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成年人支气管哮喘患病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0
1
作者 丛舒 方利文 +3 位作者 冯雅靖 包鹤龄 王丽敏 王临虹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5-438,455,共5页
目的调查分析2010年我国成年人支气管哮喘流行状况。方法 2010年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了中国慢性病监测调查。本次调查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在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162个监测点进行,调查对象为监测点18岁以... 目的调查分析2010年我国成年人支气管哮喘流行状况。方法 2010年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了中国慢性病监测调查。本次调查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在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162个监测点进行,调查对象为监测点18岁以上的常住居民,以问卷形式收集了98 375名成年人哮喘发生情况,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分析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城乡等特征居民自报的哮喘患病状况。结果经复杂加权后,我国成年人哮喘患病率为1.09%(95%CI:0.95~1.22)。其中男性哮喘患病率为1.17%,高于女性哮喘患病率1.00%;哮喘患病率在18~25岁年龄组最低,为0.14%,并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升高,70岁以上年龄组最高,为4.10%;汉族哮喘患病率为1.06%,其他民族为1.33%;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成年人哮喘患病率分别为1.02%、0.99%和1.31%;城市居民哮喘患病率为1.26%,高于农村居民哮喘患病率1.01%;未接受学校正规教育的成年人哮喘患病率最高为2.6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居住在城乡的居民患哮喘的风险不同。结论本次调查反映了我国成年人的哮喘流行现状,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城乡分布影响我国成年人哮喘的患病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成年人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成人吸烟、二手烟暴露与哮喘患病的关系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宁 丛舒 +1 位作者 方利文 王丽敏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67-870,891,共5页
目的 分析我国成人吸烟、二手烟暴露和哮喘患病的关系。方法 2010年,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62个监测点,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98 712名18岁及以上成人,开展中国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调... 目的 分析我国成人吸烟、二手烟暴露和哮喘患病的关系。方法 2010年,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62个监测点,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98 712名18岁及以上成人,开展中国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生活方式和慢性病患病状况等信息。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人群吸烟、二手烟暴露和哮喘患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从未吸烟的男性相比,过去吸烟的男性哮喘患病率高,患有哮喘的OR值为2.19(95%CI:1.68~2.86);而男性现在吸烟(包括现在非每天吸烟和现在每天吸烟)与哮喘患病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与从未吸烟的女性相比,过去吸烟、现在吸烟的女性哮喘患病率较高,患有哮喘的OR值分别为3.19(95%CI:1.96~5.19)和1.69(95%CI:1.04~2.74)。在非吸烟者中,男性二手烟暴露与哮喘患病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在女性非吸烟者中,以无二手烟暴露的女性为参照,现在有二手烟暴露的女性哮喘患病的OR为1.44(95%CI:1.19~1.76)。结论 我国成年男性过去吸烟与哮喘患病呈正相关,成年女性过去吸烟和现在吸烟均与哮喘患病呈正相关;女性二手烟暴露与哮喘患病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二手烟 哮喘 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奎河地区妇女自然流产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3
作者 安晶 方利文 +4 位作者 包鹤龄 王宁 丛舒 王宝华 王临虹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年第4期434-438,共5页
