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优化模型的直流电缆雷电冲击电压试验波形参数控制 被引量:9
1
作者 乐彦杰 俞恩科 +3 位作者 陈国志 张磊 张健 高震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25-234,共10页
雷电冲击试验中的直流电缆为大电容试品,试验回路中电感对冲击波形的影响不可忽略,冲击电压发生器电阻参数设置不当将会导致波形过冲和振荡,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优化模型的雷电冲击电压试验波形参数控制方法。首先,对试验回路进行理论推导... 雷电冲击试验中的直流电缆为大电容试品,试验回路中电感对冲击波形的影响不可忽略,冲击电压发生器电阻参数设置不当将会导致波形过冲和振荡,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优化模型的雷电冲击电压试验波形参数控制方法。首先,对试验回路进行理论推导,并分析波前时间和过冲率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入一个可用于表征波形过冲率的变量Δ_m;其次,以波前时间最小为目标函数,通过限制Δ_m的数值对波形过冲率进行约束,建立电阻参数优化模型;最后,设置不同的Δ_m对模型进行求解,并通过仿真计算和实际试验验证其有效性。结果表明,随着Δ_m设置值的增加,过冲率呈上升趋势,波前时间呈下降趋势,优化模型能够对波形参数进行有效控制。为确定Δ_m的合理设置范围,研究了不同试品电容、不同回路电感下Δ_m设置值对过冲率、波前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Δ_m取值为0.9~1时,能够保证波形过冲率不超过标准规定的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缆 雷电冲击试验 回路电感 过冲率 波前时间 优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磁-热-流耦合场的多回路排管敷设电缆载流量数值计算 被引量:17
2
作者 乐彦杰 郑新龙 +4 位作者 张占奎 李世强 陈国志 张磊 卢志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97-202,261,共7页
多回路电缆以集群方式敷设时,各回路之间的电磁耦合和热耦合都将加强,对电缆导体线芯和金属外护套的交流电阻及涡流损耗的影响均不可忽略。为准确计算四回路电缆在4×4孔排管敷设方式下的载流量,借助于Comsol和MATLAB软件建立电磁-... 多回路电缆以集群方式敷设时,各回路之间的电磁耦合和热耦合都将加强,对电缆导体线芯和金属外护套的交流电阻及涡流损耗的影响均不可忽略。为准确计算四回路电缆在4×4孔排管敷设方式下的载流量,借助于Comsol和MATLAB软件建立电磁-热-流耦合物理场有限元模型,将电磁场、温度场及排管内空气流速场耦合求解。首先通过求解电磁场计算电磁热损耗,然后作为载荷施加于传热模型进行温度场分布计算。该模型对电缆复杂的邻近效应、趋肤效应进行直接仿真计算,考虑了金属材料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且传热模型中耦合了空气自然对流、热辐射和固体热传导3种导热方式。利用所提模型对6种排列方式下的电磁热损耗和温度场分布进行计算;并利用二分法计算相应的载流量。结果表明,排列方式对电缆间的邻近效应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优化排列方式可降低电缆损耗、提升载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热-流耦合场 排管敷设 电缆 载流量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接线方式下直流电缆雷电冲击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乐彦杰 宣耀伟 +3 位作者 俞恩科 郑新龙 陈国东 沈耀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723-2731,共9页
针对直流电缆雷电冲击试验中电压测量波形存在异常抖动、不符合标准的问题,对冲击电压发生器先接分压器,后接试品接线方式(记为方式Ⅰ)的冲击试验放电回路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Pspice环境下进行仿真,观察电容分压器两端的测量波形与试品... 针对直流电缆雷电冲击试验中电压测量波形存在异常抖动、不符合标准的问题,对冲击电压发生器先接分压器,后接试品接线方式(记为方式Ⅰ)的冲击试验放电回路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Pspice环境下进行仿真,观察电容分压器两端的测量波形与试品两端的实际波形之间的差异。分析认为,电容分压器与电缆试品之间存在的引线电感导致测量波形与试品实际波形有一定的偏差,当引线电感过大时甚至会发生异常抖动。为此,提出了先接试品,后接分压器的接线方式(记为方式Ⅱ)。在不同的引线电感下,比较了2种接线方式下测量波形和实际波形的一致度以及时间参数(波前时间、半峰值时间)的测量误差以验证方式Ⅱ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方式Ⅰ,随着引线电感的增大,测量波形的异常抖动幅度增大,且与实际波形的偏差愈来愈大,时间参数的测量误差也随之增加;而采用方式Ⅱ,即使引线电感较大,测量波形也不会出现异常抖动,能较好地逼近实际波形,同时测量误差被限制在较小值。采用方式Ⅱ对电缆试品进行了现场雷电冲击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波形的异常抖动消失,与仿真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缆 雷电冲击试验 放电回路 接线方式 引线电感 测量波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敷设方案下的非开挖顶管敷设段双回路电缆载流量对比计算 被引量:3
