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丛枝菌根真菌对穿心莲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
1
作者 顾元钦 郑健云 +4 位作者 黄瑾 胡静雯 丁妹 杨帆 杜勤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7-388,共12页
为探究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穿心莲植株生长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该研究采用盆栽实验,对穿心莲植株进行单一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s,FM)和地表多样孢囊霉(Diversispora versiformis,... 为探究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穿心莲植株生长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该研究采用盆栽实验,对穿心莲植株进行单一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s,FM)和地表多样孢囊霉(Diversispora versiformis,DV)处理,在接种后的30、60、90、120 d分别测定穿心莲幼苗的生长指标、生理生化指标和有效成分含量。结果表明:(1)2种AMF均能与穿心莲良好共生,在接种120 d时,FM、DV侵染率分别为76.76%和90.09%,DV侵染能力较强。(2)接种AMF显著增加了穿心莲的株高、叶片数、茎基粗、叶面积、地上鲜重,其中DV组分别提高了35.59%、54.79%、38.94%、23.44%、37.51%。(3)接种AMF的2个处理组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根鲜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DV组分别提高了28.43%、26.82%、18.54%、68.25%。(4)接种AMF的2个处理组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根系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DV组丙二醛含量降低了18.87%,其余生理生化指标分别提高了70.77%、12.51%、24.78%、48.91%。(5)接种AMF的2个处理组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14-去氧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DV组地上部分有效成分含量分别提高了20.82%、98.64%、65.96%、61.57%。综上认为,接种AMF可促进穿心莲植株根系发育,进而促进植株营养生长,提高采收部位生物量及植株有效成分含量的积累,其中地表多样孢囊霉促进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穿心莲 根系活力 穿心莲内酯 药用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炎症反应在脑梗死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表达及意义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丁妹 曹志勇 +1 位作者 李胜利 陈蓝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0-28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炎症因子在脑梗死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6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TIA组)、58例脑梗死患者(CI组)以及50例健康人员(NC组),分析并统计3组受试对象炎症因子表达情况。结果 CI组MMP-9(83.14±9.27)... 目的探讨不同炎症因子在脑梗死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6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TIA组)、58例脑梗死患者(CI组)以及50例健康人员(NC组),分析并统计3组受试对象炎症因子表达情况。结果 CI组MMP-9(83.14±9.27)μg/L、NF-κB(36.88±6.27)%、IL-33(71.63±4.83)ng/m L及hs-CRP(12.57±1.29)mg/L,TIA组分别为(29.17±4.54)μg/L、NF-κB(31.20±5.97)%、IL-33(104.59±8.27)ng/m L及hs-CRP(6.23±1.04)mg/L,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32、P=0.025和P=0.00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C、MMP-9、IL-33及hs-CRP为CI的独立危险因素。TC、hs-CRP为TIA的独立危险因素。MMP-9+IL-33+hs-CRP预测CI发生的AUC为0.859(95%CI:0.751~0.911),显著高于MMP-9(AUC为0.711,95%CI:0.649~0.824)、IL-33(AUC为0.698,95%CI:0.659~0.855)和hs-CRP(AUC为0.705,95%CI:0.671~0.848)的诊断效能(Z=9.267、11.553和10.234,均P=0.000)。结论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存在炎症因子表达差异,MMP-9、IL-33及hsCRP联合检测对CI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服用低剂量华法林理想INR值的判断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丁妹 《血栓与止血学》 2017年第4期584-587,共4页
目的评价不同INR目标值在老年患者口服华法林预防血栓事件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需口服华法林抗凝的老年患者237例,分为窄INR组108例(INR目标值2.0-2.5)和标准INR组129例(INR目标值2.0-3.0),比较... 目的评价不同INR目标值在老年患者口服华法林预防血栓事件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需口服华法林抗凝的老年患者237例,分为窄INR组108例(INR目标值2.0-2.5)和标准INR组129例(INR目标值2.0-3.0),比较两组人口学、病情资料和出血、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情况,同时对比两组随访期间INR>3.0和INR<2.0的时间百分比。结果随访过程中出血事件两组分别有9例和7例,栓塞事件分别为12例和9例,两组出血及栓塞事件年化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NR<2.0时间百分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窄INR组治疗期间INR>2.5时间百分比和>3.0时间百分比均低于标准INR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R范围设为1.5-2.0能降低老年患者出血风险,同时不增加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国际标准化比值 老年患者 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建筑模型场景漫游系统 被引量:13
