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近海冬季大风风速推算和ASCAT风速订正方法探讨 被引量:13
1
作者 姚日升 涂小萍 +2 位作者 蒋璐璐 丁烨毅 王武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1-627,共7页
利用2010—2014年12月至次年2月浙江省自动气象站测风资料和ASCAT散射计反演的风场资料,通过模糊聚类空间分型,选取有代表性的站点建立浙江近海冷空气大风的风速推算公式,并对ASCAT近海风场产品进行误差分析和风速订正。结果表明:冷空... 利用2010—2014年12月至次年2月浙江省自动气象站测风资料和ASCAT散射计反演的风场资料,通过模糊聚类空间分型,选取有代表性的站点建立浙江近海冷空气大风的风速推算公式,并对ASCAT近海风场产品进行误差分析和风速订正。结果表明:冷空气影响时浙江北部近海多数自动站与舟山浮标站相比有偏南风矢量差,南部近海自动站比温州浮标站有东南风矢量差,自动站风速一般小于浮标站。海拔高度与自动站和浮标站风速差值δ相关性不显著,站点离岸距离是影响δ的主要因子。冷空气影响时浙江近海ASCAT反演风速与实况相关系数的分布具有平行于海岸线且自西向东增大的特征,相关系数超过0.5的站点一般离岸30 km以上,舟山和温州12个浮标站测风与ASCAT反演风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浙江近海ASCAT风速的误差空间差异较大,经订正后的风速分布也具有平行于海岸线、自西向东逐渐增大的特征,且与观测的误差绝对值一般小于2 m·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风 模糊聚类 逐步回归 浮标站 ASCAT 风速订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市奉化区气候康养适宜性分析与评价
2
作者 沈艳 丁烨毅 +3 位作者 杨怡曼 朱晓翠 张晟宁 邓琪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127-133,共7页
基于与气候康养关联较为密切的气象要素、环境要素以及部分自然人文资源,构建6个准则层,21个指标层的递阶层次评价体系,并运用模糊数学计分法对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气候康养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气候康养适宜性等级全年从高到低依... 基于与气候康养关联较为密切的气象要素、环境要素以及部分自然人文资源,构建6个准则层,21个指标层的递阶层次评价体系,并运用模糊数学计分法对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气候康养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气候康养适宜性等级全年从高到低依次为山地气候、森林气候、平原气候、滨海气候,且山地气候、森林气候康养适宜性等级全年均在Ⅱ级及以上,其中山地气候有8个月(4—11月)、森林气候有2个月(5月、10月)康养适宜性等级达到Ⅰ级,而平原气候、滨海气候全年分别有11个月、9个月康养适宜性等级Ⅱ级及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康养 适宜性分析与评价 山地气候 平原气候 森林气候 滨海气候 宁波市奉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东沿海ASCAT反演风速的检验和订正 被引量:11
3
作者 姚日升 涂小萍 +3 位作者 丁烨毅 王武军 邬方平 朱万云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35-742,共8页
基于2010—2014年ASCAT反演风速、华东沿海14个浮标站和浙江沿海249个自动气象站资料,对华东沿海ASCAT反演风速进行检验和订正。研究表明:站点ASCAT风速误差不仅与离岸距离相关,而且与站点周围地形有关,误差较大的5个浮标站均位于舟山... 基于2010—2014年ASCAT反演风速、华东沿海14个浮标站和浙江沿海249个自动气象站资料,对华东沿海ASCAT反演风速进行检验和订正。研究表明:站点ASCAT风速误差不仅与离岸距离相关,而且与站点周围地形有关,误差较大的5个浮标站均位于舟山群岛附近海区,平均偏大4.79 m·s^(-1),其他海区浮标站的ASCAT反演风速平均偏差仅为0.46 m·s^(-1)。ASCAT反演风速与浮标站风速的线性回归可有效减小反演风速误差,订正后误差大幅减小,误差越大的站点订正效果越好。相距160 km内的浮标站点间风速误差呈正相关,且站点间距越小,误差正相关越明显。考虑带影响半径的反距离权重,采用邻站方程订正法和邻站误差订正法分别对华东沿海ASCAT反演风速进行订正,均能明显减小平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两种方法订正效果接近,即两种方法均有较好的订正效果,可用于实际业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CAT 浮标站 风速订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北部近海边界层风廓线特征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姚日升 涂小萍 +2 位作者 丁烨毅 徐迪峰 蒋璐璐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6-525,共10页
