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苦楝优良家系初步选择 被引量:8
1
作者 教忠意 徐长柏 丁学农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50,共3页
对江苏、山东、河南、福建4省采集的20个苦楝(Melia azedarach)家系1年生实生苗苗高、地径、根幅、主根长、最长侧根长、根数、叶片数、根鲜重、茎鲜重和叶鲜重等10个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除最长侧根长外,各供试苦楝家系的其余... 对江苏、山东、河南、福建4省采集的20个苦楝(Melia azedarach)家系1年生实生苗苗高、地径、根幅、主根长、最长侧根长、根数、叶片数、根鲜重、茎鲜重和叶鲜重等10个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除最长侧根长外,各供试苦楝家系的其余9个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供试苦楝家系隶属度综合分析排序结果为:江宁0802>射阳0801>溧水0803>阜宁0802>武夷山0804>东台0801>东台0803>射阳0804>铜山0702>招远0804>五莲0801>赣榆0802>大丰0701>平度0805>滨海0801>诸城0802>灌云0703>五莲0803>焦作0801>洪泽07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楝 家系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用于元器件内部结构测绘方法探讨
2
作者 丁学农 《金城科技》 1991年第3期41-44,共4页
关键词 电器元件 结构 测绘 X射线 探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检测柱塞真空电子束焊缝初探
3
作者 丁学农 《金城科技》 1993年第1期39-41,共3页
关键词 真空电子束焊 柱塞 焊缝 X射线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析银杏树栽培技术 被引量:4
4
作者 冯坤乔 周语军 +1 位作者 丁学农 刘岚 《林业科技情报》 2019年第4期25-27,38,共4页
银杏树的生长速度较慢,是一种落叶乔木,具有较长的寿命。银杏的药用、经济和观赏价值较好,同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诸多土壤条件下均可以较好的生长。树干直、树体高大,叶色在季节的改变下发生改变,春夏绿,入秋后变黄,因此银杏树在行道... 银杏树的生长速度较慢,是一种落叶乔木,具有较长的寿命。银杏的药用、经济和观赏价值较好,同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诸多土壤条件下均可以较好的生长。树干直、树体高大,叶色在季节的改变下发生改变,春夏绿,入秋后变黄,因此银杏树在行道树、园林绿化中是极佳的选择。对此,本文主要对银杏树栽培技术进行探讨,以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树 栽培技术 病虫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与推广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银 柳小进 +2 位作者 丁学农 刘岚 周语军 《农家科技(理论版)》 2020年第5期74-74,共1页
对于林业来讲,有害生物影响其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并且具有复杂性、隐蔽性以及潜伏性的特点。林木是有害生物主要攻击对象,倘若未能进行有效的防治,那么极有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以及推广措... 对于林业来讲,有害生物影响其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并且具有复杂性、隐蔽性以及潜伏性的特点。林木是有害生物主要攻击对象,倘若未能进行有效的防治,那么极有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以及推广措施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有害生物 防治技术 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个杨树新无性系幼树生长量的调查对比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沈彩芹 丁学农 《绿色科技》 2018年第7期82-83,89,共3页
