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影响因素与近期预后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乔栎 郭小红 +2 位作者 刘建雄 韩广 梁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89-192,共4页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合理的手术方法以及防治手术后并发症。因此,对具有适应证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早期或超早期施行外科手术治疗,缓解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防止一系列继发性改变引起的恶性循环,此...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合理的手术方法以及防治手术后并发症。因此,对具有适应证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早期或超早期施行外科手术治疗,缓解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防止一系列继发性改变引起的恶性循环,此为当前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趋势,并已经大量临床研究所证实。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有许多患者由于围手术期血压波动范围大而于手术后发生再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手术后并发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脑延髓裂入路的临床应用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乔栎 张新定 +2 位作者 陈天立 郭小红 韩广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9年第4期314-318,共5页
目的探索不同方式分离小脑延髓裂(CMF)切除小脑延髓裂区、桥脑及第四脑室周围病变的方法,并评价其临床应用结果。方法采用不同方法(广泛型、外侧壁型和外侧隐窝型),对小脑延髓裂区、四脑室周围及桥脑占位病变20例进行手术,术中评价病变... 目的探索不同方式分离小脑延髓裂(CMF)切除小脑延髓裂区、桥脑及第四脑室周围病变的方法,并评价其临床应用结果。方法采用不同方法(广泛型、外侧壁型和外侧隐窝型),对小脑延髓裂区、四脑室周围及桥脑占位病变20例进行手术,术中评价病变显露及切除情况,术后评价近期临床预后及并发症。结果广泛型CMF切开11例,外侧壁型切开7例,外侧隐窝切开2例。显露良好者16例(80%),显露受限和显露困难者各2例(10%)。全切除10例(50%),次全切除6例(30%),部分切除4例(20%)。出院时GOS5分者12例(60%),4分者8例(40%)。结论广泛型切开可暴露从导水管下口至闩的病变,外侧壁型和外侧隐窝型切开可显露外侧隐窝区、小脑中脚及桥延部背外侧区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延髓裂入路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外伤骨瓣与常规骨瓣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乔栎 韩广 +3 位作者 韩彦明 李强 刘健雄 梁金 《甘肃医药》 2009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比较标准外伤骨瓣与常规颞顶瓣开颅术在治疗224例重型颅脑损伤效果。方法:收治符合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224例,分为两组:(1)标准外伤大骨瓣组115例,(2)常规骨瓣组109例。所有病人都经CT扫描证实颅内损伤状况。标准外伤大骨瓣治... 目的:比较标准外伤骨瓣与常规颞顶瓣开颅术在治疗224例重型颅脑损伤效果。方法:收治符合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224例,分为两组:(1)标准外伤大骨瓣组115例,(2)常规骨瓣组109例。所有病人都经CT扫描证实颅内损伤状况。标准外伤大骨瓣治疗组采用美国标准外伤骨瓣开颅减压术(12cm×15cm),去除骨瓣,扩大硬膜腔减张缝合。常规骨瓣对照组根据血肿部位采用单侧或双侧颞顶瓣或额颞瓣开颅减压方法(6cm×8cm)。结果:标准骨瓣治疗组病人恢复良好明显高于常规骨瓣对照组,长期昏迷和中残率低于常规骨瓣组(P<0.05),标准骨瓣治疗组患者的迟发性血肿和切口脑脊液漏发生率均低于常规骨瓣组(P<0.05)。结论:标准外伤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合并严重脑挫裂伤脑水肿、恶性颅内高压病人的疗效明显好于常规颞顶瓣开颅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外伤骨瓣 颅脑损伤 常规骨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提取物灌胃对脑梗死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飞 刘建雄 +1 位作者 王明明 乔栎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9期48-51,共4页
目的观察大黄提取物灌胃对脑梗死大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18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黄组,每组60只。模型组和大黄组大鼠采用经典longa's线拴法制备脑梗死模型。建模当日,大... 目的观察大黄提取物灌胃对脑梗死大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18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黄组,每组60只。模型组和大黄组大鼠采用经典longa's线拴法制备脑梗死模型。建模当日,大黄组大黄提取物灌胃,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每天2次,连续观察,各组分别于观察的第1、3、5、7、10天随机抽取10只用于实验。采用Longa评分法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甲酰胺浸泡法测算大鼠脑组织中伊文思蓝(EB)渗出量,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脑梗死区Oc⁃cludin mRNA。结果建模后第1、3、5、7、10天,假手术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均为0分,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大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均<0.05)。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中EB渗出量较少,且各时间点无变化;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EB渗出量均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大黄组大鼠脑组织中EB渗出量均低于模型组(P均<0.05)。假手术组大鼠脑梗死区Occludin mRNA相对表达量在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趋势,模型组大鼠脑梗死区Occludin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假手术组(P均<0.05),大黄组大鼠脑梗死区Occludin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大黄提取物灌胃可改善脑梗死大鼠的BBB渗透性,其机制可能与大黄提取物阻止脑梗死区Occludin mRNA的降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提取物 脑卒中 脑梗死 闭锁蛋白 血脑屏障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体介导EGFP基因转染神经干细胞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建雄 毛伯镛 +1 位作者 李东燕 乔栎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用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的表达载体pIRES2-EGFP转染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检测该真核表达载体对NSCs的转染效率及EGFP的表达状态,为用NSCs为载体基因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扩增、酶切鉴定... 