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化的蛋白激酶C受体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杨静 王宏坤 +5 位作者 阴琰 梁钢 李宁 万惠丽 刘聪 郑绘霞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2期154-156,I0001,共4页
目的研究活化的蛋白激酶C受体1(RACK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RACK1及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蛋白在123例NSCLC(包括组织学标本80份和胸腔积液细胞学标本43份)和50份正常肺组织中的... 目的研究活化的蛋白激酶C受体1(RACK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RACK1及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蛋白在123例NSCLC(包括组织学标本80份和胸腔积液细胞学标本43份)和50份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RACK1和TTF-1蛋白在NSCLC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8.8%和42.5%,与正常肺组织阳性率4.0%和100.0%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癌组织学标本中,RACK1和TTF-1蛋白在肺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7.5%和80.0%。在细胞学标本中,RACK1和TTF-1蛋白在肺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4.1%和85.3%。RACK1和TTF-1在肺腺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鳞癌和其他类型,其表达与组织学类型相关(P<0.05)。②RACK1蛋白诊断肺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5%和89.8%,TTF-1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82.4%和95.9%。③在40例肺腺癌组织中,RACK1蛋白的表达与吸烟情况、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RACK1促进了肺腺癌的发生、发展,其高表达可能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可能是较TTF-1更为敏感的肺腺癌诊断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活化的蛋白激酶C受体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盘生长因子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胎盘中抑制滋养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史亚波 任亚楠 +3 位作者 万惠丽 马孝甜 王丽 王晓晖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LGF)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胎盘滋养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20例GDM和20例正常孕妇胎盘组织,采用HE染色法观察GDM患者胎盘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染色以及Caspase-3活性检测胎盘中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 目的: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LGF)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胎盘滋养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20例GDM和20例正常孕妇胎盘组织,采用HE染色法观察GDM患者胎盘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染色以及Caspase-3活性检测胎盘中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胎盘中PLGF蛋白表达情况,免疫组化观察PLGF的原位表达。离体培养人绒毛滋养细胞(HTR-8/SVneo),分为对照组、高糖组(HG)、PLGF+高糖组(PLGF+HG)和PLGF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HTR-8/SVneo滋养细胞的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DM患者胎盘中滋养细胞凋亡明显减少,Caspase-3活性明显减弱。PLGF在GDM胎盘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高糖诱导HTR-8/SVneo滋养细胞凋亡增加,PLGF预处理明显逆转高糖诱导的HTR-8/SVneo滋养细胞凋亡增加。结论:GDM患者胎盘中滋养细胞凋亡明显减少,而胎盘中PLGF表达升高。离体实验进一步证明PLGF能够抑制高糖所致HTR-8/SVneo滋养细胞凋亡增加,因此PLGF表达升高可能是GDM患者胎盘中滋养细胞凋亡减少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胎盘 胎盘生长因子 HTR-8/SVne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2启动子区甲基化与β联蛋白异常表达在结直肠癌中的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樊漪波 武丽娜 +6 位作者 梁钢 李宁 冯瑶 卫拴昱 万惠丽 郑绘霞 肖虹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5期624-627,共4页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中Wnt/β-联蛋白(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因子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SFRP)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模式,探讨两者在结直肠癌中的关系及意义。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法和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中Wnt/β-联蛋白(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因子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SFRP)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模式,探讨两者在结直肠癌中的关系及意义。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结直肠癌组、腺瘤组、非腺瘤性息肉组、健康对照组中SFRP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结直肠癌组、腺瘤组、非腺瘤性息肉组、健康对照组中,SFRP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分别为79%、6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蛋白表达率分别为74%、4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RP2启动子区甲基化与β-catenin异常表达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SFRP2启动子区甲基化和β-catenin异常表达均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 SFRP2启动子区域甲基化频率及β-catenin异常表达率在结直肠癌中上调,两者可能共同促进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甲基化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CAM和β-catenin在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朱云娜 郑绘霞 +4 位作者 肖虹 万惠丽 吕佳乐 梁钢 李宁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33-436,共4页
目的:探讨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中EpCAM和β-catenin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7例MEC和20例正常唾液腺组织中EpCAM和β-catenin的表达。结果:(1)EpCAM、β-catenin的阳性率在... 目的:探讨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中EpCAM和β-catenin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7例MEC和20例正常唾液腺组织中EpCAM和β-catenin的表达。结果:(1)EpCAM、β-catenin的阳性率在MEC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02,P=0.001);EpCAM在高、中、低分化MEC中阳性率分别为36.36%、61.11%、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β-catenin的阳性率分别为45.45%、72.22%、8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2)EpCAM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0.024),EpCAM和β-catenin表达均与患者年龄相关(P=0.004,P=0.004),与患者性别、肿物发生的部位等均无关;(3)EpCAM和β-catenin在ME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8,P<0.001)。结论:EpCAM和β-catenin表达与MEC恶性程度相关,联合检测二者有助于MEC的分级、辅助预测预后,并为MEC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表皮样癌 EPCAM Β-CATE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es相关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5
作者 李姣 郑绘霞 +3 位作者 肖虹 万惠丽 梁钢 梁建芳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0期1405-1408,1534,共5页