利用2010年12月至2014年5月宁波近海凉帽山370m高塔气象梯度风观测和浙江北部沿海自动气象站测风资料,对浙江北部近海风速垂直廓线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受地形影响,偏南、偏北风时塔基风速一般比上一层风速大。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近地边... 利用2010年12月至2014年5月宁波近海凉帽山370m高塔气象梯度风观测和浙江北部沿海自动气象站测风资料,对浙江北部近海风速垂直廓线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受地形影响,偏南、偏北风时塔基风速一般比上一层风速大。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近地边界层风廓线不同,南风型320m以下风速基本遵从对数律。热带气旋影响型和北风型时风廓线可分为3段,常通量层内基本满足对数律,该层向上一段高度热带气旋影响型风速变化不大,北风型反而减小,再往上风速又继续增大。北风型风廓线的这种3段结构表现比热带气旋影响型更为清楚,约80~109m风速出现相对极大值,200~250m间存在风速极小值。满足对数律的近地边界层内小风比大风具有更好的拟合优度。浙江北部沿海自动气象站测风资料不同风型统计分析与高塔风廓线表现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塔 近地边界层 风廓线 海面风 浙江北部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梅降水气象指数保险产品设计——以慈溪市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丁烨毅 杨栋 +2 位作者 陈鑫磊 黄鹤楼 罗小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032-2037,共6页
选取杨梅采摘期易对产量造成影响的降水因子作为保险设计的气象致害指标,定义连续降水影响日数作为杨梅降水指数;经杨梅产量分离和去趋势化处理,分析1995—2015年产量损失率和降水指数的关系,建立杨梅产量灾损模型;利用长序列历史降水资... 选取杨梅采摘期易对产量造成影响的降水因子作为保险设计的气象致害指标,定义连续降水影响日数作为杨梅降水指数;经杨梅产量分离和去趋势化处理,分析1995—2015年产量损失率和降水指数的关系,建立杨梅产量灾损模型;利用长序列历史降水资料,选用韦伯分布模型计算不同等级降水指数的风险概率,设计不同赔付触发条件下的保险纯费率和杨梅降水气象指数保险产品,为杨梅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该指数保险产品具有可操作性,可为宁波地区杨梅降水保险业务提供参考,以便在降水灾害发生后客观、便捷地开展保险理赔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 降水 气象指数 纯费率 农业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累积时数的夏季人居环境舒适度评判模型:以宁波市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丁烨毅 杨栋 +2 位作者 胡波 姚日升 黄鹤楼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33期129-134,共6页
为了改进夏季人居环境舒适度评价机制,笔者选用宁波市1957—2016年逐日气象数据和2005—2016年逐时气象数据,对宁波市夏季舒适度变化特征及其对气温要素的响应进行分析,开展了基于舒适等级累积时数的日舒适度评判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宁... 为了改进夏季人居环境舒适度评价机制,笔者选用宁波市1957—2016年逐日气象数据和2005—2016年逐时气象数据,对宁波市夏季舒适度变化特征及其对气温要素的响应进行分析,开展了基于舒适等级累积时数的日舒适度评判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宁波市1957—2016年夏季舒适日数年际间波动变化不明显,但夏季不舒适日开始时间提前趋势明显;舒适度指数日变化趋势与气温相似,13时最不舒适;夏季舒适日数和不舒适日数与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和高温日数显著相关;对新建舒适度评判模型分别进行历史回代模拟和2016年一致性检验,舒适和不舒适等级历史回代一致率较高,2016年各等级一致率均在91.7%以上,表明新建模型评判效果好,能够满足业务服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人居环境 舒适度 评判模型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宁波四明山人体舒适度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黄鹤楼 邹旭恺 +3 位作者 丁烨毅 陈鲜艳 石英 肖风劲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6-324,共9页
