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见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病基因变异致病性分析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5
1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 +5 位作者 中国医师协心力衰竭专业委员 董建增 张抒扬 王楚楚 孙雅逊 赵晓燕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8-368,共31页
基因诊断在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病的诊断、风险分级、治疗、遗传咨询、遗传阻断及相关实验室与临床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因变异致病性的分类和解读是基因诊断的关键环节,但是针对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基因变异的分类和解读目前... 基因诊断在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病的诊断、风险分级、治疗、遗传咨询、遗传阻断及相关实验室与临床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因变异致病性的分类和解读是基因诊断的关键环节,但是针对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基因变异的分类和解读目前缺乏系统性共识。该共识汇总了常见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病的致病基因筛选范围以及相应基因的临床有效性分析,参照国内外指南共识、当前研究进展以及专家意见制定了针对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病基因变异致病性的分类和解读标准。该共识主要依据目前公认的大型数据库确定了常见单基因遗传心血管病的致病基因分析范围,汇总了ClinGen评分、DisGeNET评分和MalaCards评分,并参考了2015年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分子病理学协会(ACMG/AMP)指南的基因致病性分析工作框架和ClinGen专家组的推荐修订建议,将2015 ACMG/AMP指南的16条致病性证据中的10条和12条良性证据中的2条进行了更细致的强度区分,结合定量贝叶斯分类框架的计分系统对致病性证据和良性证据进行汇总计分,将根据经验校准的致病性概率转变为计分值,以便在临床工作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心血管疾病 致病基因 基因变异 致病性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眼底图像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评估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4
2
作者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1 位作者 中国健康管理协健康体检分 武阳丰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4,共7页
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评估是心血管病预防工作的重要基础。传统的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评估方法需要事先采集血压、血脂等健康相关信息,之后应用回归模型计算得到心血管病发病风险。与传统的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评估方法相比,基于眼底图像应用人工... 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评估是心血管病预防工作的重要基础。传统的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评估方法需要事先采集血压、血脂等健康相关信息,之后应用回归模型计算得到心血管病发病风险。与传统的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评估方法相比,基于眼底图像应用人工智能(AI)技术评估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的方法具有即时、无创、易操作、成本低等优点。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体检分会,组织多学科专家,在充分调研国内外相关研究和行业工作需求的基础上,经慎重讨论,就基于眼底图像应用AI技术评估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的理论基础、研究进展、AI模型开发要求和适用场景、适用对象、评估流程等问题形成了专家共识,以促进这一新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危险性评估 眼底 人工智能
原文传递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基层版 被引量:32
3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脏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 +10 位作者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会心脏专业委员 中国医师协心血管内科医师分血栓防治专业委员 胡大一 韩雅玲 宁光 马长生 刘静 孙艺红 彭道泉 张宇清 刘靖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3-363,共21页
心血管病是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实践证明,在心血管病事件发生之前,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危险因素防控等一级预防措施延缓或避免临床事件的发生。2020年,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牵头,联合相关学会共同制定... 心血管病是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实践证明,在心血管病事件发生之前,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危险因素防控等一级预防措施延缓或避免临床事件的发生。2020年,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牵头,联合相关学会共同制定了《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为全面推进该指南的推荐建议在基层落地,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移,专家工作组进一步结合基层心血管病防治的特点,给出有关心血管病风险评估、生活方式干预、血压管理、血脂管理、2型糖尿病管理和阿司匹林的使用等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措施的推荐建议,并以问答形式进行解释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一级预防 指南 基层
原文传递
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2
4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 +7 位作者 中国医师协医学遗传医师分 洪葵 张萍 董建增 王擎 申阳 宋雷 樊晓寒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5-767,共23页
医学遗传学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极大地促进了对包括心肌病、遗传性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血脂异常和冠心病等一系列遗传性心血管疾病的深入理解。基因检测与遗传咨询渐渐融入了这类疾病的临床管理流程,其中涉及了基因检测的指征、方法... 医学遗传学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极大地促进了对包括心肌病、遗传性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血脂异常和冠心病等一系列遗传性心血管疾病的深入理解。基因检测与遗传咨询渐渐融入了这类疾病的临床管理流程,其中涉及了基因检测的指征、方法和结果解读以及遗传咨询的原则和临床意义。本共识参考国内外相关专家共识/指南,结合国内行业的应用成果,总结心血管疾病基因检测与遗传咨询理论和应用现状,提出了推荐与专家建议,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心血管疾病基因检测与遗传咨询的决策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心血管疾病 基因检测 遗传咨询
原文传递
同"心"铸防首部《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发表 被引量:7
5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脏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会心脏专业委员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21年第1期15-15,共1页
