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南黄土区中庄小流域土壤密度坡面变化及尺度效应
1
作者 韩新生 许浩 +5 位作者 刘广全 安钰 董立国 王月玲 万海霞 郭永忠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82,共11页
[目的]分析土壤密度在坡面上的变化特征及尺度效应,探讨土壤密度坡面尺度转换路径,为精准监测土壤密度、科学评价土壤功能、指导土壤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宁夏南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中庄小流域,选择3个退耕还林还草后的典型坡... [目的]分析土壤密度在坡面上的变化特征及尺度效应,探讨土壤密度坡面尺度转换路径,为精准监测土壤密度、科学评价土壤功能、指导土壤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宁夏南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中庄小流域,选择3个退耕还林还草后的典型坡面,按坡位从上至下设置了5个样地,调查各样地的植被类型、土地利用、立地条件等,采用环刀法分层测定了200 cm深度的土壤密度。[结果]在东坡、西坡、南坡,土壤密度随土层加深基本表现为线性增加,土层每加深10 cm土壤密度平均增加0.0062,0.0036,0.0075 g/cm^(3),其原因为植被根系、土壤有机质、压实作用的土层差异。在0—200 cm土层,东坡和南坡土壤密度坡面均值均为1.22 g/cm^(3),低于西坡(1.26 g/cm^(3))。3个坡面土壤密度的坡面变化存在差异,东坡、西坡、南坡沿坡变化表现为逐渐增加或先增后减、先升后降、先降后升,整体上为坡面下部大于上部,主要原因包括植被类型、土地利用、人类活动、恢复年限等坡面差异。以离坡顶水平距离增加100 m土壤密度坡面滑动平均值的变化量评价坡面尺度效应,0—200 cm土层的平均土壤密度坡面尺度效应在东坡为0.032(g/cm^(3))/100 m,在西坡为0.024(g/cm^(3))/100 m(离坡顶0—250 m)和-0.007(g/cm^(3))/100 m(离坡顶250—329 m),在南部为-0.011(g/cm^(3))/100 m(离坡顶0—140 m)和0.018(g/cm^(3))/100 m(离坡顶140—368 m)。构建3个坡面不同坡位样地各土层的土壤密度与坡面均值的比值随离坡顶水平距离增加而变化的关系式(R2>0.80,p<0.0001),且基于拟合关系式预测的土壤密度坡面均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2.5%,藉此可由任一坡位样地土壤密度测定值准确便捷地估算坡面均值。[结论]半干旱黄土区土壤密度坡面变化和坡位差异明显,且植被类型、人为干扰、土地利用等对土壤密度坡面分布格局影响较大,未来应加强主要作用因子对土壤密度坡面变化及尺度效应的贡献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密度 坡面变化 尺度效应 植被类型 半干旱黄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3种草本根土复合体抗冲性及其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万海霞 许浩 +5 位作者 王月玲 韩新生 董立国 郭永忠 安钰 贾廷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127,共13页
[目的]明确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3种草本根土复合体抗冲性差异及其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为研究区生态建设质量提升及植被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研究区常见草本百里香、星毛委陵菜、长芒草根土复合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原状土... [目的]明确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3种草本根土复合体抗冲性差异及其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为研究区生态建设质量提升及植被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研究区常见草本百里香、星毛委陵菜、长芒草根土复合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原状土水槽冲刷法,并利用LA-S根系扫描分析系统,研究不同草本0—15 cm土层根土复合体抗冲性能及其与根、土的关系。[结果](1) 3种草本0—15 cm土层根土复合体抗冲性大小为星毛委陵菜(53.7 L·h/g)>百里香(36.5 L·h/g)>长芒草(14.2 L·h/g),星毛委陵菜根土复合体抗冲性最强。(2) 3种草本根系根长密度、表面积密度、体积密度和比根长分别为4.25~10.56 cm/cm^(3),42.95~111.51 mm^(2)/cm^(3),5.04~17.94 mm^(3)/cm^(3),35.06~67.96 m/g,根长密度等参数百里香明显大于其他草本。(3)各草本根系分布土壤的有机碳含量百里香(1.437%)>星毛委陵菜(1.290%)>长芒草(0.430%)。根系土壤黏粒含量百里香是星毛委陵菜、长芒草的1.14倍、1.20倍。3种草本土壤团聚体参数MWD,GMD,R_(>0.25)分别为13.80~18.23 mm, 7.15~11.11 mm, 43.06%~70.05%,各指标星毛委陵菜最大。(4)根系、土壤均能直接或间接、单独或共同影响根土复合体抗冲性。百里香土壤黏粒、粉粒、砂粒及团聚体直接影响土体抗冲性,其大部分根系还通过影响土壤机械组成和有机碳含量间接影响抗冲性。星毛委陵菜土壤粉粒和大部分细根直接影响土体抗冲性,其0~0.5 mm根、土壤黏粒、砂粒还通过影响土壤团聚体等间接影响抗冲性。