目的 了解沿奎河地区妇女自然流产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2年至2013年对沿奎河地区40~70岁妇女进行问卷调查,获得生育史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4 438名妇女,总妊娠次数为14 418次,自然流产次数587次。自然流产妊娠比、自然... 目的 了解沿奎河地区妇女自然流产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2年至2013年对沿奎河地区40~70岁妇女进行问卷调查,获得生育史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4 438名妇女,总妊娠次数为14 418次,自然流产次数587次。自然流产妊娠比、自然流产率和自然流产妇女所占比例分别为4.07%、4.40%、10.23%。多因素分析显示,孕前被动吸烟(OR=1.28,95%CI:1.03~1.61)、孕前饮酒(OR=1.33,95%CI:1.01~1.77)、做饭时厨房油烟量(OR=1.44,95%CI:1.08~1.92)、平时容易生气(OR=1.46,95%CI:1.16~1.84)、睡眠状况不好(OR=1.37,95%CI:1.07~1.74)会增加妇女自然流产的发生风险。怀孕次数是发生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随着怀孕次数的增加,妇女发生自然流产的风险增加,孕次〉3次者发生自然流产的风险最大(OR=31.54,95%CI:17.88~55.64)。结论 奎河地区妇女自然流产率较高,孕前被动吸烟、孕前饮酒、做饭时厨房油烟量大、平时容易生气、睡眠状况不好、怀孕次数多是妇女发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奎河地区 自然流产 流行状况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西城区公园内锻炼的老年人灰霾认知及应对现况调查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校金 赵金华 +10 位作者 肖林 岳春录 崔哲哲 格桑旺姆 岳晨妍 丛舒 裴迎新 马会来 施国庆 曾光 张丽杰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1-173,共3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老年人对灰霾的认知以及采取的防护措施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减轻灰霾对老年人群造成的健康危害。方法从北京市西城区22家公园中随机抽取5家,调查对象为公园内锻炼且年龄≥60岁的老年人,对公园内遇到的前40名调... 目的了解北京市老年人对灰霾的认知以及采取的防护措施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减轻灰霾对老年人群造成的健康危害。方法从北京市西城区22家公园中随机抽取5家,调查对象为公园内锻炼且年龄≥60岁的老年人,对公园内遇到的前40名调查对象,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询问其灰霾认知及应对现状。结果共调查238名≥60岁老年人,应答率为100%。98.3%(234/238)的老年人听说过灰霾,其中95.3%(223/234)认为灰霾对人体健康有危害。在认为灰霾对人体有危害的人中,93.7%(209/223)认为灰霾对呼吸系统有危害,但仅有25.1%的老年人认为灰霾对心血管系统有害。听说过灰霾的老年人中,47.4%知道空气质量指数,其中76.6%会每天查看;在查看空气质量指数的老年人中完全按照建议去做的人仅为48.6%。灰霾天气时63.6%的老年人出行从不佩戴口罩。结论公园内锻炼的老年人群对灰霾的危害认识仍不够,而且在灰霾天气时采取的防控措施也不到位,提示北京市对灰霾及其防护的宣传效果尚不理想,亟需通过科学合理的宣传,提高老年人的防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霾 老年人 认知 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2020年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职业粉尘或有害气体暴露与防护情况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丛舒 方利文 +3 位作者 樊静 王宁 王文静 吴静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4,共8页
目的分析中国≥40岁人群粉尘或有害气体的暴露和防护情况,为开展职业粉尘或有害气体暴露防控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数据来源于2014-2015年和2019-2020年中国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两次监测均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国31... 目的分析中国≥40岁人群粉尘或有害气体的暴露和防护情况,为开展职业粉尘或有害气体暴露防控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数据来源于2014-2015年和2019-2020年中国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两次监测均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125个监测点抽取调查对象,并采用面对面询问调查的方式收集职业粉尘或有害气体暴露及其防护状况等相关信息。采用复杂抽样加权方法估计职业粉尘或有害气体暴露率及防护率,并比较两次监测的结果。结果2014-2015年和2019-2020年分别有71061人和71023人纳入分析。2019-2020年我国≥40岁人群职业粉尘或有害气体的暴露率为33.8%(95%CI:29.9%~37.7%),男性高于女性,乡村高于城镇。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职业粉尘或有害气体的暴露率呈下降趋势。2019-2020年我国≥40岁人群职业粉尘或有害气体防护率为47.9%(95%CI:43.2%~52.6%)。与2014-2015年相比,2019-2020年我国≥40岁人群职业粉尘或有害气体暴露率在不同性别、地区和职业人群中均有所下降,总体下降了10.7个百分点,职业粉尘或有害气体防护率均有所上升,总体上升了21.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职业暴露率下降幅度高于东、中部地区,职业防护率上升幅度高于东、中部地区。结论2019-2020年我国粉尘或有害气体职业暴露率有所下降,职业粉尘或有害气体防护率有所上升,但仍有约三分之一的人群存在职业粉尘或有害气体暴露,且其中采取防护的比例尚不足一半,应更加关注文化程度较低的职业人群、农民工群体等重点人群的职业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 有害气体 职业暴露 防护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2019-2020年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二手烟暴露状况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樊静 方利文 +3 位作者 丛舒 王宁 王文静 吴静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4,共10页