4
作者 乐彦杰 宣耀伟 +4 位作者 张磊 徐蓓蓓 敬强 胡凯 卢志飞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2-185,80,共5页
电缆在非开挖顶管敷设处排列紧密且埋深较大,大大加剧了电缆间的电磁耦合和热耦合,因此该区域往往成为限制载流量的瓶颈段,需重点关注。为准确计算110 k V忠田变—湄洲变线路中双回路电缆在顶管敷设段的载流量,建立电磁—热—流耦合场... 电缆在非开挖顶管敷设处排列紧密且埋深较大,大大加剧了电缆间的电磁耦合和热耦合,因此该区域往往成为限制载流量的瓶颈段,需重点关注。为准确计算110 k V忠田变—湄洲变线路中双回路电缆在顶管敷设段的载流量,建立电磁—热—流耦合场有限元模型,将电磁场、温度场及排管内空气流速场耦合求解,得到给定负荷电流下的电磁损耗分布、管内空气流速分布和温度分布特性,并利用迭代法计算了单通道敷设方案和双通道敷设方案下的载流量。结果表明,由于回路之间的相互电磁和散热影响得到抑制,采用双通道敷设方案可提高载流量30%以上,故在路径通道允许的情况下应采用双通道敷设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开挖顶管敷设 电缆 载流量 敷设方案 电磁—热—流耦合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回声消除算法的仿真研究
5
作者 乐彦杰 陈隆道 祁才君 《电声技术》 2012年第2期67-71,74,共6页
介绍几种自适应回声消除算法:NLMS,PNLMS,PNLMSDU,IPNLMS,MPNLMS,并在Matlab环境下进行了仿真比较。采用高斯噪声作为输入,分别在回声路径稀疏、回声路径中等稀疏、回声路径完全非稀疏的条件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PNLMS算法是针对... 介绍几种自适应回声消除算法:NLMS,PNLMS,PNLMSDU,IPNLMS,MPNLMS,并在Matlab环境下进行了仿真比较。采用高斯噪声作为输入,分别在回声路径稀疏、回声路径中等稀疏、回声路径完全非稀疏的条件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PNLMS算法是针对稀疏回声路径的有效快速算法,MPNLMS算法做了进一步的优化。IPN-LMS算法和PNLMSDU算法融合了NLMS算法和PNLMS算法的优点,既保证有较快的初始收敛速度,又保证后阶段收敛速度不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声消除 NLMS PNLMS PNLMSDU IPNLMS MPNL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电冲击试验冲击电压发生器调波电阻的确定 被引量:11
6
作者 宣耀伟 乐彦杰 +1 位作者 张娜飞 卢志飞 《机电工程》 CAS 2014年第3期388-392,共5页
在进行雷电冲击试验时,需对冲击电压发生器的调波电阻(波前电阻Rf、半峰值电阻Rt)进行调节,使冲击波形符合标准IEC60060-1的要求:波前时间tf为1.2μs(±30%),半峰值时间tt为50μs(±20%)。针对快速确定冲击电压发生器调波电阻... 在进行雷电冲击试验时,需对冲击电压发生器的调波电阻(波前电阻Rf、半峰值电阻Rt)进行调节,使冲击波形符合标准IEC60060-1的要求:波前时间tf为1.2μs(±30%),半峰值时间tt为50μs(±20%)。针对快速确定冲击电压发生器调波电阻的问题,对冲击电压发生器放电等值回路进行了数学分析,建立了关于Rf、Rt的非线性方程组,并采用混合遗传算法进行了求解。得到Rf、Rt的数值计算解后,在Matlab环境下对雷电冲击放电回路进行了仿真分析。最终,在高压试验大厅进行了现场试验加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采用的调波电阻确定方法能够保证冲击波形符合标准要求,缩短设备调试时间,可为现场试验人员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冲击试验 冲击电压发生器 波前电阻 半峰值电阻 混合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回声消除系统的自适应延时估计算法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国志 乐彦杰 +2 位作者 张磊 胡凯 文昊翔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4-249,共6页
为避免回声消除系统中滤波器过长导致的各种缺陷,提出一种单滤波器结构的自适应延时估计(delay estimation,DE)算法,并与现有的两种双滤波器延时估计算法S-DE、PHT-DE进行对比研究。先阐述自适应延时估计算法的原理,并对三种算法进行理... 为避免回声消除系统中滤波器过长导致的各种缺陷,提出一种单滤波器结构的自适应延时估计(delay estimation,DE)算法,并与现有的两种双滤波器延时估计算法S-DE、PHT-DE进行对比研究。先阐述自适应延时估计算法的原理,并对三种算法进行理论研究,然后采用高斯白噪声作为输入信号,以稀疏回声路径为实验条件,对算法进行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与PHT-DE相比,S-DE算法计算复杂度较低而稳定性较弱,但两种算法均为双滤波器结构,因此存在信息冗余而导致计算复杂度浪费。新算法为单滤波器结构,可有效避免双滤波器结构的信息冗余,其性能与计算复杂度均优于S-DE、PHTDE,是各种DE算法里实用性最强的算法。最后指出该算法的改进方向是进行统计学建模,为参数设置提供理论指导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声消除 自适应延时估计 双滤波器结构 单滤波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海岛供电的开关DC/DC变换器
