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肿瘤疾病中SERPINA3/Serpina3c介导的细胞信号轴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覃梦岚 朱素梅 +2 位作者 黎芳 梁健钦 丘琴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621-628,共8页
SERPINA3/Serpina3c是一种丝氨酸(或半胱氨酸)肽酶抑制剂,可抑制组织蛋白酶G活性,发挥抗炎作用。目前对SERPINA3/Serpina3c功能的了解大多数来自于癌变背景下的研究,认为它参与基因表达、细胞周期、凋亡、信号转导和癌变等多种细胞生物... SERPINA3/Serpina3c是一种丝氨酸(或半胱氨酸)肽酶抑制剂,可抑制组织蛋白酶G活性,发挥抗炎作用。目前对SERPINA3/Serpina3c功能的了解大多数来自于癌变背景下的研究,认为它参与基因表达、细胞周期、凋亡、信号转导和癌变等多种细胞生物学过程。近年来,SERPINA3/Serpina3c在非肿瘤疾病中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系统分析了SERPINA3/Serpina3c的研究热点和趋势,综述了SERPINA3/Serpina3c在非肿瘤疾病对细胞信号轴的调控机制,为SERPINA3/Serpina3c在非肿瘤疾病中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RPINA3 Serpina3c 信号通路 CITESPACE 文献计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脉散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莫惠晴 丘琴 +4 位作者 覃春萍 李鹏飞 刘晓芳 史俊豪 古宝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1-180,共10页
生脉散为治疗气阴两虚证的常用方,具有益气生津,敛阴止汗的功效。现代临床上生脉散常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还有抗休克及抗肿瘤的作用。综述了近年来生脉散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并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 生脉散为治疗气阴两虚证的常用方,具有益气生津,敛阴止汗的功效。现代临床上生脉散常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还有抗休克及抗肿瘤的作用。综述了近年来生脉散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并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的概念对生脉散的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提出人参皂苷Rg_(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_(1)、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麦冬皂苷D、甲基麦冬酮A等成分可作用生脉散的质量标志物,为生脉散的质量控制以及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脉散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质量标志物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屏风散的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李鹏飞 丘琴 +4 位作者 覃春萍 莫惠晴 刘晓芳 史俊豪 古宝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07,共7页
玉屏风散为扶正固本的经典名方,主治表虚自汗证,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抗病毒、调节免疫作用等药理作用,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感冒、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等。总结了近年来玉屏风散的化学成分、药理作... 玉屏风散为扶正固本的经典名方,主治表虚自汗证,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抗病毒、调节免疫作用等药理作用,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感冒、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等。总结了近年来玉屏风散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并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五原则”对玉屏风散的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揭示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汉黄芩素、槲皮素、山柰酚、亥茅酚苷、芒柄花素、白术内酯Ⅰ-Ⅲ、黄芪皂苷Ⅰ-Ⅱ、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β-谷甾醇、黄芩素、大豆皂苷、黄芪皂苷Ⅳ、异黄芪皂苷Ⅰ-Ⅱ、β-香树脂醇、异紫花前胡内酯可作为玉屏风散的质量标志物,可为建立玉屏风散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体系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屏风散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质量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茵陈蒿汤治疗肝胆疾病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覃春萍 丘琴 +4 位作者 李鹏飞 莫惠晴 史俊豪 刘晓芳 古宝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8-214,共7页
茵陈蒿汤源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一书,是治黄疸第一良方。具有清热、利湿、解毒和退黄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方有保护肝损伤及抗肝纤维化等保肝利胆作用,临床上以治疗黄疸型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为主。综述了茵陈蒿汤在化学成... 茵陈蒿汤源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一书,是治黄疸第一良方。具有清热、利湿、解毒和退黄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方有保护肝损伤及抗肝纤维化等保肝利胆作用,临床上以治疗黄疸型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为主。综述了茵陈蒿汤在化学成分,肝胆疾病的治疗及其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这一概念中的五原则途径和以现代生物学技术为基础的代谢组学研究、网络药理学等来预测分析茵陈蒿汤质量标志物。提示绿原酸、滨蒿内酯、茵陈色原酮、栀子苷、西红花苷Ⅰ、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可作为该复方的Q-marker,以期为茵陈蒿汤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蒿汤 化学成分 肝胆疾病 质量标准 质量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凹叶景天茎叶中槲皮素、山奈素、异鼠李素的含量 被引量:6