利用宁波四明山区域气象观测站逐日和逐小时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分析该区域气候条件,并以舒适度指标等评估其气候生态。结果表明,1961—2017年四明山区域气温持续上升,降水增多,日降水峰值集中在16—18时且未出现明显变化,小风日数增多,... 利用宁波四明山区域气象观测站逐日和逐小时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分析该区域气候条件,并以舒适度指标等评估其气候生态。结果表明,1961—2017年四明山区域气温持续上升,降水增多,日降水峰值集中在16—18时且未出现明显变化,小风日数增多,气候适宜日数明显增加。气温是影响该区域人体舒适度的主因,其次是相对湿度和风;春秋舒适日数多,气候温润,日晴夜雨特征明显;夏季凉爽,是理想的避暑休闲胜地;年舒适时数高山与平原相近,但季节差异明显,夏季高山地区非常舒适,其他三季平原更舒适。区域气候模式结果显示,未来四明山区域气温继续维持升高趋势,降水有所增加,极端高温事件增多,极端低温事件减少,人体舒适日数呈减少趋势,春、秋季略增加,夏季减少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明山区域 气候变化 生态环境 人体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荸荠’杨梅成熟度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丁烨毅 姚日升 +2 位作者 黄鹤楼 胡波 孙军波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31期196-200,共5页
为了探讨不同气象因子对‘荸荠’杨梅成熟度的影响,为特色杨梅生产和品质分析提供可靠依据,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别以‘荸荠’杨梅单果重(外观指标)、可溶性固形物(风味指标)、可食率(质地指标)为参考数列,以‘荸荠’杨梅果实成熟期... 为了探讨不同气象因子对‘荸荠’杨梅成熟度的影响,为特色杨梅生产和品质分析提供可靠依据,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别以‘荸荠’杨梅单果重(外观指标)、可溶性固形物(风味指标)、可食率(质地指标)为参考数列,以‘荸荠’杨梅果实成熟期内的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为参比数列,对‘荸荠’杨梅成熟度与气象因子的关联度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荸荠’杨梅单果重与果实成熟期的相对湿度的关联度最大,影响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的气象因子主要是热量指标;相对湿度除6月中旬外,其余各旬对单果重的影响均较密切,5月中旬平均气温、4月下旬平均最高气温和6月中旬平均最低气温对可溶性固形物影响最大,5月上旬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和6月中旬最低气温对可食率影响最大。因此,影响‘荸荠’杨梅成熟度的气象因子及其时段效应均存在差异,在具体生产上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因子 杨梅 成熟度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茶区茶树栽培综合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22
9
作者 胡波 金志凤 +2 位作者 李颖 丁烨毅 李仁忠 《气象科技》 2018年第2期390-395,共6页
为了评价江南茶区茶树栽培适宜性,本文综合考虑气候、地形和土壤因子,筛选出年平均气温、年大于等于10℃的活动积温、极端最低气温小于等于-13℃出现的频率、4—10月的平均相对湿度、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土壤酸碱度和土壤质地等9个... 为了评价江南茶区茶树栽培适宜性,本文综合考虑气候、地形和土壤因子,筛选出年平均气温、年大于等于10℃的活动积温、极端最低气温小于等于-13℃出现的频率、4—10月的平均相对湿度、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土壤酸碱度和土壤质地等9个评价指标,应用AHP熵权法确定指标的权重系数,并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图和茶树栽培现状,经细网格推算,构建茶树栽培适宜性评价模型,将江南茶区茶树栽培区划分为适宜、较适宜和不适宜3个等级,并进行分区评述。结果表明,适宜、较适宜和不适宜茶树栽培的面积分别为317518.3km^2,410343.3km^2,148064.5km^2,分别占江南茶区评价面积的36.25%、46.85%和16.9%。利用浙江省松阳县茶树种植现状分布图对松阳县茶树栽培综合适宜性区划结果进行检验评价,表明松阳县茶树栽培适宜性区划结果与茶树种植的分布现状比较吻合。评价结果可为茶树栽培的优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酸碱度 AHP熵权法 适宜性评价 检验 江南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市城市热岛效应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丁烨毅 陈有利 黄鹤楼 《浙江气象》 2008年第4期28-31,共4页
利用1961-2005年城郊两气象站气温资料,分析了宁波市城市热岛效应的年、月、日变化特征,以及几种特殊天气事件下的逐时城市热岛强度变化。结果表明:宁波市城市热岛效应呈逐年增强的趋势,秋冬季的热岛强度较春夏季强,热岛效应具有较明显... 利用1961-2005年城郊两气象站气温资料,分析了宁波市城市热岛效应的年、月、日变化特征,以及几种特殊天气事件下的逐时城市热岛强度变化。结果表明:宁波市城市热岛效应呈逐年增强的趋势,秋冬季的热岛强度较春夏季强,热岛效应具有较明显的日变化,"夜热岛"强于"日热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效应 特征分析 特殊天气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明山区域气温的垂直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丁烨毅 高益波 +1 位作者 胡波 杨栋 《浙江气象》 2017年第4期42-44,共3页