8
作者 卢志飞 林晓波 +1 位作者 俞恩科 乐彦杰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21,共3页
分析了不连续导电模式(DCM)单电感双输出(SIDO)开关变换器的时分复用(TM)控制方法,设计实现了一种根据各路负载最大输出功率选定两路导通时间的TM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可使复用电感最大限度的传输各路负载需求的功率,从而有效提高电感... 分析了不连续导电模式(DCM)单电感双输出(SIDO)开关变换器的时分复用(TM)控制方法,设计实现了一种根据各路负载最大输出功率选定两路导通时间的TM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可使复用电感最大限度的传输各路负载需求的功率,从而有效提高电感利用率,避免了各路输出的交叉影响。最后以海缆防锚损风光互补供电系统为应用对象对电路参数进行设计,仿真及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及控制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换器 不连续导电模式 单电感双输出 时分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kV单芯海缆的载流量计算、温度场仿真及其热循环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张磊 宣耀伟 +3 位作者 乐彦杰 张占奎 李琰 沈耀军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5-140,146,共7页
由于海底电力电缆独有的结构特性和复杂的敷设环境,其载流量一直是研究的难点。为了深入研究海底电缆的电热特性及其载流量,利用3种方法对典型海缆的载流量进行计算。分析了海底电缆特有的铅包层和铠装层损耗,引出热阻和载流量的计算方... 由于海底电力电缆独有的结构特性和复杂的敷设环境,其载流量一直是研究的难点。为了深入研究海底电缆的电热特性及其载流量,利用3种方法对典型海缆的载流量进行计算。分析了海底电缆特有的铅包层和铠装层损耗,引出热阻和载流量的计算方法。以型号HJQF41 64/110 k V 1×500的典型海缆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敷设条件、不同环境温度下的载流量进行理论计算。基于有限元分析法,利用Comsol软件对该海缆的温度场进行仿真。设计岸滩环境下海缆热循环试验系统,对被试海缆样品进行载流量试验研究。证实了3种方法对海缆载流量研究的可行性,比较了各种方法的利弊,为海缆运营单位和科研机构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电缆 载流量 有限元法 温度场仿真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回声消除应用的自适应算法评价标准研究
10
作者 文昊翔 乐彦杰 《韶关学院学报》 2015年第10期21-25,共5页
为确定一种较优的自适应算法评价标准,以回声消除应用为背景,对残余噪声(RN)、回声返回损耗(ERL)与失调(MIS)3种评价标准进行比较分析.指出RN、ERL只考虑残余噪声功率,忽略了自适应算法的辨识精度,当残余噪声存在频域起伏等缺陷时,RN、... 为确定一种较优的自适应算法评价标准,以回声消除应用为背景,对残余噪声(RN)、回声返回损耗(ERL)与失调(MIS)3种评价标准进行比较分析.指出RN、ERL只考虑残余噪声功率,忽略了自适应算法的辨识精度,当残余噪声存在频域起伏等缺陷时,RN、ERL无法反映该缺陷,并以子带分解算法为例对各评价标准进行系统仿真.结果表明失调可有效反映子带分解算法辨识精度低的缺陷.最后提出与RN、ERL相比较,失调应为更严谨的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算法 评价标准 残余噪声 回声返回损耗 失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聚乙烯与浸渍纸绝缘直流电缆接头电场分布 被引量:9
11
作者 乐彦杰 汪洋 +6 位作者 郑新龙 周则威 俞国军 张永明 赵洪 敬强 高震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5-86,共12页