5
作者 丘琴 庾丽峰 +4 位作者 陈明伟 甄丹丹 黄丽锦 甄汉深 许玉华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8-104,共7页
本文建立了HPLC法同时测定凹叶景天茎叶中槲皮素、山奈素、异鼠李素3个成分含量的方法。采用phenomenon Germini C18(5μm,4.6mm×250m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体积分数0.1%磷酸(体积比55∶45)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70nm,在定... 本文建立了HPLC法同时测定凹叶景天茎叶中槲皮素、山奈素、异鼠李素3个成分含量的方法。采用phenomenon Germini C18(5μm,4.6mm×250m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体积分数0.1%磷酸(体积比55∶45)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70nm,在定量范围内,色谱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精密度试验、重复性试验和稳定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加样回收率为97.8%~99.1%,所建立的凹叶景天药材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凹叶景天药材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叶景天 含量测定 HPLC 槲皮素 山奈素 异鼠李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利叶抗炎活性部位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丘琴 刘玉雯 +2 位作者 甄汉深 范秀春 甄丹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42,共6页
目的筛选龙利叶的抗炎活性部位,并探讨其活性部位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选用KM小鼠,随机分组,分别为模型组,醋酸地塞米松组(3 mg·kg-1),龙利叶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小鼠足... 目的筛选龙利叶的抗炎活性部位,并探讨其活性部位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选用KM小鼠,随机分组,分别为模型组,醋酸地塞米松组(3 mg·kg-1),龙利叶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和小鼠棉球肉芽肿模型,研究龙利叶的抗炎作用;通过研究龙利叶抗炎活性部位提取物对去除双侧肾上腺小鼠耳廓肿胀、足趾肿胀、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小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和对角叉菜胶致大鼠急性胸膜炎的影响,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分别按照PGE2、TNF-α、NO、MDA(TBA法)试剂盒说明测定急性胸膜炎大鼠的PGE2、TNF-α、NO、MDA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结果龙利叶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95%乙醇部位提取物能减少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程度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降低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和减少小鼠棉球肉芽肿的湿重(P<0.05或P<0.01),减少去除双侧肾上腺小鼠耳廓肿胀和足趾肿胀,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和减少小鼠棉球肉芽肿(P<0.05或P<0.01),乙酸乙酯部位部位提取物能降低角叉菜胶致大鼠急性胸膜炎的PGE2、TNF-α的含量,正丁醇部位、95%乙醇部位提取物降低角叉菜胶致大鼠急性胸膜炎的PGE2、TNF-α、NO的含量。结论龙利叶的抗炎活性部位为乙酸乙酯、正丁醇、95%乙醇部位,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其抗炎机制主要与减少PGE2、TNF-α、NO的含量有关,本研究为龙利叶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利叶 抗炎作用 抗炎作用机制 活性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脷叶茎显微和薄层色谱鉴别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丘琴 陈明伟 +1 位作者 甄汉深 黄培倩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30-1334,共5页
龙脷叶(Sauropus spatulifolius Beille)为大戟科守宫木属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广西和广东等地,为广西常用壮药,具有润肺止咳、通便之功效,在民间使用广泛。现代研究表明,龙脷叶具有较好的抗炎和镇痛作用。全草均可入药,为国家药典... 龙脷叶(Sauropus spatulifolius Beille)为大戟科守宫木属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广西和广东等地,为广西常用壮药,具有润肺止咳、通便之功效,在民间使用广泛。现代研究表明,龙脷叶具有较好的抗炎和镇痛作用。全草均可入药,为国家药典收载品种。但其鉴别方法尚未完全建立,质量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其叶与根的显微鉴别已有报道,而茎的鉴别未见有相关报道,因此有必要对龙脷叶茎的鉴别方法进行研究。该研究采用生药学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法对龙脷叶的茎进行了鉴别。结果表明:龙脷叶茎的主要显微特征为木栓层有7~12列细胞,皮层中含有较多淀粉粒,并含有纤维束,韧皮部窄,木质部宽,射线明显,髓部大;粉末可见螺纹、网纹及梯纹导管,伴有草酸钙簇晶,淀粉粒较小,有纤维。薄层色谱采用对照药材进行对照,发现样品斑点与对照药材斑点数量和位置一一对应。上述特征可作为鉴别和制定龙脷叶茎质量标准的参考依据,该研究结果为建立龙脷叶茎的鉴别方法以及进一步建立其质量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脷叶 显微鉴别 薄层色谱鉴别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药龙利叶茎H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丘琴 甄汉深 +2 位作者 陈明伟 黄培倩 范秀春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6-121,共6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壮药龙利叶茎的HPLC指纹图谱。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0.08%醋酸溶液(体积比)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nm,柱温为25℃,流速为1mL/min,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壮药龙利叶茎的HPLC指纹图谱。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0.08%醋酸溶液(体积比)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nm,柱温为25℃,流速为1mL/min,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批龙利叶茎的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14个共有指纹峰,相似度均达到0.9以上,为建立龙利叶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利叶茎 指纹图谱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脷叶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丘琴 赵芯芝 +1 位作者 甄汉深 吴滨滨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1-333,共3页
