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入物内固定四肢长管状骨骨折:骨折愈合与血清瘦素的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海滨 高明 +3 位作者 严纪辉 孟凡磊 李冬梅 贾存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3期5249-5253,共5页
背景:内固定后四肢骨折不愈合是骨折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较多,近年来有学者研究发现血清瘦素可能参与骨折愈合过程中多种代谢的调节。目的:分析内固定手术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变化与骨折愈合的... 背景:内固定后四肢骨折不愈合是骨折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较多,近年来有学者研究发现血清瘦素可能参与骨折愈合过程中多种代谢的调节。目的:分析内固定手术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变化与骨折愈合的关系。方法:选择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患者60例,根据内固定后8个月骨折愈合情况分为骨折愈合组30例和骨折不愈合组30例,另取3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内固定前后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结论:骨折愈合组和骨折不愈合组患者内固定前后血清瘦素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骨折愈合组高于不愈合组(P<0.05)。骨折愈合组内固定前后血清瘦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骨折不愈合组内固定后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内固定前(P<0.05)。结果提示瘦素可能在骨折愈合过程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四肢 骨折 不愈合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长管状骨 骨折 骨折不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甲床移植在修复手指甲床部分缺损中的疗效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瑞 苗平 +4 位作者 葛华平 夏既柏 严纪辉 侯召来 刘会军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6年第2期169-170,200,共3页
目的 探讨急诊断层甲床移植在修复手指甲床部分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年2月-2014年8月收治的23例(23指)甲床缺损患者进行断层甲床移植手术,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 术后23例手指断层甲床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23例获随访,随访时... 目的 探讨急诊断层甲床移植在修复手指甲床部分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年2月-2014年8月收治的23例(23指)甲床缺损患者进行断层甲床移植手术,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 术后23例手指断层甲床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23例获随访,随访时间5~18个月,平均8个月,指甲于术后3~4个月全部再生,末次随访时,根据指甲再生疗效评价标准评定,优12指,良7指,可3指,差1指.优良率为82%.结论 急诊采用断层甲床移植修复甲床部分缺损,手术操作简便,并能获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床缺损 断层甲床 创面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指指背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在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宝岭 王瑞 +4 位作者 苗平 孙莹 葛华平 夏既柏 严纪辉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8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同指指背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1年4月-2016年4月,应用同指指背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80例94指。结果 94指皮瓣均成活,61例随访3~18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颜色、皮肤... 目的探讨同指指背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1年4月-2016年4月,应用同指指背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80例94指。结果 94指皮瓣均成活,61例随访3~18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颜色、皮肤质地及弹性良好,外形佳,皮瓣两点辨别觉为7~10 mm,皮瓣供区外观满意,手指运动功能良好。结论同指指背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作为经典术式之一,有手术操作简单、切取方便、不伤及指固有动脉及神经、皮瓣血管蒂较长且旋转弧度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背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 手指皮肤 软组织缺损 创面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动脉穿支皮瓣在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苗平 张秀秀 +3 位作者 王瑞 夏既柏 严纪辉 葛华平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7年第2期171-173,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5年12月,应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缺损面积:2.0 cm×3.5 cm-9.0 cm×10.0 cm,分别采用面积为2.5 cm×4.0...