目的了解中国≥40岁人群二手烟的暴露情况,为控烟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对象来源于2014-2015年和2019-2020年中国居民COPD监测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25个监测点的≥40岁常住居民。采用多阶段分层整... 目的了解中国≥40岁人群二手烟的暴露情况,为控烟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对象来源于2014-2015年和2019-2020年中国居民COPD监测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25个监测点的≥40岁常住居民。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以面对面询问方式完成了74559人的问卷调查,共64142人纳入分析。采用复杂抽样加权方法描述我国≥40岁人群二手烟暴露率、各类场所接触二手烟的比例以及与每天吸烟者共同生活的比例,分析二手烟暴露和接触的影响因素,并与2014-2015年中国居民COPD监测中的二手烟暴露率和各类场所接触二手烟的比例进行比较。结果2019-2020年,我国≥40岁人群二手烟暴露率为46.4%(95%CI:44.1%~48.8%),女性(47.2%,95%CI:44.8%~49.7%)高于男性(44.8%,95%CI:42.0%~47.6%),且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职业为办事人员的二手烟暴露率最高。≥40岁人群在家中、工作场所、餐厅和公共交通工具接触二手烟的比例分别为24.3%(95%CI:22.2%~26.4%)、23.3%(95%CI:21.1%~25.5%)、6.6%(95%CI:5.3%~7.9%)和2.2%(95%CI:1.6%~2.7%);文化程度越高的人群在家中接触二手烟的比例越低。在14岁及以前、14岁至调查时与每天吸烟者共同生活的比例分别为56.4%和59.2%。与2014-2015年相比,2019-2020年≥40岁人群二手烟暴露率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6);≥40岁人群在家中接触二手烟的比例下降,而在工作场所接触二手烟的比例上升,其中农林牧渔水利业人群在工作场所接触二手烟的比例上升幅度最大。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影响二手烟暴露风险及在不同场所接触二手烟的比例。结论我国≥40岁人群的二手烟暴露率仍较高,工作场所和农林牧渔水利业的职业人群二手烟暴露水平上升,需加强对已有禁烟条例和法规的执行监督,不断推动国家公共场所禁烟立法并特别关注女性、文化程度较低、农林牧渔水利业人群的禁烟及二手烟暴露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手烟暴露 控烟 监测
原文传递
2019-2020年中国居民儿童期严重呼吸道感染暴露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宋旭苹 丛舒 +3 位作者 樊静 王宁 王文静 方利文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17-1625,共9页
目的分析中国≥40岁居民儿童期严重呼吸道感染暴露水平及其变化情况,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数据来源于2014-2015年和2019-2020年中国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该监测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用多阶段分层... 目的分析中国≥40岁居民儿童期严重呼吸道感染暴露水平及其变化情况,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数据来源于2014-2015年和2019-2020年中国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该监测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40岁常住居民,以面对面询问调查的方式收集儿童期严重呼吸道感染暴露相关信息。对样本进行复杂抽样加权后,估计中国2019-2020年不同特征≥40岁居民儿童期严重呼吸道感染暴露率,并分析2014-2015年和2019-2020年≥40岁居民儿童期严重呼吸道感染暴露率变化情况。结果2019-2020年中国≥40岁居民18岁以前的严重呼吸道感染暴露率为21.58‰(95%CI:17.57‰~25.59‰),14岁以前的严重呼吸道感染暴露率为19.40‰(95%CI:15.25‰~23.55‰),男性和女性暴露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城镇居民的暴露率高于农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西部农村、出生方式为剖宫产、存在14岁以前二手烟暴露以及具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家族史与居民儿童期严重呼吸道感染有关。与2014-2015年相比,2019-2020年中国≥40岁居民14岁以前的严重呼吸道感染暴露率略低于5年前。结论中国≥40岁居民中,有21.58‰儿童期存在严重呼吸道感染暴露,且在不同特征居民中的暴露水平不同,其所造成的成年期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负担不容忽视,应扩大计划免疫覆盖范围,重视生命早期和儿童期干预,减少儿童期严重呼吸道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儿童期严重呼吸道感染 横断面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监测
原文传递
1990年与2013年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分析 被引量:59
8
作者 冯雅靖 王宁 +4 位作者 方利文 丛舒 殷鹏 李镒冲 周脉耕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68-772,共5页