针对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直流电缆与粘性浸渍纸(MI)绝缘直流电缆相连接头提出了新的绕包式绝缘结构,为了验证该结构的可靠性,应用仿真软件计算了该接头的电场分布。仿真结果发现,当采用增绕绝缘方式制造直流电缆的相连接头时,选取电导... 针对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直流电缆与粘性浸渍纸(MI)绝缘直流电缆相连接头提出了新的绕包式绝缘结构,为了验证该结构的可靠性,应用仿真软件计算了该接头的电场分布。仿真结果发现,当采用增绕绝缘方式制造直流电缆的相连接头时,选取电导率略高于工厂绝缘电导率的绝缘材料作为增绕绝缘材料,可明显改善应力锥根部的电场分布,接头中的场强分布较为合理;反极性脉冲电压作用时,由于反向冲击电压形成的电场强度的方向与之前的直流电压形成的稳态电场方向相反,因此,聚四氟乙烯(PTFE)做增绕材料相较于MI的场强畸变程度降低。最高工作温度下接头中的电场分布计算结果表明聚四氟乙烯适宜做增绕绝缘材料,应用该增绕材料制备的接头最终通过了型式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 接头 高压直流电缆 粘性浸渍纸 交联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电缆张力弯曲试验装置结构受力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乐彦杰 郑新龙 +3 位作者 黄崇武 吕安强 卢正通 敬强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85-1390,共6页
为了测试在大拉力载荷下,海底电缆张力弯曲试验装置是否能正常工作,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鼓轮与海缆进行了建模与仿真,并对整个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应力、应变和位移分析。结果表明,该张力弯曲试验装置在2×106 N的拉力载荷下,应力最... 为了测试在大拉力载荷下,海底电缆张力弯曲试验装置是否能正常工作,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鼓轮与海缆进行了建模与仿真,并对整个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应力、应变和位移分析。结果表明,该张力弯曲试验装置在2×106 N的拉力载荷下,应力最大值达到1.05×108 Pa,并未超过碳钢的屈服强度,没有发生大变形,能够正常工作,装置设计方案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力弯曲试验装置 海底电缆 有限元分析 应力 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界反转温差约束下66 kV交流XLPE电缆改为直流运行的电压等级和载流量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帆 房占凯 +4 位作者 汪洋 乐彦杰 余鹏 卢旭 余晓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1-167,共7页
准确有效地评估交流电缆改为直流运行时的增容效果对电缆交改直后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现有研究主要基于缆芯温度70℃为阈值确定交改直的电压等级和载流量,并未考虑绝缘层的稳态电场强度。因此,文中综合考虑临界反转时稳态电场强度较小... 准确有效地评估交流电缆改为直流运行时的增容效果对电缆交改直后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现有研究主要基于缆芯温度70℃为阈值确定交改直的电压等级和载流量,并未考虑绝缘层的稳态电场强度。因此,文中综合考虑临界反转时稳态电场强度较小和温升限值约束,提出了以绝缘层中的电场强度5 MV/m为限值的交改直电压等级和载流量判定方法;并且以66 kV交流XLPE电缆为例进行仿真计算,分析了直埋土壤敷设下交流电缆改为单极直流和双极直流运行时的增容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电缆在直埋土壤敷设下以66 kV单极直流运行和双极直流运行时,最大输送功率分别为改造前的1.53倍和1.12倍。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可为电缆线路交改直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XLPE电缆 交改直 临界反转温差 直流电压等级 直流载流量 增容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交流高压海缆工程载流量瓶颈分析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乐彦杰 孙璐 +2 位作者 彭维龙 胡凯 张磊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0-78,共9页
海底电缆线路的负载能力由其瓶颈段决定,一般认为登陆段是整条线路载流能力的瓶颈,但海缆登陆段不同区域不同敷设条件下载流量存在明显差异,需要进一步确定海缆线路载流量瓶颈。对于登陆段多处区域受到阳光照射,建立了考虑太阳辐射的载... 海底电缆线路的负载能力由其瓶颈段决定,一般认为登陆段是整条线路载流能力的瓶颈,但海缆登陆段不同区域不同敷设条件下载流量存在明显差异,需要进一步确定海缆线路载流量瓶颈。对于登陆段多处区域受到阳光照射,建立了考虑太阳辐射的载流量有限元模型,并利用500 kV交流海底电缆预鉴定试验回路阳光直射区的负荷循环试验数据进行比对,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和一致性。提出了系统、合理的载流量瓶颈段评估方法,并以舟山220 kV典型海缆工程为实例,应用Comsol软件对潜在瓶颈段载流量进行仿真计算和比较,确定了海缆线路真正的瓶颈区段载流量及短时过负荷能力,对海缆的安全运行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陆段 载流量瓶颈 太阳辐射 敷设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LPE与MgO/XLPE纳米复合材料周期性直流接地电树枝与交流电树枝的温度特性 被引量:8