推荐理由: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病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了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心血管病预防能力,努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战略目标,达到2030年时4类重大慢性... 推荐理由: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病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了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心血管病预防能力,努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战略目标,达到2030年时4类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病、肿瘤、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30%的目标,落实预防为主的慢病防控工作方针,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牵头,联合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脏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会心脏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共同制定了《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指南》),并发表于近期出版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康复医学会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心血管病学 中国医师协会 中华医学会 心血管内科 预防能力 居民生活方式
原文传递
心血管疾病与认知障碍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23
6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 +17 位作者 曾勇 马长生 韩雅玲 唐毅 孔羽 刘靖 李悦 张宇辉 龙德勇 程翔 陈歆 郭宁 薛玉梅 王江 丁荣晶 李玉明 袁祖贻 吴书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5-468,共14页
心血管疾病和认知障碍均是导致全球疾病负担日益加重的主要疾病,也是造成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预防与治疗心血管疾病合并认知障碍对保护公众健康意义重大。该共识总结了心血管疾病与认知障碍的相互联系、临床特点和防治要领,制定了心血... 心血管疾病和认知障碍均是导致全球疾病负担日益加重的主要疾病,也是造成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预防与治疗心血管疾病合并认知障碍对保护公众健康意义重大。该共识总结了心血管疾病与认知障碍的相互联系、临床特点和防治要领,制定了心血管疾病合并认知障碍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策略;旨在增强临床医师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改善其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认知障碍 共识
原文传递
经皮机械循环辅助在复杂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0
7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 +7 位作者 周胜华 江洪 韩雅玲 傅向华 杨跃进 陈茂 吴书林 唐建军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59-972,共14页
经皮机械循环辅助(percutaneous mechanical circulatory support,pMCS)是一种主要应用于心血管急危重症救治的生命支持技术。近年来,随着复杂、高危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开展,pMCS在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也逐渐受到重视。为指导p... 经皮机械循环辅助(percutaneous mechanical circulatory support,pMCS)是一种主要应用于心血管急危重症救治的生命支持技术。近年来,随着复杂、高危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开展,pMCS在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也逐渐受到重视。为指导pMCS技术的应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汇总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了《经皮机械循环辅助在复杂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该共识对pMCS装置,pMCS在复杂、高危冠状动脉疾病、心律失常、瓣膜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pMCS的管理,并发症及处理,撤离等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并给出了建议。共识的颁布和实施对规范pMCS的临床应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机械循环辅助 心律失常 瓣膜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非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疾病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4
8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 +7 位作者 陈纪言 袁祖贻 卜军 郭宁 郭晓纲 梁颖聪 罗永百 石蓓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43-1055,共13页
大量接受非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或存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这些患者在围手术期需要接受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合并明确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还需要评估手术时机以及调整目前使用的心血管药物,以尽可能减少围手术期发生心血管事... 大量接受非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或存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这些患者在围手术期需要接受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合并明确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还需要评估手术时机以及调整目前使用的心血管药物,以尽可能减少围手术期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同时,非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的心血管疾病管理还要避免过度检查提高医疗成本,以及避免过度推迟非心脏外科手术从而影响患者预后。近年来,国际上针对非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疾病管理更新了临床指南/专家共识,而我国尚缺乏相应的指南或共识。该共识基于目前已有的循证医学证据,结合国内外指南及国内的医疗资源现状,着眼于解决上述问题,为心血管专科及外科医师提供具备实用性的诊疗管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药物 围手术期管理 手术风险评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在慢性冠脉综合征的风险分层和诊疗中应用的专家共识
9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 +8 位作者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 陈绍良 曹丰 韩雅玲 季福绥 王亚斌 王茜 孙婷 郭权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7,共12页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是冠心病主要的无创诊断方法之一, 通过测定血管结构狭窄、斑块性质和血流储备功能等参数, 在疾病的诊断、风险分层和治疗效果评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专家共识充分结合国内外多部CCTA应用指南/共识及最新...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是冠心病主要的无创诊断方法之一, 通过测定血管结构狭窄、斑块性质和血流储备功能等参数, 在疾病的诊断、风险分层和治疗效果评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专家共识充分结合国内外多部CCTA应用指南/共识及最新临床试验结果, 对CCTA在慢性冠脉综合征的门诊筛查、风险预警、辅助药物及介入治疗策略制定等方面的应用进行总结, 以期提高临床应用的规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慢性冠脉综合征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血流储备分数