目的分析1990与2013年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的疾病负担变化情况。方法利用2013年中国分省疾病负担研究结果,分析1990-2013年问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的发病和死亡变化趋势,及1990年和2013年结直肠癌导致的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 目的分析1990与2013年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的疾病负担变化情况。方法利用2013年中国分省疾病负担研究结果,分析1990-2013年问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的发病和死亡变化趋势,及1990年和2013年结直肠癌导致的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健康寿命年(YLD)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比较1990年与2013年中国结直肠癌标化死亡率、DALY和DALY率的变化情况。结果中国人群结直肠癌标化发病率从1990年12.15/10万升至2013年20.27/10万,上升66.83%(男性上升72.82%,女性上升55.26%)。结直肠癌标化死亡率从1990年10.57/10万升至2013年11.07/10万,上升4.73%(男性上升9.03%,女性减少3.12%),因结直肠癌死亡人数从1990年7.79万例升至2013年14.80万例,上升90.08%(男性上升105.36%,女性上升72.14%)。2013年中国因结直肠癌造成的DALY为333.16万人年、YLL为320.07万人年、YLD为13.09万人年,YLL是DALY的主要构成部分。1990年中国因结直肠癌造成的DALY为201.91万人年,标化DALY率为238.54/10万,2013年标化DALY率为224.23/10万,DALY上升65.叭%,标化DALY率降低6.00%。各年龄组中,男性结直肠癌死亡率、DALY和DALY率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2013年中国结直肠癌造成的疾病负担仍维持在较高水平;2013年结直肠癌疾病负担总值高于1990年,标化DALY率和标化YLL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发病率 死亡率 伤残调整寿命年 疾病负担
原文传递
2014年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2
9
作者 樊静 王宁 +5 位作者 方利文 冯雅靖 丛舒 包鹤龄 王临虹 王宝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6-592,共7页
目的 了解中国≥40岁人群的COPD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象来源于2014-2015年中国居民COPD监测。该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5个监测点抽取≥40岁常住居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 目的 了解中国≥40岁人群的COPD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象来源于2014-2015年中国居民COPD监测。该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5个监测点抽取≥40岁常住居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对75 082名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及其COPD知识知晓情况进行频数和百分比的描述,采用复杂抽样加权估计≥40岁人群COPD知识知晓水平及其95% CI,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我国≥40岁人群的COPD疾病名称知晓率为9.2%。肺功能检查知晓率是3.6%,COPD相关知识知晓率是5.8%。上述3个知晓率均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有关,男性低于女性、60-岁组知晓率最高、大专、本科或研究生及以上者知晓率较高。此外,肺功能检查的知晓和COPD相关知识的知晓还与地区有关,东部地区的肺功能检查知晓高于中部,东部和西部地区的COPD相关知识知晓均高于中部。在COPD的症状中,气短或呼吸困难的知晓率最高(67.9%)。在COPD的危险因素中,吸烟的知晓率最高(81.3%)。COPD疾病名称的知晓途径比例最高的是电视(38.2%)。结论 2014年我国≥40岁人群的COPD知识知晓率较低。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大众的COPD宣传教育力度,从而加强对COPD疾病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检查 健康教育 知晓
原文传递
2014年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现状调查 被引量:52
10
作者 王宁 冯雅靖 +5 位作者 包鹤龄 丛舒 樊静 王宝华 王临虹 方利文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51-556,共6页
目的 吸烟是COPD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了解我国≥40岁居民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平均开始吸烟年龄及日均吸烟量等指标,为有效防控COP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源于2014-2015年中国居民COPD监测,该监测覆盖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目的 吸烟是COPD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了解我国≥40岁居民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平均开始吸烟年龄及日均吸烟量等指标,为有效防控COP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源于2014-2015年中国居民COPD监测,该监测覆盖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共调查125个监测点(县、区)的≥40岁居民75 107名,采用面对面询问调查方式,应用电子化问卷收集相关数据。对样本进行复杂抽样加权后,估计不同特征人群吸烟状况。结果 2014年中国≥40岁人群吸烟率为40.0%(95% CI:38.5%-42.0%),现在吸烟率为31.0%(95% CI:29.7%-32.0%)。男性吸烟率、现在吸烟率(74.1%、57.6%)远高于女性(5.4%、4.0%),乡村吸烟率、现在吸烟率(41.2%、32.4%)显著高于城镇(38.8%、29.5%)。吸烟者平均开始吸烟年龄为20.1(95% CI:19.7-20.5)岁。吸烟者年龄越小,平均开始吸烟年龄越早(40-、50-、60-、≥70岁年龄组吸烟人群平均开始吸烟年龄分别为18.3、19.2、20.9和23.1岁)。每日吸烟者日均吸烟量为18.9支,男性日均吸烟量(19.3支)大于女性(12.5支)。结论 中国≥40岁男性吸烟率高,乡村地区吸烟率较城镇高,给COPD防控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吸烟 横断面研究 监测