长芒草土壤砂粒、0~1.0 mm根直接影响土体抗冲性,其特定细根还通过影响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含量间接影响抗冲性。[结论]3种草本根土复合体抗冲性大小有明显差异,根系、土壤均能影响其抗冲性能,在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进行生态建设应考虑不同草本(植被)的抗冲性能,并在改善相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加以科学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草本根土复合体 抗冲性 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黄土区稀疏带状山杏人工林土壤湿度动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韩新生 许浩 +5 位作者 蔡进军 董立国 郭永忠 王月玲 万海霞 安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90,共12页
【目的】以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带状山杏人工林为例,揭示林带内与带间的不同深度处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及其关键环境影响因素,为半干旱区林草植被科学管理及雨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2020—2022年,在宁夏彭阳县山杏人工林带内... 【目的】以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带状山杏人工林为例,揭示林带内与带间的不同深度处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及其关键环境影响因素,为半干旱区林草植被科学管理及雨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2020—2022年,在宁夏彭阳县山杏人工林带内和带间各布设1套200 cm测深的智墒传感器,分层逐时监测土壤体积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变化,同时布设1台气象站连续监测近地面降水、气温、空气湿度等气象条件,采用相关分析探究土壤湿度对前1日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和气象因子的响应规律。【结果】2020年和2021年为平水年,降水量分别为467.4和440.8 mm;2022年为枯水年,降水量为354.8 mm;土壤体积含水量平均值为平水年(2021年,17.0%)显著高于枯水年(2022年,14.3%)。土壤体积含水量随土层加深呈近线性增加,其斜率表现为林带间高于林带内,平水年高于枯水年。在0~120 cm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量为林带内(15.3%)高于林带间(14.0%),但在120~200 cm土层为林带间(17.6%)高于林带内(16.8%)。在0~60 cm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异系数为林带间(42.9%)高于林带内(37.8%),但在60~200 cm土层为林带内(23.2%)高于林带间(19.1%)。土壤湿度变化的季节格局为:相对稳定期(3—4月)、耗损期(5—8月)、恢复期(9—11月)和衰退期(12月—次年2月),最大值多出现在4月,最小值出现在8月(平水年)和12月(枯水年);土壤湿度变化的垂直空间格局为:速变层(0~50 cm)、活跃层(50~90 cm)、次活跃层(90~170 cm)、相对稳定层(170~200 cm)。相关分析发现,土壤湿度日变化相关性最强的环境因子为正相关的前1日土壤湿度和负相关的土壤温度,月变化相关性最强的环境因子为负相关的土壤温度。【结论】宁夏黄土区稀疏带状山杏人工林林带内和林带间土壤湿度在季节和剖面上均表现出较大波动,枯水年比平水年波动的层次更深。综合分析发现前1日土壤湿度、土壤温度、气象因子均是影响枯水年和平水年日及月尺度各剖面层次土壤湿度变化的要素。其中,前1日土壤湿度和土壤温度为主要影响因子;在0~120 cm土层内的土壤湿度为林带内高于林带间。本研究结果对宁夏半干旱黄土区水平沟整地后退化植被科学恢复及土壤水分高效利用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杏人工林 土壤湿度 土壤温度 气象因子 水平沟整地 半干旱黄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黄土区不同人工植被类型深层土壤水分亏缺评价
4
作者 王月玲 许浩 +4 位作者 安钰 万海霞 董立国 韩新生 袁心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5-223,共9页
【目的】开展评估不同人工植被类型深层土壤水分亏缺程度,能为区域科学合理实施植被恢复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宁夏彭阳中庄小流域5种不同植被类型(山桃林、沙棘林、柠条林、苜蓿地,农田为对照)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水分相对亏缺... 【目的】开展评估不同人工植被类型深层土壤水分亏缺程度,能为区域科学合理实施植被恢复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宁夏彭阳中庄小流域5种不同植被类型(山桃林、沙棘林、柠条林、苜蓿地,农田为对照)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CSWDI)和干燥化指数(SDI)定量评价模型,对不同植被类型下0~1 000 cm土壤水分亏缺及干燥化程度进行定量化分析与评价。【结果】不同植被类型深层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差异明显,0~1 000 cm平均土壤水分含量呈现出农地(16.29%)>山桃林(13.06%)>沙棘林(12.22%)>柠条林(9.12%)>苜蓿地(8.08%)。