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31)I-BmK CT的制备及其在胶质瘤荷瘤大鼠体内分布与显像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乔文礼 赵晋华 +5 位作者 邵晓霞 张志勇 刘兴峰 汪太松 金文雅 姚玉平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3-216,共4页
为探索131I标记蝎氯毒素BmK CT的方法,研究标记物的稳定性、与细胞的结合能力及其在胶质瘤荷瘤Wistar大鼠体内的分布,通过克隆、表达、纯化得到多肽BmK CT,并采用Bolton-Hunter法间接标记BmK CT。胶质瘤荷瘤Wistar大鼠鼠尾静脉注射131I-... 为探索131I标记蝎氯毒素BmK CT的方法,研究标记物的稳定性、与细胞的结合能力及其在胶质瘤荷瘤Wistar大鼠体内的分布,通过克隆、表达、纯化得到多肽BmK CT,并采用Bolton-Hunter法间接标记BmK CT。胶质瘤荷瘤Wistar大鼠鼠尾静脉注射131I-BmKCT后于不同时间显像,并于不同时间处死,取血液、主要脏器及肿瘤,测定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结果显示,131I-BmK CT的标记率为37.8±8.9%,放化纯>95%,其与大鼠C6脑胶质瘤细胞的最高特异性结合率为39.62%。静脉注射131I-BmK CT后24h内,大鼠血液放射性清除迅速,放射性主要聚集在肝脏、肺脏、肾脏,24h后主要积聚在肾脏并经其清除,其他组织器官的放射性随时间逐渐降低。131I-BmK CT胶质瘤荷瘤大鼠显像示肿瘤组织摄取高,肿瘤与对侧正常组织放射性计数比值(T/NT)最高可达6.79±0.29。131I-BmK CT能与C6大鼠脑胶质瘤细胞特异性结合,具有较理想的动物体内动力学表现和肿瘤摄取,有望用于脑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但需要进行大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K CT 同位素标记 大鼠 生物分布
原文传递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评价非霍奇金淋巴瘤早期疗效及预后 被引量:3
2
作者 乔文礼 赵晋华 +2 位作者 王椿 汪太松 邢岩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符合线路显像在评价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早期疗效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48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 NHL 的患者在化疗早期(2~5个疗程后)行^(18)F-FDG 符合线路显像,将患者分为2组:第1组显像阳性(23例),第2组...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符合线路显像在评价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早期疗效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48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 NHL 的患者在化疗早期(2~5个疗程后)行^(18)F-FDG 符合线路显像,将患者分为2组:第1组显像阳性(23例),第2组显像阴性(25例)。对2组患者早期疗效行临床评估,用 Kaplan-Meier 单因素分析法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分析,并对影响 PFS 与预后的因素行 Cox 回归分析。结果 (1)第1组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6例,未缓解5例,进展11例;第2组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4例,进展1例。显像改变了21%(10/48)患者的治疗方案。(2)Kap-lan-Meier 单因素分析示,第1组患者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12.8%,第2组为78.0%;^(18)F-FDG 显像阳性与阴性的病例其 PF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Cox 回归分析示^(18)F-FDG 显像对预测 PFS 的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独立于其他变量。(3)显像与 X 线胸片、CT、MRI、B 超等同期检查比较,两者评估准确性分别为85.4%、66.7%,阳性预测值为91.3%、68.0%。结论 ^(18)F-FDG 符合线路显像对评估 NHL 早期治疗反应与预后均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氏 治疗结果 预后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人围手术期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乔文礼 宝力道 +3 位作者 张瑞明 满都呼 张林霞 张彤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5年第11期993-994,共2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碘剂对患者体内甲状腺素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均经内科门诊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1个月以上,然后转外科。用放免法测定手术前后病人不同时间的T3、T4、TSH的变化。结果:本组全部病例病情均稳定控制,甲状腺缩小、变硬,...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碘剂对患者体内甲状腺素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均经内科门诊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1个月以上,然后转外科。用放免法测定手术前后病人不同时间的T3、T4、TSH的变化。结果:本组全部病例病情均稳定控制,甲状腺缩小、变硬,如期手术,无危象及呼吸道并发症发生,治愈率100%。T3、T4、TSH服碘前和术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术后24h、48h下降明显(P<0.01)。结论:碘剂的应用是甲亢术前准备用药中最安全可靠的方法,术后服碘已无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机能亢进症 碘剂 围手术期 甲状腺危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医学教学病例库的建设及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乔文礼 汪太松 +2 位作者 邢岩 李凡 赵晋华 《科教文汇》 2018年第2期87-88,106,共3页