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5年12月,应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缺损面积:2.0 cm×3.5 cm-9.0 cm×10.0 cm,分别采用面积为2.5 cm×4.0 cm-10.0 cm×11.0 cm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供区创面直径3.0 cm以内直接拉拢缝合,其余以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 术后17例皮瓣顺利成活,伤口Ⅰ期愈合,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供区切口愈合良好,皮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16个月,平均6.2个月.皮瓣外形好,质地柔软,感觉恢复满意.结论 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厚薄适中,切取容易,血供可靠,不牺牲动脉主干,可携带皮神经与受区皮神经缝合,同时修复缺损部位感觉,是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损 穿支皮瓣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不同覆盖术式治疗甲床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瑞 苗平 +5 位作者 孙莹 葛华平 夏既柏 严纪辉 胡晓美 张艳军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0年第4期376-380,390,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三种不同覆盖术式治疗手指甲床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三组甲床损伤病例(损伤类型相近),采用不同覆盖术式进行治疗,并将三组治疗效果进行多方面的比较。结果所有病例甲床均一期愈合,无... 目的探讨应用三种不同覆盖术式治疗手指甲床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三组甲床损伤病例(损伤类型相近),采用不同覆盖术式进行治疗,并将三组治疗效果进行多方面的比较。结果所有病例甲床均一期愈合,无感染病例,术后随访6~12个月,采用甲板原位回植组(观察组)优良率92.5%,明显高于甲板替代物覆盖组(对照组1)70%,以及凡士林油纱覆盖组(对照组2)62.5%。结论甲板原位回植在甲床修复治疗中有明显优势,是一种较为理想可行、实用的方法;在原甲板缺失的情况下,甲板替代物覆盖甲床修复创面仍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床损伤 甲床修复 甲板回植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腹股沟皮瓣联合股前外皮瓣修复全手脱套伤 被引量:2
6
作者 严纪辉 胡琦 樊茹娟 《当代医学》 2013年第27期69-69,共1页
目的探讨髂腹股沟皮瓣联合股前外皮瓣修复全手脱套伤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3月-2012年10月应用髂腹股沟皮瓣联合股前外皮瓣修复全手脱套伤共16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无坏死及深部感染,伤口愈合时间2~5周,随访时间6~24个月,皮瓣... 目的探讨髂腹股沟皮瓣联合股前外皮瓣修复全手脱套伤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3月-2012年10月应用髂腹股沟皮瓣联合股前外皮瓣修复全手脱套伤共16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无坏死及深部感染,伤口愈合时间2~5周,随访时间6~24个月,皮瓣弹性好,手指感觉部分恢复,手指固有神经存在,病人手指感觉达到S3,掌指关节活动度50°~90°,指问关节活动度10°~30°。结论应用髂腹股沟皮瓣联合股前外皮瓣修复全手脱套伤是一种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术后效果满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腹股沟皮瓣 股前外皮瓣 修复 脱套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臂屈肌止点前移联合支具持续牵引治疗脑瘫后遗屈腕及屈指畸形
7
作者 严纪辉 胡建忠 樊茹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期479-480,共2页
目的研究前臂屈肌止点前移联合支具持续牵引治疗脑瘫后遗屈腕及屈指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6年8月至2012年3月,应用前臂屈肌止点前移联合支具持续牵引治疗脑瘫后遗屈腕及屈指畸形38例,根据EI-Said分型,B型20例,C型18例。结果所有病... 目的研究前臂屈肌止点前移联合支具持续牵引治疗脑瘫后遗屈腕及屈指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6年8月至2012年3月,应用前臂屈肌止点前移联合支具持续牵引治疗脑瘫后遗屈腕及屈指畸形38例,根据EI-Said分型,B型20例,C型18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6个月~2年),平均13个月,伸腕及伸指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前臂屈肌止点前移+支具持续牵引治疗脑瘫后遗屈腕及屈指畸形的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屈肌止点前移联合支具 脑瘫后遗屈腕及屈指畸形 牵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游离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7
8
作者 刘会军 苗平 +3 位作者 夏既柏 葛华平 王瑞 严纪辉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460-462,共3页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游离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对22例患者均进行了股前外侧游离穿支皮瓣修复,皮瓣面积大小为6~4 cm至22~12 cm。结果:22例病例皮瓣全部成...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游离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对22例患者均进行了股前外侧游离穿支皮瓣修复,皮瓣面积大小为6~4 cm至22~12 cm。结果:22例病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因静脉危象手术探查,未出现皮瓣坏死。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外观、质地好,不臃肿,可重建部分感觉,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股前外侧游离穿支皮瓣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对皮瓣供区损伤小,皮瓣外形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穿支皮瓣 显微外科 足踝部 软组织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切除治疗腕部腱鞘囊肿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瑞 苗平 +3 位作者 葛华平 孙莹 严纪辉 胡晓美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9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腕部腱鞘囊肿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4月-2016年4月,应用手术切除治疗腕部腱鞘囊肿31例。