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治疗耳鼻咽喉部血管瘤75例临床效果探讨 被引量:11
1
作者 乔国梁 郑世信 +1 位作者 刘凤安 方黎 《当代医学》 2010年第14期142-143,共2页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咽喉部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75例咽喉部血管瘤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n=39)和对照组(n=36),对照组给予博来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实验组给予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结果两组在总有效率、显效率方面有显...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咽喉部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75例咽喉部血管瘤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n=39)和对照组(n=36),对照组给予博来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实验组给予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结果两组在总有效率、显效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在用药副反应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应用于咽喉部血管瘤的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阳霉素 地塞米松 博来霉素 耳鼻咽喉部血管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肝癌病人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乔国梁 刘学 +3 位作者 刘光华 樊啸 夏勇 沈锋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5期437-443,共7页
目的:分析影响早期肝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手术切除并获得随访的197例经组织学确认为早期肝癌(单发,≤5 cm,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无门静脉癌栓)病人,利用K-M生存曲线分析来评估不同组病人的复发差... 目的:分析影响早期肝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手术切除并获得随访的197例经组织学确认为早期肝癌(单发,≤5 cm,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无门静脉癌栓)病人,利用K-M生存曲线分析来评估不同组病人的复发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来研究与早期肝癌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97例病人中,肿瘤的中位直径为2.8 cm,肿瘤直径>2 cm的病人占58.4%,病人血清AFP阳性(>100 ng/mL)占47.7%,病理结果提示有微血管癌栓(MVI)者为32.5%。术后中位复发时间(TTR)为28.5个月,总体复发率为59.4%。术后1、3、5年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26.4%、55.6%、66.0%。我们建立了一个包含3组的早期肝癌复发评估系统,组中位TTR和1、3、5年复发率分别为:0分组(40.9个月和9.9%、26.7%、41.7%)、1分组(31.1个月和14.1%、50.1%、63.0%)、2~3分组(18.9个月和48%、71.8%、89.1%)(P<0.001)。结论:肿瘤大小、AFP水平和MVI是早期肝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不同危险因素存在的情况下,早期肝癌病人的复发时间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肝癌 复发预测 危险因素 肝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头隧道塌方段地质体预报及支护效果评价
3
作者 吴永 朱建明 +2 位作者 毕硕松 乔国梁 吕恒旭 《交通世界》 2025年第1期224-227,共4页
为探明隧道塌方体周围不良地质体,避免发生二次事故,分析常用的预报方法,并结合案例工程现场情况,采用地质雷达法与TST法进行综合预报,准确探测塌方体周围不良地质体,采用自进式螺旋注浆管棚穿越塌方体的方案进行支护。结果表明,支护效... 为探明隧道塌方体周围不良地质体,避免发生二次事故,分析常用的预报方法,并结合案例工程现场情况,采用地质雷达法与TST法进行综合预报,准确探测塌方体周围不良地质体,采用自进式螺旋注浆管棚穿越塌方体的方案进行支护。结果表明,支护效果良好,达到了加固地层、降低施工风险的目的,可为不良地质段隧道地质体探测及塌方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地质预报 隧道塌方 隧道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累及第二、三肝门巨大肝母细胞瘤手术切除41例 被引量:4
4
作者 乔国梁 李龙 +5 位作者 葛军涛 刘树立 张军 王琛 张震 魏延栋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累及第二、三肝门的巨大肝母细胞瘤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及手术方法,以期扩大手术适应证,提高小儿肝母细胞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我们对41例累及第二、三肝门的巨大肝母细胞瘤施行肿瘤切除手术,患儿年龄3个月至14岁,平均年龄3.8... 目的:探讨累及第二、三肝门的巨大肝母细胞瘤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及手术方法,以期扩大手术适应证,提高小儿肝母细胞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我们对41例累及第二、三肝门的巨大肝母细胞瘤施行肿瘤切除手术,患儿年龄3个月至14岁,平均年龄3.8岁;其中男25例,女16例;肿瘤直径8.5~21.6 cm,平均13.5 cm;均行手术前化疗,化疗3至7个疗程不等,直至肿瘤不再缩小。