为分析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分布规律,在四明山区域不同海拔高度代表性地段设置5个气象站,经连续8a对比观测,得出如下结果:1)四明山区域年平均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直减率为0.51℃/100 m;夏季直减率最大,春季和秋季直减率较大... 为分析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分布规律,在四明山区域不同海拔高度代表性地段设置5个气象站,经连续8a对比观测,得出如下结果:1)四明山区域年平均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直减率为0.51℃/100 m;夏季直减率最大,春季和秋季直减率较大,冬季直减率最小。2)四明山区域平均气温直减率日变化呈单峰型分布,最大直减率出现在下午17时,最小直减率出现在早晨5—6时,直减率变化上升速率较下降速率快。3)四明山区域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趋势与平均气温相似,但平均最高气温直减率较平均气温大,平均最低气温直减率较平均气温小。4)日平均气温≥0℃、≥5℃和≥10℃的积温变化趋势相似,均随着海拔的升高变化十分明显,且成二次曲线性下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直减率 积温 垂直变化 四明山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灾害性天气监测报警短信发布技术——以宁波市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丁烨毅 姚日升 +1 位作者 王焱 赵伍杰 《浙江气象》 2013年第3期20-23,38,共5页
结合区域气象站高时空密度观测和手机短信实时快速发布的优势,深入分析了突发灾害性天气指标和服务短信内容组织、发布等关键技术,根据用户关注区域相关站点实况气象资料,实现突发灾害性天气信息快速发布,达到防灾减灾目的,另外还能通... 结合区域气象站高时空密度观测和手机短信实时快速发布的优势,深入分析了突发灾害性天气指标和服务短信内容组织、发布等关键技术,根据用户关注区域相关站点实况气象资料,实现突发灾害性天气信息快速发布,达到防灾减灾目的,另外还能通过要素极值控制及时发现设备异常。在宁波1年多的实际业务应用中,该系统显著提高了灾害性天气监测与发布能力,其短信发布方式灵活、以点带面,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地域针对性和覆盖面,在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等服务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 灾害性天气 监测 报警 短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茶树冬季冻害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8
13
作者 胡波 金志凤 +2 位作者 李颖 丁烨毅 李仁忠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13期112-117,共6页
为了分析浙江省茶树冬季冻害时空分布特征。本研究提出了茶树冬季冻害的气象指标和等级划分,基于该指标和全省64个基本气象站1971—2011年气象数据,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和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浙江省茶树冬季冻害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特征... 为了分析浙江省茶树冬季冻害时空分布特征。本研究提出了茶树冬季冻害的气象指标和等级划分,基于该指标和全省64个基本气象站1971—2011年气象数据,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和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浙江省茶树冬季冻害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茶树轻度、中度和重度冬季冻害第1模态能总体反映冬季冻害发生的多年平均状况。轻度和重度冬季冻害第1模态空间分布均表现为全省一致为正,轻度和重度高值区均位于浙江省西北部等地;中度冬季冻害第1模态空间分布表现为除温州东部、台州东南部地区外,其余地区都为负值,其特征向量绝对值的最大值位于浙北、浙中地区。研究结果可为茶树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冬季冻害 经验正交函数 小波分析 时空分布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水蜜桃成熟期集合预报模型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栋 丁烨毅 +3 位作者 金志凤 黄鹤楼 郑健 李清斌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21-430,共10页
