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微体古生物学课程教学内容构建与教学方式改革
1
作者 丁旋 顾芳 《高教学刊》 2024年第33期60-63,共4页
微体古生物学是进行海相地层划分与对比、古海洋环境重建、海洋调查与勘探,以及海底油气与矿产资源形成环境等方面研究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在海洋科学飞速发展的当下,传统的微古教学方法面临诸多的挑战。为此,作者选择海洋科学相关的... 微体古生物学是进行海相地层划分与对比、古海洋环境重建、海洋调查与勘探,以及海底油气与矿产资源形成环境等方面研究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在海洋科学飞速发展的当下,传统的微古教学方法面临诸多的挑战。为此,作者选择海洋科学相关的有孔虫、介形虫、钙质超微、孢粉、硅藻、放射虫、沟鞭藻七个微古门类,为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开设海洋微体古生物学课程。通过在超星平台上建课;多种方式制作三维课堂教学模型;实习课重点选择我国沿海及大洋沉积物中的、学生以后工作中最可能接触到的微古属种作为实习标本;指导学生分组实践从样品预处理—镜下观察与鉴定—应用分析;鼓励对微古感兴趣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积极申请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等多种方式,对传统的微古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将海洋微体古生物学这门课变成生动灵活的适合新时代大学生学习的专业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科学 微体古生物学 课程建设 教学内容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学科前沿课的教学思考--以有孔虫-古大洋环境重建的重要标志课程为例
2
作者 丁旋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8期34-37,共4页
建设海洋强国,需要培养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国际化的视野、很强的创新能力的海洋科学专业高层次后备人才。为此,我们为海洋科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开设学科前沿课有孔虫-古大洋环境重建的重要标志。该课程以引导、自主学习、讨论和实验... 建设海洋强国,需要培养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国际化的视野、很强的创新能力的海洋科学专业高层次后备人才。为此,我们为海洋科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开设学科前沿课有孔虫-古大洋环境重建的重要标志。该课程以引导、自主学习、讨论和实验等方式,锻炼学生们通过重建有孔虫及其壳体地球化学特征知识体系,探索其在大洋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古洋流重建、古海水化学、古生产力以及海岸带演化等方面国际前沿问题的能力。初步实践表明,对新时代的大学生,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科学 学科前沿课 有孔虫 古环境指标 教学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加拉湾深海氧同位素2、3期上升流活动——北印度洋冬季风的实证 被引量:11
3
作者 丁旋 方念乔 +1 位作者 陈萍 宋成兵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3-59,共7页
北印度洋季风研究的经典地区是上升流活跃的阿拉伯海和索马里海盆 ,孟加拉湾地区季风强弱的变化则是以浮游有孔虫壳体氧同位素值反映的淡水输入量大小来指示的。文章通过对孟加拉湾的MD771 81岩芯的浮游有孔虫定量分析、氧碳稳定同位素... 北印度洋季风研究的经典地区是上升流活跃的阿拉伯海和索马里海盆 ,孟加拉湾地区季风强弱的变化则是以浮游有孔虫壳体氧同位素值反映的淡水输入量大小来指示的。文章通过对孟加拉湾的MD771 81岩芯的浮游有孔虫定量分析、氧碳稳定同位素分析 ,对比东经90°海岭的MD81 349岩芯的同类分析结果 ,发现孟加拉湾地区在深海氧同位素 2、3期出现上升流生物种丰度上升、表层水古生产力升高、表层水温度下降、温跃层变浅、盐度增加等指示存在上升流活动的现象 ,说明当时该区东北冬季风增强。特别的是间冰段深海氧同位素 3期各古环境的代用指标都形成记录上最突出的峰值 ,且在同期背景值上叠加着强烈的波动 ,认为此现象应是印度季风区夏季季风和冬季季风强盛期的相互转换、水体的垂直循环运动等环境信号和控制机制在该区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印度洋 孟加拉湾 深海氧同位素2期 浮游有孔虫 上升流 冬季风 温跃层 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加拉湾晚第四纪冰期和间冰期古生产力演变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丁旋 方念乔 万晓樵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9-58,共10页