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计算本组患儿生存率。结果41例均顺利实施肝脏肿瘤切除术,手术时间125~350 min(平均220 min),术中出血40~500 mL,8例未输血。第一肝门阻断时间15~35 min (平均22 min),其中阻断1次者12例,2次者23例,2次以上者6例,每次阻断时间一般不超过20 min。手术切除方式包括V-Ⅷ段切除8例;Ⅳ-Ⅷ段切除9例;Ⅰ-Ⅳ段切除4例;Ⅰ、Ⅳ、Ⅷ段切除9例;Ⅰ、Ⅳ、Ⅴ、Ⅷ段切除6例;Ⅰ段+Ⅴ-Ⅷ段切除2例;Ⅰ段+Ⅳ-Ⅷ段切除3例;合并下腔静脉瘤栓7例。41例患儿1年、3年、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2.7%、72.8%和33.5%。其中最长无瘤生存期为90个月。41例术后均经规范化疗,化疗后定期门诊复查,其中20例(48.8%)复发,继续化疗。5例出现肺转移病例中,2例经术后化疗转移灶消失,3例于术后1年内死亡。结论累及第二、三肝门的巨大肝母细胞瘤患儿手术切除虽然具有一定挑战性,但在详细、准确的术前评估,及对肝脏解剖的熟练掌握下,肿瘤切除仍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完整切除肿瘤可有效提高肝母细胞瘤的长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肝母细胞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5
作者 乔国梁 李龙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177-180,188,共5页
近四十年来,基于解剖学知识的增加以及肝切除经验的增多和外科技术的不断更新,小儿肝脏肿瘤的外科手术也不断进步。早在20世纪60年代,Howat报道由于出血导致的手术相关死亡率为31%。因此为了减少出血,外科医生引入多种手段,包括Pf... 近四十年来,基于解剖学知识的增加以及肝切除经验的增多和外科技术的不断更新,小儿肝脏肿瘤的外科手术也不断进步。早在20世纪60年代,Howat报道由于出血导致的手术相关死亡率为31%。因此为了减少出血,外科医生引入多种手段,包括Pfingle法(非创伤性夹闭门静脉和肝动脉血流)、全部血流阻断、低体温、术前肝流人和流出血管结扎和低血压麻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母细胞瘤 外科治疗 儿童 外科手术 减少出血 肝动脉血流 外科技术 肝脏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Polo样激酶1对鼻咽癌细胞CNE-1和CNE-2辐射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乔国梁 郭敛容 方黎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9期194-195,共2页
目的分析讨论Polo样激酶1(PLK1)抑制后对鼻咽癌细胞CNE-1和CNE-2辐射敏感性的具体影响。方法 30只荷瘤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和观察2组,各10只。对照组荷瘤小鼠不做任何处理,观察1组荷瘤小鼠采用放射治疗,观察2组荷瘤小鼠采用放... 目的分析讨论Polo样激酶1(PLK1)抑制后对鼻咽癌细胞CNE-1和CNE-2辐射敏感性的具体影响。方法 30只荷瘤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和观察2组,各10只。对照组荷瘤小鼠不做任何处理,观察1组荷瘤小鼠采用放射治疗,观察2组荷瘤小鼠采用放射治疗。对比三组荷瘤小鼠Polo样激酶1和肿瘤生长情况,分析Polo样激酶1和肿瘤生长相关性。结果观察2组Polo样激酶1(0.9±0.2)μg/ml和肿瘤生长(0.4±0.1)cm低于对照组的(2.5±0.4)μg/ml、(1.0±0.2)cm和观察1组的(1.4±0.5)μg/ml、(0.7±0.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lo样激酶1和肿瘤生长呈正相关(r=0.836,P<0.05)。结论采用剂量3 Gy/次,1次/3 d的放射治疗能显著降低小鼠Polo样激酶1水平,并限制肿瘤生长,并且可以发现肿瘤生长与Polo样激酶1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O样激酶1 CNE-1 CNE-2 辐射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低温等离子下鼻甲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7
作者 乔国梁 郭敛容 方黎 《青岛医药卫生》 2018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对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低温等离子下鼻甲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鼻内镜鼻窦手术... 目的对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低温等离子下鼻甲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低温等离子下鼻甲射频消融术及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00%,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低温等离子下鼻甲射频消融术及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其效果显著,同时还能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下鼻甲射频消融术 鼻内镜鼻窦手术 慢性鼻-鼻窦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察鼻内镜联合下鼻道开窗双径路治疗上颌窦难治性病变的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乔国梁 郭敛容 《吉林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1274-1275,共2页