物候期预报多基于单一性模型,预报结果的精度和稳定度较差,难以实现业务应用。本文利用2005-2017年宁波水蜜桃主产区收集的物候期和气象资料,构建不同时间尺度(小时、日、候、旬、月)和不同时间起点(固定日期、物候期)下的成熟期预报模... 物候期预报多基于单一性模型,预报结果的精度和稳定度较差,难以实现业务应用。本文利用2005-2017年宁波水蜜桃主产区收集的物候期和气象资料,构建不同时间尺度(小时、日、候、旬、月)和不同时间起点(固定日期、物候期)下的成熟期预报模型集,探究集合模型在物候期精细化预报中的可行性。基于模型预报结果的精度和稳定度,分别利用算术平均法、回归系数法、相关系数法和绝对误差法确定集合预报模型成员的权重,构建不同预报时效的水蜜桃成熟期加权集合模型。结果表明:利用4种权重系数确定方法构建的加权集合模型均保持了较高的精度和稳定度,集合模型回代检验的绝对误差AE平均仅0.69(在0.56~0.87)d,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为0.90(在0.69~1.14)d,相关系数R平均达0.95(在0.92~0.98);相比单一模型,集合模型的AE和RMSE分别缩小0.5d和0.6d,R值提高0.12。基于绝对误差法构建的加权集合模型效果最佳,回代检验AE和RMSE平均值分别为0.66d和0.88d,对宁波水蜜桃主产区成熟期预报的AE≤2d。集合模型中适当融合硬核期观测能将预报误差缩小0.2~0.3d。集合预报模型为物候期精细化预报提供了新的思路,能够满足业务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候期 物候期预报 集合模型 预报时效 权重确定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网格法在小面积区域雷暴特征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石湘波 张其林 +2 位作者 丁烨毅 邵程远 周溥佳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4-339,共6页
为满足小面积区域(10 000 km2左右)雷电防御工作准确化、精细化的要求,选取人工观测半径用以优化1 km×1 km网格的雷电参数。实例分析表明:优化网格法可以修正1 km×1 km相邻网格的年平均地闪密度值的大幅波动,避免相邻网格突... 为满足小面积区域(10 000 km2左右)雷电防御工作准确化、精细化的要求,选取人工观测半径用以优化1 km×1 km网格的雷电参数。实例分析表明:优化网格法可以修正1 km×1 km相邻网格的年平均地闪密度值的大幅波动,避免相邻网格突变值的出现。也可以使1 km×1 km网格的雷电日更符合气象意义。并可以准确分析用于表征区域强雷暴分布的平均单位雷电日地闪密度和最大单位雷电日地闪密度等雷电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 地闪密度 优化网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市农业热量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丁烨毅 黄鹤楼 《浙江农业科学》 2010年第3期632-634,共3页
对1959-2008年宁波市平均气温、初霜日、终霜日和无霜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宁波气候趋向变暖,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气温升高明显;21世纪终霜日提前,初霜日推迟,无霜期呈延长趋势;90年代后期起,稳定≥10℃的活动积温也逐年增加... 对1959-2008年宁波市平均气温、初霜日、终霜日和无霜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宁波气候趋向变暖,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气温升高明显;21世纪终霜日提前,初霜日推迟,无霜期呈延长趋势;90年代后期起,稳定≥10℃的活动积温也逐年增加。这些变化必将影响到农业生产,增加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进而影响产量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 热量资源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海水养殖水体温度日变化谐波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栋 姚日升 +3 位作者 金志凤 丁烨毅 钱燕珍 王立超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58-566,共9页
利用谐波方法对宁波地区2010-2013年代表性海水养殖水体(池塘和养殖海湾)在不同天气情况下(晴、少云、多云、阴)水温的日变化特征进行模拟,探究养殖水体温度的日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池塘和养殖海湾水温日变化的最佳谐波模拟阶数分别... 利用谐波方法对宁波地区2010-2013年代表性海水养殖水体(池塘和养殖海湾)在不同天气情况下(晴、少云、多云、阴)水温的日变化特征进行模拟,探究养殖水体温度的日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池塘和养殖海湾水温日变化的最佳谐波模拟阶数分别为2阶和3阶,2阶(3阶)谐波对池塘(养殖海湾)水温逐小时、日最高和日最低值模拟的绝对误差分别为0.24~0.31℃(0.1~0.15℃)、0.2~0.24℃(0.06~0.1℃)和0.11~0.15℃(0.06~0.08℃);(2)谐波模拟误差整体呈白天大夜间小,对阴天水温变化趋势的模拟效果较其它天气条件差;(3)池塘水温遵循以24h和12h为周期的日变化规律,其中24h周期比重最高,养殖海湾遵循以12h、24h和6h为周期的日变化规律,其中12h和24h比重较6h高,晴到多云天气条件下12h和24h周期比重相当,阴天24h周期比重明显下降。本研究论证了谐波方法对不同天气条件下池塘和养殖海湾水温日变化特征模拟的可行性,并定量评估了养殖水体日变化的周期特征,可为海水养殖水体温度精细化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 养殖海湾 水温 不同天气 谐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区域霾过程的天气分型及环流场特征 被引量:19