结果 25例术后获得3~18个月随访,平均10个月,3例复发,其中1例复发囊肿仅可触及,腕关节中立位时外观不明显,无酸胀不适等主...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腕部腱鞘囊肿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4月-2016年4月,应用手术切除治疗腕部腱鞘囊肿31例。结果 25例术后获得3~18个月随访,平均10个月,3例复发,其中1例复发囊肿仅可触及,腕关节中立位时外观不明显,无酸胀不适等主诉,未作进一步处理,另2例再次行手术切除。结论腕部腱鞘囊肿的治疗方法较多,手术切除虽然属于有创操作,但切除彻底,可有效降低复发率,甚至达到彻底根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部腱鞘囊肿 手术切除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旧性桡骨头脱位的手术治疗进展
10
作者 肖善文 肖红莲 +1 位作者 严纪辉 秦泗河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6期530-532,共3页
陈旧性桡骨头脱位的治疗,目前主要是手术切开复位,保守疗效欠佳。手术治疗一般采用尺骨延长、桡骨短缩、桡骨头复位术。环状韧带的修复或重建问题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功能障碍十分明显者,桡骨头切除可作为最后的选择。早期诊断是陈旧性... 陈旧性桡骨头脱位的治疗,目前主要是手术切开复位,保守疗效欠佳。手术治疗一般采用尺骨延长、桡骨短缩、桡骨头复位术。环状韧带的修复或重建问题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功能障碍十分明显者,桡骨头切除可作为最后的选择。早期诊断是陈旧性桡骨头脱位治疗的关键,尺、桡骨截骨,不重建环状韧带的综合治疗是当今的主要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 脱位 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距关节融合术矫正足内外翻的疗效分析
11
作者 肖善文 严纪辉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19期125-125,共1页
目的:探讨跟距关节融合术矫正足内外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了跟距关节融合术患者145例,男86例,女59例,年龄13~58岁,平均29.4岁。足内外翻的病因:脊髓灰质炎后遗症71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34例,脑性瘫痪19例,跟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2例... 目的:探讨跟距关节融合术矫正足内外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了跟距关节融合术患者145例,男86例,女59例,年龄13~58岁,平均29.4岁。足内外翻的病因:脊髓灰质炎后遗症71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34例,脑性瘫痪19例,跟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2例,脊膜膨出症9例。结果:随访118例,随访时间1~5年,平均2.2年。足内外翻完全矫正112例,畸形大部分被矫正6例。关节融合114例,假关节4例,经第2次手术使关节融合成功。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跟距关节融合术是矫正足内外翻的有效方法,只融合后跟距关节是可行的,且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距关节融合术 足内外翻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指甲下血管球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12
作者 王瑞 沈林林 +5 位作者 何剑戈 杨霄 葛华平 严纪辉 胡晓美 苗平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1-465,共5页
目的 探讨手指甲下血管球瘤的发病因素、影像学特征及治疗体会.方法 我科自2015年10月至2023年3月收治手指甲下血管球瘤患者35例36指,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应用Love试验、冷敏感试验、Hildreth试验、透光试验等特异性检查,结合高频超声... 目的 探讨手指甲下血管球瘤的发病因素、影像学特征及治疗体会.方法 我科自2015年10月至2023年3月收治手指甲下血管球瘤患者35例36指,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应用Love试验、冷敏感试验、Hildreth试验、透光试验等特异性检查,结合高频超声、X线等影像学检查,对指甲下肿瘤精准定位、定量.35例36指均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甲下血管球瘤切除术.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病理检查证实为血管球瘤.术后随访9~24个月,平均12个月,35例36指均治愈,疼痛症状消失,无复发病例.结论 甲下血管球瘤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术前定位和明确诊断,手术切除肿瘤尤其是显微外科切除是治疗血管球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甲下血管球瘤 手指
原文传递
开放性骨折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特征与病原菌耐药性变迁 被引量:6
13
作者 严纪辉 胡建忠 +2 位作者 夏既柏 孟凡磊 张春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3677-3679,共3页
目的探讨开放性骨折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特征及病原菌的耐药性,为降低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4年10月医院收治的106例开放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106例... 目的探讨开放性骨折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特征及病原菌的耐药性,为降低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4年10月医院收治的106例开放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106例开放性骨折患者中有15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14.2%;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共4例占26.7%;分离出39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27株占69.2%;革兰阴性菌对左氧氟沙星、氨曲南、头孢他啶、阿米卡星耐药率均>50.0%,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加替沙星敏感性较高。结论开放性骨折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抗菌药物,以降低医院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骨折 医院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尺动脉腕上支双叶穿支皮瓣的设计方法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葛华平 张晓玲 +2 位作者 苗平 王瑞 严纪辉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57-559,共3页
