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决明胰蛋白酶抑制剂2基因的克隆与不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
1
作者 丁超琼 李娟娟 +4 位作者 李洋洋 俞继华 王万军 廖海 周嘉裕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1-255,共5页
克隆决明胰蛋白酶抑制剂2(Cassia obtusifolia trypsin inhibitor 2,COTI2)基因序列,并考察其在不同环境下的表达模式。利用RACE方法克隆了COTI2基因的部分序列,利用定量PCR考察其在盐、低温、干旱及ABA处理下的表达模式。从决明种子c ... 克隆决明胰蛋白酶抑制剂2(Cassia obtusifolia trypsin inhibitor 2,COTI2)基因序列,并考察其在不同环境下的表达模式。利用RACE方法克隆了COTI2基因的部分序列,利用定量PCR考察其在盐、低温、干旱及ABA处理下的表达模式。从决明种子c DNA中克隆出了长度为565 bp的基因片段,该片段具有典型的Kunitz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家族的结构域。将得到的序列提交GenBank,序列号为ku745416。对获得的COTI2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发现COTI2的P1位残基为Ser38。COTI2与其它植物KTI的氨基酸序列的进化分析表明,其与杨树的同源性较近。定量PCR结果表明COTI2在不同环境下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这为研究COTI2基因的功能及分子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明 Kunitz蛋白酶抑制剂 克隆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甘氨酸甜菜碱 被引量:5
2
作者 丁源 邢家溧 +7 位作者 承海 郑睿行 徐晓蓉 丁超琼 毛玲燕 沈坚 严小军 李和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84-187,共4页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建立水产品中甘氨酸甜菜碱定量检测方法。针对甘氨酸甜菜碱极性特点,选用BEH HILIC色谱柱,以乙腈∶水为80∶20构成优化的流动相,等度洗脱,紫外法于195 nm波长处检测甘氨酸甜菜碱特征峰。结果表明在15~200μg/mL浓...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建立水产品中甘氨酸甜菜碱定量检测方法。针对甘氨酸甜菜碱极性特点,选用BEH HILIC色谱柱,以乙腈∶水为80∶20构成优化的流动相,等度洗脱,紫外法于195 nm波长处检测甘氨酸甜菜碱特征峰。结果表明在15~200μg/mL浓度范围内,检测目标物浓度与特征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9),方法检出限为5.12μg/mL,定量限为12.00μg/mL,平均回收率在96.5%~97.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2.2%。三类水产品实样测定,梭子蟹、对虾、花蛤所含甘氨酸甜菜碱分别为0.435、1.685和4.384 mg/g,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5%、0.5%及1.8%。本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水产品中甘氨酸甜菜碱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酸甜菜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水产品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擦电选法回收废弃线路板中有机组分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稳 张光文 +4 位作者 杨兴 王海锋 高博 吴瑞瑞 丁超琼 《矿产综合利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8-101,共4页
本研究采用摩擦电选法回收废弃线路板中的有机组分,主要探究了废弃线路板非金属组分的摩擦荷电特性,以及在最优分选参数条件下进行静电分选的效果。不同组分荷质比的测量结果显示,PMMA作为摩擦材料使废弃线路板非金属组分中的有机物与... 本研究采用摩擦电选法回收废弃线路板中的有机组分,主要探究了废弃线路板非金属组分的摩擦荷电特性,以及在最优分选参数条件下进行静电分选的效果。不同组分荷质比的测量结果显示,PMMA作为摩擦材料使废弃线路板非金属组分中的有机物与无机物荷电性质相反,荷质比差异较大,说明PMMA作为摩擦材料时废弃线路板非金属组分中的有机物与无机物可实现摩擦静电分选。分选结果表明靠近两极位置的收集槽中产品的产率较高,分别为27.22%和51.71%,靠近正极收集槽中产物有机组分的烧失量达到了81.42%。该研究证明了摩擦电选回收废弃线路板中有机组分的可行性,为废弃线路板有价组分的回收和再利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电选 废弃线路板 有机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居民低碳行为认知失调的成因——“知识—行为”的双中介模型 被引量:19
4
作者 芈凌云 丛金秋 +2 位作者 丁超琼 乔丽洁 许婷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08-918,共11页
为了探究居民低碳行为的"认知失调"的原因,将低碳知识分为系统知识、行动知识和效力知识3类,然后扩展"知识—态度—行为"理论,在"低碳意愿"的基础上引入"低碳能力",建立了不同低碳知识对低碳... 为了探究居民低碳行为的"认知失调"的原因,将低碳知识分为系统知识、行动知识和效力知识3类,然后扩展"知识—态度—行为"理论,在"低碳意愿"的基础上引入"低碳能力",建立了不同低碳知识对低碳行为作用机理的双中介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①不同低碳知识对低碳行为的作用机理差异是引发"认知失调"的原因之一。行动知识能直接驱动2类低碳行为,而系统知识和效力知识只能由低碳意愿或低碳能力对低碳行为起间接作用;②意愿与能力共同驱动居民低碳行为,系统知识驱动的低碳意愿更多地影响低碳购买行为,而效力知识驱动的低碳能力则更多地转化为低碳习惯行为;③性别、婚姻状况、年龄、受教育程度、个人月可支配收入5个人口特征因素对行动知识与2类低碳行为之间的路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宣传教育工作需要根据不同知识的作用机制减少居民低碳行为的认知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知识 低碳行为 低碳意愿 低碳能力 结构方程模型 认知失调
原文传递
不同信息框架对城市家庭节电行为干预效果的纵向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芈凌云 丁超琼 +2 位作者 俞学燕 丛金秋 乔丽洁 《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92-304,共13页
为了探索如何通过不同的宣传信息和反馈信息激励城市家庭主动节电,在江苏省徐州市开展了一项为期16周的随机对照现场实验,对比了信息宣传框架(社会规范信息、环境教育信息)和信息反馈框架(成本收益反馈、环境贡献反馈)分别在单独干预和... 为了探索如何通过不同的宣传信息和反馈信息激励城市家庭主动节电,在江苏省徐州市开展了一项为期16周的随机对照现场实验,对比了信息宣传框架(社会规范信息、环境教育信息)和信息反馈框架(成本收益反馈、环境贡献反馈)分别在单独干预和耦合干预情境下的节能效果。8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的用电量数据通过电力供应商的计量系统实时采集,采用重复测量协方差分析对8种信息框架的节电效果进行了纵向分析。结果显示:只有社会规范信息宣传与两种反馈信息耦合使用的干预策略才能持续有效地激励中国城市家庭主动节电;在相同的社会规范信息宣传条件下,加入环境贡献反馈比加入成本收益反馈的节能效果更好;单一的环境教育信息宣传和单一的成本收益反馈对家庭节电没有显著效果,其他4个信息框架只有短期的节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传信息 反馈信息 节电行为 城市家庭 随机对照现场实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