在垂直剖面上,土壤水分随土层深度增加总体呈现先减小后增加再逐渐稳定的趋势。在0~1 000 cm农地基本没有水分亏缺和干层发生,山桃林、柠条林、沙棘林和苜蓿地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土壤水分亏缺现象,平均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分别为0、0.22、0.62、0.35、0.79,平均土壤干燥化指数分别为185.5%、67.45%、51.55%、87.35%、36.10%,5种植被类型中苜蓿地土壤水分亏缺最严重,其次为柠条林、沙棘林、山桃林、农地。山桃林、柠条林、沙棘林、苜蓿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干层分布,分别呈现中度、轻度和严重干燥化,干层厚度(DSLT)分别为890、860、800、920 cm,DSL-SWC分别为12.42%、8.14%、11.56%、7.76%。【结论】宁南黄土区不同人工植被类型对深层土壤水分亏缺具有明显影响,导致不同程度土壤干层发生,其中苜蓿地土壤水分亏缺最严重,应采取相应措施恢复土壤水分,促进区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土壤水分 水分亏缺 宁南黄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泳池式低温供热堆用衰减筒的设计
5
作者 周寅鹏 柯国土 +9 位作者 刘兴民 黄毅 李海亮 卢小钦 温兰冠 万海霞 庄毅 郭志家 彭朝晖 张占利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1-526,共6页
衰减筒是池式低温供热堆的主要部件,其功能是保证堆芯出口的放射性冷却水在衰减筒内的滞留时间不低于100s,使短周期放射性核素在池内大量衰减,从而使一回路的放射性水平显著降低。根据整体布置要求,该衰减筒的筒体结构为不规则扇形结构... 衰减筒是池式低温供热堆的主要部件,其功能是保证堆芯出口的放射性冷却水在衰减筒内的滞留时间不低于100s,使短周期放射性核素在池内大量衰减,从而使一回路的放射性水平显著降低。根据整体布置要求,该衰减筒的筒体结构为不规则扇形结构,并在内部设置有分流板和孔板。其设计工作主要包括结构设计、冷却水衰减时间计算以及结构件的强度分析计算,并通过相关计算结果对设计进行优化。最终的设计结果表明,衰减筒的结构设计满足功能要求,冷却水在衰减筒内的衰减时间不低于100s,且强度分析计算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减筒 低温供热堆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耕和休耕改善黄绵土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
6
作者 董立国 白晓雄 +8 位作者 许浩 胡斯乐 韩新生 王月玲 郭永忠 安钰 万海霞 何钰 蔡进军 《土壤与作物》 2024年第3期294-304,共11页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组成单元,对土壤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探究耕作措施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有助于为耕作措施的制定和土壤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基于5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分析了免耕+秸秆覆盖(NTMS)、休耕(AL...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组成单元,对土壤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探究耕作措施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有助于为耕作措施的制定和土壤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基于5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分析了免耕+秸秆覆盖(NTMS)、休耕(AL)和常规耕作(CK)对黄绵土0~20 c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的影响,并解析其与土壤性质间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NTMS和AL显著增加了>5 mm粒径团聚体含量、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0.25 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质量,显著降低了<0.25 mm粒径团聚体含量和分形维数(D);土壤容重(BD)、饱和持水量(SM)和毛管持水量(CMC)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土壤有机质(SOM)、可蚀性因子(K)、pH和过氧化氢酶(CA)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这7项因子可以解释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92.0%的变异,解释率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CMC(33.6%)、SM(25.8%)、BD(11.4%)、SOM(8.71%)、pH(5.42%)、CA(5.27%)和K(1.86%)。免耕+秸秆覆盖耕作措施和短期休耕(3年)促进黄绵土>5 mm粒径团聚体的形成,增加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绵土 土壤团聚体 保护性农业 黄土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覆盖材料对红梅杏园土壤温度日变化的影响
