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海洋微体古生物学课程教学内容构建与教学方式改革 |
丁旋
顾芳
|
《高教学刊》
|
2024 |
0 |
|
2
|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学科前沿课的教学思考--以有孔虫-古大洋环境重建的重要标志课程为例 |
丁旋
|
《高教学刊》
|
2024 |
0 |
|
3
|
孟加拉湾深海氧同位素2、3期上升流活动——北印度洋冬季风的实证 |
丁旋
方念乔
陈萍
宋成兵
|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11
|
|
4
|
孟加拉湾晚第四纪冰期和间冰期古生产力演变研究 |
丁旋
方念乔
万晓樵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8
|
|
5
|
孟加拉湾晚第四纪的碳酸盐溶解旋回 |
丁旋
郝诒纯
万晓樵
方念乔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3
|
|
6
|
孟加拉湾晚第四纪的季风气候及其古海洋学记录 |
丁旋
方念乔
万晓樵
|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3
|
|
7
|
东北印度洋区BAR9427岩心末次冰期以来的古季风活动记录 |
丁旋
方念乔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8
|
印度尼西亚弗洛勒斯海LGM以来的古海洋学记录 |
丁旋
Guichard F.
Bassinot F.
魏明军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9
|
爪哇海末次冰盛期以来的季风与穿越流活动记录 |
丁旋
方念乔
F. Guichard
F. Bassinot
|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10
|
印度尼西亚多岛海末次冰期最盛期以来的穿越流活动 |
丁旋
方念乔
F.Guichard
F.Bassinot
L.Labeyrie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11
|
海洋科学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心得 |
丁旋
苏新
|
《中国地质教育》
|
2009 |
2
|
|
12
|
十五万年以来的古气候及其研究方法综述 |
丁旋
|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2
|
|
13
|
公选课《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的体会 |
丁旋
|
《中国地质教育》
|
2003 |
4
|
|
14
|
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本科论文质量 |
丁旋
|
《科技创新导报》
|
2010 |
3
|
|
15
|
海洋科学野外综合教学实习体现专业特色之措施 |
丁旋
|
《中国地质教育》
|
2006 |
1
|
|
16
|
吉林南部晚寒武世凤山期三叶虫化石群落与沉积环境分析 |
丁旋
|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
1997 |
0 |
|
17
|
用微体古生物定量水深法对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沉积早期湖泊水深再造 |
苏新
丁旋
姜在兴
胡斌
孟美岑
陈萌莎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33
|
|
18
|
东北印度洋深海记录基本特征及其对青藏高原隆升的响应 |
方念乔
陈学方
胡超涌
丁旋
张振芳
刘勇勤
|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21
|
|
19
|
东经90°海岭的远洋沉积记录与晚新生代重大构造环境事件 |
方念乔
丁旋
刘勇勤
胡超涌
陈学方
张振芳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
2002 |
14
|
|
20
|
民机引气系统快速存取记录器数据健康监测方法 |
梁坤
左洪福
孙见忠
李怀远
丁旋
刘若晨
王容辉
|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