以10个速生杨树新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在东台林场开展了造林对比试验,通过对2年生林分树高和胸径的调查,进行了生长量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J2杨、巨霸杨、美57等3个无性系表现最好,2年生平均胸径可达8.74cm、7.35cm和7.15cm,北抗、里普... 以10个速生杨树新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在东台林场开展了造林对比试验,通过对2年生林分树高和胸径的调查,进行了生长量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J2杨、巨霸杨、美57等3个无性系表现最好,2年生平均胸径可达8.74cm、7.35cm和7.15cm,北抗、里普和中华常青杨等3个杨树品种表现较差,平均胸径为6.33cm、4.20cm和4.18cm,其它4个杨树品种生长表现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无性系 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杉母树林营建技术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冯坤乔 丁学农 +1 位作者 刘岚 潘军 《现代农业研究》 2019年第10期99-100,共2页
水杉树极为珍贵,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与重视。受到客观因素影响,使得水杉树整体数量相对较少,需要利用母树林营建方法确保水杉树符合研究与生产需求。本文主要针对水杉母树林营建技术进行分析,结合水杉树实际状况,从水杉生长特... 水杉树极为珍贵,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与重视。受到客观因素影响,使得水杉树整体数量相对较少,需要利用母树林营建方法确保水杉树符合研究与生产需求。本文主要针对水杉母树林营建技术进行分析,结合水杉树实际状况,从水杉生长特征、水杉母树林营建技术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更好的促进水杉母树林营建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杉、母树林 营建 生长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杉树的栽培与养护管理技术探讨
8
作者 王银 柳小进 +2 位作者 丁学农 刘岚 冯坤乔 《农家科技(理论版)》 2020年第5期25-25,共1页
水杉是杉科植物中的一种,能够在很多环境下生存。特别是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其生长速度较快,并且具有喜光、耐寒性强以及栽培成活率高等特点,是园林绿化的理想树种。本文主要对水杉的栽培技术要点以及养护管理措施进行了探讨,为后期的... 水杉是杉科植物中的一种,能够在很多环境下生存。特别是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其生长速度较快,并且具有喜光、耐寒性强以及栽培成活率高等特点,是园林绿化的理想树种。本文主要对水杉的栽培技术要点以及养护管理措施进行了探讨,为后期的水杉栽培及养护提供技术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杉树 栽培要点 养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对杨树人工林土壤跳虫群落的影响
9
作者 王梓萌 阮宏华 +5 位作者 吴小巧 杨艳 谢友超 沈彩芹 丁学农 曹国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3-253,共11页
【目的】土壤跳虫(弹尾纲物种)在调节土壤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了解添加氮对杨树人工林土壤跳虫群落结构的影响,为进一步明晰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群落对未来大气氮沉降的响应与适应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目的】土壤跳虫(弹尾纲物种)在调节土壤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了解添加氮对杨树人工林土壤跳虫群落结构的影响,为进一步明晰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群落对未来大气氮沉降的响应与适应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江苏省东台林场的杨树人工林中建立样地,通过人工林施氮肥的方式模拟大气氮沉降,设置N0(对照,不施氮肥)和3个模拟氮沉降处理,施氮水平分别为N5[5 g/(m^(2)·a)]、N15[15 g/(m^(2)·a)]、N30[30 g/(m^(2)·a)],每个施氮水平设置4个重复,共16块样地。于2021—2022年的春季(4月)、夏季(7月)、秋季(10月)和冬季(1月),用取样框采集凋落物层土壤跳虫,后采用不同直径的土钻分3层,即采集[0,10)、[10,25)、[25,40)cm土壤层跳虫和土壤样品。样品带回实验室后用干漏斗法(Tullgren法)收集跳虫并分析土壤理化性质,最后用SPSS 26和Canoco 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共捕获跳虫1446只,隶属于4目7科18属,优势种群分属等节跳属(Isotoma)、鳞跳属(Toocerus)、长跳属(Entomobrya)和小等跳属(Isotomiella),4属共占总个体数的66.87%。土壤跳虫的个体数在N15处理时显著增加,N30处理时则减少;不同层次中,凋落物层的跳虫个体数显著高于土壤层;在不同季节,跳虫的个体数总体从大到小呈现为秋>夏>春>冬。土壤跳虫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N15处理最高,Pielou均匀度指数基本在N30处理最高。RDA分析表明,土壤pH、硝态氮含量和碳氮比是影响土壤跳虫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论】氮沉降会显著影响土壤跳虫的群落组成结构,并表现出一定的季节差异;适度的氮添加能增加跳虫的个体数和多样性,而过量的氮添加则导致跳虫个体数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人工林 氮添加 土壤动物 弹尾纲 群落结构 群落多样性