4
作者 丁妹 胡志秋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05年第1期46-47,57,共3页
本文以ASP .net网站为宿主 ,用VRML构建了一个虚拟的三维观房系统 ,实现了虚拟楼房外观展示、室内效果展示、场景漫游、售楼查询、在线论坛等多个功能模块。系统以可视的、动态的方式 ,全方位、立体的展示建筑物的外观、环境及各种附属... 本文以ASP .net网站为宿主 ,用VRML构建了一个虚拟的三维观房系统 ,实现了虚拟楼房外观展示、室内效果展示、场景漫游、售楼查询、在线论坛等多个功能模块。系统以可视的、动态的方式 ,全方位、立体的展示建筑物的外观、环境及各种附属设施 ,展示样板房室内装修、装饰效果。本文介绍了整个系统的框架体系以及在设计人机交互方面的一些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RML 三维全景观房 虚拟现实 网上观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1
5
作者 郭啸鸣 曹志勇 +2 位作者 陆珍辉 丁妹 黄怀宇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7年第6期67-69,共3页
目的分析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分别于患者开始治疗前检测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 目的分析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分别于患者开始治疗前检测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FIB、D-二聚体(D-D)水平,并于治疗后90天复查时将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纳为观察组(45例),其余患者纳为对照组(15例)。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评价上述指标对预测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价值。结果观察组脑梗死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部位分布及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观察组FIB、血Hcy、hs-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PT、APTT、TT、D-D差异无显著性(P>0.05)。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开始治疗前FIB、血Hcy、hs-CRP均是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建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评估模型,以该模型预测认知功能障碍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5(P<0.05),最佳截断值为232分。结果血HCY、hs-CRP、FIB水平是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检测上述指标并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模型,可能有助于防治认知功能障碍,提升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同型半胱氨酸 纤维蛋白原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尤瑞克林治疗超出溶栓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6
作者 曹志勇 丁妹 +3 位作者 凌卓敏 李燕 朱向阳 黄怀宇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2期239-241,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开放侧支循环药物尤瑞克林治疗超出溶栓时间窗(发病时间大于6 h)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病人158例,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分为应用尤瑞克林治疗组(58例)及应用常... 目的观察应用开放侧支循环药物尤瑞克林治疗超出溶栓时间窗(发病时间大于6 h)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病人158例,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分为应用尤瑞克林治疗组(58例)及应用常规治疗对照组(100例),按照英国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CSP)分型,将病人分为完全性前循环梗死(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腔隙性梗死(LACI)、后循环梗死(POCI),治疗前及治疗14 d均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及Barthel指数。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两组治疗14 d后脑侧支循环情况,观察药物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结果尤瑞克林组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型急性脑梗死病人,尤瑞克林组PACI、POCI、LACI组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及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TCD评估治疗后尤瑞克林组脑侧支循环开放优于对照组(P<0.0.5);尤瑞克林组治疗组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超出溶栓时间窗的急性脑梗死病人应用开放侧支循环药物尤瑞克林能改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尤瑞克林 侧支循环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神经功能缺损状况 BARTHEL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大脑结构和功能异常的MRI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胜利 丁妹 +2 位作者 周永 王天乐 黄怀宇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9期562-566,共5页