影像医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课程,其教学重点是注重实践技能的训练,需要通过大量的病例资料,加强学生和临床医师的主观理解和认知。基于PACS网络技术的影像医学教学病例库的建设,能提供丰富的教学影像及病例资料,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及住院... 影像医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课程,其教学重点是注重实践技能的训练,需要通过大量的病例资料,加强学生和临床医师的主观理解和认知。基于PACS网络技术的影像医学教学病例库的建设,能提供丰富的教学影像及病例资料,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及住院医师进行读片和病例分析,加强其对临床病例的影像学表现及相关知识的认识,对系统化教学方式和临床整合式课程的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阐述了如何选择影像医学教学病例、教学病例库的建立方法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医学 教学病例库 影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剂在甲亢围手术期应用的临床对比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乔文礼 满都胡 +2 位作者 张瑞明 张彤 宝力道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年第4期389-392,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围手术期术后服碘或不服碘对病人体内甲状腺素和皮质醇的影响。方法:对60例中、重度甲亢病人按术后是否服碘随机分为A、B两组,术后服碘A组30例,术后不服碘B组30例,60例病人均经内科门诊口服抗甲状腺药... 目的: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围手术期术后服碘或不服碘对病人体内甲状腺素和皮质醇的影响。方法:对60例中、重度甲亢病人按术后是否服碘随机分为A、B两组,术后服碘A组30例,术后不服碘B组30例,60例病人均经内科门诊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3个月以上,转外科。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的T3、T4、促甲状腺激素(TSH)及皮质醇的变化。结果:全部病例病情均稳定控制,甲状腺缩小变硬,如期手术,无危象及呼吸道并发症发生。T3、T4、TSH服碘前和术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36 h下降明显(P<0.01);A、B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皮质醇两组术晨、术后与服碘前比较呈下降趋势(P<0.01),术后24 h与36 h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服碘是甲亢术前准备用药中重要、安全、可靠的方法。术后服碘已无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剂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围手术期 皮质醇 甲状腺危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结直肠损伤的处理 被引量:2
6
作者 乔文礼 宝力道 +2 位作者 张林霞 张彤 刘旭东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90-192,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结直肠损伤的诊断和处理方法,提高早期确诊率和治疗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2003年收治的32例结直肠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确诊24例(75%),误诊8例(25%)。32例结、直肠损伤均经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创伤性结直肠损伤的诊断和处理方法,提高早期确诊率和治疗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2003年收治的32例结直肠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确诊24例(75%),误诊8例(25%)。32例结、直肠损伤均经手术治疗,其中单纯缝合修补24例,一期结肠切除吻合5例,共29例,一期手术率90.6%,无肠瘘发生。二期肠造口或外置3例,占9.4%。死亡一例(3%),切口感染2例。结论:结直肠损伤以钝性闭合伤为主,一期手术应为首选;二期手术仅适用于结肠重度损伤、腹腔重度污染;而损伤早期容易误诊,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损伤 诊断 创伤和损伤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与内皮素-1在梗阻性黄疸兔肝细胞损伤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乔文礼 张玲霞 +2 位作者 李政香 宝力道 张彤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2年第6期471-473,F004,共4页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 1(ET - 1)在梗阻性黄疸 (OJ)兔肝细胞 (HC)损伤中的作用和血清生物化学变化的关系。