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粗针督脉平刺治疗缺血性面瘫大鼠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13
1
作者 虞彬艳 宣丽华 +3 位作者 吕善广 万意佳 韦英姿 李红玉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目的观察粗针督脉平刺对缺血性面瘫大鼠的治疗效果,初步探讨产生疗效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 0只W i s t a r大鼠随机分为A组(粗针平刺组)、B组(基础西药组)、C组(空白对照组)和D组(假手术组),每组1 5只。所有大鼠均采用改良血管栓塞法建... 目的观察粗针督脉平刺对缺血性面瘫大鼠的治疗效果,初步探讨产生疗效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 0只W i s t a r大鼠随机分为A组(粗针平刺组)、B组(基础西药组)、C组(空白对照组)和D组(假手术组),每组1 5只。所有大鼠均采用改良血管栓塞法建立缺血性面瘫模型。在治疗期间对各组大鼠进行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组于造模后1 d选取神道穴平刺,留针4 h,每日1次,共治疗1 4 d;B组于造模后1 d予强的松灌胃、维生素B1 2腹腔注射治疗,每日1次,共治疗1 4 d;C组与D组不进行治疗。分别在造模后第3、7、1 4天随机选取4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面神经伴行固有血管组织H I F-1α蛋白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N O,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E T含量。结果治疗7 d后,A组和B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逐渐升高,与同组造模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1)。A组和B组治疗7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C组和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C组治疗7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A组和B组治疗1 4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B组和C组治疗1 4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A组治疗1 4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同组治疗7 d后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A组、B组和C组治疗3、7、1 4 d后H I F-1αM O D值与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1)。A组和B组治疗3、7 d后H I F-1αM O D值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A组和B组治疗3、1 4 d后H I F-1αM O D值与同组治疗7 d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A组和B组治疗3、7 d后血清N O含量与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1)。A组和B组治疗7 d后血清N O含量与同组治疗3 d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A组、B组和C组治疗3、7 d后血清E T含量与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A组和B组治疗7 d后血清E T含量与同组治疗3 d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粗针督脉平刺能够有效促进缺血性面瘫大鼠的恢复,其产生疗效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组织H I F-1α的表达及血清N O、E T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面神经麻痹 周围性 缺氧诱导因子 一氧化氮 内皮素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针督脉平刺对缺血性面瘫大鼠血清NO、ET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吕善广 宣丽华 +3 位作者 虞彬艳 万意佳 韦英姿 李红玉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274-277,共4页
[目的]观察粗针督脉平刺对缺血性面瘫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粗针平刺组、基础西药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每组15只,采用改良血管栓塞法制作缺血性面瘫模... [目的]观察粗针督脉平刺对缺血性面瘫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粗针平刺组、基础西药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每组15只,采用改良血管栓塞法制作缺血性面瘫模型后,在治疗第3d、第7d、第14d随机在各组选取4只大鼠,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NO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ET含量。[结果]缺血性面瘫模型大鼠麻醉清醒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在3~5分之间,说明造模成功。治疗后第3天,粗针平刺组、基础西药组血清NO含量明显增多,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第7天,粗针平刺组与基础西药组血清NO含量均逐渐减少,与治疗后第3天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第14天,各组大鼠血清NO含量最终基本处于同一水平。治疗后第3天,各组缺血性面瘫模型大鼠血清ET含量较假手术组均升高(P〈0.05),且粗针平刺组和基础西药组血清中ET含量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粗针平刺组和基础西药组血清ET含量逐渐减少,与治疗后第3天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第14天,4组大鼠血清ET含量基本处于同一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粗针督脉平刺疗法对缺血性面瘫大鼠血清NO、ET具有较好的良性调节作用,其治疗的机制与升高血清NO含量和降低ET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瘫 缺血性 粗针 神道穴 一氧化氮 内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手法刺激参数与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洪寿海 万意佳 +4 位作者 潘旭初 李进进 孙丹红 徐福 宣丽华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第1期98-102,共5页
针刺手法是影响针刺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大量研究已经证实不同针刺手法包含不同刺激参数,进而产生不同的生理反应和治疗效应。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多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均显示针刺治疗F... 针刺手法是影响针刺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大量研究已经证实不同针刺手法包含不同刺激参数,进而产生不同的生理反应和治疗效应。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多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均显示针刺治疗FD有效且安全,然而关于针刺手法刺激参数与针刺治疗FD的相关性研究却仍显不足,这严重阻碍了针刺治疗FD的方案优化。该文将对针刺手法刺激参数与针刺治疗FD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并对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针刺治疗FD临床最优方案的确定提供一定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消化不良 针刺手法 刺激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针神道穴平刺对不同损伤节段面神经炎患者瞬目反射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虞彬艳 万意佳 +2 位作者 朱正阳 叶诺 宣丽华 《上海针灸杂志》 2019年第12期1399-1403,共5页