目的用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的表达载体pIRES2-EGFP转染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检测该真核表达载体对NSCs的转染效率及EGFP的表达状态,为用NSCs为载体基因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扩增、酶切鉴定pIRES2-EGFP质粒;悬浮培养NSCs;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 ineTM2000介导增强绿色荧光蛋白质粒转染NSCs;庆大霉素的氨基糖苷(G418)筛选重组子;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及表达情况;免疫细胞化学鉴定重组子。结果转染后6 h,荧光蛋白偶见表达,24 h表达量明显增加,48 h达到最高峰,1个月后抗性细胞有克隆球形成。结论脂质体介导报告基因—pIRES2-EGFP转染NSCs的方法简单、效率高、易成功,是一较为理想的基因转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神经干细胞 基因转染 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红花黄色素A腹腔注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飞 乔栎 +1 位作者 刘建雄 张宏星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9期47-51,共5页
目的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HYSA)腹腔注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丁苯酞组、低剂量HYSA组、高剂量HYSA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模型组腹腔注射0.9%NaCl溶液,丁苯酞组... 目的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HYSA)腹腔注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丁苯酞组、低剂量HYSA组、高剂量HYSA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模型组腹腔注射0.9%NaCl溶液,丁苯酞组腹腔注射丁苯酞软胶囊混悬液,低剂量HYSA组腹腔注射5.0 mg/mL的HYSA,高剂量HYSA组腹腔注射10.0 mg/mL的HYSA,每天1次,连续5 d后,模型组、丁苯酞组、低剂量HYSA组、高剂量HYSA组使用小修正方法进行脑缺血再灌注处理,假手术组不处理。各组大鼠处理完毕后清醒4 h,采用Longa评分法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处理完毕后,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RTqPCR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Bax、Bcl-2、Caspase-3、c-fos mRNA,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Bax、Bcl-2、Caspase-3、c-fos蛋白。结果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均<0.05),高剂量HYSA组、丁苯酞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低剂量HYSA组(P均<0.05)。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细胞间隙明显增大,细胞核减少且深染,细胞形态不规则;低剂量HYSA组较模型组细胞形态有一定改善,但部分细胞核仍浓缩深染;高剂量HYSA组和丁苯酞组细胞坏死明显改善,细胞形态恢复正常,细胞排列整齐。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Bax、Caspase-3、c-fos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均<0.05),Bcl-2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均<0.05);高剂量HYSA组、丁苯酞组大鼠脑组织中Bax、Caspase-3、c-fos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低剂量HYSA组(P均<0.05),Bcl-2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低剂量HYSA组(P均<0.05)。结论高剂量(10.0 mg/mL)HYSA腹腔注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预防作用,与丁苯酞效果相当;HYSA预防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脑组织中Bax、Bcl-2、Caspase-3、c-fos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红花黄色素A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性脑卒中 脑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缓释膜对大鼠牙周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郭小红 樊敏 乔栎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23-26,30,共5页
目的探讨大黄缓释膜对大鼠牙周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复方奥硝唑大黄缓释膜组和大黄缓释膜组。各组大鼠均采用左上颌第一磨牙钢丝结扎、注射细菌内毒素并配以高糖饮食的方法建立牙周炎模... 目的探讨大黄缓释膜对大鼠牙周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复方奥硝唑大黄缓释膜组和大黄缓释膜组。各组大鼠均采用左上颌第一磨牙钢丝结扎、注射细菌内毒素并配以高糖饮食的方法建立牙周炎模型。空白对照组大鼠用生理盐水进行处理。各组大鼠造模2 h后给予药物进行治疗,第8天处死。检查大鼠龈出血指数、探针深度、牙槽骨吸收。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给药组大鼠的龈出血指数、探针深度、牙槽骨吸收均降低(P<0.001)。结论大黄缓释膜对实验性牙周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缓释膜 大鼠 牙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伤散治疗脑震荡50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毅 刘建雄 乔栎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8-20,共3页
应用纯中药制剂脑伤散Ⅰ号、Ⅱ号胶囊治疗脑震荡50例,与西药组50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表明脑伤散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西药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用TCD(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50... 应用纯中药制剂脑伤散Ⅰ号、Ⅱ号胶囊治疗脑震荡50例,与西药组50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表明脑伤散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西药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用TCD(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50例患者(两组各25例)的颅内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观察与分析,支持脑震荡的发病机制为头部外伤致脑干网状结构、间脑等部位短暂性血管痉挛。血流量减少的学术观点。提示用活血化瘀及益气升阳的中药治疗脑震荡,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震荡 中医药疗法 脑伤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经岩骨嵴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 被引量:1
