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炎症反应与免疫抑制在急性胰腺炎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
作者 乐杨桦 曹友德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期173-176,共4页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炎症性疾病,胰腺蛋白酶原的激活和胰腺的自体消化诱导胰腺局部炎症反应的发生,并释放大量促炎因子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导致器官...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炎症性疾病,胰腺蛋白酶原的激活和胰腺的自体消化诱导胰腺局部炎症反应的发生,并释放大量促炎因子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同时还会代偿性分泌抗炎细胞因子引起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ompensatory anti-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CARS)。这种抗炎反应可能过度补偿和抑制免疫反应,使患者处于全身感染的危险中。目前,AP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一般治疗、液体复苏及重症监护治疗、手术治疗等。增加对SIRS和CARS的发病机理和器官功能障碍发展的了解可能为我们提供新的改善疾病预后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器官衰竭 SIRS CARS 炎症反应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酶敏感蛋白-1和甲胎蛋白检测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乐杨桦 曹友德 +1 位作者 廖楚舒 邓中华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3期439-441,共3页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血清中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表达水平及联合检测TSP-1和甲胎蛋白(AFP)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临床已确诊的肝癌组患者48例,肝纤维化组患者43例,健康对照组40例血清中的TSP-1和AFP的水平,...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血清中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表达水平及联合检测TSP-1和甲胎蛋白(AFP)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临床已确诊的肝癌组患者48例,肝纤维化组患者43例,健康对照组40例血清中的TSP-1和AFP的水平,比较各组差异及两者对肝癌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TSP-1和AFP最佳诊断界值,同时分析TSP-1和AFP联合检测对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①肝癌组TSP-1的水平明显低于肝纤维化组和健康对照组,肝纤维化组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肝癌组AFP的水平明显高于肝纤维化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②单独检测TSP-1诊断肝癌的灵敏度为79.17%(38/48),特异度为78.31%(65/83);单独检测AFP诊断肝癌的灵敏度为58.33%(28/48),特异度为79.52%(66/83);③TSP-1、AFP串联检测诊断肝癌的灵敏度为43.75%(21/48),特异度为95.18%(79/83);TSP-1、AFP并联检测时诊断肝癌的灵敏度为93.75%(45/48),特异度为62.65%(52/83)。【结论】血清TSP-1水平可作为肝癌诊断的一个新的标志物,且TSP-1单独检测诊断肝癌时灵敏度与特异度均较高,有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TSP-1与AFP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肝癌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敏感蛋白1/诊断应用 甲胎蛋白类 肝肿瘤/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凝血功能、D-二聚体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周玉杰 陈杰 +3 位作者 乐杨桦 袁勇华 谭超超 曹友德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10期1880-1882,共3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凝血功能、D-二聚体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关系。【方法】在本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川崎痛患儿194例作为观察组,根据观察组的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为42例cAL组和152例CAL(NcAL组),并同时设...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凝血功能、D-二聚体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关系。【方法】在本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川崎痛患儿194例作为观察组,根据观察组的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为42例cAL组和152例CAL(NcAL组),并同时设置健康对照组60例。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凝血功能,包含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酶原活化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值,以及D-二聚体(D-dimer)水平,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川崎病CAL组及NCAL组的APTT、TT均比对照组缩短,而FIB、D-dimer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CAL组与NCAL组的TT及D-dimer水平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TT是CAL的独立影响因素(Pd0.05),川崎病惠儿TT每增加1S,其发生CAL的风险增加0.838倍。TT诊断CAL的ROC曲线面积为0.608。【结论】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处于高凝状态,TT是影响CAL较为敏感的独立因素,同时可推测CAL与血管炎症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病理生理学 儿童 血液凝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CC1和hTERT蛋白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4