目的:研究龙脷叶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等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龙脷叶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共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目的:研究龙脷叶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等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龙脷叶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共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0-二十碳烯酸(Ⅰ)、十六烷酸(Ⅱ)、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Ⅲ)、2-乙酰基吡咯(Ⅳ)、β-谷甾醇(Ⅴ)、山柰酚(Ⅵ)、Leucoceramides A(Ⅶ)。结论:化合物Ⅰ~Ⅳ、Ⅵ、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脷叶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药扁担藤H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丘琴 陈明伟 +2 位作者 甄汉深 蒋兰兰 范秀春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3-79,共7页
建立壮药扁担藤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Ultimate C_(18)(5μm,4.6×250mm)色谱柱对10批壮药扁担藤提取液进行分离分析,以乙腈-0.1%醋酸溶液(体积分数)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8nm,柱温为30℃,流速为1.0mL/min... 建立壮药扁担藤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Ultimate C_(18)(5μm,4.6×250mm)色谱柱对10批壮药扁担藤提取液进行分离分析,以乙腈-0.1%醋酸溶液(体积分数)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8nm,柱温为30℃,流速为1.0mL/min,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批壮药扁担藤的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12个共有指纹峰,相似度基本达到0.9以上,为建立壮药扁担藤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担藤 指纹图谱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度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的扁担藤抗炎谱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丘琴 卢显兴 +4 位作者 阮必高 刘玉雯 郭炎玲 黄秋艳 甄丹丹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9-373,共5页
目的:基于灰色关联度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的扁担藤乙酸乙酯部位抗炎谱效关系研究。方法:建立10批扁担藤乙酸乙酯部位HPLC指纹图谱,以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棉球肉芽肿为炎症模型,进行药效学实验,分别用灰色关联度法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 目的:基于灰色关联度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的扁担藤乙酸乙酯部位抗炎谱效关系研究。方法:建立10批扁担藤乙酸乙酯部位HPLC指纹图谱,以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棉球肉芽肿为炎症模型,进行药效学实验,分别用灰色关联度法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将指纹图谱和药效数据相关联,研究其谱效关系。结果:建立的指纹图谱确定了13个共有峰。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与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扁担藤乙酸乙酯部位1、2号色谱峰对耳肿胀(急性炎症)小鼠具有缓解作用,1、6号色谱峰对棉球肉芽肿(慢性炎症)小鼠有缓解作用,其中色谱峰2为原儿茶酸。结论:扁担藤的抗炎作用是多种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体现了中药多组分协同发挥药效的特点,灰色关联度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可作为筛选与预测中药药效物质组分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担藤 抗炎作用 指纹图谱 谱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种分析模式建立赪桐根HPLC指纹图谱 被引量:3
12
作者 丘琴 郭炎玲 +4 位作者 潘翠柳 秦祖杰 甄丹丹 谢凤凤 魏江存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35-639,共5页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赪桐根75%乙醇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方法:色谱柱为Thermo ODS-2 HYPERSIL(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5%冰醋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5μL;建立指纹图...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赪桐根75%乙醇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方法:色谱柱为Thermo ODS-2 HYPERSIL(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5%冰醋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5μL;建立指纹图谱,分别采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建立的指纹图谱共确定12个共有峰,指认其中3个成分,10批赪桐根HPLC指纹图谱与对照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60,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均将赪桐根分为4类。结论:建立的不同产地赪桐根75%乙醇提取物指纹图谱方法稳定、可靠,可为赪桐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赪桐根 指纹图谱 相似度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利叶茎急性毒性和抗炎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丘琴 黄培倩 +1 位作者 甄汉深 范秀春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1-542,共2页