9
作者 谷春雨 乔栎 +5 位作者 王浩然 任铭 曲彦明 张明山 张宏伟 于春江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318-319,共2页
目的探讨颞下经岩骨嵴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岩斜区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颞下经岩骨嵴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结果由于术中无法完全切除颅底骨质及硬脑膜,本研究未采用Simpson分级评... 目的探讨颞下经岩骨嵴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岩斜区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颞下经岩骨嵴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结果由于术中无法完全切除颅底骨质及硬脑膜,本研究未采用Simpson分级评价。肿瘤全切除及近全切除11例,大部分切除4例。术后发生动眼神经、外展神经及面神经功能障碍各6、3、1例,术后3个月随访均不同程度恢复。无脑脊液漏和手术死亡病例。结论颞下经岩骨嵴入路能够充分显露并切除肿瘤基底位于中、上斜坡的岩斜区脑膜瘤,手术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岩斜区 手术入路 颞下经岩骨嵴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伤散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疗效分析
10
作者 张毅 程桂香 +3 位作者 陈立德 刘建雄 乔栎 高俊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753-754,共2页
脑伤散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疗效分析甘肃省人民医院(兰州730000)张毅,程桂香,陈立德,刘建雄,乔栎,高俊颅脑伤后,不少患者留有某些神经方面或精神方面障碍的表现,称为脑外伤后综合征。自1995年9月~1996年12月... 脑伤散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疗效分析甘肃省人民医院(兰州730000)张毅,程桂香,陈立德,刘建雄,乔栎,高俊颅脑伤后,不少患者留有某些神经方面或精神方面障碍的表现,称为脑外伤后综合征。自1995年9月~1996年12月,我们用纯中药制剂治疗该病6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后综合症 脑伤散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52例疗效观察
11
作者 陈天立 张毅 乔栎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41-42,共2页
目的:观察在钻孔引流的基础上运用中药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将102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行钻孔引流配合中药脑伤散Ⅰ号、Ⅱ号胶囊治疗,对照组行钻孔引流配合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平均住院天... 目的:观察在钻孔引流的基础上运用中药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将102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行钻孔引流配合中药脑伤散Ⅰ号、Ⅱ号胶囊治疗,对照组行钻孔引流配合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短,血肿吸收时间较对照组快,治愈率较对照组高,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优于西医治疗,提示活血化瘀及益气化滞中药有改善脑部微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病灶局部血液循环、促使血肿吸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 硬膜下 慢性 中西医结合疗法 外科手术 活血祛瘀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脑延髓裂入路相关显微解剖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乔栎 张新定 +3 位作者 郭小红 刘建雄 韩广 周旺宁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96-699,共4页
目的 研究经小脑延髓裂(CMF)入路相关的显微解剖结构和毗邻关系,在不切开下蚓部情况下,分离CMF获得最充分的术野.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解剖技术,对经甲醛固定、血管乳胶灌注的5具成人湿性尸头标本,按不同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相关组织... 目的 研究经小脑延髓裂(CMF)入路相关的显微解剖结构和毗邻关系,在不切开下蚓部情况下,分离CMF获得最充分的术野.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解剖技术,对经甲醛固定、血管乳胶灌注的5具成人湿性尸头标本,按不同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相关组织和血管的形态结构和毗邻关系,并做了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 CMF入路不需切开下蚓部,可完全纵向显露从闩部至导水管下口,侧向显露从闩部至外侧孔的第四脑室底及脑桥背外侧区域.比较小脑下蚓部入路,CMF入路纵向显露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向显露距离明显大于下蚓部入路(P<0.05).结论 CMF入路可充分显露CMF、第四脑室周围、脑桥区域,比较下蚓部入路,显露充分,神经组织损伤小,手术安全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延髓裂入路 显微解剖 下蚓部入路
原文传递
小儿与成人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比较(附48例报告) 被引量:52
13
作者 刘建雄 张毅 乔栎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的发病率及临床特点。方法14岁以下为小儿组,14岁以上为成人组,所有病人经CT扫描诊断,观察指标为: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计分法,颅内压,中间清醒期,癫痫发作,瞳孔变化,低血压...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的发病率及临床特点。方法14岁以下为小儿组,14岁以上为成人组,所有病人经CT扫描诊断,观察指标为: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计分法,颅内压,中间清醒期,癫痫发作,瞳孔变化,低血压及低氧血症,结果用卡方检验统计。结果小儿组PADBS发病率高,癫痫发作及瞳孔变化者多,死亡率低,较少有中间清醒期,统计学卡方检验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儿PADBS与成人PADBS相比,发病率高,病情重,但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 脑肿胀 脑损伤 儿童 成人 比较
原文传递
Analysis on Effect of Naoshangsan (脑伤散) in Treating Post-Traumatic Brain Syndrome
14
作者 张毅 程桂香 +3 位作者 陈立德 刘建雄 乔栎 高俊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1998年第3期218-219,共2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