目的探讨尺动脉腕上支双叶穿支皮瓣的设计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21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手足显微外科应用包含上行支及下行支的尺动脉腕上支双叶穿支皮瓣修复相邻两指同时存在软组织缺损以及单指末节脱套伤患者12... 目的探讨尺动脉腕上支双叶穿支皮瓣的设计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21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手足显微外科应用包含上行支及下行支的尺动脉腕上支双叶穿支皮瓣修复相邻两指同时存在软组织缺损以及单指末节脱套伤患者12例,其中单指末节脱套伤5例,软组织缺损面积为2.5 cm×5.2 cm~3.4 cm×6.8 cm,相邻手指同时存在软组织缺损7例,软组织缺损面积为2.0 cm×2.6 cm~2.7 cm×3.2 cm。分别在前臂远端尺掌侧缘和手背尺侧缘,设计以包含尺动脉腕上皮支上行支及下行支的双叶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单叶皮瓣切取范围2.0 cm×2.8 cm~3.0 cm×3.6 cm,皮瓣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采用门诊直接访问、电话咨询以及手机微信视频通话相结合的形式随访。结果术后11例皮瓣完全成活。出现动脉危象1例,经手术探查皮瓣成活;其中1例以下行支营养血管远端叶皮瓣术后出现皮瓣远端供血不足,出现部分坏死,经换药治疗后创面愈合。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10.5个月。皮瓣外形、弹性、质地、色泽均满意。远端叶皮瓣TPD为6.2~12.4 mm,平均7.3 mm;近端叶皮瓣TPD 7.3~14.8 mm,平均9.4 mm。结论包含上行支及下行支的尺动脉腕上支双叶穿支皮瓣修复相邻两指同时存在软组织缺损及单指末节脱套伤,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修复效`果,手术操作方便,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动脉腕上支双叶穿支皮瓣 指损伤 修复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应用指掌侧固有动脉终末背侧支皮瓣治疗复发性指黏液囊肿19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瑞 何剑戈 +4 位作者 苗平 葛华平 严纪辉 沈林林 陈业刚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8-342,共5页
目的分析应用指掌侧固有动脉终末背侧支皮瓣治疗复发性指黏液囊肿(DMC)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10月至2021年3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手足显微外科共收治19例复发性DMC患者,其中囊肿破溃愈合再复发4例,注射器抽吸再复发8例,手术后再复... 目的分析应用指掌侧固有动脉终末背侧支皮瓣治疗复发性指黏液囊肿(DMC)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10月至2021年3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手足显微外科共收治19例复发性DMC患者,其中囊肿破溃愈合再复发4例,注射器抽吸再复发8例,手术后再复发7例,首次治疗至再次复发的时间为1~6个月,术前常规行X线片检查,明确是否存在骨赘,术中行DMC及骨赘切除,指掌侧固有动脉终末背侧支皮瓣修复创面,应用全厚皮片修复皮瓣供区。术后通过门诊复查、电话或微信随访收集相关资料,内容包括皮瓣成活情况、质地、外形、感觉恢复、皮瓣供区瘢痕增生情况、甲板生长情况、DMC复发情况、手指活动度以及患者满意度。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良好,伤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6例,失访3例,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2个月,未见囊肿复发。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结果优10例、良6例。结论复发性DMC手术切除后,应用指掌侧固有动脉终末背侧支皮瓣修复创面,手术效果好,损伤小,能明显降低复发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黏液囊肿 复发 指掌侧固有动脉 外科皮瓣
原文传递
改良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第五掌骨头颈部骨折 被引量:2
16
作者 苗平 王瑞 +4 位作者 何剑戈 张晓玲 葛华平 严纪辉 沈林林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94-49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第五掌骨头颈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9年3月至2023年2月,我科共收治第五掌骨头颈部骨折患者21例,男18例,女3例;年龄16~42岁,平均23.2岁。致伤原因为拳击伤17例、摔伤4例。所有病例均采用切开...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第五掌骨头颈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9年3月至2023年2月,我科共收治第五掌骨头颈部骨折患者21例,男18例,女3例;年龄16~42岁,平均23.2岁。致伤原因为拳击伤17例、摔伤4例。所有病例均采用切开复位、改良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即以克氏针交叉固定时,将克氏针一端埋于掌骨头两侧皮质或软骨下,另一端自掌骨近端骨干穿出并留于皮外。术后予手部石膏或支具保护,第2天开始在指导下逐步行功能锻炼。结果术后所有病例均获得4~18个月的随访,平均12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骨折愈合良好,骨折愈合时间8~15周,平均10.8周,无骨折再移位、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4例,良5例,中2例;优良率90.5%。结论改良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第五掌骨头颈部骨折复位固定可靠,功能恢复优,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骨 骨折固定术 头颈部骨折 克氏针