方法 :制成OJ兔模型。分别于术后 3、7、14d测定血清NO、ET - 1水平及血清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 1(ET - 1)在梗阻性黄疸 (OJ)兔肝细胞 (HC)损伤中的作用和血清生物化学变化的关系。方法 :制成OJ兔模型。分别于术后 3、7、14d测定血清NO、ET - 1水平及血清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血总胆红素 (TBIL)、直接胆红素 (DBIL)。并对兔HC结构变化光镜下动态观察。结果 :OJ组血清NO、ET - 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NC)组 ;术后 7d达峰值 ,术后14d仍高于正常水平。且NO、ET - 1含量与血清生化指标呈正相关 ,与肝细胞损伤程度亦呈正相关。伴随NO升高肾排泄量增加。结论 :NO、ET - 1与OJ病理过程密切相关 ,NO、ET - 1参与了OJ时的HC损伤 ,且NO似呈现一种保护作用 ,ET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梗阻性黄疸 实验研究 肝细胞损伤 血清生物化学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PET在儿童淋巴瘤分期和治疗反应评价中的应用
8
作者 乔文礼 赵晋华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300-1302,共3页
^(18)F-FDG PET作为一种功能显像技术,对儿童淋巴瘤的分期作用显著,对淋巴瘤病灶的探测准确性高于其他常规显像和67Ga显像,并在检测淋巴瘤疗效、判断治疗反应和残留肿块性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需注意儿童生理性摄取对判断^(18)F-FDGPET... ^(18)F-FDG PET作为一种功能显像技术,对儿童淋巴瘤的分期作用显著,对淋巴瘤病灶的探测准确性高于其他常规显像和67Ga显像,并在检测淋巴瘤疗效、判断治疗反应和残留肿块性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需注意儿童生理性摄取对判断^(18)F-FDGPET显像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放射体层显像 儿童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肝破裂的诊断与治疗
9
作者 乔文礼 宝力道 +1 位作者 张彤 杜金郎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221-223,共3页
关键词 创伤性肝破裂 失血性休克 诊断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教学法在临床核医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10
作者 邢岩 赵晋华 +3 位作者 宋建华 陈香 汪太松 乔文礼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5年第12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ming,PBL)在临床核医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至2012年在某院参加核医学课程学习的临床医学专业三年级本科生35名为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另外35名同专业、同年级的...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ming,PBL)在临床核医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至2012年在某院参加核医学课程学习的临床医学专业三年级本科生35名为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另外35名同专业、同年级的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比较2种教学方法的效果差异。结果:通过对2组学生进行理论测试、临床测试及满意度测评,发现实验组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PBL教学法在临床核医学教学中具有可行性,可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临床核医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重症急性胰腺炎胰和肝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杜金郎 东霞 +4 位作者 其木格 张平平 王金龙 乔文礼 王稀冬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3-474,共2页
关键词 外科 重症急性胰腺炎 胰组织 肝组织 超微结构 超薄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的^(18)F-FDG PET/CT鉴别诊断及疗效评估价值 被引量:8
12
作者 宋建华 赵晋华 +3 位作者 陈香 邢岩 汪太松 乔文礼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的18F-FDG PET/CT影像表现,探讨PET/CT对MM的鉴别诊断及疗效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我院经病理证实的22例MM患者的PET/CT影像资料,包括男13例,女9例。其中5例有治疗后多次PET/CT随访影像资料。结果...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的18F-FDG PET/CT影像表现,探讨PET/CT对MM的鉴别诊断及疗效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我院经病理证实的22例MM患者的PET/CT影像资料,包括男13例,女9例。其中5例有治疗后多次PET/CT随访影像资料。结果:22例均为多发骨病灶,合并病理骨折11例38处病灶。PET/CT表现为弥漫性或多发穿凿样骨破坏,骨破坏不明显时可仅表现为髓腔密度增高;少数骨病灶可有膨胀性表现,骨皮质穿破后可形成软组织肿块;全身骨病灶代谢不均匀增高,SUVmax=5.6±2.3;病理骨折处SUVmax=4.9±0.7;骨破坏区和代谢增高区可不一致;治疗后MM病灶代谢程度降低,PET所见变化早于CT形态变化;病理骨折处代谢增高,需和肿瘤活性残留相鉴别。结论:PET/CT有助于MM的鉴别诊断并早期评价病灶的疗效反应,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多发性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和随访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娜 赵晋华 +4 位作者 乔文礼 邢岩 宋建华 汪太松 刘长存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8-281,共4页