近赤道低纬度地区孟加拉湾属于大陆边缘深海环境,该区的古生产力研究对于了解低纬度地区古气候演变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研究区4个活塞岩心δ13C值、高生产力指示种的含量变化、浮游有孔虫与底栖有孔虫丰... 近赤道低纬度地区孟加拉湾属于大陆边缘深海环境,该区的古生产力研究对于了解低纬度地区古气候演变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研究区4个活塞岩心δ13C值、高生产力指示种的含量变化、浮游有孔虫与底栖有孔虫丰度、U+B指数等方面的研究发现,研究区受冰川-气候旋回作用影响明显,古生产力波动强烈。冰期时,陆源营养物质供应充分导致生物生产力增大,因而末次冰期最盛期氧同位素第2期时生产力最高,间冰期氧同位素第1、5期时生产力较低。该区氧同位素第3期也出现高生产力的情况,可能与当时研究区气候不稳定有关。氧同位素第3期强烈的西南季风活动使研究区淡水输入增强,进一步增加了冷、暖期生物生产力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产力 晚第四纪 冰期 间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加拉湾晚第四纪的碳酸盐溶解旋回 被引量:3
5
作者 丁旋 郝诒纯 +1 位作者 万晓樵 方念乔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2-198,共7页
孟加拉湾由于陆源物质大量输入产生稀释效应 ,使碳酸盐含量表现为冰期时减小、间冰期时增大的“大西洋型”旋回。通过对该区四支活塞岩芯的有孔虫溶解指数、浮游有孔虫沉积通量、CaCO3 沉积通量和 >16 0 μm粗组分沉积通量的分析发... 孟加拉湾由于陆源物质大量输入产生稀释效应 ,使碳酸盐含量表现为冰期时减小、间冰期时增大的“大西洋型”旋回。通过对该区四支活塞岩芯的有孔虫溶解指数、浮游有孔虫沉积通量、CaCO3 沉积通量和 >16 0 μm粗组分沉积通量的分析发现 ,研究区碳酸盐溶解作用强烈 ,表现出冰期减弱而间冰期增强的总趋势 ,且溶解作用滞后于浮游有孔虫壳的氧同位素旋回 ,尤以氧同位素 4、5期的高溶解度情况与印度洋和太平洋氧同位素 5期晚期至 4期为CaCO3溶解高峰一致。因此 ,孟加拉湾地区的CaC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加拉湾 晚第四纪 碳酸盐旋回 稀释作用 溶解作用 大气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加拉湾晚第四纪的季风气候及其古海洋学记录 被引量:3
6
作者 丁旋 方念乔 万晓樵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95-300,共6页
分析了研究区季风的形成、演变及其控制因素 ,指出强烈的盐度对比是在北印度洋占主导地位的季风气候系统的直接反映。通过位于孟加拉湾地区的 3支岩心 MD771 81、MD771 83和MD771 69的 δ1 8O值所反映的表层海水盐度变化的分析 ,认为研... 分析了研究区季风的形成、演变及其控制因素 ,指出强烈的盐度对比是在北印度洋占主导地位的季风气候系统的直接反映。通过位于孟加拉湾地区的 3支岩心 MD771 81、MD771 83和MD771 69的 δ1 8O值所反映的表层海水盐度变化的分析 ,认为研究区全新世及末次冰期—间冰期氧同位素第 3期西南季风强烈 ,末次冰期最盛期氧同位素第 2期西南季风微弱。通过与阿拉伯海等地区进行对比 ,进一步证明南亚季风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周期为 2 3 ka的低纬度太阳辐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加拉湾 晚第四纪 季风 古海洋学记录 古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印度洋区BAR9427岩心末次冰期以来的古季风活动记录 被引量:5
7
作者 丁旋 方念乔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65-772,共8页
末次冰期旋回尤其是氧同位素3期气候明显不稳定,南亚季风活动并不遵循冰期间冰期的规律.通过东北印度洋区位于安达曼海南部、苏门答腊岛西北端格雷特海峡的BAR9427岩心的古海洋学研究,并与相邻孟加拉湾地区的MD77181和MD81349二支岩心... 末次冰期旋回尤其是氧同位素3期气候明显不稳定,南亚季风活动并不遵循冰期间冰期的规律.通过东北印度洋区位于安达曼海南部、苏门答腊岛西北端格雷特海峡的BAR9427岩心的古海洋学研究,并与相邻孟加拉湾地区的MD77181和MD81349二支岩心进行对比分析,认识到末次冰期氧同位素2期时,研究区东北冬季风增强,上升流活跃,古生产力较高,同时近岸地区蒸发作用强烈,海水盐度升高.末次冰期大间冰阶氧同位素3期的早、晚期,研究区西南夏季风活动强烈,向东的西南季风流,使得孟加拉湾中部盐度升高,而北部由于季风降雨,大量的淡水输入使得盐度大幅度下降,且八月盐度远低于二月.西南夏季风变化遵循23ka的岁差周期,在我国青藏高原、黄土与沙漠以及阿拉伯海等区都有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印度洋区 末次冰期 盐度 季风活动 岁差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尼西亚弗洛勒斯海LGM以来的古海洋学记录 被引量:3
8
作者 丁旋 Guichard F. +1 位作者 Bassinot F. 魏明军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5-572,共8页
弗洛勒斯海位于印度尼西亚穿越流通道上,它的古海洋学特征对于理解LGM以来穿越流活动历史,及其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弗洛勒斯海SHI9011岩心δ18O、δ13C、浮游有孔虫组合及碳酸盐含量等古海洋学记录的研究,认为研究... 弗洛勒斯海位于印度尼西亚穿越流通道上,它的古海洋学特征对于理解LGM以来穿越流活动历史,及其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弗洛勒斯海SHI9011岩心δ18O、δ13C、浮游有孔虫组合及碳酸盐含量等古海洋学记录的研究,认为研究区沉积速率不高,生物生产力却并不低于高沉积速率的近陆地区.冰期时海平面下降,陆源物质输入量增加,使得古生产力上升.冰消期终止期IA海平面快速上升,陆源营养物质供应减少,同时穿越流活动增强,抑制了下部水体向上运动,古生产力开始下降.8~6 ka前后,强烈的东南季风使得研究区上升流活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勒斯海 末次冰期最盛期 古海洋学 穿越流 东南季风 上升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爪哇海末次冰盛期以来的季风与穿越流活动记录 被引量:3