原文传递
中国2006-2012年子宫颈癌死亡情况与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51
11
作者 包鹤龄 刘韫宁 +4 位作者 王黎君 方利文 丛舒 周脉耕 王临虹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8-64,共7页
目的 分析2006-2012年中国女性人群子宫颈癌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全国疾病监测死因上报系统2006-2012年子宫颈癌死亡数据,通过死因漏报调查进行调整,分析不同城乡和东、中、西部地区我国女性子宫颈癌粗死亡率及年龄分布特征... 目的 分析2006-2012年中国女性人群子宫颈癌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全国疾病监测死因上报系统2006-2012年子宫颈癌死亡数据,通过死因漏报调查进行调整,分析不同城乡和东、中、西部地区我国女性子宫颈癌粗死亡率及年龄分布特征;采用全国第六次普查人口和Segi's世界人口计算年龄标化死亡率;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拟合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2006-2012年子宫颈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2年,我国女性子宫颈癌粗死亡率为3.15/10万,其中农村地区粗死亡率为3.45/10万,高于城市地区(2.76/10万);中部地区粗死亡率为3.77/10万,高于西部地区(3.23/10万)和东部地区(2.54/10万)。2006-2012年,全国子宫颈癌世界人口年龄标化死亡率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不同地区间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平均每年上升2.9%(95% CI:0.8%-5.0%),其中30-59岁组上升6.0%(95% CI:1.6%-10.5%);中部地区平均每年下降4.6%(95% CI:-5.9%--3.3%),其中30-59岁组-3.2%(95% CI:-5.0%--1.4%)和≥60岁组-5.7%(95% CI:-9.3%--2.0%)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而西部地区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中国人口年龄标化率变化趋势与世标率相近。结论 我国子宫颈癌下降趋于停滞,不同地区存在差异;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仍然是我国子宫颈癌防控的重点区域;而东部地区30-59岁女性子宫颈癌死亡率上升现象亟需引起重视;建立综合的子宫颈癌防控体系是继续降低我国女性子宫颈癌死亡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死亡率 趋势 死因监测
原文传递
中国2013年35~69岁女性人群子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3
12
作者 包鹤龄 王临虹 +4 位作者 王丽敏 方利文 张梅 赵振平 丛舒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8-212,共5页
目的 分析中国35~69岁女性人群子宫颈癌与乳腺癌筛查率并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2013年全国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分别纳入女性35~64岁66 130人和35~69岁72 511人分析子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率。基于复杂抽样和加权方法估计... 目的 分析中国35~69岁女性人群子宫颈癌与乳腺癌筛查率并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2013年全国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分别纳入女性35~64岁66 130人和35~69岁72 511人分析子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率。基于复杂抽样和加权方法估计筛查率及95% CI;采用Rao-Scott χ2检验不同人群筛查率差异;构建混合效应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筛查与主要影响因素关联性。结果 分析的样本中分别有26.7%(95% CI:24.6%~28.9%)接受过子宫颈癌筛查和22.5%(95% CI:20.4%~24.6%)接受过乳腺癌筛查,城市高于农村,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P〈0.000 1)。≥ 50岁女性筛查率低于35~49岁。低教育水平、未就业、低家庭收入和无医保女性接受筛查的可能性显著低于高社会经济水平女性(P〈0.000 1);居住在农村、西部地区与子宫颈癌筛查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而与乳腺癌筛查可能性较低相关(P〈0.05)。结论 应提高人群子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覆盖率,重点提高≥ 50岁及低社会经济地位人群的筛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乳腺癌 人群筛查 覆盖率
原文传递
2014-2015年中国40岁及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康复治疗情况 被引量:26
13
作者 丛舒 王宁 +7 位作者 樊静 王宝华 包鹤龄 吕学莉 冯雅靖 杨汀 王临虹 方利文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14-1020,共7页