7
作者 郭永忠 许浩 +3 位作者 韩新生 安钰 董立国 万海霞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6期29-35,共7页
为了探明不同材料覆盖对红梅杏园土壤温度时空变化的特征,设置覆盖锯末、麦草、白膜和黑膜四个覆盖处理,以常规栽培为对照,探析红梅杏园土壤温度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温度日变化、空气温度日变化、太阳辐射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形式... 为了探明不同材料覆盖对红梅杏园土壤温度时空变化的特征,设置覆盖锯末、麦草、白膜和黑膜四个覆盖处理,以常规栽培为对照,探析红梅杏园土壤温度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温度日变化、空气温度日变化、太阳辐射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形式变化,都随太阳高度角增大而增大,随太阳高度角减小而减小,只是到达高峰时间不同,到达高峰时间由早到晚依次为太阳辐射、土壤温度、空气温度;土壤不同深度土层温度曲线变化规律相同,也呈单峰型变化,但变化幅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土壤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出现时间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延后;覆盖地膜对提升土壤温度作用明显,提升效果达到13%~74%,尤其是覆盖白膜,各层土壤温度较对照高5.4~13.5℃。覆盖麦草和锯末土壤平均温度较对照低0.2~12℃,土壤温度达到一日内最低温时,浅层土壤温度较对照高0.3~3.1℃。说明覆盖地膜有利于土壤热量的积累,高温时覆盖锯末和麦草能缓冲地温剧烈变化,低温时能起到保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梅杏 覆盖材料 土壤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黄土区典型坡面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尺度效应 被引量:1
8
作者 韩新生 刘广全 +5 位作者 许浩 董立国 郭永忠 安钰 万海霞 王月玲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31,共13页
【目的】定量认识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在坡面上的空间异质性及尺度效应,探索“由点及面”估算坡面平均SOC含量的精确便捷途径,为细致刻画坡面土壤资源状况、全面理解生态系统碳循环、制定土壤高质量管理方案提供科学基础。【方法】在宁... 【目的】定量认识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在坡面上的空间异质性及尺度效应,探索“由点及面”估算坡面平均SOC含量的精确便捷途径,为细致刻画坡面土壤资源状况、全面理解生态系统碳循环、制定土壤高质量管理方案提供科学基础。【方法】在宁夏半干旱黄土丘陵区,选择3个相邻的由退耕还林工程形成的典型坡面,从坡顶向坡脚设置连续样点,调查各样点的土地利用、植被特征、立地条件及表层(0^20 cm)SOC含量,分析其坡向差异、坡位变化;以“离坡顶的水平距离或相对距离”为自变量,以表层SOC含量的顺坡滑动平均值为因变量,定量描述坡面尺度效应;再以坡面上任一样点表层SOC含量与坡面平均值的比值为因变量,实现由“点”到“面”的尺度上推。【结果】研究区表层SOC含量存在明显的坡向差异、坡位变化、尺度效应。表层SOC含量的坡面平均值在南坡(7.60 g·kg^(-1))最高,东坡(6.42 g·kg^(-1))次之,西坡(5.65 g·kg^(-1))最低,其坡位间变幅在东坡(15.95 g·kg^(-1))最大,其次为西坡(11.34 g·kg^(-1)),最小为南坡(9.72 g·kg^(-1)),说明东坡的坡面效应最强,其次为西坡,南坡最弱。东坡、西坡、南坡表层SOC含量的坡位变化大致相同,均由坡顶向下逐渐减小,至离坡顶水平距离200、150、280 m(相对距离0.73、0.45、0.76)后趋于稳定,主要与坡面“上部为自然状态的坡地+林草植被+恢复年限长、下部为人工梯田+林农植被+扰动频繁”的空间格局有关。在东坡、西坡、南坡上,距坡顶水平距离每增加100 m,SOC含量的滑动平均值分别变化-3.40、-2.50、-1.51 g·kg^(-1);距坡顶相对距离每增加0.1,SOC含量的滑动平均值分别变化-0.96、-0.75、-0.55 g·kg^(-1)。构建3个坡向不同坡位样点表层SOC含量与坡面平均值的比值随离坡顶水平距离或相对距离增加而变化的数量关系(R^(2)>0.7,P<0.001),籍此可由坡面上任一样点表层SOC含量精确便捷地估算坡面平均值。将所有位点数据融合得出,离坡顶相对距离0.4的位点表层SOC含量最接近坡面平均值。【结论】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坡面表层SOC含量沿坡从上至下基本呈先减小后稳定的变化,与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恢复年限的坡面分布格局有关。以顺坡(相对)水平坡长增加为尺度变量可较好地定量刻画表层SOC含量的坡面变化特征及尺度效应,藉此可实现坡面表层SOC含量平均值的精确便捷推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立地条件 土地利用 土壤有机碳含量 坡面变化 尺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8542”水平沟整地措施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空间分异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胡斯乐 董立国 +7 位作者 许浩 韩新生 白晓雄 王月玲 郭永忠 安钰 万海霞 蔡进军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220,共9页