9
作者 丁旋 方念乔 +1 位作者 F. Guichard F. Bassinot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65-471,共7页
文章通过SHl9034岩芯氧同位素曲线、AMS ^14C测年、浮游有孔虫组合及其所反映的温盐变化特点,并与爪哇海北部的SHl9006岩芯对比研究,获得如下认识:末次冰期2l~15kaB.P.阶段,爪哇海区东南季风强而西北季风微弱,气候冷干,混合层... 文章通过SHl9034岩芯氧同位素曲线、AMS ^14C测年、浮游有孔虫组合及其所反映的温盐变化特点,并与爪哇海北部的SHl9006岩芯对比研究,获得如下认识:末次冰期2l~15kaB.P.阶段,爪哇海区东南季风强而西北季风微弱,气候冷干,混合层薄,生物生产力高;15~10kaB.P.和10~7kaB.P.阶段由于海平面迅速上升,望加锡海峡和龙目海峡通道变宽,出现较强的表层穿越流活动;早全新世东南与西北季风都有增强,说明当时研究区气候有着更强的季节性;7~3kaB.P.阶段,爪哇海北部的穿越流主要在温跃层水中传输,到达爪哇上升流区时,上升至表层,使得混合层增厚,同时也抑制了上升流活动;约3kaB.P.以来,研究区穿越流活动表现与现代相近的性质,主要在温跃层水中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爪哇海 末次冰盛期 浮游有孔虫 古季风 穿越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尼西亚多岛海末次冰期最盛期以来的穿越流活动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旋 方念乔 +2 位作者 F.Guichard F.Bassinot L.Labeyrie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1-156,共6页
印度尼西亚穿越流是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热量传输的重要载体 ,穿越流的活动由潜在地影响ElNino和季风现象进而影响到全球气候变化 .通过对爪哇海SHI90 0 6岩心LGM以来氧同位素、有孔虫与CaCO3 沉积量、浮游有孔虫浅层水种与深层水种比... 印度尼西亚穿越流是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热量传输的重要载体 ,穿越流的活动由潜在地影响ElNino和季风现象进而影响到全球气候变化 .通过对爪哇海SHI90 0 6岩心LGM以来氧同位素、有孔虫与CaCO3 沉积量、浮游有孔虫浅层水种与深层水种比值反映的古温跃层变化等的研究 ,得出结论 :研究区末次冰期氧同位素 2期穿越流活动微弱 ,冰后期穿越流活动增强 ;特别是冰消期终止期ⅠA,穿越流活动由弱迅速增强 ,是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 ,印度尼西亚岛弧古海水通道开放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尼西亚多岛海 穿越流 末次冰期最盛期 有孔虫 古温跃层 古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科学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心得 被引量:2
11
作者 丁旋 苏新 《中国地质教育》 2009年第4期158-161,共4页
文章论述了海洋科学专业开设双语课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介绍了"海洋科学概论"课程选择的中英文教材。针对授课对象是英语和专业基础都比较薄弱的大二本科生,本文介绍了该课程选择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并针对教学... 文章论述了海洋科学专业开设双语课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介绍了"海洋科学概论"课程选择的中英文教材。针对授课对象是英语和专业基础都比较薄弱的大二本科生,本文介绍了该课程选择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并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科学 双语课 教学方法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五万年以来的古气候及其研究方法综述 被引量:2
12
作者 丁旋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9-44,共6页
简述了十五万年来古气候变化旋回及其中的短期波动事件,如新仙女木事件;概要地介绍了黄土、古海洋沉积、冰岩芯、树木年轮、洞穴碳酸钙等的古气候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并指出在古气候研究中,必须注意多种方法的互相对比印证,才能保... 简述了十五万年来古气候变化旋回及其中的短期波动事件,如新仙女木事件;概要地介绍了黄土、古海洋沉积、冰岩芯、树木年轮、洞穴碳酸钙等的古气候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并指出在古气候研究中,必须注意多种方法的互相对比印证,才能保证结论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五万年以来 古气候 研究法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选课《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的体会 被引量:4