原文传递
林龄和季节交互对杨树人工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兴婕 吴琪祺 +4 位作者 李媛媛 阮宏华 丁学农 曹国华 沈彩芹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4-230,共7页
【目的】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受植物群落的反馈调控。杨树人工林有助于改良盐碱地土壤质量,但是林龄如何影响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和多样性尚不清楚,为此,笔者探究杨树人工林林龄和季节交互作用对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为人... 【目的】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受植物群落的反馈调控。杨树人工林有助于改良盐碱地土壤质量,但是林龄如何影响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和多样性尚不清楚,为此,笔者探究杨树人工林林龄和季节交互作用对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为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产力维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野外控制试验,选择立地条件相对一致的3个不同林龄(5、10和21年生)杨树人工林,每个样地设置3个重复,分别于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1月)和冬季(2月)采集样品,分析不同林龄杨树人工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季节动态变化格局。【结果】杨树人工林土壤中节肢动物优势类群为前气门亚目(Prostigmata)、甲螨亚目(Oribatida)、膜翅目(Hymenoptera)、弹尾纲(Collembola)和鞘翅目(Coleoptera),占全部捕获量的89.4%。林龄和季节变化影响土壤节肢动物数量和多样性,个体总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的最高值出现在10年生的杨树人工林的快速生长阶段,而最低值则出现在5年生林龄的幼林阶段;均匀度指数在10年生人工林中最低。1年中,杨树人工林中土壤节肢动物个体总数和物种丰富度在5月和8月高于2月和11月。林龄、季节及两者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土壤节肢动物个体数量、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组成。在5月,土壤节肢动物个体总数以10年生杨树人工林中最高,5年生人工林中最低;在10月,土壤节肢动物个体总数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在5月和8月,10年和21年生人工林中的土壤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5年生人工林中的;土壤节肢动物类群的群落结构组成在10年生人工林中不同于5年和21年生的,在5月和8月不同于2月和11月。【结论】10年生杨树人工林土壤节肢动物数量和物种丰富度高于5年生人工林的,林龄对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取决于季节的变化。林分发育阶段和季节变化对杨树人工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杨树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和暖湿季节具有较高的土壤节肢动物数量和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盐碱地 弹尾纲 甲螨亚目 前气门亚目 生物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不同林龄杨树人工林地表甲虫群落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颜铮明 阮宏华 +7 位作者 廖家辉 石珂 倪娟平 曹国华 沈彩芹 丁学农 赵小龙 庄鑫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6-242,共7页