为探明宁夏黄土丘陵区“88542”水平沟整地措施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异特征,选取整地措施下形成的水平沟(FL)和上、下相邻水平沟间的隔坡地(GL)表层土壤为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整地措施下土壤微生物组成及多样性的变化... 为探明宁夏黄土丘陵区“88542”水平沟整地措施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异特征,选取整地措施下形成的水平沟(FL)和上、下相邻水平沟间的隔坡地(GL)表层土壤为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整地措施下土壤微生物组成及多样性的变化及其影响环境因素。结果表明,在2种样地共检测到细菌30门、82纲和真菌13门、29纲的微生物。土壤中的主要细菌门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主要真菌门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被孢霉门。2种样地下主要微生物类群的相对丰度存在明显差异,水平沟土壤中变形菌门和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分别高于隔坡地43.8%和79.6%,隔坡地土壤中放线菌门和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分别高于水平沟28.1%和42.1%。α多样性显示,在2种样地间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但隔坡地上的土壤真菌Shannon、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水平沟。此外,冗余分析显示,脲酶、微生物量碳、有机质以及全N是驱动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变化的主要因子。研究结果可为黄土丘陵区整地措施后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微生物变化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88542”水平沟整地措施 高通量测序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微生物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10
作者 胡斯乐 董立国 +8 位作者 白晓雄 许浩 安钰 万海霞 韩新生 王月玲 李妍 郭永忠 余旋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8-305,共8页
[目的]为探讨黄土丘陵区“上退下推”典型生态治理模式对土壤-微生物量C、N、P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方法]以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人工林地、梯田和川道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微生物量C、N、P含量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 [目的]为探讨黄土丘陵区“上退下推”典型生态治理模式对土壤-微生物量C、N、P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方法]以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人工林地、梯田和川道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微生物量C、N、P含量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并分析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微生物熵(qMBC、qMBN、qMBP)及化学计量不平衡性(C∶N_(imb)、C∶P_(imb)、N∶P_(imb))之间的关系。[结果](1)3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下,人工林地土壤SOC、C∶P、N∶P高于梯田和川道地,而农耕用地(梯田和川道地)土壤TP含量则高于人工林地。(2)土壤微生物量C、N、P的含量分别为51.56~133.19,7.97~21.98,4.63~12.81 mg/kg。其中,土壤微生物量C、N、P均表现为人工林地>梯田>川道地;微生物量C、N、P的比值及C∶N_(imb)、C∶P_(imb)、N∶P_(imb)在各土地利用类型间无显著差异,具有一定的内稳性特征。(3)3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对微生物熵具有显著影响,qMBC表现为梯田地>人工林地>川道地,而qMBN和qMBP均表现为人工林地>梯田>川道地。通过RDA和蒙特卡洛置换检验得出,微生物量C∶P(R^(2)=0.75,p<0.01)和C∶P_(imb)(R^(2)=0.74,p<0.01)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熵变化的关键因素。[结论]综上所述,“上退下推”典型生态治理模式引起土壤C、P以及微生物量C、N、P含量的显著变化,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微生物量C、N、P及其化学计量比主要受到P元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熵 生态化学计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典型草本根系分布特征 被引量:14
11
作者 万海霞 蔡进军 +5 位作者 郭永忠 马璠 许浩 韩新生 王月玲 董立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9-156,163,共9页
