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蒂胫前骨膜瓣联合自体骨治疗距骨缺血坏死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严佐发 苏云 +3 位作者 马彦明 邵全升 王洪勋 孙强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12期1082-1084,共3页
目的应用带蒂胫前骨膜瓣转位联合自体骨移植治疗距骨缺血坏死,并对其进行疗效分析。方法自2012年4月至2016年6月,应用带蒂胫前骨膜瓣转位联合自体骨移植治疗距骨缺血坏死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42~77岁,平均57.2岁。按照改良的Ficat a... 目的应用带蒂胫前骨膜瓣转位联合自体骨移植治疗距骨缺血坏死,并对其进行疗效分析。方法自2012年4月至2016年6月,应用带蒂胫前骨膜瓣转位联合自体骨移植治疗距骨缺血坏死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42~77岁,平均57.2岁。按照改良的Ficat andArlet分期标准,Ⅱ期10例,Ⅲ期12例,Ⅳ期2例。术后对患者疗效按Kenwright的标准进行随访。结果随访时间24~96个月,平均36.2个月。评定结果优9例,良13例,可1例,差1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或部分缓解,术后优良率为91.67%。结论带蒂胫前骨膜瓣转位联合自体骨移植治疗距骨缺血坏死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 骨坏死 骨膜瓣 自体骨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中段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吴迪 苏云 +3 位作者 邱士超 严佐发 高峰 马严明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9年第2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对肱骨中段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96例肱骨中段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对肱骨中段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96例肱骨中段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前、术后12周关节功能、骨代谢指标及术前、术后3d应激反应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关节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周观察组Constant-Murley、Mayo评分与同期对照组对比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对比明显较短(P<0.05)。术前两组骨代谢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周观察组骨钙素(BGP)、胶原羟基末端肽(CTX)、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应激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均有改变,但观察组术后3d血清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2.08%,与对照组14.58%对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中段骨折,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改善骨代谢指标,减轻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中段骨折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 关节功能 骨代谢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肌腱断裂缝合术后与不同组织间粘连的初步观察
3
作者 苏云 王卫明 +5 位作者 孟祥俊 谷贵山 董新利 禹铭杨 严佐发 马彦明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3期370-373,共4页
目的观察鸡肌腱断裂缝合术后肌腱与残余腱鞘和皮下组织的粘连情况。方法选择10只健康成年三黄鸡,在双侧第2、3趾制作屈趾肌腱断裂缝合、浅层腱鞘缺损的动物模型。术后2、4周分别处死5只动物,获取术区1 cm范围的趾标本,用于大体和组织学... 目的观察鸡肌腱断裂缝合术后肌腱与残余腱鞘和皮下组织的粘连情况。方法选择10只健康成年三黄鸡,在双侧第2、3趾制作屈趾肌腱断裂缝合、浅层腱鞘缺损的动物模型。术后2、4周分别处死5只动物,获取术区1 cm范围的趾标本,用于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大体观察:断裂的肌腱被纤维连接,肌腱周边纤维增生,术后2、4周,纤维增生在肌腱与皮下组织间多于肌腱与残余腱鞘间(P<0.05)。组织学观察:肌腱周边有许多纤维结缔组织,肌腱与皮下组织之间的纤维结缔组织明显多于肌腱与残余腱鞘之间。结论肌腱缝合术后肌腱与皮下组织之间的粘连要多于肌腱与残余腱鞘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断裂 术后粘连 腱鞘 皮下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经过关节面的克氏针外架治疗腱性锤状指 被引量:5
4
作者 邵全升 苏云 +3 位作者 马彦明 董新利 于小光 严佐发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7期647-649,共3页
目的探讨不经过关节面的克氏针外架治疗腱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科采用不经过关节面的克氏针外架治疗30例腱性锤状指,本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18~55岁,平均32岁。伤指指别:示指2例,中指8例,环指9例,小指1... 目的探讨不经过关节面的克氏针外架治疗腱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科采用不经过关节面的克氏针外架治疗30例腱性锤状指,本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18~55岁,平均32岁。伤指指别:示指2例,中指8例,环指9例,小指11例。新鲜损伤27例,陈旧性损伤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h^1个月。术后6周拔除克氏针,并对患者进行随访,按Crawford功能评定方法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结果为优25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3%。结论不经过关节面的克氏针外架治疗腱性锤状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该方法中克氏针不破坏关节面,操作简单,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锤状指 腱性 克氏针 固定 外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风石合并内踝病理性骨折1例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2
5
作者 马彦明 王峰 +3 位作者 苏云 于海波 严佐发 邵全升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6期570-573,共4页
痛风是尿酸盐结晶(monosodium urate,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1]。血尿酸浓度过饱和,MSU晶体析出,沉积于关节囊、软骨、滑囊、甚至骨质,多首先累及第一跖趾关节,随... 痛风是尿酸盐结晶(monosodium urate,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1]。血尿酸浓度过饱和,MSU晶体析出,沉积于关节囊、软骨、滑囊、甚至骨质,多首先累及第一跖趾关节,随着病情的发展,可依次累及踝、足背、膝等大关节。受累关节的关节囊及软骨等部位痛风石,不仅造成关节功能障碍,而且存在严重的软骨下骨侵蚀,易在轻微外伤情况下发生骨折[2]。本文报道1例痛风性关节炎合并内踝病理性骨折,予以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骨折 痛风石 文献回顾 内踝 嘌呤代谢紊乱 第一跖趾关节 关节功能障碍 痛风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指/趾黏液囊肿临床疗效的文献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马彦明 王峰 +3 位作者 苏云 严佐发 邵全升 谭灿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8期761-763,共3页