目的了解中国≥40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的呼吸康复治疗和吸氧治疗情况,为肺康复治疗的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来源于2014-2015年中国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25个... 目的了解中国≥40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的呼吸康复治疗和吸氧治疗情况,为肺康复治疗的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来源于2014-2015年中国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25个监测点抽取≥40岁常住居民,利用电子问卷通过面对面询问的方式收集有关呼吸康复治疗和吸氧治疗的相关变量,通过肺功能检查将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EV1/FVC<70%者诊断为慢阻肺患者,共诊断患者9134例,基于复杂抽样设计估计我国≥40岁慢阻肺患者的呼吸康复治疗和吸氧治疗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9118名≥40岁慢阻肺患者纳入分析。慢阻肺患者呼吸康复治疗率为0.8%(95%CI:0.6%~1.0%),吸氧治疗率为2.5%(95%CI:2.0%~2.9%)。症状重/急性加重风险高的慢阻肺患者(慢阻肺综合评估在B、C、D组患者)的呼吸康复治疗率为1.4%(95%CI:0.9%~1.9%),吸氧治疗率为5.4%(95%CI:4.4%~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乡、地区、慢阻肺患病知晓、急性加重史和气流受限严重程度影响慢阻肺患者的呼吸康复治疗率,性别、地区、慢阻肺患病知晓、急性加重史、mMRC评级和气流受限严重程度影响患者的吸氧治疗率。结论中国≥40岁慢阻肺患者的呼吸康复治疗和吸氧治疗水平较低,应探索方便、有效的慢阻肺患者管理和肺康复治疗模式,让更多的患者获得科学的肺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监测 横断面研究 肺康复 吸氧治疗
原文传递
2014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危人群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52
14
作者 包鹤龄 丛舒 +5 位作者 王宁 樊静 冯雅靖 王宝华 王临虹 方利文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0-585,共6页
目的 了解中国≥40岁居民中COPD高危人群的分布和特征,为COPD综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象来源于2014-2015年中国居民COPD监测项目中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共调查125个监测点的≥40岁研究对象75... 目的 了解中国≥40岁居民中COPD高危人群的分布和特征,为COPD综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象来源于2014-2015年中国居民COPD监测项目中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共调查125个监测点的≥40岁研究对象75 107名。采用面对面询问调查方式收集相关信息,符合四项条件之一者定义为高危人群:慢性呼吸道症状、危险因素暴露史、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家族史。对样本进行复杂抽样加权估计高危人群比例以及95% CI。结果 74 296名调查对象纳入分析,至少符合一项条件的COPD高危人群比例为89.5%(95% CI:87.8%-91.2%),且随年龄增大比例增加(P〈0.001);男性高于女性(P〈0.001)、乡村高于城镇(P〈0.001);西部农村男性中高危人群比例最高(98.8%,95% CI:98.0%-99.6%)。至少符合两项条件、三项条件和四项条件的高危人群占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32.0%(95% CI:29.7%-34.2%)、7.4%(95% CI:6.6%-8.3%)和1.5%(95% CI:1.2%-1.8%)。在高危人群中只有一项危险因素暴露者所占比重最大(61.7%,95% CI:59.8%-63.7%)。结论 中国≥40岁居民中COPD高危人群近九成,应在该人群中开展COPD筛查,采取综合防控策略降低人群危险因素流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人群筛查 肺功能检查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1990年与2013年中国人群甲状腺癌疾病负担分析 被引量:32
15
作者 丛舒 方利文 +6 位作者 包鹤龄 冯难螽 王宁 殷鹏 李镒冲 段学宁 周脉耕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73-777,共5页
目的分析1990年与2013年中国甲状腺癌的疾病负担变化情况。方法利用2013年中国分省疾病负担研究数据,采用发病率、死亡率、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LD)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作为测量疾病负担的主要指标,比... 目的分析1990年与2013年中国甲状腺癌的疾病负担变化情况。方法利用2013年中国分省疾病负担研究数据,采用发病率、死亡率、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LD)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作为测量疾病负担的主要指标,比较1990年与2013年中国甲状腺癌的疾病负担变化情况。结果2013年中国甲状腺癌的发病人数为33939例,与1990年相比增加21898例,标化发病率由1990年的1.25/10万升至2.07/10万,增加65.6%,其中女.f生发病率上升,男性发病率下降。2013年中国因为甲状腺癌死亡4974例,比1990年增加1810例,标化死亡率下降14.29%,其中女性死亡率下降而男性死亡率上升。中国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50~54岁年龄组达到高峰。男性甲状腺癌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一直呈现上升趋势。男女性甲状腺癌的死亡率均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2013年中国因甲状腺癌造成的DALY、YLL、YLD分别为13.35、11.42、1.93万人年,与1990年相比总体DALY标化率由10.33/10万降至8.84/10万,其中YLL标化率由9.60/10万降至7.61/10万,YLD标化率由0.72/10万升至1.23/10万。2013年中国甲状腺癌发病率前三位的省份为青海、新疆和福建,最低的为西藏;与1990年相比,除天津市外各省份发病率均上升;死亡率前三位的省份为青海、香港和福建,最低的为西藏,5个省份死亡率上升。结论与1990年相比,2013年甲状腺癌的总体标化发病率上升,标化死亡率下降;虽然DALY下降,但由甲状腺癌伤残导致的疾病负担仍然处于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疾病负担 趋势 地区分布
