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宜春Ta-Nb与黄山Nb-Ta矿床成矿元素差异性富集的因素研究
1
作者 王雪娜 陈喜连 +5 位作者 陈龙 许德如 邹少浩 万泰安 王国建 李博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7-620,共24页
宜春、黄山地区均位于华南板块钦杭结合带上。宜春Ta-Nb矿床与雅山岩体密切相关,为富Ta的Ta-Nb矿床,赋矿矿物主要为钽锰矿和铌钽锰矿;黄山Nb-Ta矿床与黄山岩体密切相关,为富Nb的Nb-Ta矿床,赋矿矿物以铌铁矿和铌钽铁矿为主。目前,二者在... 宜春、黄山地区均位于华南板块钦杭结合带上。宜春Ta-Nb矿床与雅山岩体密切相关,为富Ta的Ta-Nb矿床,赋矿矿物主要为钽锰矿和铌钽锰矿;黄山Nb-Ta矿床与黄山岩体密切相关,为富Nb的Nb-Ta矿床,赋矿矿物以铌铁矿和铌钽铁矿为主。目前,二者在成矿元素上差异性富集的原因尚不清楚。本文在详细的岩相学观察基础上,对雅山和黄山岩体多期岩相中的云母进行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并结合前人研究,综合探讨控制成矿元素Nb、Ta差异性富集的关键因素。雅山岩体为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具有高Al低碱、P和Li含量较高的特征,岩浆源区以古老地壳物质为主且源区熔融温度相对较低。黄山岩体为准铝质‒过铝质花岗岩,具有相对低Al高碱、P和Li含量低的特征,Zr+Nb+Ce+Y值为345~876μg/g,是典型的A型花岗岩,成岩岩浆主要来源于古老地壳部分熔融,且有相对较多新生地壳或地幔物质的参与,源区熔融温度较高。雅山岩体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和明显的四分组效应;Nb/Ta值(0.32~4.91)、Zr/Hf值(3.96~32.0)较低,Rb/Ba值(1.06~6500)和Rb/Sr值(6.08~22750)较高,显示极高分异的特征;云母中的Ⅳ(F)平均值为–0.17,Ⅳ(Cl)平均值为–2.39,F富集程度较高,Cl富集程度较低。与之对比,黄山岩体稀土元素总量较高,呈现较强的Eu负异常和四分组效应;Nb/Ta值(3.80~45.2)、Zr/Hf值(13.3~30.1)较高,Rb/Ba值(2.61~136)和Rb/Sr值(9.46~521)较低,显示分异程度较高,但低于雅山岩体;云母中Ⅳ(F)平均值为0.01,Ⅳ(Cl)平均值为–3.52,F富集程度相对较低,较富集Cl挥发分。综上,岩浆富Al贫碱,分异演化极高,富F、P、Li,是形成富Ta的Ta-Nb矿床的重要因素;而岩浆贫Al富碱,分异演化较高,较富F、Li,贫P,且有更高比例新生地壳或地幔物质的加入,则有利于形成富Nb的Nb-Ta矿床。本研究认为岩浆源区及熔融温度、构造背景、岩浆演化程度、岩浆成分综合控制了宜春和黄山矿床Nb、Ta成矿元素的差异性富集,对今后指导找矿勘查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钽矿床 雅山岩体 黄山岩体 云母 地球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春414钽铌矿床的元素富集机理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万泰安 陈天楚 +3 位作者 陈加杰 凌明星 夏菲 许德如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6期514-537,共24页
宜春414钽铌矿床是华南地区最为典型的花岗岩型钽铌矿床之一,对于该矿床成因仍有争议。为进一步探讨其成因,以该矿床雅山岩体先后依次侵入的二云母花岗岩、锂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黄玉锂云母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在岩相学研究基础上,开展全... 宜春414钽铌矿床是华南地区最为典型的花岗岩型钽铌矿床之一,对于该矿床成因仍有争议。为进一步探讨其成因,以该矿床雅山岩体先后依次侵入的二云母花岗岩、锂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黄玉锂云母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在岩相学研究基础上,开展全岩主微量元素、云母电子探针和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岩浆演化,岩石分异程度越来越高,全岩和云母中F、Li和P等元素含量逐步升高,并且相应岩石中Ta、Nb等成矿元素逐步富集。据此推测,宜春414矿床中的Ta和Nb的富集主要受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的控制,F、Li和P在分异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晚期流体作用对Ta和Nb的富集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机理 原位微量元素分析 钽铌矿 雅山岩体 宜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北万古金矿床不同期次黄铁矿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对金成矿机制的启示
3
作者 万泰安 许德如 +4 位作者 马文 张胜伟 王国建 卞玉冰 李博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22年第5期676-690,共15页
万古金矿是江南造山带中金(多金属)成矿带的代表性矿床,目前对该矿床硫化物中的元素特征和金的富集机制研究相对较少。为了进一步探讨万古金矿中硫化物的微量元素特征,依据黄铁矿晶型及其他共生矿物特征,将其中的黄铁矿划分为3期(Py1、... 万古金矿是江南造山带中金(多金属)成矿带的代表性矿床,目前对该矿床硫化物中的元素特征和金的富集机制研究相对较少。为了进一步探讨万古金矿中硫化物的微量元素特征,依据黄铁矿晶型及其他共生矿物特征,将其中的黄铁矿划分为3期(Py1、Py2和Py3),并对3期黄铁矿分别进行LA-ICP-MS分析。研究表明:Py1平行于地层层理,为不含金的原生黄铁矿;Py2与菱铁矿共生,是富CO_(2)流体与围岩发生水岩反应所致,且对Py1具有继承性;Py3与烟灰色石英和毒砂共生,金含量较高。Py2表面孔隙发育,表明该期黄铁矿通过溶解—沉淀形成Py3。富金的Py3存在Au-As耦合现象,Au浓度明显低于金饱和曲线,推测Au以Au^(1+)的形式赋于黄铁矿的晶格中。结合以往研究,推断硫化作用是万古金矿主要的金沉淀机制,富含Py2与菱铁矿的围岩是金沉淀理想的化学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江南造山带 万古金矿 Au-As耦合 LA-ICP-MS Mapp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英的结构和微量元素特征研究进展及其在岩浆‒热液矿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卞玉冰 邹少浩 +4 位作者 许德如 陈喜连 邓腾 万泰安 李博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7-427,共21页
石英(SiO_(2))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和晶格结构,因此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可以保存成岩成矿的基本信息。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关于石英中微量元素的种类、分布、含量变化等诸多研究,详细论述了石英中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和进入石英晶格中的机制... 石英(SiO_(2))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和晶格结构,因此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可以保存成岩成矿的基本信息。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关于石英中微量元素的种类、分布、含量变化等诸多研究,详细论述了石英中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和进入石英晶格中的机制,以及控制这些微量元素进入石英中的因素:如温度、压力、pH值和流体/熔体成分等;介绍了岩浆‒热液矿床中石英复杂多样的结构,包括:单向固结结构(UST结构)、石英眼、晶洞以及雪球结构;评述了石英中微量元素的具体应用:石英的Ti温度计(TitaniQ)、Ti的扩散计时器、石英中Al温度计、Al的pH计,以及石英微量元素比值对岩浆‒热液过程的指示作用;最后总结了阴极发光(CL)在揭示石英中微量元素的扩散过程、石英的世代关系等方面的应用,及相关的分析测试方法。据此,利用石英的特性可了解寄主岩石的成因,并分析岩浆‒热液矿床中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及石英中微量元素的沉淀机制,为找矿勘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 石英结构 微量元素 阴极发光 岩浆‒热液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