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分析风电与光伏在全生命周期内的碳足迹,探讨其碳排放特征,以期为可再生能源的碳排放控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ife cycle assessment,LCA),以浙江省某风电场和光伏电站的实际项目为案例,系统分析风...该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分析风电与光伏在全生命周期内的碳足迹,探讨其碳排放特征,以期为可再生能源的碳排放控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ife cycle assessment,LCA),以浙江省某风电场和光伏电站的实际项目为案例,系统分析风电与光电在设备制造与安装、运输、运营以及拆卸与回收各个阶段的碳足迹,并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估电站选址对碳排放结果的影响。风电场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为23.62 g CO_(2)/(kW·h),显著低于光伏电站的41.91 g CO_(2)/(kW·h),考虑到回收阶段的碳减排收益,二者在设备制造与安装阶段的碳排放均占100%以上。从选址角度分析,风电碳足迹在南部多山地区相较于光电更具优势,而在西北及东北地区的优势较小。在全国范围内风电的碳足迹均低于光电的碳足迹,但在不同省份差异显著。设备制造与安装阶段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和优化重点,研究比较了两种发电方式在不同省份的碳排放差异,并为优化可再生能源配置提供了参考。展开更多
文摘该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分析风电与光伏在全生命周期内的碳足迹,探讨其碳排放特征,以期为可再生能源的碳排放控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ife cycle assessment,LCA),以浙江省某风电场和光伏电站的实际项目为案例,系统分析风电与光电在设备制造与安装、运输、运营以及拆卸与回收各个阶段的碳足迹,并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估电站选址对碳排放结果的影响。风电场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为23.62 g CO_(2)/(kW·h),显著低于光伏电站的41.91 g CO_(2)/(kW·h),考虑到回收阶段的碳减排收益,二者在设备制造与安装阶段的碳排放均占100%以上。从选址角度分析,风电碳足迹在南部多山地区相较于光电更具优势,而在西北及东北地区的优势较小。在全国范围内风电的碳足迹均低于光电的碳足迹,但在不同省份差异显著。设备制造与安装阶段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和优化重点,研究比较了两种发电方式在不同省份的碳排放差异,并为优化可再生能源配置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