【目的】甲虫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生物组分,能够调控森林凋落物分解及土壤生态学过程。笔者探明不同林龄杨树人工林地表甲虫群落多样性特征,为揭示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过程并维持林地生产力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于2020... 【目的】甲虫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生物组分,能够调控森林凋落物分解及土壤生态学过程。笔者探明不同林龄杨树人工林地表甲虫群落多样性特征,为揭示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过程并维持林地生产力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于2020—2021年,以江苏东台的黄海森林公园不同林龄(6、9、12、15及18 a)杨树人工林为对象,采用巴氏罐诱法收集不同年龄林分的地表甲虫,并在体视显微镜(LEICA M205A)下鉴定和计数。分析杨树(Populus spp.)人工林地表甲虫群落组成、结构及多样性特征。【结果】研究期间共采集到地表甲虫标本1 460只,分属于7科28种。其中优势种为蠋步甲(Dolichus halensis)、亮足细胫步甲(Agonum gracilipes)、铜绿婪步甲(Harpalus chalcentus)和巨短胸步甲(Amara gigantea),其数量占总个体数的79.11%;常见种为谷婪步甲(Harpalus calceatus)、毛婪步甲(Harpalus griseus)、条斑叶象(Hypera conmaculata)、黄斑青步甲(Chlaenius micans)、红角婪步甲(Harpalus amplicollis)和脊青步甲(Chlaenius costiger),占总个体数的15.82%;其余18种均为稀有种群,仅占总个体数的5.07%;地表甲虫种类数和个体数量随林龄的变化,表现为12年生杨树人工林显著高于其他林龄,18年生林分最低;地表甲虫物种多样性随杨树人工林林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出现在12年生和18年生杨树人工林,变幅为33.83%,其中6、9、15年生杨树人工林地表甲虫多样性无显著差异。总之,地表甲虫个体数量、物种多样性变化,从杨树幼龄林至中龄林阶段表现为增加趋势,在中龄林到成过熟林阶段表现为减少趋势。【结论】地表甲虫个体数量、物种多样性与杨树人工林生长发育阶段密切相关,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的中龄林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处于成熟林阶段的杨树人工林地表甲虫的个体数量和多样性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人工林 林龄 甲虫 群落结构 群落多样性
原文传递
坡面方胸材小蠹鉴定与风险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立超 陈凤毛 +3 位作者 仇才楼 唐进根 丁学农 任吉星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01-208,共8页
【目的】杨树是我国主要的人工林造林树种,同时也是重要的绿化和用材树种。准确鉴定枯死杨树内小蠹虫的种类,并确定其在中国境内的风险大小,为该小蠹虫的防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观察和测定小蠹虫(采自江... 【目的】杨树是我国主要的人工林造林树种,同时也是重要的绿化和用材树种。准确鉴定枯死杨树内小蠹虫的种类,并确定其在中国境内的风险大小,为该小蠹虫的防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观察和测定小蠹虫(采自江苏东台林场枯死杨树内的样本虫株JSYC-beetle)头部、前胸背板、触角以及鞘翅等形态指标,初步判定小蠹虫的分类地位;使用CTAB法提取小蠹虫的基因组DNA,使用小蠹虫28S rDNA、COI和CAD基因引物分别对基因组DNA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过生物公司测序、拼接,在NCBI网站进行同源性分析比对,选择同源性排名前10~15的相似序列,以NJ法分别构建3个基因系统进化树,根据系统进化树的聚类结果对小蠹虫JSYC-beetle进行分子鉴定。为预测小蠹虫的危害性,根据有害生物危险性评价定量分析方法对小蠹虫JSYC-beetle在中国的分布和潜在危害进行风险分析。【结果】小蠹虫JSYC-beetle雌虫体色红褐色至黑色,体长3.3~3.7 mm,宽1.49~1.64 mm;雄虫体色黄褐色,体长2.264 mm,宽1.195 mm。虫体具有金属光泽,触角鞭节5节,第1节长度小于其余各节,触角末节球状,有2条明显的横缝。复眼肾形,头部藏在前胸背板下,前胸背板近方形,凸出明显,前缘阔圆形,宽略大于长,前半部分分布鳞状齿,后半部分光滑。小盾片舌状,鞘翅宽略大于前胸背板的宽度,鞘翅斜面从基部至端部逐渐倾斜,鞘翅轮廓如舌,鞘翅列间部上的刻点与沟内刻点大小相近,分布均匀,鞘翅茸毛长。前足胫节具有8~14个齿瘤不等,第1跗节小于其余跗节长度之和。以上形态比对结果表明小蠹虫JSYC-beetle的形态特征与坡面方胸材小蠹形态特征最为相似;28S rDNA、COI和CAD基因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3对引物均能扩增出单一、明亮条带,其中COI基因扩增出的条带大小在700~1 000 bp, 28S rDNA基因扩增的条带大小约为500 bp,CAD基因扩增出的条带大小在400~500 bp。