯
原文传递
西安市HIV/AIDS病人HAART依从性相关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姚娜 汪春付 +5 位作者 赵生魁 金小雅 于卓然 赵柯 刘青 孙永涛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4-188,共5页
目的对西安市目前启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服药依从性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影响依从性的因素及其与治疗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病人的一般人... 目的对西安市目前启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服药依从性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影响依从性的因素及其与治疗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病人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依从性相关信息知晓情况、服药行为、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等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535例服药病例,474例(88.6%)报告最近一个月无漏服或超过固定时间2小时服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影响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有:宗教信仰[比值比(OR)=15.837,P=0.011]、每天服药次数(OR=3.905,P<0.001)、饮酒(OR=3.058,P=0.007)、服药提醒装置(OR=3.012,P=0.001)、按时随访(OR=2.079,P=0.025)、依从性相关信息知晓状况(OR=1.558,P<0.001)。治疗过程中发生病毒学失败31例。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治疗时间和依从性是影响病毒学应答的关键因素。结论 HIV/AIDS病人的服药依从性直接影响治疗结局,它的建立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与信息-动机-行为(IMB)技能模型契合,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可通过强化病人对ART相关信息的认知、服药动机及服药行为技能提高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人 抗病毒治疗 依从性
原文传递
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测定茶叶中蒽醌残留量 被引量:7
18
作者 谢文 黄超群 +8 位作者 陈丽 申屠炎 洪灯 楼成杰 谢韵第 何建敏 侯建波 邓晓军 于卓然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7-181,共5页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测定了茶叶中蒽醌残留量。前处理方法包括添加同位素内标蒽醌-D8,正己烷-丙酮(1:1,V/V)提取,弗罗里硅土柱净化,正己烷-乙醚(8:2,V/V)洗脱。采用HP-5MS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并使用程序升温过...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测定了茶叶中蒽醌残留量。前处理方法包括添加同位素内标蒽醌-D8,正己烷-丙酮(1:1,V/V)提取,弗罗里硅土柱净化,正己烷-乙醚(8:2,V/V)洗脱。采用HP-5MS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并使用程序升温过程对样品进行分离。选择反应监测模式(SRM),蒽醌两对离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内标法定量。蒽醌在0~200!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90。在0.02,0.04和0.08 mg/kg 3个添加水平,绿茶、红茶、乌龙茶、普洱茶平均回收率范围为84.2%"98.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9.7%,定量限为0.02 mg/kg。方法可用于茶叶样品中蒽醌残留的确证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气相色谱-质谱/质谱 蒽醌 残留 测定
原文传递
CD1d^(hi)CD5^+CD19^+B细胞在HIV-1感染者外周血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9
作者 党便利 李媛 +6 位作者 赵柯 于卓然 刘青 郝春秋 谢玉梅 李新红 康文臻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57-460,469,共5页
目的研究艾滋病病毒1型(HIV-1)感染者外周血中调节性B细胞(Breg)与T淋巴细胞数量、病毒载量及白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分析其相关性并探讨Breg在HIV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 目的研究艾滋病病毒1型(HIV-1)感染者外周血中调节性B细胞(Breg)与T淋巴细胞数量、病毒载量及白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分析其相关性并探讨Breg在HIV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1dhi CD5+CD19+B细胞的比例、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数量、CD+8T淋巴细胞(简称CD8细胞)数量,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其PBMC培养液上清中IL-10的表达水平,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病毒载量,与同期选择的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IV-1感染者的CD1dhi CD5+CD19+B细胞的比例均明显升高(P<0.0001),其培养液上清中IL-10的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P=0.0005)。另外,HIV-1感染者PBMC中的CD1dhi CD5+CD19+B细胞的比例与CD4细胞数量(r=-0.6084,P=0.0004)及CD4细胞/CD8细胞的比值(r=-0.8715,P<0.0001)均呈显著负相关性,与血浆中病毒载量的水平(r=0.6825,P<0.0001)及IL-10的水平均呈正相关性(r=0.7656,P<0.0001),而与CD8细胞数量未见相关性(r=0.1183,P=0.5334)。结论CD1dhi CD5+CD19+B细胞比例与其相关细胞因子IL-10表达水平的上调可能参与HIV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1型感染者 调节性B细胞 发病机制 白细胞介素-10
原文传递
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测定植物油中8种真菌毒素 被引量:1
20
作者 祝伟霞 于卓然 +2 位作者 郁露 刘亚风 魏蔚 《中国口岸科学技术》 2024年第11期48-53,共6页
本研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选择离子扫描质谱快速测定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G2、黄曲霉毒素M1、赭曲霉毒素A、伏马毒素B2、玉米赤霉烯酮8种真菌毒素的方法。样品采用氯化钠盐析,甲... 本研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选择离子扫描质谱快速测定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G2、黄曲霉毒素M1、赭曲霉毒素A、伏马毒素B2、玉米赤霉烯酮8种真菌毒素的方法。样品采用氯化钠盐析,甲醇-水(70∶30,v/v)溶液提取,正己烷除脂,经振荡、超声、离心和过滤前处理后即可进行测定,无需进一步净化。采用电喷雾正离子选择离子全扫描模式,基质外标法定量测定8种真菌毒素。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8种真菌毒素浓度与对应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75,定量限在0.2~5.0μg/kg之间,方法回收率为72.4%~108.3%,相对标准偏差(n=6)在3.5%~15.0%之间。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能够满足植物油中多种真菌毒素的快速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真菌毒素 黄曲霉毒素 植物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