18
作者 俞科爱 胡晓 +5 位作者 黄旋旋 顾小丽 徐宏辉 刘洁 丁烨毅 郭建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14-1524,共11页
利用2001—2012年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和宁波7个县(市)区的地面气象资料,运用Lamb-Jenkinson客观分型方法和统计方法,分析宁波区域霾发生规律和大气环流场特征。结果表明,宁波区域霾具有冬季频发、夏季少发的季节分布特点,年均15次,2011... 利用2001—2012年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和宁波7个县(市)区的地面气象资料,运用Lamb-Jenkinson客观分型方法和统计方法,分析宁波区域霾发生规律和大气环流场特征。结果表明,宁波区域霾具有冬季频发、夏季少发的季节分布特点,年均15次,2011和2012年区域霾明显增多与大气环流密切相关;区域霾的主要环流类型为A型、AN型、AS和C型,分别占总数的65.9%、12.3%、6.7%和4.7%,A型主要出现在稳定平直环流的秋、冬季,AN型出现在环流经向度明显增加的冬季,AS型出现在冷暖气流转换空隙期的春、秋季,C型出现在西太平洋高压明显加强的地面弱低压环境场的春、夏季;东部沿海500 hPa气旋性环流、偏西气流及850 hPa微风有利于宁波区域霾发生,反之,500 hPa反气旋环流、850 hPa强盛偏南气流则不利于霾发生;A型环流在弱冷空气影响或静稳天气条件下,连续霾日、重度霾出现概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霾 环流分型 特征 Lamb-Jenkinson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非气象雷达回波的人工智能识别及滤波 被引量:10
19
作者 何彩芬 黄旋旋 +1 位作者 丁烨毅 朱龙彪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56-864,共9页
统计分析2003—2006年宁波雷达的非气象杂波,影响杂波主要为地物杂波,包括普通地物杂波(NP杂波)和异常地物杂波(AP杂波);并分析这些杂波在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谱宽产品上不连续的离散状分布等特征。基于以上特征及传统杂波识别的经... 统计分析2003—2006年宁波雷达的非气象杂波,影响杂波主要为地物杂波,包括普通地物杂波(NP杂波)和异常地物杂波(AP杂波);并分析这些杂波在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谱宽产品上不连续的离散状分布等特征。基于以上特征及传统杂波识别的经验而设计出一种近似模拟人眼模糊识别的稳定安全的多维线性近似的杂波识别及其过滤算法,在190个个例测试中大都效果较好,尤其在150 km以内,能够在确保降水数据完整、准确的基础上有效过滤非气象杂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NP杂波 AP杂波 滤波 多普勒天气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次冰雹过程边界层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被引量:15
20
作者 姚日升 涂小萍 +3 位作者 杜坤 丁烨毅 朱佳敏 杨豪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77-1689,共13页
基于常规气象观测、浙江省自动气象站、宁波多普勒雷达和凉帽山岛370 m高塔边界层资料,对宁波市2012年7月7日(个例1)和2013年3月22日(个例2)两次冰雹过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发生在不同季节和天气背景下,个例1由强热对流... 基于常规气象观测、浙江省自动气象站、宁波多普勒雷达和凉帽山岛370 m高塔边界层资料,对宁波市2012年7月7日(个例1)和2013年3月22日(个例2)两次冰雹过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发生在不同季节和天气背景下,个例1由强热对流单体所致,个例2则是具有高架雷暴特征的移动性强对流带所造成。地面流场都显示:雹暴前侧入流辐合带和后侧下沉气流辐散区相对雹暴中心位置变化不大,两次过程前部冷出流边界前沿距离降雹中心约8~10 km及其后约4 km处形成了下沉尾涡。雹暴前侧入流区边界层主要表现为气压下降、气流转向雹暴中心、风速及辐合加大等;而下沉辐散区则表现出天气要素的剧烈变化。个例1高塔处于冰雹前侧入流区,边界层气象要素变化低层先于高层,临近降雹时由于拖曳作用削弱了抽吸作用,近地层各气象要素均有短时间的反向变化。个例2高塔处于低层入流区时,风速增大也最先出现在塔层底部;雹暴过境时,冷高压出流造成高塔处边界层风向、风速剧烈变化,上下各层时间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边界层 气象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