NCBI序列比对结果显示COI、28S rDNA以及CAD序列均与坡面方胸材小蠹同源性最高,其相似性依次为99.14%、99.38%和99.36%;以NJ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小蠹虫JSYC-beetle均与坡面方胸材小蠹虫聚在一个分支上,进一步表明小蠹虫JSYC-beetle虫株与坡面方胸材小蠹关系最近,基于小蠹虫JSYC-beetle虫株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最终将枯死杨树内小蠹虫JSYC-beetle虫株鉴定为坡面方胸材小蠹。风险分析结果显示坡面方胸材小蠹风险R值为2.01,在我国属于高危险度生物。【结论】实验使用小蠹虫是从杨树林采集,经鉴定枯死杨树内小蠹虫为坡面方胸材小蠹,该生物在中国境内属于高危生物,已报可能危害健康杨树。采集地有大量杨树死亡,因此需要加强管理,以防止该生物对杨树及其他寄主植物造成重大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方胸材小蠹 杨树 形态鉴定 分子鉴定 风险分析
原文传递
从“无模到有模、有模到有法”突破电磁感应中的单棒问题
13
作者 王经天 丁学农 《教学考试》 2021年第40期60-63,共4页
在平时的教学中,通常是分类"建模"去处理电磁感应中的单棒问题,例如"R-v_(0)"型、"R-F"型、"E-R"型、"C-F"型等等。"建模"法处理电磁感应中的单棒问题的优势是学生模仿快... 在平时的教学中,通常是分类"建模"去处理电磁感应中的单棒问题,例如"R-v_(0)"型、"R-F"型、"E-R"型、"C-F"型等等。"建模"法处理电磁感应中的单棒问题的优势是学生模仿快、短期效果明显,但在实际应用中的劣势是不能以不变应万变,学生遇到新的问题往往无法下手。在"建模"之前先让学生形成思想方法,让学生实现从"无模"到"有模"的过渡,在实践的过程中再让学生实现"有模"到"有法"的升华,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突破电磁感应中的单棒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感应 短期效果 有法 以不变应万变 新的问题 突破
原文传递
长期施用沼液对杨树人工林土壤碳氮磷及其计量比的影响
14
作者 张苗 阮宏华 +2 位作者 沈彩芹 丁学农 曹国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02-110,共9页
【目的】探讨长期施用不同浓度沼液对杨树(Populus spp.)人工林土壤碳、氮、磷组分含量的影响,为科学施用沼液,改善杨树人工林土壤质量,促进杨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苏北沿海地区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试验采用随... 【目的】探讨长期施用不同浓度沼液对杨树(Populus spp.)人工林土壤碳、氮、磷组分含量的影响,为科学施用沼液,改善杨树人工林土壤质量,促进杨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苏北沿海地区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了4种沼液施用处理,分别为对照(0 m^(3)/hm^(2),CK)、低浓度(125 m^(3)/hm^(2),L)、中浓度(250 m^(3)/hm^(2),M)和高浓度(375 m^(3)/hm^(2),H),自2012年开始每年定期在杨树人工林中施用。采用连续土钻法采集不同土壤深度0~20 cm(表层),≥20~40 cm(中层)和≥40~60 cm(深层)土壤样品,研究施用不同浓度沼液对杨树人工林不同土层土壤碳、氮、磷主要组分含量及其计量比的影响。【结果】施用沼液显著增加了表层土壤(0~20 cm)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土壤总氮(TN)、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土壤全磷(TP)、土壤有效磷(AP)含量,显著降低了表层土壤碳氮质量比(C/N)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MBC/MBN);同时施加沼液也显著增加了≥20~40 cm土层土壤DOC、TP含量。而在深层土壤(≥40~60 cm)中,施加沼液对土壤C、N、P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影响。沼液显著降低了各土层土壤pH。【结论】沼液作为一种优质的速效有机肥料,能显著增加表层土壤C、N、P等速效养分,对深层土壤无显著影响。同时,施用适量沼液也可以降低沿海盐碱地土壤pH,以及土壤C/N,对改善土壤肥力有一定的作用,但过度施加是否会引起土壤磷素淋洗、氮淋溶风险而造成生态环境污染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人工林 沼液 土壤碳、氮、磷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碳氮比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