目的探讨Yes相关蛋白(YAP)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p53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29例高分化、19例中分化、12例低分化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及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的YAP及p53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口... 目的探讨Yes相关蛋白(YAP)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p53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29例高分化、19例中分化、12例低分化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及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的YAP及p53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20.0%)相比,YAP在口腔鳞状细胞癌(83.3%)中的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AP的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年龄、性别、发病部位、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p5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阳性率为71.7%(43/60)。口腔鳞癌中YAP与p53的表达呈正相关(r=0.343,P<0.05)。结论 YAP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明显增高,且与p53表达相关,二者共同参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肿瘤鳞状细胞 Yes相关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P53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RC18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6
作者 李佳 张亚玲 +4 位作者 张海涛 万惠丽 毕炀辉 杨琴 程彩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23期4213-4217,共5页
目的:探讨TNRC18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将搜集的蜡块组织进行整理做成组织芯片,从UCSC xena网站(http://xena.ucsc.edu./)下载结直肠癌(TCGA-COAD)数据库,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直肠... 目的:探讨TNRC18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将搜集的蜡块组织进行整理做成组织芯片,从UCSC xena网站(http://xena.ucsc.edu./)下载结直肠癌(TCGA-COAD)数据库,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直肠癌中TNRC18 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分别检测结直肠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TNRC18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TNRC18蛋白在结直肠癌和癌旁正常组织细胞核中的阳性率为90.75%、75.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NRC18蛋白在结直肠癌和癌旁正常组织细胞浆中的阳性率为90.17%、0.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NRC18在mRNA水平和结直肠癌组织细胞浆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5)和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尚无相关性(P>0.05)。结论:TNRC18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升高,可能作为检测结直肠癌进展和转移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TNRC18 免疫组织化学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微卫星不稳定性与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关系及预后因素 被引量:15
7
作者 杨光 郑绘霞 +4 位作者 武丽娜 万惠丽 李宁 杨高潮 梁建芳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83-288,共6页
目的: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 MSI)和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在结直肠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8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SI和HGF的表达情况,比较MSI组和微卫星稳定( MSS)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9... 目的: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 MSI)和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在结直肠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8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SI和HGF的表达情况,比较MSI组和微卫星稳定( MSS)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98例结直肠癌患者中,MSI的发生率为32.7%,且右半结肠较左半结肠和直肠多发(P=0.040),MSI组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高于MSS组(P=0.046)。 MSI组患者的HGF阳性率(84.4%)高于MSS组(65.2%,P=0.048)。 MSI组和MSS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9.8%和5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9);HGF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6.2%和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5)。 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MSI和HGF表达情况均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MSI患者中HGF的阳性率更高;MSI现象和HGF高表达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肝细胞生长因子 微卫星不稳定性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原文传递
胃肠道间质瘤组织ETV1表达临床意义探讨
8
作者 李宁 郑绘霞 +4 位作者 肖虹 梁钢 武丽娜 万惠丽 梁建芳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018-1021,共4页
目的:探讨ETV1蛋白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09-01-01-2012-06-30经外科切除的GIST组织标本84例,同时收集同院同期6例食管平滑肌瘤、3例胃神经... 目的:探讨ETV1蛋白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09-01-01-2012-06-30经外科切除的GIST组织标本84例,同时收集同院同期6例食管平滑肌瘤、3例胃神经鞘瘤、3例肠系膜神经纤维瘤、5例腹腔精原细胞瘤、5例胸腺瘤及10例正常胃肠道黏膜组织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olymer conjugate方法检测ETV1在GIST肿瘤组织和对照组组织中的表达,并与CD117和CD34标志进行比较观察。结果:ETV1、CD117和CD34在84例GIST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4%(81/84)、100.0%(84/84)和76.2%(64/84),对照组真性平滑肌瘤、神经鞘瘤、纤维瘤病、精原细胞瘤、胸腺瘤及正常胃肠道黏膜组织中均未检测到ETV1蛋白的表达。CD117在精原细胞瘤和胸腺瘤中呈阳性表达,在平滑肌瘤、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中为阴性表达;CD34在对照组2例神经鞘瘤、1例神经纤维瘤中呈阳性表达,其余为阴性。ETV1在GIST中呈现不同程度的表达,表达强度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病理形态及生物学行为无相关性,P>0.05。84例GIST中,ETV1表达与CD117表达基本呈一致性;ETV1与CD34的表达无相关性,χ2=0.972,P=0.324,r=0.107。ETV1标志GIST的敏感性(96.4%)与CD117相近(100.0%),明显高于CD34(76.2%);而特异性达100.0%,高于CD117(54.5%)和CD34(86.4%)。结论:ETV1是一种新的诊断GIST较特异标志,与CD117联合应用有望进一步提高GIST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ETV1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蛋白激酶Cα相互作用蛋白1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高红变 李宁 +4 位作者 郑绘霞 梁建芳 梁钢 万惠丽 肖虹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4年第6期373-376,380,共5页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α相互作用蛋白1(PICK1)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ICK1在结直肠腺癌、腺瘤、增生性息肉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α相互作用蛋白1(PICK1)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ICK1在结直肠腺癌、腺瘤、增生性息肉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102例结直肠腺癌组织中PICK1的阳性表达率为72.5%(74/102),其中高表达率为30.4%(31/102),腺瘤组织中的PICK1高表达率为22.2%(8/36),较癌旁组织中的高表达率0(0/40)增高(P<0.05);36例增生性息肉组织PICK1的高表达率为5.6%(2/36),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ICK1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1.10±0.0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75±0.07)(P<0.05).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PICK1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部位、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与年龄及性别无关(均P>0.05).结论 PICK1与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有关,并有助于患者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蛋白激酶Cα相互作用蛋白1 免疫组织化学 WESTERN BLO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