目的回顾分析三类手术方式治疗指/趾黏液囊肿(dgital mucous cyst,DMC)的临床疗效。方法在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建库至2017年10月发表的手术治疗DMC的文献,由两位文献评价员独立筛... 目的回顾分析三类手术方式治疗指/趾黏液囊肿(dgital mucous cyst,DMC)的临床疗效。方法在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建库至2017年10月发表的手术治疗DMC的文献,由两位文献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记录病例数、手术方式、复发例数,分析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纳入相关文献共21篇,其中采用单纯囊肿切除术6篇,采用单纯骨赘切除术2篇,采用囊肿加骨赘切除术13篇。共纳入1 001个DMC,随诊793个DMC。单纯囊肿切除术治疗208个,复发13个,复发率6.3%;囊肿加骨赘切除治疗523个,复发14个,复发率2.7%;单纯骨赘切除治疗62个,复发1个,复发率1.6%。统计学分析提示囊肿加骨赘切除与单纯囊肿切除比较,前者可明显降低复发率(P=0.02),其余比较结果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囊肿加骨赘切除术是治疗DMC的首选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趾黏液囊肿 骨赘 手术治疗 复发率 文献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双蒂推进皮瓣在手指黏液囊肿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苏云 马彦明 +3 位作者 孟祥俊 严佐发 董新利 禹铭杨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0-311,共2页
目的探讨局部双蒂推进皮瓣覆盖手指黏液囊肿(DMC)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囊肿及骨赘切除、局部双蒂推进皮瓣转移治疗黏液囊肿患者15例18指,男4例,女11例,平均年龄64岁。观察术后皮瓣存活、切... 目的探讨局部双蒂推进皮瓣覆盖手指黏液囊肿(DMC)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囊肿及骨赘切除、局部双蒂推进皮瓣转移治疗黏液囊肿患者15例18指,男4例,女11例,平均年龄64岁。观察术后皮瓣存活、切121愈合及感染情况。测定术前和术后患指远指间关节(DIP)或拇指指间关节(IP)的运动范围(ROM)。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0个月,皮瓣全部存活,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发生,无囊肿复发。术后2个月患指DIP(拇指IP)的ROM恢复至术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双蒂推进皮瓣是治疗手指黏液囊肿(DMC)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粘液囊肿 骨赘 远指间关节
原文传递
臭氧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及前列腺素E_2、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吴迪 苏云 +3 位作者 邱士超 严佐发 高峰 马严明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9年第3期90-92,110,共4页
目的探讨臭氧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及前列腺素E_2(PGE_2)、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 目的探讨臭氧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及前列腺素E_2(PGE_2)、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臭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功能、疼痛程度、PGE_2、IL-1β、TNF-α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VAS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PGE_2、IL-1β、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血清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臭氧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可以提高患者的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程度,也能抑制PGE_2、IL-1β、TNF-α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玻璃酸钠 膝骨关节炎 关节功能 疼痛程度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观察
9
作者 吴迪 苏云 +3 位作者 邱士超 严佐发 高峰 马严明 《社区医学杂志》 2019年第7期415-418,共4页
目的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首选方法,但选择固定方式不当,可能造成内固定失效,产生髋内翻或外旋、肢体缩短等,不利于预后。本研究探寻骨转子间骨折最佳治疗方法,分析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目的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首选方法,但选择固定方式不当,可能造成内固定失效,产生髋内翻或外旋、肢体缩短等,不利于预后。本研究探寻骨转子间骨折最佳治疗方法,分析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6-15-2018-02-15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五科收治的9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组,观察组46例接受PFNA治疗,对照组46例接受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femurs plate,LPFP)治疗,对两种患者手术指标、手术后Harri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切开长度分别为(7.53±1.03)和(12.82±2.08)cm,术中失血量分别为(121.53±20.15)和(342.36±32.58)mL,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丢失量分别为(22.13±2.36)和(28.96±3.41)g,术中透视时间分别为(7.58±1.02)和(16.35±2.33)s、手术时间分别为(40.12±7.12)和(58.38±8.6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457、39.097、11.170、23.385和11.069,均P<0.001;观察组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为(73.83±5.0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81±6.17)分,t=9.397,P<0.001;两组术后6个月Harris量表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5%,较对照组17.39%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9,P<0.05。结论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切口小,术中失血量小,手术时间短,利于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并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原文传递
锁定钢板与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马彦明 陈艺清 +4 位作者 苏云 孙强 严佐发 邵全升 郑雪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年第9期924-927,共4页
目的对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和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Meta分析,为临床医师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2018年10月之前发表的符合纳入标... 目的对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和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Meta分析,为临床医师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2018年10月之前发表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ASES评分。结果13篇文献纳入研究,锁定钢板组372例,髓内钉组361例。与锁定钢板组比较,髓内钉组手术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但术后12个月时疼痛VAS评分更高、ASE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和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髓内钉内固定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更有利于骨折愈合,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ASES评分更高、疼痛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科颈骨折 交锁髓内钉 锁定钢板 内固定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