原文传递
成人法布雷病心肌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10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 +1 位作者 张抒扬 韩雅玲 《罕见病研究》 2024年第3期335-344,共10页
法布雷病(FD)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遗传疾病,因GLA基因突变,导致其编码的α半乳糖苷酶A(α-Gal A)活性降低或完全缺乏,造成代谢底物三己糖酰基鞘脂醇(Gb3)及衍生物脱乙酰基Gb3(Lyso-Gb3)在多种细胞和组织中贮积,引起多脏器病变。在心血管... 法布雷病(FD)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遗传疾病,因GLA基因突变,导致其编码的α半乳糖苷酶A(α-Gal A)活性降低或完全缺乏,造成代谢底物三己糖酰基鞘脂醇(Gb3)及衍生物脱乙酰基Gb3(Lyso-Gb3)在多种细胞和组织中贮积,引起多脏器病变。在心血管系统中,FD主要会导致左心室肥厚和(或)传导异常,即FD心肌病。由于FD心肌病是FD成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结合心脏影像学、酶和底物活性、基因检测及组织活检等方法的早期诊断,以及早期特异性酶替代疗法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非常重要。本共识综合总结国内外已发表的FD心肌病诊断与治疗的相关证据,为FD心肌病的诊断与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布雷病 心肌病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被引量:18
11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张澄 +3 位作者 张运 陈韵岱 陈文强 黄嵩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0-492,共33页
自201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基础研究学组、介入心脏病学组、女性心脏健康学组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学组发布首部关于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的专家共识以来,关于CMVD的国际共识文件迅速增加,主要涉及CMVD的研究进展,虽然... 自201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基础研究学组、介入心脏病学组、女性心脏健康学组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学组发布首部关于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的专家共识以来,关于CMVD的国际共识文件迅速增加,主要涉及CMVD的研究进展,虽然部分文件对CMVD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初步建议,但没有提供建议分类和证据水平。为总结CMVD领域的最新进展,规范CMVD的诊治方法和程序,明确未来研究的科学问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基础研究学组、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学组、介入心脏病学组、女性心脏健康学组更新了2017版CMVD中国专家共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本共识的质量。2023年版共识提出了CMVD的新分类,总结了不同类型CMVD的流行病学新发现,分析了CMVD的关键病理和分子机制,评价了经典和最新诊断技术,推荐了CMVD的诊断路径以及治疗策略和药物。对于所有推荐意见,尽可能遵循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的指南编写要求,提供推荐类别和证据级别。同时,针对目前CMVD的研究进展和知识欠缺,提出了CMVD的未来研究方向。编写组希望,该专家共识的普及将进一步推动我国CMVD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中国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O号■)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被引量:4
12
作者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6 位作者 中国医师协高血压专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高血压分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老年心血管病防治联盟 华琦 李玉明 孙宁玲 李静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年第5期428-431,共4页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O号),曾用名北京降压0号,是一种固定剂量单片复方降压药。该药由吴英恺院士、华罗庚院士和洪昭光教授按系统工程论、运筹学和整体医学观点,在几十个配方中选择了疗效最佳、安全性最高的O号配方,已在临床广泛应用4...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O号),曾用名北京降压0号,是一种固定剂量单片复方降压药。该药由吴英恺院士、华罗庚院士和洪昭光教授按系统工程论、运筹学和整体医学观点,在几十个配方中选择了疗效最佳、安全性最高的O号配方,已在临床广泛应用40余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诊疗准则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O号®)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被引量:2
13
作者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6 位作者 中国医师协高血压专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高血压分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老年心血管病防治联盟 华琦 李玉明 孙宁玲 李静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1年第9期641-645,共5页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O号®),曾用名北京降压0号,是一种固定剂量单片复方降压药。该药由吴英恺院士、华罗庚院士和洪昭光教授按系统工程论、运筹学和整体医学观点,在几十个配方中选择了疗效最佳、安全性最高的O号®配方,已在...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O号®),曾用名北京降压0号,是一种固定剂量单片复方降压药。该药由吴英恺院士、华罗庚院士和洪昭光教授按系统工程论、运筹学和整体医学观点,在几十个配方中选择了疗效最佳、安全性最高的O号®配方,已在临床广泛应用40余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高血压 药物治疗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 被引量:4866
14
作者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高血压联盟(中国)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3 位作者 中国医师协高血压专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高血压分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 刘力生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年第1期24-56,共33页
1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要点1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我国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仍呈升高趋势。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递增;不同民族之间高血压患病率存在差异。
关键词 高血压 药物疗法 疾病管理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简明版) 被引量:35
15
作者 高血压联盟(中国)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2 位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高血压专业委员 王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02期131-140,共10页