目的观察粗针神道穴平刺对不同损伤节段面神经炎患者瞬目反射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对照的方法,将面神经损伤在3个不同节段的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粗针平刺组、传统针刺组及单纯西药组,各组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观察患者治疗前后Hous... 目的观察粗针神道穴平刺对不同损伤节段面神经炎患者瞬目反射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对照的方法,将面神经损伤在3个不同节段的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粗针平刺组、传统针刺组及单纯西药组,各组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观察患者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HBGS)及瞬目反射(BR)的引出率。结果各节段3组治疗后HBGS及瞬目反射引出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在节段2中粗针平刺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粗针疗法可有效改善面神经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瞬目反射R波引出情况,通过不同节段治疗分析,在节段2损伤患者疗效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针刺疗法 随机对照试验 神道 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 瞬目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针神道穴平刺与传统针刺治疗不同病程面神经炎疗效比较 被引量:9
5
作者 万意佳 宣丽华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观察粗针神道穴平刺及传统针刺对不同病程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成粗针组和传统组,分别在口服西药的基础上进行治疗,2个疗程后,通过观察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及面部症状改良Portmann临床简易... 目的观察粗针神道穴平刺及传统针刺对不同病程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成粗针组和传统组,分别在口服西药的基础上进行治疗,2个疗程后,通过观察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及面部症状改良Portmann临床简易评分法(RPA)等指标的变化,进行疗效比较研究。结果粗针组的疗效、治疗后H-B分级及RPA积分变化等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的不同病程影响疗效并且在粗针组内发病前期患者的疗效优于发病中后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粗针组发病前中期患者痊愈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粗针神道穴平刺治疗面神经炎疗效肯定,安全易施,且较传统针刺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针刺 神道 粗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麝香治疗面瘫应用体会
6
作者 万意佳 朱国庆 宣丽华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第3期221-221,共1页
笔者在临床上将人工麝香应用于面瘫的治疗中,疗效较为满意,兹列一则医案介绍如下,并略谈应用体会,以飨同道。
关键词 人工麝香 面瘫 医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贴敷对变应性鼻炎大鼠IL-4、LTC4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玲 虞旻珍 +2 位作者 张欣 万意佳 宣丽华 《中医药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37-40,共4页
目的:观察采用本院治未病贴膏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对AR模型大鼠的治疗效应及对IgE、IL-4、LTC4的影响。方法:选用40只SPF级健康SD大鼠,盐水对照组、模型组、贴敷治疗组、丙酸氟替卡松组,采用OVA与氢氧化铝腹腔注射及OVA滴鼻诱发制备AR模型... 目的:观察采用本院治未病贴膏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对AR模型大鼠的治疗效应及对IgE、IL-4、LTC4的影响。方法:选用40只SPF级健康SD大鼠,盐水对照组、模型组、贴敷治疗组、丙酸氟替卡松组,采用OVA与氢氧化铝腹腔注射及OVA滴鼻诱发制备AR模型,盐水对照组予以同样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大鼠鼻部症状,记录嗜酸性粒细胞数,检测血IgE、IL-4水平及鼻腔灌洗液LTC4表达。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鼻黏膜组织中EOS数量显著上升(P<0.01);穴位贴敷组、丙酸氟替卡松组与模型组比较,EOS数量显著降低(P<0.01);2.与盐水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外周血清IgE、IL-4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贴敷治疗组与丙酸氟替卡松对照组血清IgE、IL-4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3.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鼻腔灌洗液中的LTC4含量明显增高(P<0.01);模型组比较,穴位贴敷组鼻腔灌洗液中的LTC4含量减低(P<0.05)。结论:采用治未病贴膏穴位贴敷治疗可调节IgE、IL-4、LTC4水平,显著改善AR大鼠变应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贴敷 变应性鼻炎 IL-4 LTC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穴位埋线减重的有效层次与得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陈婷 万意佳 +6 位作者 孙丹红 陶涛 许莉华 房訾晴 蒋孝鸣 蒋晓春 姜卫香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28-632,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层次穴位埋线对减重效应的影响。方法:70例超重或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浅层埋线组(35例,脱落5例)和深层埋线组(35例,脱落4例),分别进行超声引导下浅层和深层埋线,穴取中脘、下脘、水分、中极等,每2周治疗1次,共治疗...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层次穴位埋线对减重效应的影响。方法:70例超重或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浅层埋线组(35例,脱落5例)和深层埋线组(35例,脱落4例),分别进行超声引导下浅层和深层埋线,穴取中脘、下脘、水分、中极等,每2周治疗1次,共治疗3次。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每一次治疗后超声探查穴位下血管数目、血管性质,并进行针感和针感强度评分,观察埋线后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后深层埋线组体质量、BMI、腰围下降幅度大于浅层埋线组(P<0.05),深层埋线组胀满感评分、针感强度评分高于浅层埋线组(P<0.05)。浅层埋线组有29例、深层埋线组有27例发现至少1处穴位下血管,穴位下血管分布不均匀(P<0.05)。两组均无出血和感染的不良事件。结论:深层穴位埋线较浅层穴位埋线“得气”更强烈,减重效应更佳;超声引导下穴位埋线可以精准定位埋线层次,降低埋线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穴位埋线 减重 得气
原文传递
粗针神道穴平刺治疗不同损伤节段面神经炎: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虞彬艳 万意佳 +1 位作者 王俊 宣丽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816-3818,共3页
目的:观察粗针神道穴平刺治疗不同损伤节段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对照的方法,将面神经损伤在3个不同节段的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粗针平刺组(A组)、传统针刺组(B组)及单纯西药组(C组),各组采用其相应治疗方法,疗程共4周... 目的:观察粗针神道穴平刺治疗不同损伤节段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对照的方法,将面神经损伤在3个不同节段的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粗针平刺组(A组)、传统针刺组(B组)及单纯西药组(C组),各组采用其相应治疗方法,疗程共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改良Portmann临床简易评分(RPA)及House-Br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HBGS)。结果:各节段3组治疗后RPA及HBGS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在节段2中A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粗针疗法可有效改善面神经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通过分节段治疗分析,在节段2疗效最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炎 针刺疗法 临床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