目的:探究观察将鼻内镜联合下鼻道开窗双径路运用于上颌窦难治性病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上颌窦难治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所选择手术路径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有23例,单纯采用从中鼻道扩大自然开口... 目的:探究观察将鼻内镜联合下鼻道开窗双径路运用于上颌窦难治性病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上颌窦难治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所选择手术路径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有23例,单纯采用从中鼻道扩大自然开口径路治疗;观察组有30例,采用鼻内镜联合下鼻道开窗双径路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组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所有患者CT复查,观察组患者病变的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鼻内镜联合下鼻道开窗双径路运用于上颌窦难治性病变的治疗中疗效肯定,可将患者上颌窦难治性病变彻底清除,且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难治性病变 鼻内镜 下鼻道开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期BALB/c小鼠胆道梗阻模型的探索 被引量:6
9
作者 葛军涛 李龙 +5 位作者 魏延栋 王海滨 乔国梁 张震 明安晓 刘垚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4期35-37,I0007,I0008,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BALB/c小鼠胆道梗阻模型的建立,并与报告的新生BALB/c小鼠感染猕猴轮状病毒(RRV)模型小鼠生存曲线进行比较。方法将出生后5~7 d的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胆总管结扎,然后关腹。对照组打开腹部后关腹... 目的探讨新生BALB/c小鼠胆道梗阻模型的建立,并与报告的新生BALB/c小鼠感染猕猴轮状病毒(RRV)模型小鼠生存曲线进行比较。方法将出生后5~7 d的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胆总管结扎,然后关腹。对照组打开腹部后关腹不结扎胆总管。实验完成后每天观察小鼠的体重变化、无毛区皮肤颜色变化、小鼠存活天数以及在术后第5、10天时分别取小鼠肝脏做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小鼠在结扎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小鼠的体重及肝体比、无毛区皮肤颜色、存活天数、肝脏病理等都存在一定变化。小鼠体重增长逐渐缓慢,术后第2天就会出现无毛区的皮肤变黄,在尿道口会有淡黄色的液体并随后出现陶土样便。在术后第5天及第10天时取肝脏做肝体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小鼠在术后第10天左右会出现死亡高峰。结论新生BALB/c小鼠胆总管结扎模型是研究胆道梗阻的可靠动物实验,其生存曲线与报告的猕猴轮状病毒致胆道闭锁大体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梗阻 轮状病毒 模型 动物 小鼠 胆总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半圆单层连续缝合法在腹腔镜胆肠吻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侯文英 刘垚 +4 位作者 张艳霞 魏延栋 葛军涛 乔国梁 李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1期1036-1038,共3页
目的:探讨双半圆单层连续缝合法在腹腔镜胆肠吻合术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2001年10月~2009年10月,218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接受腹腔镜Roux-en-Y肝管空肠吻合术。腹腔镜下游离切除胆总管囊肿,空肠Roux支采用体外手工吻合完成,... 目的:探讨双半圆单层连续缝合法在腹腔镜胆肠吻合术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2001年10月~2009年10月,218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接受腹腔镜Roux-en-Y肝管空肠吻合术。腹腔镜下游离切除胆总管囊肿,空肠Roux支采用体外手工吻合完成,最后腹腔镜下“双半圆”连续缝合方式完成肝管空肠端-侧吻合。结果21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胆肠吻合时间60~100 min,平均70 min,术后住院时间(7.4±2.4)d。胆漏2例(术后10天自愈)。术后随访12~102个月,中位数38个月,未见胆道残余及胆管狭窄。结论双半圆单层连续缝合法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该缝合方式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总管囊肿 胆管空肠吻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人工听骨应用于开放式鼓室成形术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7
11
作者 胡洪义 方黎 +3 位作者 陈涧波 乔国梁 郭敛容 聂国辉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2-344,共3页