15
作者 郭沣 王雅妮 +4 位作者 乐彦杰 高震 李文鹏 吴建东 尹毅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59-1466,共8页
随着电力电缆的广泛应用,由电树枝化导致的电缆绝缘失效问题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以交联聚乙烯(XLPE)和纳米Mg O掺杂的交联聚乙烯(Mg O/XLPE)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这两种材料在20-80℃下的周期性直流接地电树枝和交流电树枝特性... 随着电力电缆的广泛应用,由电树枝化导致的电缆绝缘失效问题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以交联聚乙烯(XLPE)和纳米Mg O掺杂的交联聚乙烯(Mg O/XLPE)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这两种材料在20-80℃下的周期性直流接地电树枝和交流电树枝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材料中的周期性直流接地电树枝呈枝状,对应的分形维数接近1,交流电树枝呈丛状,对应的分形维数接近2;纳米Mg O颗粒的添加对于抑制周期性直流接地电树枝的生长有显著效果,但对抑制交流电树枝的生长效果有限;XLPE中的周期性直流接地电树枝长度随温度的上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Mg O/XLPE材料中的周期性直流接地电树枝长度随温度的上升变化不明显,两种材料中的交流电树枝长度随温度的上升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但增幅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乙烯 纳米颗粒 温度 周期性直流接地电树枝 交流电树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LPE直流电缆典型缺陷局部放电特性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宣耀伟 胡凯 +3 位作者 杨丰源 盛戈皞 郑新龙 乐彦杰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3-180,共8页
局部放电是表征电力设备绝缘状态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然而关于直流电压下XLPE电缆典型绝缘缺陷局部放电特征的研究较少。文中首先深入分析了直流下复合绝缘材料局部放电机理,总结了XLPE电缆常见缺陷类型及其原因。使用单芯XLPE电缆及其... 局部放电是表征电力设备绝缘状态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然而关于直流电压下XLPE电缆典型绝缘缺陷局部放电特征的研究较少。文中首先深入分析了直流下复合绝缘材料局部放电机理,总结了XLPE电缆常见缺陷类型及其原因。使用单芯XLPE电缆及其预制式接头制作了金属毛刺电晕缺陷、应力锥处半导电层沿面放电缺陷以及绝缘交界面气隙放电缺陷,在直流电压下进行阶梯式加压试验。基于高频电流法采集局部放电数据,获得了各缺陷不同放电严重阶段的多种典型特征,包括放电量-时间间隔-放电重复率三维图谱,前序放电量、前序放电时间间隔与当前放电量相关性散点图。提取了典型统计图谱的28个指纹特征,并使用RBF神经网络进行模式识别获得了较好识别正确率,从而验证了特征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放电 XLPE直流电缆 高频电流法 指纹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预压对针板电极下XLPE中空间电荷及电树枝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晓彬 刘爱静 +3 位作者 乐彦杰 刘贺晨 郭展鹏 刘云鹏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6-62,71,共8页
空间电荷是影响高压直流电缆绝缘电树枝特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双极性载流子输运模型,对±20kV、±22.5kV和±25kV直流预压下3600 s内二维针板电极模型空间电荷分布进行仿真分析,并对比分析空间电荷分布与直流接地电树枝... 空间电荷是影响高压直流电缆绝缘电树枝特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双极性载流子输运模型,对±20kV、±22.5kV和±25kV直流预压下3600 s内二维针板电极模型空间电荷分布进行仿真分析,并对比分析空间电荷分布与直流接地电树枝引发特性。结果表明:空间电荷浓度及注入深度随预压幅值及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直流接地电树枝引发长度随预压时间及幅值的增加而增加。空间电荷注入深度与电树枝引发长度两者之间高度相似。接地电树枝引发特性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针尖附近空间电荷的分布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电荷 直流预压 交联聚乙烯 双极性载流子输运模型 COMSOL 极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电力电缆过载能力分析及其试验验证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磊 俞恩科 +3 位作者 张占奎 李琰 乐彦杰 敬强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0-224,共5页