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ET)/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和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53例,30例初诊疑似子宫内膜癌的患者行18F-FDG PET/CT检查用于诊断分期和术前... 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ET)/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和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53例,30例初诊疑似子宫内膜癌的患者行18F-FDG PET/CT检查用于诊断分期和术前评估,23例既往接受过手术、化疗和(或)放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检查用于随访监测有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果:18F-FDG PET/CT诊断初诊组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2.6%、33.3%和86.7%;诊断随访监测组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100%、92.3%和95.7%。结论:18F-FDG PET/CT用于子宫内膜癌诊断及随访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有助于进行准确的临床分期,并及时发现肿瘤的复发、残余和远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18F-氟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前及中期PET/CT标准摄取值对淋巴瘤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一文 赵晋华 +3 位作者 乔文礼 陈香 邢岩 宋建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5-359,共5页
目的:探讨化疗前及化疗中期^(18)F-FDG PET/CT显像SUV最大值(SUVmax)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37例病理证实的DLBCL患者,化疗前及2~4个疗程化疗后行PET/CT检查,计算Ki67与SUVmax的关系,按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 目的:探讨化疗前及化疗中期^(18)F-FDG PET/CT显像SUV最大值(SUVmax)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37例病理证实的DLBCL患者,化疗前及2~4个疗程化疗后行PET/CT检查,计算Ki67与SUVmax的关系,按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疗效及复发与否分组,比较均值、计算最佳临界值并行生存分析。结果:①Ki67和SUVmax正相关(P=0.002)。②各组SUV0max无显著差异。③IV期、IPI高危组SUV2~4max高于其他组(P=0.015、0.007);复发组SUV2~4max高于未复发组,但无统计学差异;SUV2~4max最佳临界值为3.05,以该值分组的PFS无统计学差异。④IV期、IPI高危及复发组ASUVmax及ASUVmax%均较低(P=0.009、0.002、0.022),ASUVmax≤3.6和ASUVmax%≤44.9%者PFS较短,且后者差异更显著(P=0.028、0.006)。结论:SUVmax与Ki67正相关;△SUVmax和△SUVmax%的预后价值高于SUV2~4max,且以后者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摄取值 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BmK CT对胶质瘤细胞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娜 赵晋华 +1 位作者 乔文礼 赵凌舟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8-51,共4页
东亚钳蝎神经毒素(BmK CT)能特异性地阻断神经胶质瘤细胞的氯离子通道,抑制胶质瘤细胞的侵袭力。本文旨在研究125I-BmK CT对大鼠胶质瘤细胞(C6)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transwell小室评价125I-BmK CT对C6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酶... 东亚钳蝎神经毒素(BmK CT)能特异性地阻断神经胶质瘤细胞的氯离子通道,抑制胶质瘤细胞的侵袭力。本文旨在研究125I-BmK CT对大鼠胶质瘤细胞(C6)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transwell小室评价125I-BmK CT对C6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Western-Blot检测125I-BmK CT对C6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25I-BmK CT可显著抑制C6细胞的侵袭能力(P<0.05);显著抑制C6细胞分泌MMP2(P<0.05);C6细胞经125I-BmK CT处理后,MMP2的mRNA表达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2的蛋白合成被显著抑制(P<0.05)。研究结果证明,125I-BmK CT可显著抑制C6细胞的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MMP2的分泌和蛋白合成水平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BmK CT 基质金属蛋白酶-2 胶质瘤