目的探讨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应用钛人工听骨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采用钛人工听骨进行听力重建的41例(41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部分听骨赝复物(PORP)31例,全部听骨赝复物(TOR... 目的探讨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应用钛人工听骨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采用钛人工听骨进行听力重建的41例(41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部分听骨赝复物(PORP)31例,全部听骨赝复物(TORP)10例,比较手术前及手术后6个月0.5、1.0、2.0和4.0kHz气导平均听阈及气骨导差。结果 41耳术前0.5~4kHz平均气导听阈为56.32±6.53dB HL,术后为41.28±7.62dB HL,较术前降低15.04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平均气骨导差(ABG)为30.01±6.11dB,术后为15.47±5.41dB,较术前缩小14.54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4耳术后ABG小于20dB,听力重建总成功率达82.93%(34/41)。所有手术耳术后均干耳。结论钛人工听骨应用于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听力重建效果好,是适合于鼓室成形术中应用的理想人工听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人工听骨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 听力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m-o-lok在腹腔镜肛门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旭 管考平 +4 位作者 刘树立 乔国梁 董宁 李颀 李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2期1116-1118,共3页
目的探讨Hem-o—lok在腹腔镜肛门成形术处理直肠尿道瘘中的价值。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腹腔镜治疗15例中高位肛门闭锁,在距球部、膜部或膀胱颈部尿道0.5cm处应用Hem—o—lok夹闭瘘管处理直肠尿道瘘。结果均在腹腔镜辅助下完... 目的探讨Hem-o—lok在腹腔镜肛门成形术处理直肠尿道瘘中的价值。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腹腔镜治疗15例中高位肛门闭锁,在距球部、膜部或膀胱颈部尿道0.5cm处应用Hem—o—lok夹闭瘘管处理直肠尿道瘘。结果均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肛门成形+尿道瘘修补术,腹腔镜手术(包括会阴手术)操作时间90~150min(平均120rain)。出血量10~20ml(平均15m1),无需要输血者,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7d拔除尿管,无排尿困难。15例随访2~12个月(平均5个月),术后排尿功能基本正常,无尿道瘘复发,无尿道狭窄发生,肛门外观正常,2例患儿轻度直肠黏膜脱垂。结论腹腔镜辅助下Hem-o-lok夹闭处理直肠尿道瘘,更加精准、方便,降低手术难度,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Hem—o—lok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总管内注射无水乙醇致胆道闭锁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13
作者 葛军涛 李龙 +5 位作者 魏延栋 王海斌 乔国梁 张震 刘垚 明安晓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3期50-52,7-8,共3页
目的应用胆总管内注射无水乙醇建立SD大鼠胆道闭锁模型。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组中经静脉留置针插入胆总管注入无水乙醇,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观察SD大鼠的生化及病理结果。结果在实验组中SD大鼠根据病理及生... 目的应用胆总管内注射无水乙醇建立SD大鼠胆道闭锁模型。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组中经静脉留置针插入胆总管注入无水乙醇,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观察SD大鼠的生化及病理结果。结果在实验组中SD大鼠根据病理及生化检测分为肝功能持续恶化组和肝功能修复组,肝功能持续恶化组在8周以后生化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肝功能修复组。常规HE染色及SMA、Masson染色也出现明显变化。结论胆总管无水乙醇注射诱导胆道闭锁模型是一种可靠的动物模型,此动物模型会帮助人们进一步研究胆道闭锁提供更多的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肝硬化 无水乙醇 大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尿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小儿胆囊结石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旭 管考平 +4 位作者 刘树立 李颀 董宁 乔国梁 李龙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尿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小儿胆囊结石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8月至2013年8月采用腹腔镜联合尿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的20例胆囊结石患儿临床资料,男11例,女9例,年龄1岁1月至15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尿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小儿胆囊结石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8月至2013年8月采用腹腔镜联合尿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的20例胆囊结石患儿临床资料,男11例,女9例,年龄1岁1月至15岁,胆囊多发并泥沙样结石13例,单发结石3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并胆囊结石4例。结果 2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90min,出血量5~20mL,无术中输血。