作者 廖小春 曹友德 +2 位作者 邓中华 乐杨桦 周玉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9期698-702,共5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 TERT)蛋白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60例胆管癌、30例胆道良性病变患者术前血清和术后病理组织标本及30例体检健康者血清标本,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和ELISA法检... 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 TERT)蛋白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60例胆管癌、30例胆道良性病变患者术前血清和术后病理组织标本及30例体检健康者血清标本,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和ELISA法检测组织及血清中MACC1和h TERT蛋白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ACC1和h TERT蛋白在胆管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胆道良性病变组(P<0.01)。在胆管癌中,临床分期晚、伴有淋巴转移的癌组织中MACC1、h TERT蛋白表达较高(P<0.05)。胆管癌中MACC1蛋白与h TERT蛋白表达的一致性分析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699,P<0.01)。血清中MACC1和h TERT单独和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分别为0.896、0.909、0.916,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最高(91.7%),MACC1单独检测的特异性最高(90.0%)。结论 MACC1和h TERT可以较好地鉴别胆道恶性肿瘤与良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胆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衰患者诊治中NT-proBNP和cTnI联合检测的应用分析
5
作者 乐杨桦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第19期109-110,共2页
目的研究NT-proBNP和cTnI联合检测在心衰诊治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54例心衰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时收治的54例非心衰心血管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NT-proBNP、cTnI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NT-proBNP... 目的研究NT-proBNP和cTnI联合检测在心衰诊治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54例心衰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时收治的54例非心衰心血管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NT-proBNP、cTnI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NT-proBNP、cTnI水平更高(P<0.05);NUHAⅡ级、Ⅲ级、Ⅳ级患者NT-proBNP、cTnI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0.05);NT-proBNP、cTnI联合检测准确率明显高于NT-proBNP、cTnI单独检测(P<0.05),且敏感度高达98.15%.结论NT-proBNP和cTnI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心衰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衰 NT-PROBNP CTNI 联合检测 效果
原文传递
未成熟粒细胞预测急性胰腺炎持续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价值:附1973例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谭超超 黄莹 +4 位作者 张黎维 陈杰 王宇鹏 彭剑桥 乐杨桦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23-1127,共5页
目的分析外周血未成熟粒细胞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发生持续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2012至2017年1973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1周内SIRS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持续性SIRS组、暂时性SIRS... 目的分析外周血未成熟粒细胞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发生持续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2012至2017年1973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1周内SIRS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持续性SIRS组、暂时性SIRS组及非SIRS组,收集所有患者的实验室数据及临床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AP发生持续性SIRS的独立危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未成熟粒细胞对AP发生持续性SIRS的预测能力。结果1973例AP患者中男性1165例(占59.0%),年龄49(40,60)岁;其中持续性SIRS288例、暂时性SIRS189例、非SIRS1496例。3组患者间性别、年龄及病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暂时性SIRS组和持续性SIRS组患者病情程度重于非SIRS组,且持续性SIRS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CT严重指数(CTSI)、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病死率以及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未成熟粒细胞进一步高于暂时性SIRS组[APACHEⅡ(分):9(6,12)比5(3,7),CTSI(分):6(4,6)比4(3,6),MOF发生率:92.0%比32.8%,ARDS发生率:39.9%比10.1%,病死率:11.1%比4.2%,CRP(mg/L):25.00(0.80,212.25)比0.80(0.80,123.50),WBC(×109/L):15.17±6.78比14.84±5.86,PCT(μg/L):0.23(0.10,1.76)比0.10(0.10,0.31),未成熟粒细胞:1.95(0.90,4.95)%比0.80(0.40,2.10)%,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胰腺坏死、WBC、CRP外,未成熟粒细胞同样为AP持续性SIRS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1.844,95%可信区间(95%CI)=1.372~2.220]。ROC曲线分析显示,未成熟粒细胞对AP持续性SIRS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6,显著高于APACHEⅡ(AUC=0.783)、CTSI(AUC=0.752)、PCT(AUC=0.676)、CRP(AUC=0.677)、WBC(AUC=0.644)。以未成熟粒细胞≥0.65%为最佳临界值,其敏感度为84.0%,特异度为66.3%,阳性预测值62.4%,阴性预测值76.3%。结论外周血未成熟粒细胞是预测AP患者持续性SIRS发生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未成熟粒细胞
原文传递
重组轮状病毒疫苗VP8~*蛋白与组织血型抗原的结合性研究