为揭示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几种典型草本根系分布特征,采用根钻法和Win RHIZO根系分析系统对草本(百里香、星毛委陵菜、猪毛蒿、长芒草)整根特点、0-30 cm土层分布特征以及表层根-土结合体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各草本根系除... 为揭示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几种典型草本根系分布特征,采用根钻法和Win RHIZO根系分析系统对草本(百里香、星毛委陵菜、猪毛蒿、长芒草)整根特点、0-30 cm土层分布特征以及表层根-土结合体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各草本根系除长芒草外,大部分具有发达的侧根,细根绝大部分位于土壤浅层。(2)4种草本0-30 cm土层根长密度为2.38~23.56 mm/cm^3,各径级根以≤0.5 mm根最大,占总根长密度的73.4%~86.4%。根表面积密度为2.65~28.83 mm^2/cm^3,百里香以≤0.5 mm根,猪毛蒿以2~3.5 mm根最大,其余草本各级根分布相对均匀。根体积密度为0.61~49.36 mm^3/cm^3,各径级根百里香以2~3.5 mm根,猪毛蒿以0.5~1 mm根最大,其他草本数值很小。随根径增加各草本的根长密度降低,根体积密度先增后降。(3)草本根长密度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88.3%~100%),根表面积密度百里香、星毛委陵菜集中在0-10 cm(81.3%~99.3%),长芒草、猪毛蒿集中在0-20 cm(90.9%~100%),两个参数值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4)根土结合体定量分析认为,百里香、星毛委陵菜、长芒草3种草本固结表层土壤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草本根系 根长密度 根表面积密度 根—土结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推宽幅梯田培肥对苜蓿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初探
12
作者 安佟 董立国 +6 位作者 许浩 韩新生 王月玲 郭永忠 万海霞 安钰 蔡进军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1期12-16,共5页
新推宽幅梯田是实现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但存在土壤肥力分布不均、肥力低下、出苗困难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新推宽幅梯田效益的快速发挥。为了快速提高新推宽幅梯田的土壤肥力,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0t·667^(-1)·m^(-2... 新推宽幅梯田是实现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但存在土壤肥力分布不均、肥力低下、出苗困难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新推宽幅梯田效益的快速发挥。为了快速提高新推宽幅梯田的土壤肥力,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0t·667^(-1)·m^(-2)、0.5t·667^(-1)·m^(-2)、1.0t·667^(-1)·m^(-2)、1.5t·667^(-1)·m^(-2)优质有机肥为主处理,以自配微生物菌剂1+NPK、商用微生物菌剂2+NPK、NPK配施和不施肥为副处理,研究不同培肥措施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1.0t·667^(-1)·m^(-2)或者1.5 t·667^(-1)·m^(-2)有机肥的情况下,配施微生物菌剂+NPK或者NPK均能显著改善土壤质量,促进苜蓿生长,增加苜蓿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推宽幅梯田 快速培肥 紫花苜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典型草本群落根系垂直分布特征与土壤团聚体的关系 被引量:10
13
作者 万海霞 马璠 +4 位作者 许浩 韩新生 王月玲 郭永忠 蔡进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0-86,91,共8页
为揭示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典型草本群落根系垂直分布特征及与土壤团聚体的关系,初步评估乡土草本植物根系对团聚体发育的作用,选取5种典型草本群落(胡枝子、百里香、星毛委陵菜、猪毛蒿、长芒草),研究了草本根系垂直分布特征、土壤团聚... 为揭示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典型草本群落根系垂直分布特征及与土壤团聚体的关系,初步评估乡土草本植物根系对团聚体发育的作用,选取5种典型草本群落(胡枝子、百里香、星毛委陵菜、猪毛蒿、长芒草),研究了草本根系垂直分布特征、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以及根系与土壤团聚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5种草本根系生物量、根长密度和表面积密度为0.44~2.11 g/m3,0.31~3.51 cm/m3,0.04~1.10 cm2/m3,随土层加深逐渐减小,呈表层聚集型分布。土壤团聚体粒径组成特征为>5 mm团聚体最多(54.44%~67.80%,除猪毛蒿),较裸地提高17.5%~50.4%,<0.25 mm团聚体第二,其他粒径团聚体很少(<5%)。