基于海底电缆导体的温升原理,对其过载电流进行理论分析,并利用海底电缆热循环试验系统对典型110 kV海底电缆进行过载试验并进行数据拟合、分析,证明了对于某特定海底电缆在运行中的过载能力由海底电缆导体初始温度和过载时间决定。利用... 基于海底电缆导体的温升原理,对其过载电流进行理论分析,并利用海底电缆热循环试验系统对典型110 kV海底电缆进行过载试验并进行数据拟合、分析,证明了对于某特定海底电缆在运行中的过载能力由海底电缆导体初始温度和过载时间决定。利用MATLAB函数曲线分析这2个因素对海底电缆过载能力的影响,得出其随着导体初始温度和过载时间的增大而减小的结论。结合2条海底电缆短时过载导体温升曲线的比较,提出一种短时过载情况下导体温升的简易算法,利用试验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实际生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电缆 短时过载 热循环试验 导体温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LPE交流电缆线路改为直流运行的载流量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振新 徐蓓蓓 +3 位作者 乐彦杰 刘英 汪行 姜晖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5-171,共7页
在现役XLPE交流电缆线路的直流改造中,载流量的合理设计是关键问题之一,决定了改造线路的传输容量和运行可靠性。文中对同一线路在交、直流电压下运行时的等效热路模型及载流量解析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了造成交、直流线路载流量差异的... 在现役XLPE交流电缆线路的直流改造中,载流量的合理设计是关键问题之一,决定了改造线路的传输容量和运行可靠性。文中对同一线路在交、直流电压下运行时的等效热路模型及载流量解析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了造成交、直流线路载流量差异的关键因素,并以空气敷设的三芯10 kV XLPE电缆为例,进行了同一线路在相同敷设条件下的交、直流载流量模拟试验。研究发现,目前直流改造所涉及的现役XLPE交流电缆线路,在进行直流载流量评估时,绝缘温差要求不成为限制条件,仅需考虑线芯温度限制、按照IEC60287-2017推荐方法进行计算;在线芯电阻、金属护套损耗、载流芯数、环境热阻及线芯允许长期工作温度等影响因素中,交流电缆改为直流运行后线芯允许工作温度由90℃下降为70℃,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其他因素对载流量的有利贡献;10 kV XLPE电缆载流量模拟试验数据和解析计算结果吻合,偏差很小,验证了解析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对10、35 kV三芯和110 kV单芯电缆在不同典型敷设情况下的交、直流载流量计算显示,改为直流运行后,三芯电缆的载流量略有增加,单芯电缆稍有下降,变化幅度均未超过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役XLPE电缆线路 交流载流量 直流载流量 解析计算 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预制式和绕包式XLPE高压直流电缆接头电场分布研究及接头结构优化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振新 俞恩科 +5 位作者 汪洋 周则威 段然 阙善庭 乐彦杰 陈国志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7-81,共5页
整体预制式和绕包式接头是两种较为常见的电缆接头,由于它们的结构及绝缘的电导率各不同,接头中的电场分布存在较大差异。以50 kV交联聚乙烯高压直流电缆接头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了整体预制式接头模型(增厚绝缘材料硅橡胶)和绕包式接头... 整体预制式和绕包式接头是两种较为常见的电缆接头,由于它们的结构及绝缘的电导率各不同,接头中的电场分布存在较大差异。以50 kV交联聚乙烯高压直流电缆接头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了整体预制式接头模型(增厚绝缘材料硅橡胶)和绕包式接头模型(增绕绝缘材料为油浸纸),应用有限元软件计算了温度梯度下两种接头中电场分布。研究发现对于整体预制式接头,当导体与环境温差达到40℃时,应力锥根部的电场强度可达到45 kV/mm,存在击穿危险;而对于绕包式接头,同样温差下,应力锥根部的电场强度几乎为0,但反应力锥顶部的电场强度达到30 kV/mm。通过对绕包式电缆接头的反应力锥顶部进行结构优化后,可使最大电场强度降低至7 kV/mm;通过采用聚四氟乙烯绕包的方式可使反应力锥顶部最大电场强度降低至3 k V/mm。以上研究可供高压直流电缆接头设计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缆 接头 有限元仿真 电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