目的研究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大脑结构和功能异常的MRI表现。方法选取3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2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Signa Excite 3.0 T磁共振扫描仪,采用平面回波成像序列采集对象静息态功能MRI图像,采用单次激发回波... 目的研究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大脑结构和功能异常的MRI表现。方法选取3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2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Signa Excite 3.0 T磁共振扫描仪,采用平面回波成像序列采集对象静息态功能MRI图像,采用单次激发回波平面成像序列采集脑白质DTI图像。采用肯德尔系数评估静息态局部一致性,采用基于纤维束追踪空间统计分析技术(TBSS)分析脑白质纤维的分数各项异性(FA)、平行弥散系数(RD)、轴向弥散系数(AD)、以及平均弥散系数(M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多个脑区存在局部一致性降低,包括左侧前后扣带回、左侧颞下回、左侧梭状回、右侧中央前后回、右侧额中回、右侧舌回局部一致性减弱(FEW校正,P<0.05)。观察组患者双侧大脑脚、双侧内囊后肢、右侧内囊前肢、右侧上纵束、右侧胼胝体体部和压部、右侧上放射冠和后放射冠、左侧扣带的FA值显著降低(FEW校正,P<0.05);双侧上放射冠和后放射冠、双侧扣带、双侧丘脑后辐射、双侧上纵束、右侧大脑脚、右侧内囊前后肢以及右侧胼胝体体部和压部的RD值显著升高(FEW校正,P<0.05);胼胝体体部和压部,右侧上放射冠和后放射冠,以及右侧上纵束的MD值显著升高(FEW校正,P<0.05);两组各脑区的AD值无显著性差异(FEW校正,P>0.05)。结论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大脑静息态局部一致性和脑白质纤维束存在改变,且明显区别于健康志愿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先兆偏头痛 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局部一致性 脑白质弥散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坐骨神经髓鞘相关蛋白随年龄的变化
8
作者 张琦 王彩萍 +3 位作者 蒋蔚 蒋茂荣 丁妹 丁斐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62-767,共6页
目的:研究大鼠坐骨神经髓鞘相关蛋白随年龄的变化及与髓鞘板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SD大鼠分别于饲养1周、1月、3月、9月、15月和21月后取坐骨神经,利用透射电镜观察计数髓鞘板层;采用免疫印迹检测髓鞘相关蛋白—髓鞘碱性蛋白(MB... 目的:研究大鼠坐骨神经髓鞘相关蛋白随年龄的变化及与髓鞘板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SD大鼠分别于饲养1周、1月、3月、9月、15月和21月后取坐骨神经,利用透射电镜观察计数髓鞘板层;采用免疫印迹检测髓鞘相关蛋白—髓鞘碱性蛋白(MBP)、髓鞘相关糖蛋白(MAG)和P0蛋白(P0)的表达变化,并分析与板层数之间的相关性;采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显色观察MBP的表达变化.结果: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大鼠坐骨神经髓鞘板层数从1周到15月逐渐增加,直到21月无显著变化.免疫印迹显示,MBP的表达随年龄增长而增加,21月时达到高峰,与髓鞘板层数呈正性直线相关;MAG在出生后1周表达最高,而P0在1月时达峰值,后皆随年龄增加而下降,MAG与髓鞘板层数呈负性直线相关,而P0与髓鞘板层数之间呈非直线相关.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显示,随着年龄增长,MBP在大鼠坐骨神经的髓鞘表达的荧光强度逐渐增强.结论:大鼠坐骨神经髓鞘相关蛋白随年龄改变呈现不同的表达模式,并与髓鞘板层数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 髓鞘 髓鞘相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咯喹啉醌对谷氨酸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Bcl-2、Bax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丁妹 钱涵泓 +2 位作者 衡卫卫 李嘉 丁斐 《交通医学》 2009年第2期132-134,136,共4页
目的:观察吡咯喹啉醌(PQQ)对谷氨酸损伤海马神经元存活和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胚鼠海马神经元,谷氨酸损伤15min后加入不同浓度的PQQ(50、100、200μmol/L)孵育24小时,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 目的:观察吡咯喹啉醌(PQQ)对谷氨酸损伤海马神经元存活和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胚鼠海马神经元,谷氨酸损伤15min后加入不同浓度的PQQ(50、100、200μmol/L)孵育24小时,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PQQ均可明显改善谷氨酸损伤后细胞的活力,增加Bcl-2/Bax的比值,且随浓度增加比值增高。结论:PQQ对谷氨酸损伤的海马神经元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喹啉醌 谷氨酸 海马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根系分泌物对肉桂酸胁迫下穿心莲幼苗的化感效应研究
10
作者 郑健云 洪林兰 +4 位作者 顾元钦 黄瑾 胡静雯 丁妹 杜勤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13-2124,共12页
为探明马铃薯-穿心莲轮作系统中马铃薯根系分泌物对酚酸类化感物质的影响机制,验证马铃薯-穿心莲轮作模式的可行性,该研究以穿心莲种子为材料,探究马铃薯根系分泌物对肉桂酸胁迫下穿心莲种子萌发、根边缘细胞形态和根尖抗氧化酶活性的... 为探明马铃薯-穿心莲轮作系统中马铃薯根系分泌物对酚酸类化感物质的影响机制,验证马铃薯-穿心莲轮作模式的可行性,该研究以穿心莲种子为材料,探究马铃薯根系分泌物对肉桂酸胁迫下穿心莲种子萌发、根边缘细胞形态和根尖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0.4 mmol·L^(-1)肉桂酸胁迫下,添加不同浓度的马铃薯根系分泌物,均能促进穿心莲种子各萌发指标化感效应指数的提升,分泌物浓度为25 mg·mL^(-1)的促进效果最佳。(2)相较于肉桂酸(CA)处理,添加马铃薯根系分泌物显著提高了穿心莲根边缘细胞的数量和活率,降低了凋亡率和黏胶层厚度(P<0.05)。(3)马铃薯根系分泌物处理后,穿心莲根尖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下降,根系活力显著上升(P<0.05)。综上表明,马铃薯根系分泌物可通过减轻穿心莲根边缘细胞的化感胁迫、降低幼苗根尖氧化损伤程度的方式,提高穿心莲萌发与幼苗时期对肉桂酸的耐受能力,缓解肉桂酸对穿心莲幼苗生长的化感抑制作用。该研究结果为马铃薯-穿心莲轮作模式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 马铃薯根系分泌物 化感作用 根边缘细胞 肉桂酸(CA) 轮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丁妹 朱雨婷 +3 位作者 陆珍辉 沈海林 戴杰 朱向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18期1590-1595,共6页