原文传递
继发性骨淋巴瘤的^(18)F-FDG PET/CT影像诊断及与骨髓活检诊断效能的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香 乔文礼 +3 位作者 宋建华 刘长存 韩磊 赵晋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2516-2521,共6页
目的:分析继发性骨淋巴瘤的PET/CT影像特点,比较骨髓活检(bone marrow biopsy, BMB)及PET/CT诊断骨淋巴瘤各自的优势,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骨淋巴瘤的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放化疗前在我院行PET/CT检查的68例继发性骨淋巴瘤影像及骨髓... 目的:分析继发性骨淋巴瘤的PET/CT影像特点,比较骨髓活检(bone marrow biopsy, BMB)及PET/CT诊断骨淋巴瘤各自的优势,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骨淋巴瘤的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放化疗前在我院行PET/CT检查的68例继发性骨淋巴瘤影像及骨髓活检资料。所有病例均病理确诊为淋巴瘤。骨淋巴瘤病灶的诊断标准:BMB阳性或骨局灶性FDG代谢增高且治疗后代谢减低或消失。采用SPSS 16.0统计分析不同分组的SUVmax及诊断效能差异。结果:PET/CT与BMB诊断灵敏度比较:68例中63例行BMB。PET/CT的总体诊断灵敏度及对非惰性淋巴瘤的诊断灵敏度高于BMB(P <0.05),而对惰性淋巴瘤,BMB灵敏度略高于PET/CT(P> 0.05)。PET/CT表现与BMB结果:根据PET/CT所见分为骨质破坏组(18例)和骨髓浸润组(50例),骨质破坏组的SUV max明显高于骨髓浸润组(P <0.01)。骨质破坏组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为主,PET/CT均阳性。骨髓浸润组PET/CT阳性41例,表现为局灶性增高、弥漫不均匀性增高和弥漫均匀性增高,弥漫均匀性增高组的SUV max明显低于其它两组。BMB阴性21例,其中骨质破坏组8例,局灶性骨髓浸润13例。病理类型与PET/CT表现:31例DLBCL、10例其它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及6例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均PET/CT阳性;18例惰性淋巴瘤PET/CT仅11例阳性。DLBCL的SUV max明显高于惰性淋巴瘤(P <0.05)。结论:继发性骨淋巴瘤骨髓浸润多于骨质破坏。骨质破坏和局灶性骨髓浸润多见于侵袭性骨淋巴瘤,而弥漫性骨髓浸润更多见于惰性淋巴瘤。PET/CT对骨质破坏、局灶性骨髓浸润的诊断优于BMB,而BMB对弥漫性骨髓浸润的诊断优于PET/CT。联合BMB和PET/CT才能更准确地诊断骨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 继发性骨淋巴瘤 骨髓活检 骨髓浸润 骨质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期^(18)F-FDG PET/CT评估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汪太松 乔文礼 +1 位作者 邢岩 赵晋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31-734,共4页
目的:探讨中期^(18)F-FDG PET/CT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L)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上海一院临床医学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确诊的ENKTL患者21例,在治疗前和中期(... 目的:探讨中期^(18)F-FDG PET/CT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L)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上海一院临床医学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确诊的ENKTL患者21例,在治疗前和中期(2-4个化疗疗程后第3周或放疗后第6周)行^(18)F-FDG PET/CT显像。随访患者完整临床资料,通过韩国预后指数计算、多维尔评分、最大标准摄取值减少率(ΔSUVmax)半定量分析评估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并通过COX回归分析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1例患者治疗结束后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3例,疾病稳定1例,疾病进展6例。完全缓解患者△SUVmax明显高于非完全缓解患者[(66.07±22.33)%vs(36.87±23.28)%,t=2.927,P=0.009]。受试者工作曲线计算ΔSUVmax最佳分界点为51.45%。中位随访时间32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韩国预后指数、多维尔评分、ΔSUVmax预测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多维尔评分是影响无进展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韩国预后指数、ΔSUVmax是影响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中期^(18)F-FDG PET/CT显像在ENKTL患者预后评估中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 结外鼻型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NA在^(99)Tc^mO_4^-甲状腺显像单发“冷”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汪太松 赵晋华 +2 位作者 邢岩 乔文礼 金宇飚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6年第5期492-494,共3页