1前言1.1制定《指南》是慢性病防治的需要2011年9月,联合国举行了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参加的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级别会议,提出加强非传染性疾病(通常指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的防控任务和要求。2012年5月,... 1前言1.1制定《指南》是慢性病防治的需要2011年9月,联合国举行了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参加的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级别会议,提出加强非传染性疾病(通常指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的防控任务和要求。2012年5月,原卫生部等15个部委联合制定了《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慢性病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患者教育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专家建议
16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 +1 位作者 江洪 陈静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20,共11页
为促进我国青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救治成功率,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血管急重症学组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牵头制定了《青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专家建议》。该建议全面阐述了青年急性心肌梗... 为促进我国青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救治成功率,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血管急重症学组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牵头制定了《青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专家建议》。该建议全面阐述了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义、诊断、病因及分层管理和个体化治疗等,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我国国情需求,对当前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和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青年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经皮去肾交感神经术治疗高血压专家建议
17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 +3 位作者 李玉明 韩雅玲 卢成志 王效增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5,共10页
高血压是导致我国居民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增加的首要危险因素, 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经皮去肾交感神经术(RDN)作为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之外的一种新型的微创介入治疗技术, 已经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为了使该技术在国内规范有... 高血压是导致我国居民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增加的首要危险因素, 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经皮去肾交感神经术(RDN)作为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之外的一种新型的微创介入治疗技术, 已经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为了使该技术在国内规范有序开展,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 就适宜患者筛选、围手术期管理、消融策略选择等关键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并编写了该建议, 进一步展望RDN技术的未来方向, 以期推动我国RDN技术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去肾交感神经术 难治性高血压
原文传递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5
18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 +3 位作者 张抒扬 韩雅玲 田庄 张庆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62-670,共9页
研究显示以沙库巴曲缬沙坦为代表的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降低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血管死亡、心衰住院等终点事件及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均优于既往心衰治疗首选药物血管转换酶抑制剂。为促进我国广大临床工作者合理、规范地使... 研究显示以沙库巴曲缬沙坦为代表的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降低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血管死亡、心衰住院等终点事件及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均优于既往心衰治疗首选药物血管转换酶抑制剂。为促进我国广大临床工作者合理、规范地使用此类药物,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基于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成果,参考相关指南,结合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撰写了该共识,对此类药物的药理学机制、临床适用人群以及使用方法等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沙库巴曲缬沙坦 治疗应用
原文传递
2024年度国内心血管领域十大临床研究
19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韩雅玲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25年第3期4-5,共2页
2024年国内心血管领域成绩斐然,在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心力衰竭等方面均取得了众多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现总结本年度国内心血管领域具有原创性、突破性和引领性的十大临床研究。
关键词 心血管领域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冠心病 高血压 引领性 研究成果 原创性
原文传递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 被引量:173
20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心血管内科医师分 +5 位作者 中国医师协心力衰竭专业委员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 田庄 许顶立 张抒扬 韩雅玲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5-275,共41页
近6年来,心力衰竭(心衰)的治疗特别是药物治疗取得较多突破性进展,慢性心衰的分类、心衰及其合并症的治疗方法等也在不断更新。为将这些成果应用到我国心衰患者诊治中,进一步提高我国心衰的诊疗水平,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 近6年来,心力衰竭(心衰)的治疗特别是药物治疗取得较多突破性进展,慢性心衰的分类、心衰及其合并症的治疗方法等也在不断更新。为将这些成果应用到我国心衰患者诊治中,进一步提高我国心衰的诊疗水平,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根据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并参考最新国外心衰指南,在保持既往《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对心衰领域新共识和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诊治方法进行全面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诊断 治疗 指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