0—30 cm土壤团聚体R0.25,MWD,GMD值为52.03%~84.64%,9.57~21.01 mm,1.94~15.17 mm,草本群落间团聚体稳定性差异显著,百里香、星毛委陵菜群落团聚体稳定性最好,各草本群落土壤团聚体R0.25,MWD,GWD随土层加深先升后降。分析草本根系与土壤团聚体的关系,发现根参数和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标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说明几种草本根系在土壤结构变化中的作用尚不明确,试验有待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草本群落 根系分布 土壤团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医疗船反应堆屏蔽初步设计及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万海霞 徐治龙 +3 位作者 邵静 孙征 李龙 吴晓春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4-57,共4页
核医疗船的概念是在现有微堆(MNSR)技术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基于IAEA的癌症关怀项目,开发配备硼中子俘获治疗技术(BNCT)的远洋核医疗船,该项目开辟核科技应用的新领域。核医疗船的反应堆设计参考了已建成的医院中子照射器-1型(IHNI-1)反应... 核医疗船的概念是在现有微堆(MNSR)技术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基于IAEA的癌症关怀项目,开发配备硼中子俘获治疗技术(BNCT)的远洋核医疗船,该项目开辟核科技应用的新领域。核医疗船的反应堆设计参考了已建成的医院中子照射器-1型(IHNI-1)反应堆,该堆采用重混凝土作为主要屏蔽材料,水池为方形,其体积和质量都很大,不能满足船用要求。为了使反应堆能够满足船用要求,使用蒙特卡罗方法对医院中子照射器的反应堆屏蔽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和优化,通过对多个方案的综合对比,最终确定采用不锈钢、含硼聚乙烯为屏蔽材料,并将水池设计成结构紧凑的圆柱形结构,该屏蔽方案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使屏蔽系统的质量和体积大大降低,满足了船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医疗船 微堆 屏蔽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异瓢虫和中华草蛉幼虫对胡麻蚜虫的捕食功能 被引量:8
15
作者 万海霞 余帮强 辛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4-166,共3页
在室内研究多异瓢虫4龄幼虫和中华草蛉3龄幼虫对胡麻蚜虫的功能反应和种内干扰作用.结果表明:多异瓢虫4龄幼虫捕食亚麻蚜的的功能反应为HollingⅡ型反应,最大日捕食量为56.9头/皿;种内干扰条件下,2种天敌捕食率E与天敌密度P的关系分别... 在室内研究多异瓢虫4龄幼虫和中华草蛉3龄幼虫对胡麻蚜虫的功能反应和种内干扰作用.结果表明:多异瓢虫4龄幼虫捕食亚麻蚜的的功能反应为HollingⅡ型反应,最大日捕食量为56.9头/皿;种内干扰条件下,2种天敌捕食率E与天敌密度P的关系分别为E=0.3464P-0.2779、E=0.1786P-0.3219;胡麻蚜虫的分布对2种天敌捕食效率有-定影响,2张复叶时捕食量最大;2种天敌的捕食量受温度和湿度影响较大,低于20℃或高于30℃时捕食量明显降低,在湿度为60%~80%时捕食量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异瓢虫 中华草蛉 蚜虫 种内干扰 捕食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氧胞苷激酶与白血病耐药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万海霞 陈芳源 +1 位作者 赵劲秋 欧阳仁荣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5-187,201,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内脱氧胞苷激酶 (DCK)的基因表达水平与阿糖胞苷 (Ara C)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标本 ,分离得到单个核细胞 ,采用RT PCR技术半定量测定DCKmRNA表达水平 ,比较敏... 目的研究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内脱氧胞苷激酶 (DCK)的基因表达水平与阿糖胞苷 (Ara C)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标本 ,分离得到单个核细胞 ,采用RT PCR技术半定量测定DCKmRNA表达水平 ,比较敏感与复发耐药患者DCK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复发耐药患者DCK的表达水平要明显低于敏感患者 (P <0 .0 1)。结论DCK表达的降低可能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对Ara C耐药相关 ,DCK表达水平可作为临床评价白血病患者对Ara C敏感性的一个指标 ,进而可以预测A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患者 耐药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基因表达水平 复发 RT—PCR技术 mRNA表达 激酶 敏感 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原地区胡麻田昆虫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万海霞 余帮强 辛明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5期171-177,共7页