目的探讨FNA在99TcmO-4甲状腺显像单发"冷"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99TcmO-4甲状腺显像单发"冷"结节患者FNA和手术病理结果,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计算FNA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 目的探讨FNA在99TcmO-4甲状腺显像单发"冷"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99TcmO-4甲状腺显像单发"冷"结节患者FNA和手术病理结果,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计算FNA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性。结果 1116枚单发"冷"结节中,手术病理结果为良性86例(74%),恶性30例(26%)。恶性和良性结节患者在年龄、性别及血清TSH水平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238,0.713,0.426)。2FNA的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97.7%,阳性预测值为90.9%,阴性预测值为89.4%,准确度为90.3%,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性Kappa值为0.732。结论 FNA在99TcmO-4甲状腺显像单发"冷"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很高诊断效能和准确性,细胞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也有很好的一致性;FNA是一种很好的甲状腺单发"冷"结节良恶性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显像 细针穿刺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临床核医学应用现状调研及人才培养问题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邢岩 汪太松 +2 位作者 刘长存 乔文礼 赵晋华 《肿瘤影像学》 2021年第3期145-148,共4页
上海市核学会于2019年对上海市30家医院的核医学科进行调研,了解上海市临床核医学应用现状以及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核医学专业目前从业人员数与临床需求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对医师、技师和放射化学师的需求,... 上海市核学会于2019年对上海市30家医院的核医学科进行调研,了解上海市临床核医学应用现状以及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核医学专业目前从业人员数与临床需求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对医师、技师和放射化学师的需求,迫切需要社会各界重视核医学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核医学 人才培养 现状调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标记PD-L1纳米抗体用于荷非小细胞肺癌模型SPECT/CT显像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凌舟 邢岩 +3 位作者 刘长存 郭李磊 乔文礼 赵晋华 《肿瘤影像学》 2019年第4期216-222,共7页
目的:使用放射性核素99m Tc标记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纳米抗体,制备靶向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显像剂(99mTc-PD-L1纳米抗体),评价其在SPECT/CT上显示肿瘤PD-L1表达... 目的:使用放射性核素99m Tc标记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纳米抗体,制备靶向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显像剂(99mTc-PD-L1纳米抗体),评价其在SPECT/CT上显示肿瘤PD-L1表达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三羰基化合物试剂盒制备标记前体三羰基锝化合物盐溶液,标记PD-L1纳米抗体,并测定标志物的标记率、放射化学纯度及体外稳定性;分别构建PD-L1高表达(HCC827)和PD-L1阴性(A549)的 NSCLC裸鼠移植瘤模型,经尾静脉注射99mTc-PD-L1纳米抗体30、90 min后,观察和分析SPECT/CT显像。结果:99mTc-PD-L1纳米抗体的标记率在95%以上,且在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和血清中均表现良好的稳定性。小动物SPECT/CT显像表明99mTc-PD-L1纳米抗体在PD-L1高表达组中具有良好的肿瘤摄取,而在PD-L1阴性组无明显肿瘤摄取,表明99mTc-PD-L1纳米抗体能够显示肿瘤PD-L1的表达情况,具有良好的体内特异性;此外,99mTc-PD-L1纳米抗体主要分布在肾脏,通过泌尿系统排泄,肝脏、脾脏、心脏、肺及软组织等显影微弱,甲状腺区及胃肠未见核素浓聚,证实显像剂具有良好的生物分布。结论:该研究利用三羰基化合物试剂盒成功制备了99mTc-PD-L1纳米抗体,标志物具有良好的标记率和体外稳定性,能够在PD-L1高表达的NSCLC中特异性浓聚,有潜力成为一种新型的显示肿瘤PD-L1表达的显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纳米抗体 非小细胞肺癌 锝-99m 小动物SPECT/CT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