目的分析影响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75例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帕金森病统一评价量表(UPDR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蒙哥马利抑郁评定... 目的分析影响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75例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帕金森病统一评价量表(UPDR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Hoehn-Yahr分期进行评估。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认知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75例患者中,认知功能障碍(MoCA<26分)43例(57.33%)。认知功能障碍组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年龄、是否为务农人员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5例患者中,不同年龄段、受教育程度、Hoehn-Yahr分期、UPDRSⅡ评分、UPDRSⅢ评分及MADRS评分的患者MoCA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中,不同受教育程度、务农人员、家庭人口数量、Hoehn-Yahr分期、UPDRSⅡ评分及UPDRSⅢ评分的患者MoCA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认知功能障碍组中,不同受教育程度、务农人员及病程的患者MoCA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程、受教育程度、MADRS评分均是帕金森病患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多发认知功能障碍,其与患者病程、受教育程度、MADRS评分等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认知功能障碍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 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 独立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膜早破孕妇不同时机引产发生羊膜炎及产后出血的风险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丁妹 韩俊 《基层医学论坛》 2021年第10期1365-1367,共3页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孕妇不同时机引产发生羊膜炎及产后出血的风险。方法选取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孕足月胎膜早破孕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于破膜后2~7 h,对照组患者于破膜后7~12 h,在未临产状态下给予静...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孕妇不同时机引产发生羊膜炎及产后出血的风险。方法选取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孕足月胎膜早破孕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于破膜后2~7 h,对照组患者于破膜后7~12 h,在未临产状态下给予静脉缩宫素滴注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羊膜炎发生情况,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1例发生羊膜炎,发生率为2%;对照组7例发生羊膜炎,发生率为14%,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经阴道顺产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在破膜2 h后仍处于未临产状态,可尽早给予引产干预,对于降低羊膜炎及产后出血发生风险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母婴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早破 孕足月引产 不同时机 羊膜炎 产后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次择期宫颈环扎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韩俊 何海燕 丁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84-1087,共4页
目的探讨再次择期宫颈环扎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4月我院对33例曾因宫颈机能不全(cervical incompetence,CI)有过1次成功宫颈环扎术史,再次妊娠行择期宫颈环扎术,使用慕斯灵带采用McDonald法于12~16孕周进行择期宫颈环... 目的探讨再次择期宫颈环扎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4月我院对33例曾因宫颈机能不全(cervical incompetence,CI)有过1次成功宫颈环扎术史,再次妊娠行择期宫颈环扎术,使用慕斯灵带采用McDonald法于12~16孕周进行择期宫颈环扎术,常规在36~37孕周拆除缝线。结果手术时间12~23 min,(15. 2±3. 2) min。术后住院时间5~11 d,(7. 4±3. 1) d。1例26+孕周完全性前置胎盘导致出血,胎儿放弃,活产率97. 0%(32/33);早产率36. 4%(12/33),足月产率60. 6%(20/33)。新生儿出生体重1. 62~3. 61 kg,(2. 54±0. 93) kg。仅1例31孕周早产儿轻度窒息,余31例新生儿评分均> 7分,无窒息。无宫内感染发生。3例宫颈裂伤,无不良结局;产后出血4例,无严重产后出血。结论再次择期宫颈环扎术不影响妊娠结局,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择期手术 宫颈机能不全 宫颈环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内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脐带及羊水中胆汁酸含量与新生儿预后关系