目的研究龙利叶茎水提液的急性毒性和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寇氏法对龙利叶茎水提液的急性毒性进行研究;以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等急性炎症模型,小鼠棉球肉芽肿的慢性炎症模型评价龙利茎水提液的抗炎作用。... 目的研究龙利叶茎水提液的急性毒性和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寇氏法对龙利叶茎水提液的急性毒性进行研究;以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等急性炎症模型,小鼠棉球肉芽肿的慢性炎症模型评价龙利茎水提液的抗炎作用。结果龙利叶茎水提液的LD_(50)为160.55 g·kg^(-1),高剂量的龙利叶茎水提液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高、中、低剂量的龙利叶茎水提液均能降低小鼠棉球肉芽肿的湿重,但龙利叶茎水提液对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较小。结论龙利叶茎水提液毒性较小,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利叶茎 急性毒性 抗炎作用
原文传递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赪桐根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5
14
作者 丘琴 黄秋艳 +4 位作者 卢显兴 秦祖杰 潘翠柳 黄栎屾 魏江存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9-114,I0042,共7页
目的研究赪桐根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含量测定,为赪桐药材的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方法以赪桐根中总黄酮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复合酶的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等因素对赪桐根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在单因... 目的研究赪桐根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含量测定,为赪桐药材的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方法以赪桐根中总黄酮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复合酶的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等因素对赪桐根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再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考察复合酶的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3个自变量之间相互作用对提取赪桐根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通过对以上3个自变量各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选取最佳的提取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同时,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赪桐总黄酮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制备不同产地赪桐根的供试样品,经显色后,以芦丁做对照,在波长为500 nm下测定吸光度。结果赪桐根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酶的用量是0.35%,酶解温度为62℃,酶解时间为125.7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总黄酮含量的预测值为10.37 mg/g。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说明不同产地的赪桐根中的总黄酮含量有较大的差异。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复合酶酶解赪桐根总黄酮提取工艺条件合理、稳定可行,操作简便、快捷,为测定赪桐根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提供科学依据。不同产地药材因生长环境、湿度、阳光、温度等因素对赪桐根中总黄酮含量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赪桐根 总黄酮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提取工艺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玄参种子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丘琴 岑菲菲 甄汉深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0-232,共3页
目的:对苦玄参种子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系统溶剂分离法和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UV、IR、1H-NMR、13C-NMR、MS)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鉴定了其中6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大黄酚(Ⅰ)、1-羟基-6... 目的:对苦玄参种子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系统溶剂分离法和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UV、IR、1H-NMR、13C-NMR、MS)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鉴定了其中6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大黄酚(Ⅰ)、1-羟基-6-甲基蒽醌(Ⅱ)、β-谷甾醇(Ⅲ)、白桦脂醇(Ⅳ)、醋酸N-苯甲酰-苯丙氨基-L-苯丙氨酮(Ⅴ)、苦玄参酮I(Ⅵ)。结论:其中,化合物Ⅰ、Ⅱ、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玄参 种子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同时测定赪桐根3种不同极性部位咖啡酸、毛蕊花糖苷及山柰酚的含量 被引量:2
16