为了解固原胡麻田昆虫群落组成及其多样性,从群落水平考虑胡麻田害虫防治,进而为胡麻生产的有害生物综合管理提供参考,用常规扫网法在宁夏固原市头营镇和张易镇定期对胡麻田昆虫数量和种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胡麻地共有昆虫9目35科59种... 为了解固原胡麻田昆虫群落组成及其多样性,从群落水平考虑胡麻田害虫防治,进而为胡麻生产的有害生物综合管理提供参考,用常规扫网法在宁夏固原市头营镇和张易镇定期对胡麻田昆虫数量和种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胡麻地共有昆虫9目35科59种,其中害虫7目27科43种,天敌昆虫5目9科16种。主要害虫有亚麻蚜、苜蓿盲蝽、豌豆潜叶蝇、牛角花翅蓟马,主要天敌昆虫有多异瓢虫、异色瓢虫、中华草蛉。2个调查区昆虫群落组成为头营田间昆虫种类数大于张易,整个生育期内盛花期昆虫种类数最多。头营的群落特征指数与样地所处海拔有关,海拔高的胡麻田昆虫群落种类较海拔低的胡麻田丰富,昆虫群落结构较稳定。张易的群落特征指数与当地胡麻生长状况及周围环境有一定关系。头营各点胡麻田昆虫群落差异较大,张易各点相关性系数值普遍大于头营,群落关系较为紧密。该试验获得了固原地区胡麻田昆虫群落组成的基础资料数据,了解了不同地区昆虫群落多样性存在的差异,为胡麻田害虫研究及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群落组成 多样性 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信用体系框架设计 被引量:4
18
作者 万海霞 孙旭 《开放导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3-56,共4页
在农产品供应链发展过程中,如何让更多参与者放心去经营自己的主业,这是供应链参与者的共同愿望。本文从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信用的演变与区块链技术入手,分析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信用的演变过程和区块链技术的特征,提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产... 在农产品供应链发展过程中,如何让更多参与者放心去经营自己的主业,这是供应链参与者的共同愿望。本文从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信用的演变与区块链技术入手,分析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信用的演变过程和区块链技术的特征,提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信用体系框架,并依据此框架给出了解决信用问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农产品供应链金融 信用体系 智能合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板在防治胡麻地害虫上的使用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万海霞 陆俊武 杨崇庆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1-113,共3页
以蚜虫、蓟马、潜叶蝇3种胡麻地重要害虫为调查对象,根据害虫活动特点,比较研究了色板不同悬挂高度、不同悬挂方向诱集3种害虫的效果。结果表明:蚜虫防治时色板应悬挂于植株顶端以上,方向与当地风向一致;蓟马防治时应悬挂于植株中上层位... 以蚜虫、蓟马、潜叶蝇3种胡麻地重要害虫为调查对象,根据害虫活动特点,比较研究了色板不同悬挂高度、不同悬挂方向诱集3种害虫的效果。结果表明:蚜虫防治时色板应悬挂于植株顶端以上,方向与当地风向一致;蓟马防治时应悬挂于植株中上层位置,朝向南北方向;潜叶蝇防治时,色板应悬挂在与胡麻植株顶端齐平位置,朝向南北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板 胡麻 蚜虫 蓟马 潜叶蝇
原文传递
蚯蚓处理牛粪效果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万海霞 许浩 +2 位作者 郭永忠 韩新生 咸海龙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32期158-164,共7页
为解决宁南山区农村畜禽粪便造成的环境卫生和土壤污染问题,本研究利用“大平二号”蚯蚓处理牛粪,采用室内分析方法了解蚯蚓摄食牛粪秸秆混合物的效果。结果表明,牛粪经蚯蚓处理后蚓粪质地疏松、颗粒明显、无臭味。蚓粪容重平均为0.39 g... 为解决宁南山区农村畜禽粪便造成的环境卫生和土壤污染问题,本研究利用“大平二号”蚯蚓处理牛粪,采用室内分析方法了解蚯蚓摄食牛粪秸秆混合物的效果。结果表明,牛粪经蚯蚓处理后蚓粪质地疏松、颗粒明显、无臭味。蚓粪容重平均为0.39 g/cm^(3),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平均为85.85%、62.86%、22.99%,透气性和通水性明显改善。pH、水溶性盐总量降低,性质趋于中性。相比鲜牛粪,有机质、全氮、全钾含量及碳氮比分别减少了62.6%~69.8%、41.1%~49.0%、20.7%~33.2%和34.3%~47.8%,全磷含量增加了1.3~2.0倍,添加适量玉米秸秆有助于蚓粪有机肥品质提升。蚯蚓处理加速了牛粪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分解,分别较鲜牛粪减少了74.0%~77.5%,65.6%~83.1%,5.2%~16.3%。蚯蚓处理对Cu、Zn去除效果好,对Pb、Cr的去除效果不佳。蚯蚓对牛粪物料转化效率为43.42%~65.15%,添加玉米秸秆可以提升转化效率。当地养殖户可利用蚯蚓对牛粪等畜禽粪便进行转化,提升粪污综合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牛粪 畜禽粪便 玉米秸秆 蚓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