4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并胆囊结右患儿联合行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术后患儿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单纯胆囊结石患儿术后3d复查腹部彩超见结石无残留。随访6个月至4年,17例未发现胆囊结石复发;1例失访;1例术前大量泥沙样结石术后彩超可见少量结石残留,约0.1cm大小,无临床症状;1例术前提示胆囊萎缩,胆囊多发结石合并胆囊炎,术后1周患儿仍腹痛,彩超发现胆囊少量泥沙样结石,予胆囊造瘘术,术后1个月拔除造瘘管,随访半年未见结石复发。结论 腹腔镜联合尿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小儿胆囊结石可保留胆囊功能,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治疗小儿胆囊结石的可行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外科手术 胆囊结石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放Kasai手术治疗Ⅲ型胆道闭锁中期疗效的对比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震 乔国梁 +1 位作者 叶茂 李龙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Kasai手术治疗先天性胆道闭锁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在本院行Kasai手术并获得随访的103例Ⅲ型胆道闭锁患儿,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辅助Kasai手术组(LP组)和开腹Kasai手术组(OP组)...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Kasai手术治疗先天性胆道闭锁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在本院行Kasai手术并获得随访的103例Ⅲ型胆道闭锁患儿,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辅助Kasai手术组(LP组)和开腹Kasai手术组(OP组)。通过术后12-30个月肝生化ALIT和TBil中位数的秩和检验,比较两组Kasai术后中期肝功能情况;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两组中期生存率;比较两组对二期自体肝移植手术及术后生存情况的影响。结果103例Ⅲ型胆道闭锁患儿中,LP组55例,OP组48例;两组年龄分布、性别比例、术前肝功能(TBil、ALT、AST)中位数等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2个月、18个月、24个月、30个月两组肝功能(TBil,ALT)恢复情况无统计学差异。Kasai术后LP组和OP组的自体肝生存率,1年生存率分别为78.2%和75%,2年生存率分别为66.9%和55.8%,3年生存率分别为66.9%和55.8%。Kasai术后实施肝移植11例(LP组4例,OP组7例),1例移植术后死亡。结论胆道闭锁患儿实施腹腔镜Kasai手术与开放Kasai手术后中期效果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腹腔镜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闭锁Kasai术后生存率及条件生存率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震 李龙 +1 位作者 乔国梁 叶茂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 通过分析胆道闭锁的近期和远期条件生存率,探讨影响患儿术后生存状况的因素,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本院2005—2012年收治的胆道闭锁患儿218名,收集其诊疗过程及随访情况,对其生存率采取Kaplan—Meier生存分析;对不同... 目的 通过分析胆道闭锁的近期和远期条件生存率,探讨影响患儿术后生存状况的因素,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本院2005—2012年收治的胆道闭锁患儿218名,收集其诊疗过程及随访情况,对其生存率采取Kaplan—Meier生存分析;对不同时间点一段时间内生存情况采用条件生存率分析。结果 患儿术后1年、3年、5年自体肝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3.0%、56.8%、40.2%;术后1年、2年、3年生存至第5年的条件生存率分别为48%、54%、71%;术后1年、2年、3年的1年条件生存率分别为90%、76%、76%。结论 胆道闭锁患儿Kasai手术后2—2.5年为远期生存率的转折“里程碑”时间点,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为近期生存率的“低谷期”时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外科手术 存活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闭锁患儿家属心身健康状况调查 被引量:2
17
作者 葛军涛 葛汝刚 +6 位作者 乔国梁 张震 魏延栋 王琛 刘树利 张军 李龙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7-49,共3页
目的:了解胆道闭锁患儿家属的心身健康状况。方法对255名胆道闭锁患儿家属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胆道闭锁患儿家属症状自评量表抑郁、焦虑及恐怖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抑郁自评量表总分... 目的:了解胆道闭锁患儿家属的心身健康状况。方法对255名胆道闭锁患儿家属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胆道闭锁患儿家属症状自评量表抑郁、焦虑及恐怖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抑郁自评量表总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其中女性家属显著高于男性(P<0.05);年龄≤3个月患儿生存率显著高于>3个月的患儿,其家属焦虑、抑郁、恐怖情绪检出率显著低于年龄>3个月的患儿家属(P<0.01)。