13
作者 丁旋 《中国地质教育》 2003年第4期59-60,共2页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这一部分环境的科学。学习这门课程的知识对提高同学们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这一全校性的公共选修课程教学的特殊性.作者着重实施了两点改进:第一,不照搬已有教材.结合每一...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这一部分环境的科学。学习这门课程的知识对提高同学们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这一全校性的公共选修课程教学的特殊性.作者着重实施了两点改进:第一,不照搬已有教材.结合每一部分授课内容,将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自然地理现象通过多媒体介绍给同学们,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第二,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促进同学们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扩大思路,改善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选课 自然地理学 素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本科论文质量 被引量:3
14
作者 丁旋 《科技创新导报》 2010年第26期181-181,183,共2页
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由于扩大招生,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存在整体下滑的趋势。文章论述如何通过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完成一篇体现真正的实力水平、较... 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由于扩大招生,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存在整体下滑的趋势。文章论述如何通过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完成一篇体现真正的实力水平、较高质量的本科毕业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毕业论文 时间安排 论文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科学野外综合教学实习体现专业特色之措施 被引量:1
15
作者 丁旋 《中国地质教育》 2006年第4期95-97,共3页
文章简要介绍了日照海洋科学野外综合教学实习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实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建议从加强实习基地建设、调整本科培养方案和完善野外教学体系这三个方面来提高海洋科学综合实习的教学质量,突出专业特色。
关键词 海洋科学 野外实习 教学质量 专业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南部晚寒武世凤山期三叶虫化石群落与沉积环境分析
16
作者 丁旋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246-250,295,共6页
吉林南部晚寒武世凤山期地层出露良好,三叶虫化石丰富,是进行化石群落古生态研究的理想地区。通过埋藏学分析、化石形态功能分析、围岩沉积学研究,在本区建立了六个底栖三叶虫化石群落,自下而上为Ptychaspis-Tsina... 吉林南部晚寒武世凤山期地层出露良好,三叶虫化石丰富,是进行化石群落古生态研究的理想地区。通过埋藏学分析、化石形态功能分析、围岩沉积学研究,在本区建立了六个底栖三叶虫化石群落,自下而上为Ptychaspis-Tsinania群落,Quadraticephalus群落,Changia群落,Calvinela群落,Mictosaukia群落,Richardsonela群落,结合化石群落及其赋存岩性特征,分析本区凤山期沉积环境由前滨-近滨相带渐变为浅海陆棚相带,海水逐渐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世 凤山期 三叶虫 化石群落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微体古生物定量水深法对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沉积早期湖泊水深再造 被引量:33
17
作者 苏新 丁旋 +3 位作者 姜在兴 胡斌 孟美岑 陈萌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8-199,共12页