原文传递
中国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内容与方法概述 被引量:91
16
作者 方利文 包鹤龄 +5 位作者 王宝华 冯雅靖 丛舒 王宁 樊静 王临虹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6-550,共5页
COPD是一类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2014年中国开展COPD监测项目,旨在掌握≥40岁居民COPD患病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流行和变化趋势。本文将对“中国居民COPD监测项目”内容和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监测 抽样
原文传递
我国40岁及以上吸烟人群烟草依赖严重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丛舒 王宁 +5 位作者 樊静 王宝华 安晶 包鹤龄 王临虹 方利文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07-813,共7页
目的:了解我国≥40岁吸烟人群烟草依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我国广泛开展戒烟干预提供科学数据。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4-2015年中国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5个监测点,以面对面询问调查的方式收集... 目的:了解我国≥40岁吸烟人群烟草依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我国广泛开展戒烟干预提供科学数据。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4-2015年中国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5个监测点,以面对面询问调查的方式收集≥40岁居民吸烟和烟草依赖的相关变量。应用复杂抽样加权估计我国≥40岁现在吸烟和现在每日吸烟人群烟草依赖率及其95%CI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纳入分析现在吸烟者22380人,现在每日吸烟者19999人。≥40岁现在吸烟人群的重度烟草依赖率为31.1%(29.3%~32.9%),其中男性为32.0%(30.2%~33.9%),高于女性17.6%(13.4%~21.7%);乡村为32.7%(30.2%~35.2%),高于城镇;40~59岁年龄组重度烟草依赖率较高,为33.3%(31.3%~35.2%)。≥40岁现在每日吸烟人群的重度烟草依赖率为35.0%(33.0%~37.0%),男性为35.8%(33.8%~37.8%),女性为22.0%(16.8%~27.2%)。在现在吸烟人群和每日吸烟人群中,文化程度越低,重度烟草依赖率越高;18岁以前开始吸烟者重度烟草依赖率明显高于18岁及以后开始吸烟者;有慢性呼吸道症状者的重度烟草依赖率明显高于无症状吸烟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和非患者的重度烟草依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的吸烟者的重度烟草依赖率略低于非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中部和东部地区、40~59岁年龄组、从事农林牧渔水利、生产运输和商业服务职业、文化程度低、18岁以前开始吸烟者患重度烟草依赖的风险高。结论:我国≥40岁吸烟人群的重度烟草依赖水平较高,戒烟干预服务客观需求巨大,应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我国戒烟干预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依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监测 戒烟 控烟
原文传递
1990年与2013年中国人群白血病疾病负担分析 被引量:27
18
作者 王宁 冯雅靖 +6 位作者 王宝华 方利文 丛舒 李镒冲 殷鹏 周脉耕 王临虹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83-787,共5页
目的分析1990年与2013年中国人群白血病的疾病负担及其变化情况。方法利用中国分省疾病负担研究结果,分析和比较1990年与2013年全国白血病的发病、死亡情况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LD... 目的分析1990年与2013年中国人群白血病的疾病负担及其变化情况。方法利用中国分省疾病负担研究结果,分析和比较1990年与2013年全国白血病的发病、死亡情况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LD)。描述2013年各省份白血病标化死亡率及与1990年相比白血病标化死亡率的变化情况。结果2013年中国人群白血病标化发病率为6.70/10万,标化死亡率为4.05/10万,较1990年分别降低8.84%和36.22%。2013年白血病标化DALY率、标化YLL率分别为174.58/10万和170.42/10万,较1990年分别下降44.68%和45.32%。2013年白血病标化YLD率为4.16/10万,与1990年相比,升高6.94%。年龄别数据显示,2013年,35岁以下人群因白血病死亡人数占因癌症死亡总数的比例高于10%,5岁以下儿童白血病DALY率最高,为317.61/10万。2013年与1990年相比,各省份人群白血病标化死亡率均出现下降,2013年白血病标化死亡率最高的前3个省份为新疆(4.72/10万)、宁夏(4.56/10万)和福建(4.50/10万)。结论中国人群白血病标化发病率、死亡率、DALY率和YLL率下降,但YLD率升高,儿童、青少年因白血病死亡占因癌症死亡的构成比较高。各省份白血病标化死亡率均下降,但仍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疾病负担 变化 地区分布