14
作者 丁妹 韩俊 《甘肃医药》 2019年第5期412-413,共2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脐带及羊水中胆汁酸含量与围产儿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1月到2019年2月住院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妇5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纳入我院正常妊娠期产妇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脐...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脐带及羊水中胆汁酸含量与围产儿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1月到2019年2月住院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妇5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纳入我院正常妊娠期产妇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脐带及羊水中胆汁酸含量,统计两组产妇新生儿的各项指标,包括Apgar评分、体重;母儿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观察组中脐带及羊水中胆汁酸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儿并发症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P孕妇血清的脐带及羊水中胆汁酸含量的异常显著影响围产儿的母婴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同时还增加胎儿猝死和胎儿早产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脐带 羊水 胆汁酸含量 围产儿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前病变或HPV阳性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珊珊 丁妹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10期101-104,共4页
目的观察HPV在宫颈癌前病变组与宫颈癌组中的感染情况,探讨不同HPV亚型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1月我院救治的101 134例患者,依据病理结果将筛选的患者分成三组:宫颈癌组(n=19 368例)、宫颈癌前病变... 目的观察HPV在宫颈癌前病变组与宫颈癌组中的感染情况,探讨不同HPV亚型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1月我院救治的101 134例患者,依据病理结果将筛选的患者分成三组:宫颈癌组(n=19 368例)、宫颈癌前病变组(n=36 361例)和宫颈炎组(n=45 405例)。经HPV阳性情况检测、HPV-DNA亚型检测,计算各组患者的HPV阳性感染率。结果在HPV阳性感染病例中,宫颈炎组的HPV检测阳性率显著低于宫颈癌前病变组(χ~2=43.21,P<0.05),宫颈癌前病变组的HPV阳性感染率显著高于宫颈癌组(χ~2=53.21,P<0.05),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宫颈癌组以HPV16型、HPV18型感染(分别为49.97%、41.12%)为主要亚型。宫颈癌前病变组中的CINⅠ患者中的HPV52型、HPV33型及HPV16型感染(分别为35.33%、12.50%及19.63%)为主要亚型;CINⅡ患者中的HPV58型、HPV18型及HPV16型感染(分别为25.64%、23.14%及16.25%)为主要亚型;CINⅢ患者中的HPV58型、HPV52型及HPV16型感染(分别为18.82%、18.59%及36.90%)为主要亚型。宫颈癌组均是单一感染,无二重感染、三重及多重感染;宫颈癌前病变组CINⅠ、CINⅡ、CINⅢ二重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三重及多重感染率。结论宫颈癌前病变组中感染率的主要HPV亚型有HPV16、18、52及58型,其中宫颈癌组中感染的两种HPV亚型是:HPV18、HPV16,并且就多重感染率而言,宫颈癌前病变组比宫颈癌组高。HPV检测对宫颈疾病的防治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可以帮助患者了解和提前预防宫颈病变,对于疾病的预防,控制以及预后评价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前病变 HPV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肝利胆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韩俊 许敏婷 丁妹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21期3526-3529,共4页
目的观察调肝利胆方在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条件的ICP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本院自制方剂调肝利胆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血清总胆汁酸(TBA... 目的观察调肝利胆方在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条件的ICP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本院自制方剂调肝利胆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的下降情况及母儿的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治疗后的TBA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BA为(16.8±3.1)mmol/L,对照组为(21.7±3.6)mmol/L,相比对照组,观察组下降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早产率为9.8%(4/41),较对照组的24.4%(12/41)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为2.4%(1/41),较对照组的14.6%(6/41)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为65.9%(27/41),较对照组的43.9%(18/41)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均无死胎死产发生,两组患者的羊水粪染率及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调肝利胆方增加了ICP的治疗手段,能够明显降低血清TBA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改善妊娠结局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熊去氧胆酸 调肝利胆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总行“青年文明号”的殊荣