作者 丘琴 卢诗剑 +3 位作者 潘翠柳 秦祖杰 魏江存 甄汉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40-144,共5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对赪桐根3种不同极性部位咖啡酸、毛蕊花糖苷及山柰酚的含量进行测定,比较3种不同极性部位含量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Thermo ODS-2 HYPERSIL(4.6 mm×250 mm,5μm);以甲醇-0.05%冰醋酸为流动...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对赪桐根3种不同极性部位咖啡酸、毛蕊花糖苷及山柰酚的含量进行测定,比较3种不同极性部位含量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Thermo ODS-2 HYPERSIL(4.6 mm×250 mm,5μm);以甲醇-0.05%冰醋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20 nm,流速1.0 m L/min,柱温30℃,进样量为15μL。结果 HPLC法测定咖啡酸、毛蕊花糖苷及山柰酚,分别在2.01~100.50μg/m L(R=0.9996)、101.50~3022.50μg/m L(R=0.9997)、7.61~761.25μg/m L(R=0.9999)的线性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赪桐根不同极性部位中同种成分的含量具有明显的差异,不同产地药材所含同种成分的含量亦有很大的差异。结论建立了HPLC法测定赪桐根3种不同极性部位咖啡酸、毛蕊花糖苷及山柰酚的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可为制定赪桐根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赪桐根 咖啡酸 毛蕊花糖苷 山柰酚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匙羹藤花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丘琴 甄汉深 黄培倩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5-577,共3页
目的:对匙羹藤花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匙羹藤花挥发性成分,并采用GC-MS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从匙羹藤花挥发性成分中共分离出55个化合物,初步鉴定出33个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88.73%。匙羹藤花挥发性成分... 目的:对匙羹藤花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匙羹藤花挥发性成分,并采用GC-MS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从匙羹藤花挥发性成分中共分离出55个化合物,初步鉴定出33个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88.73%。匙羹藤花挥发性成分主要为植醇、(Z)-9-二十三烯、二十一烯、(E)-3-二十碳烯、(Z)-2-甲基-2-二十二烷。结论: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匙羹藤花化学成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匙羹藤花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药思维培养的中药分析教学的探讨与实践 被引量:7
18
作者 丘琴 甄汉深 +3 位作者 秦华珍 张振伟 刘振杰 谢凤凤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25期249-252,共4页
中医药思维是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目标,是中药人才的特色和优势。为了提高学生的中医药思维能力,结合中药分析课程的特点,从加强授课教师中医药思维的培养和"双思维并重"的原则、中医药思维在中药分析教学中的作用、综... 中医药思维是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目标,是中药人才的特色和优势。为了提高学生的中医药思维能力,结合中药分析课程的特点,从加强授课教师中医药思维的培养和"双思维并重"的原则、中医药思维在中药分析教学中的作用、综合实验设计和充分利用课外资源等方面阐述基于中医药思维培养的中药分析教学,为中药分析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思维 中药分析 教学改革 能力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匙羹藤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丘琴 甄汉深 石琳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084-3083,共2页
目的分离和分析广西匙羹藤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西匙羹藤叶挥发油,并用GC-MS法分离分析其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从匙羹藤叶的挥发油中分离出36个化学成分,鉴定了21个化学成分(占总质量的87.7%)。结论广西匙羹... 目的分离和分析广西匙羹藤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西匙羹藤叶挥发油,并用GC-MS法分离分析其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从匙羹藤叶的挥发油中分离出36个化学成分,鉴定了21个化学成分(占总质量的87.7%)。结论广西匙羹藤叶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是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37.07%)和植物醇(32.75%);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匙羹藤叶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挥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匙羹藤果实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被引量:2
20
作者 丘琴 甄汉深 黄晓玉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858-1860,共3页
目的:研究匙羹藤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通过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匙羹藤果实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正二十九烷(1)、香树脂醇桂皮酸酯(2)、3β-24-methyle... 目的:研究匙羹藤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通过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匙羹藤果实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正二十九烷(1)、香树脂醇桂皮酸酯(2)、3β-24-methylene-9,19-cyclolanostan-3-ol(3)、羽扇豆醇桂皮酸酯(4)、β-谷甾醇(5)、豆甾醇(6)、豆甾醇-3-O-葡萄糖苷(7)、牛弥菜醇A(8)、3β,8,12β,14β,17,20-hexahydroxy-14β,17α-pregn-5-ene(9)。结论:其中,化合物1~3、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匙羹藤果实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