东营凹陷广布的始新统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滩坝砂岩具有十分巨大的勘探价值和潜力。对沙河街组沙四上亚段滩坝砂体的精细勘探,要求对古水深展开水深量化再造的研究。文中在对东营凹陷47口含沙四上亚层段低位域层段多门类微体古生物分析... 东营凹陷广布的始新统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滩坝砂岩具有十分巨大的勘探价值和潜力。对沙河街组沙四上亚段滩坝砂体的精细勘探,要求对古水深展开水深量化再造的研究。文中在对东营凹陷47口含沙四上亚层段低位域层段多门类微体古生物分析和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地层划分基础上,确定量化估计水深的古生物替代标志,获得如下主要研究成果:(1)获得较高分辨率(2m等深线表示)的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低位体系域沉积期间古水深量化等值图;(2)东营凹陷是一个以滨浅湖(水深0~15m)为主的湖泊;(3)湖盆具"北深陡南浅缓"的特点,湖边高地或隆起向湖方向深入的岬角一带与陡坡冲积环境相邻;(4)湖盆凹陷内"东西分异"的次级地貌格局,从东向西,出现较深水区、中央深水区和西南浅水带,其长轴均为北东-南西走向。上述结果可与前人研究比较或验证,表明文中所获的多门类微体化石叠合水深量化标志和结果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水深 微体化石 滩坝 低位体系域 沙四上亚段 始新统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印度洋深海记录基本特征及其对青藏高原隆升的响应 被引量:21
18
作者 方念乔 陈学方 +3 位作者 胡超涌 丁旋 张振芳 刘勇勤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90-499,共10页
本文在综合东北印度洋域 5支深海钻芯和 7支活塞柱状芯资料的基础上 ,对该区沉积作用及其形成的记录与北部山脉和高原隆升的关系进行讨论。过去有关深海记录对造山带构造活动响应的研究多集中于孟加拉浊积扇 ,而 90°E海岭的远洋沉... 本文在综合东北印度洋域 5支深海钻芯和 7支活塞柱状芯资料的基础上 ,对该区沉积作用及其形成的记录与北部山脉和高原隆升的关系进行讨论。过去有关深海记录对造山带构造活动响应的研究多集中于孟加拉浊积扇 ,而 90°E海岭的远洋沉积记录通过海气相互作用系统作为中介 ,可能包含响应隆升的重大环境信号。初步研究表明 ,远洋记录中的碳酸盐含量、有孔虫的形态结构和若干微量元素特征的剧变期与已知的高原构造阶段存在密切的对应关系 ,其中 ,距今 8Ma、3 .7Ma、0 .8Ma和 0 .1 6Ma所反映的变化尤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 深海沉积作用 远洋沉积记录 青藏高原隆升 碳酸盐 有孔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经90°海岭的远洋沉积记录与晚新生代重大构造环境事件 被引量:14
19
作者 方念乔 丁旋 +3 位作者 刘勇勤 胡超涌 陈学方 张振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03-111,共9页
东经 90°海岭的北部远洋型沉积记录是青藏高原隆升的远程监视器。文章应用有孔虫组合分析和壳体微量元素分析 ,结合相关的沉积学、地球化学、古地磁学和微体古生物学工作 ,对以ODP75 8钻孔为代表的 9Ma以来的沉积记录综合研讨 ,识... 东经 90°海岭的北部远洋型沉积记录是青藏高原隆升的远程监视器。文章应用有孔虫组合分析和壳体微量元素分析 ,结合相关的沉积学、地球化学、古地磁学和微体古生物学工作 ,对以ODP75 8钻孔为代表的 9Ma以来的沉积记录综合研讨 ,识别出对应于高原阶段隆升 (3 7~ 3 2Ma、0 .8~ 0 .6Ma、0 .17~ 0 .16Ma)的重大环境变化信号。文章还提出印度冬季季风强度是反映高原构造活动关键标志的观点。按照这种观点 ,海岭远洋记录提供的晚新生代最大环境转折时段位于 3.7~ 3.2Ma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经90°海岭 远洋记录 印度冬季季风 青藏高原隆升 晚新生代 沉积记录 构造-环境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机引气系统快速存取记录器数据健康监测方法 被引量:9
20
作者 梁坤 左洪福 +4 位作者 孙见忠 李怀远 丁旋 刘若晨 王容辉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91-197,共7页
状态监控与健康管理技术是国产民机运营支持亟待突破的关键技术,以民机引气系统为对象,设计实现了基于快速存取记录器(Quick access recorder,QAR)数据的民机引气系统健康监测方法,提出引气系统故障检测算法。根据引气系统原理和工况从... 状态监控与健康管理技术是国产民机运营支持亟待突破的关键技术,以民机引气系统为对象,设计实现了基于快速存取记录器(Quick access recorder,QAR)数据的民机引气系统健康监测方法,提出引气系统故障检测算法。根据引气系统原理和工况从QAR解码数据中提取高压级和低压级调压对应的监测数据。引入准确度、虚警率和漏警率指标优化指数加权滑动平均(Exponentially weighted moving average,EWMA)控制图方法,根据优化指标确定控制图的关键参数EWMA的平滑系数、构成检测样本的监测数据点数量和EWMA的控制限系数。借助航空公司收集的实际数据对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当前航空公司现行方法相比,提出的方法可降低故障预警的虚警率、提高准确度,提前故障发现时间,为航空公司合理安排飞机维修计划、减少飞机停场时间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引气系统 健康监测 异常检测 快速存取记录器(Quick access RECORDER QAR)数据 优化的指数加权滑动平均(Exponentially weighted moving average EW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