原文传递
双手十指经不同平面完全离断一例救治成功报告及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苗平 王瑞 +5 位作者 葛华平 夏既柏 严纪辉 孙莹 张艳军 胡晓美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0-273,共4页
目的报道和总结救治双手十指完全离断的经验及功能恢复效果。方法2016年5月12日,对1例双手十指完全离断患者进行断指再植.其中9指再植后完全成活.左拇指因严重挫伤再植后部分坏死。予以躅趾甲皮瓣修复并成活良好,术后进行功能训练... 目的报道和总结救治双手十指完全离断的经验及功能恢复效果。方法2016年5月12日,对1例双手十指完全离断患者进行断指再植.其中9指再植后完全成活.左拇指因严重挫伤再植后部分坏死。予以躅趾甲皮瓣修复并成活良好,术后进行功能训练并坚持随访1年,对治疗经过及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双手离断十指获得成功救治并成活良好,随访1年,对各指进行功能评定:右手拇指总ROM900,其余四指总TAM1800,感觉恢复达到S3;左手拇指总ROM900,其余四指总TAM200°,感觉恢复达到S3+。按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综合评定:双手均达到优。结论十指完全离断再植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显微外科技术的水平、手术团队的高效协作,也与断指的损伤程度密切相关。术后应注重各种并发症的防治。对因损伤严重、无法完全成活的功能相对重要指体,也应积极争取进行显微外科修复.恢复其主要功能与外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指离断 再植 修复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足背动脉远端穿支皮瓣逆行修复12例前足缺损伤 被引量:6
18
作者 苗平 王瑞 +2 位作者 葛华平 夏既柏 严纪辉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95-597,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足背动脉穿支皮瓣逆行修复前足缺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6月至2014年8月,收治前足缺损伤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4-54岁,平均34.1岁。重物砸伤4例,锐器切割伤2例,交通伤6例。伤情:前足软组织缺损均伴骨外露1... 目的:探讨应用足背动脉穿支皮瓣逆行修复前足缺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6月至2014年8月,收治前足缺损伤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4-54岁,平均34.1岁。重物砸伤4例,锐器切割伤2例,交通伤6例。伤情:前足软组织缺损均伴骨外露10例,受伤至入院时间平均4.7 h;前足离断再植术后坏死2例。术中首先进行彻底清创或坏死组织切除,创面缺损范围4.0 cm x4.5 cm-6.0 cm x7.0 cm。采用面积为5.0 cm x5.5 cm -7.0 cm x8.0 cm 的足背动脉远端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供区以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术后10例皮瓣顺利成活,伤口Ⅰ期愈合,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供区切口愈合良好、皮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2-12个月,平均5.2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两点分辨觉14-18 mm。结论足背动脉远端穿支皮瓣切取容易,血供可靠,不牺牲足背动脉主干,可携带皮神经与受区皮神经吻合,同时修复缺损部位感觉,是修复前足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足缺损 足背动脉穿支皮瓣 修复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VSD治疗胫骨钢板固定术后感染
19
作者 严纪辉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第3期123-124,共2页
目的探讨VSD治疗胫骨钢板固定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3月至2012年2月采用VSD技术治疗26例胫骨钢板固定术后感染患者资料。其中左侧19例,右侧7例。23例术后获得随访。结果 23例患者术后均愈合。结论 VSD技术具有缩短疗程、... 目的探讨VSD治疗胫骨钢板固定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3月至2012年2月采用VSD技术治疗26例胫骨钢板固定术后感染患者资料。其中左侧19例,右侧7例。23例术后获得随访。结果 23例患者术后均愈合。结论 VSD技术具有缩短疗程、防止堵塞、冲洗通畅及减少死腔形成等优点,是一种有效控制胫骨钢板固定术后感染促进创面愈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D 胫骨钢板固定术后 感染
原文传递
后置钢板固定前侧软组织损伤的胫骨中远端骨折
20
作者 苗平 张晓玲 +5 位作者 张秀秀 葛华平 王瑞 严纪辉 何剑戈 张宝岭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107-2109,2112,共4页
[目的]探讨后置钢板在治疗伴有前侧软组织损伤的胫骨中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7月—2021年6月,对伴有前侧软组织损伤的胫骨中远端骨折16例行经后外侧入路、胫骨后置钢板内固定治疗。评价临床与影像结果。[结果]16例患者均顺... [目的]探讨后置钢板在治疗伴有前侧软组织损伤的胫骨中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7月—2021年6月,对伴有前侧软组织损伤的胫骨中远端骨折16例行经后外侧入路、胫骨后置钢板内固定治疗。评价临床与影像结果。[结果]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严重的关节肿胀、感染、血栓等早期并发症。随访(14.16±5.21)个月,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21.33±3.26)周。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较术后3个月显著降低(P<0.05),而AOFAS评分、踝关节ROM显著增加(P<0.05)。影像骨折复位质量,优13例,可3例,解剖复位率81.25%,影像骨折愈合时间5~7个月。[结论]后侧入路、后置钢板内固定是治疗前侧软组织损伤的胫骨中远端骨折的一种可靠选择和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软组织损伤 后路入路 开放复位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