结论胆道闭锁患儿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女性家属心理问题更为突出,应对其予以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高其心身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家属 心理健康 症状自评量表 抑郁自评量表 常模 抑郁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相关性肝癌病人在根治术后的复发和生存分析——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樊啸 刘光华 +4 位作者 乔国梁 刘学 李俊 夏勇 沈锋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5期463-466,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病人行根治术后复发和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观察2005年至2008年我科按照HBV抗原阳性和HBV五项(包括丙肝)全阴性,将肝癌病人分为HBV组(n=79)和非HBV组(n=79)。按年龄、性别、肿瘤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病人行根治术后复发和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观察2005年至2008年我科按照HBV抗原阳性和HBV五项(包括丙肝)全阴性,将肝癌病人分为HBV组(n=79)和非HBV组(n=79)。按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血管侵犯及肿瘤数目进行1∶1配对研究,分析两组间临床病理资料的特点,以复发和死亡作为终点事件,对外科治疗的复发率、生存率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HBV组1、3和5年总体复发率和生存率分别为48%、80%、85%和75%、41%、35%;非HBV组1、3和5年总体复发率和生存率分别为27%、65%、76%和86%、58%、44%;两者有统计学差异,HBV组复发率高于非HBV组(P=0.012),而生存率低于非HBV组(P=0.010)。经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后发现HBV阳性、肿瘤多发、血管侵犯、包膜侵犯和TNM分期是影响肝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HBV阳性、肿瘤多发、术中输血、血管侵犯、包膜侵犯和TNM分期是影响肝癌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结论:HBV相关性肝癌病人比HBV阴性肝癌病人术后的复发率高,生存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非HBV肝癌 肝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送中心选址蚁群算法的求解性能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毅 郭超 乔国梁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63-166,共4页
配送中心在选址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性能不好的现象,本文针对基本蚁群算法应用与多配送中心选址策略,提出改进建议,并以基本蚁群算法为基础限制了蚂蚁的搜索行为,并借助于信息素自适应调节机制对蚂蚁把各个配送点分配到配送中心的能力进... 配送中心在选址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性能不好的现象,本文针对基本蚁群算法应用与多配送中心选址策略,提出改进建议,并以基本蚁群算法为基础限制了蚂蚁的搜索行为,并借助于信息素自适应调节机制对蚂蚁把各个配送点分配到配送中心的能力进行了改善,从而在根本上实现了基本蚁群算法性能的提高。通过仿真试验,本文的改进方法可以提高配送中心选址问题,并提高其求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配送中心选址 蚁群算法优化 信息素自适应调节 求解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时甲胎蛋白的不同水平对肝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光华 刘学 +4 位作者 乔国梁 樊啸 万旭英 夏勇 沈锋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6期668-672,共5页
目的:观察肝细胞肝癌(简称肝癌)复发时甲胎蛋白(AFP)的不同水平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医院821例经根治性手术切除的复发性HCC病人。根据复发时AFP水平分为:A组(阴性组),AFP≤20 ng/mL(n=412);B组(低浓度组),AFP 21~400 ng/... 目的:观察肝细胞肝癌(简称肝癌)复发时甲胎蛋白(AFP)的不同水平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医院821例经根治性手术切除的复发性HCC病人。根据复发时AFP水平分为:A组(阴性组),AFP≤20 ng/mL(n=412);B组(低浓度组),AFP 21~400 ng/mL(n=264);C组(高浓度组),AFP>400 ng/mL(n=145)。分析3组病人的一般临床病理特点、复发后生存率以及影响复发后生存的其他危险因素。结果:相比于A组和B组,C组存在更多的原发肿瘤包膜无/不完整(P<0.001)、更多的微血管侵犯(P<0.001)、更差的肿瘤分级(P<0.001)、复发肿瘤直径更大(P=0.001)以及至复发时间(TTR)更短(P<0.001)。单因素分析发现原发肿瘤最大直径、术中是否输血、肿瘤包膜形成、微血管侵犯、肿瘤病理分级、复发时肿瘤最大直径及数目、TTR、复发后治疗的选择和复发后AFP的血清学水平对复发后生存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经COX模型多因素分析,原发肿瘤直径>5 cm、复发肿瘤直径>3 cm、复发肿瘤数目≥2枚、复发时AFP高水平以及复发后非手术治疗是影响肝癌复发生存率的预后危险因素。其中,B组相比于A组的HR值为1.46(95%CI:1.06~2.01,P=0.021);C组相比于A组的HR值为2.77(95%CI:1.89~4.05,P<0.001)。结论:复发时AFP的血清学水平与肿瘤的侵袭性指标相关;复发时AFP浓度越高,预后越差。AFP是判断HCC根治术复发后生存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甲胎蛋白 复发后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