原文传递
2014-2015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患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被引量:23
19
作者 丛舒 姚洁宇 +7 位作者 樊静 王宁 王宝华 包鹤龄 吕学莉 冯雅靖 王临虹 方利文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34-1040,共7页
目的了解2014-2015年我国≥40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的患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2014-2015年中国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数据,共调查75107人。利用电子问卷采取面对面询问方式收集有关慢阻肺患病知晓及相... 目的了解2014-2015年我国≥40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的患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2014-2015年中国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数据,共调查75107人。利用电子问卷采取面对面询问方式收集有关慢阻肺患病知晓及相关知识知晓等信息,通过肺功能检查舒张试验后FEV1/FVC<70%诊断慢阻肺患者共9134名,基于复杂抽样设计估计我国≥40岁慢阻肺患者的患病知晓和相关知识知晓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9132名慢阻肺患者纳入分析。≥40岁慢阻肺患者的患病知晓率为0.9%(95%CI:0.6%~1.1%),慢阻肺相关知识知晓率为5.7%(95%CI:4.8%~6.6%),肺功能检查知晓率为3.4%(95%CI:2.8%~4.0%)。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有呼吸道症状和知晓慢阻肺相关知识的患者,其慢阻肺患病知晓率分别为3.9%(95%CI:2.9%~4.8%)、2.4%(95%CI:1.7%~3.1%)和7.1%(95%CI:4.5%~9.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呼吸道症状、职业粉尘和/或有害气体暴露以及慢阻肺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影响慢阻肺患者的患病知晓率。文化程度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影响患者慢阻肺相关知识知晓率;民族、文化程度、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影响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检查知晓率。结论我国≥40岁慢阻肺患者人群的患病知晓率、肺功能检查知晓率以及慢阻肺知识知晓率均较低,应采取综合的慢阻肺管理与干预措施,不断提高慢阻肺患者的诊断水平及患病知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知晓 知识 肺功能检查
原文传递
2014年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肺功能检查率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3
20
作者 方利文 包鹤龄 +5 位作者 王宝华 王宁 丛舒 樊静 冯雅靖 王临虹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93-599,共7页
目的 了解中国≥40岁居民肺功能检查状况及其分布特征,为完善COPD综合防控策略与措施,评价综合防控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对象来源于2014-2015年中国居民COPD监测调查,该监测覆盖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5个监测县/区,采用... 目的 了解中国≥40岁居民肺功能检查状况及其分布特征,为完善COPD综合防控策略与措施,评价综合防控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对象来源于2014-2015年中国居民COPD监测调查,该监测覆盖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5个监测县/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共调查≥40岁常住居民75 107人,以面对面询问调查方式收集调查对象既往肺功能检查情况。对样本进行复杂抽样加权,估计≥40岁居民肺功能检查率及其95% CI。结果 74 591名调查对象纳入分析。中国≥40岁居民肺功能检查率为4.5%(95% CI:3.7%-5.2%),男性高于女性(P〈0.001),城镇高于乡村(P〈0.001),且随居民文化程度增高呈上升趋势(P〈0.001)。在职业分布中,离退休人员的肺功能检查率最高为10.8%(95% CI:8.2%-13.3%),农林牧渔水利行业人群肺功能检查率最低为2.4%(95% CI:2.0%-2.9%)。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有呼吸道症状的居民肺功能检查率较高,分别为13.4%(95% CI:10.5%-16.4%)、15.0%(95% CI:10.5%-19.4%)。曾经吸烟者肺功能检查率为7.4%(95% CI:6.0%-8.8%),略高于现在吸烟和从不吸烟者,分别为4.7%(95% CI:3.9%-5.5%)和3.9%(95% CI:3.0%-4.7%)。在不同特征人群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乡村居民肺功能检查率最低(1.8%,95% CI:1.2%-2.3%),有呼吸道症状的城镇居民肺功能检查率最高(20.2%,95% CI:12.6%-27.8%)。结论 中国≥40岁居民肺功能检查水平极低,应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其肺功能检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功能检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