7
作者 邓中华 郭妮君 +4 位作者 熊艺灿 谭超超 乐杨桦 陈杰 曹友德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5-548,552,共5页
目的评价轮状病毒(Rotaviruses,RVs)疫苗株Rotarix和RotaTeq VP8^*蛋白与组织血型抗原(histo-blood group antigens,HBGAs)基因融合的免疫效果。方法从GenBank获取Rotarix和RotaTeq两种疫苗VP8^*蛋白基因序列,根据大肠埃希菌常用密码子... 目的评价轮状病毒(Rotaviruses,RVs)疫苗株Rotarix和RotaTeq VP8^*蛋白与组织血型抗原(histo-blood group antigens,HBGAs)基因融合的免疫效果。方法从GenBank获取Rotarix和RotaTeq两种疫苗VP8^*蛋白基因序列,根据大肠埃希菌常用密码子进行序列优化后人工合成Rotarix和RotaTeqVP8^*蛋白基因并采用PCR扩增合成的两种基因,引物上、下游分别引入Nde I和Xho I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将PCR产物及载体pET-30a用Nde I和Xho I双酶切,经1.5%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目的片段后在T4连接酶作用下连接,连接产物转化至DH5α感受态细胞并进行PCR鉴定,取阳性菌液提取质粒,经Nde I和Xho I双酶切鉴定正确后测序。将合成的基因序列与表达载体pET-30a连接后导入大肠埃希菌BL21(DE3),加入IPTG诱导表达,经Ni2+beads亲和层析纯化得到VP8*-His融合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利用寡糖结合试验检测目的蛋白与lea、lex、leb、ley、A、B、H1、H2 8种寡糖的结合特性,利用唾液结合试验检测VP8*蛋白与不同血型组织抗原表型唾液的结合特征。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质粒,SDS-PAGE显示目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6×103,与预期的分子质量相符合。寡糖结合试验显示Rotarix和RotaTeq VP8^*蛋白能与H1型HBGAs结合,唾液结合试验显示二者能与分泌型唾液结合而不与非分泌型唾液结合。结论成功克隆表达了轮状病毒疫苗株Rotarix和RotaTeq VP8^*蛋白,两种蛋白均有与H1型HBGAs结合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组织血型抗原 VP8^*蛋白
原文传递
Th17相关炎症因子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廖楚舒 邓中华 +1 位作者 乐杨桦 曹友德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554-556,共3页
目的探讨Th17相关炎症细胞因子IL-1b、IL-6、IL-10、IL-12p70、IL-17A、IL-22、IL-23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评价其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肝癌组血清标本51例,其中I期肝癌血清标本10例,Ⅱ期肝癌血清标本13例,Ⅲ期肝癌血清标本28... 目的探讨Th17相关炎症细胞因子IL-1b、IL-6、IL-10、IL-12p70、IL-17A、IL-22、IL-23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评价其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肝癌组血清标本51例,其中I期肝癌血清标本10例,Ⅱ期肝癌血清标本13例,Ⅲ期肝癌血清标本28例,收集健康对照组血清29例,采用液态悬浮芯片技术进行Th17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的检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细胞因子肝癌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差异,应用受试者诊断特征曲线(ROC)得到曲线下面积评估各细胞因子的检测效能。结果分别对IL-1b、IL-6、IL-10、IL-12p70、IL-17A、IL-22、IL-23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7个细胞因子中仅IL-17A肝癌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6个细胞因子肝癌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IL-17A的血清浓度为变量做ROC曲线,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882(P<0.05),说明IL-17A作为肝癌血清标志物具有统计学意义,选择IL-17A截断点为11.5μg/ml,约登指数最大,其敏感度为68.6%,特异度为93.1%。结论 Th17相关炎症细胞因子IL-1b、IL-6、IL-10、IL-12p70、IL-17A、IL-22、IL-23中仅IL-17A肝癌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示IL-17A对肝癌具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TH17 白介素-17(IL-17)
原文传递
血清KL-6水平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婧 刘颖 +3 位作者 陈杰 邓中华 乐杨桦 曹友德 《晓庄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4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6(krebs von den lungen-6,KL-6)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2月期间入住湖南省人民医院的COVID-19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10版... 目的:探讨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6(krebs von den lungen-6,KL-6)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2月期间入住湖南省人民医院的COVID-19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10版)》的临床分型标准,将其分为重症组27例和非重症组24例,同时收集体检健康者2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实验室指标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来进行相关性研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KL-6预测COVID-19的诊断效能.结果:在新冠肺炎重症组患者中,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明显高于非重症组患者;同时,与对照组相比,新冠患者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KL-6水平也显著升高;在重症组患者中,WBC、NLR、KL-6明显高于非重症组;WBC、NLR与KL-6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COVID-19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与血清KL-6水平成正相关.诊断COVID-19重症患者血清KL-6截断值为362.65 U/mL,对应的的灵敏度为70.4%,特异度为95.8%,约登指数为0.662.结论:血清KL-6浓度可用于COVID-19的诊断、鉴别和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涎液化糖链抗原-6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