17
作者 董锡连 唐文辉 丁妹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1年第9期60-61,共2页
通化县支行把创建“青年文明号”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以争创“学习型、团队型、服务型青年文明号”活动为载体。以争做“一流人才、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为目标,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通过创建“青年文明号”的活动带动全行各项工作... 通化县支行把创建“青年文明号”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以争创“学习型、团队型、服务型青年文明号”活动为载体。以争做“一流人才、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为目标,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通过创建“青年文明号”的活动带动全行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成效显着于2010年被总行命名为“青年文明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 服务型 学习型 活动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急性期高压氧治疗对卒中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6
18
作者 陆珍辉 李新玲 +3 位作者 丁莉 丁妹 李嘉 朱连海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4期244-248,共5页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高压氧治疗对卒中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收集本院2017年1-3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初发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按照知情同意原则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分成2组,...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高压氧治疗对卒中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收集本院2017年1-3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初发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按照知情同意原则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分成2组,治疗组于住院期间除常规脑梗死治疗外并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予以脑梗死常规治疗入院时行NIHSS评分、MoCA评分.随访6个月,剔除再发脑梗死、死亡、失访病例4例,共纳入研究90例,每组45例,再次行NIHSS评分、MoCA评分,并行mRS评分.2组一般资料及各项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子.结果 2组一般资料及入院时的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后6个月治疗组NIHSS洋分、转归良好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卒中后认知障碍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6.7%vs 48.9%,P<0.05)、病后6个月的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3±1.52 vs26.2 ±1.95,P<0.05).高压氧治疗组患者脑梗死6个月后视空间/执行功能与记忆力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4(4,5)vs 4(4,4),P<0.05;4(4,4)vs 4(3,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教育年限(OR=0.711,95% CI0.556 ~0.910,P=0.007)、同型半胱氨酸(OR=1.271,95% CI1.015 ~ 1.591,P=0.037)及脑白质疏松(OR=2.854,95% CI 1.327 ~6.147,P=0.007)是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而是否选择高压氧治疗并非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高压氧治疗对病后6个月的转归影响不大,但能显著降低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提高视空间/执行功能与记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脑卒中 认知
原文传递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24 h内不明原因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2
19
作者 曹志勇 丁妹 +3 位作者 朱连海 李新玲 汪涵 朱向阳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1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24 h内发生不明原因早期神经功能恶化(unexplained 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Unexplained END)后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月于... 目的探讨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24 h内发生不明原因早期神经功能恶化(unexplained 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Unexplained END)后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月于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神经内科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并在静脉溶栓时间窗内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后24 h内发生不明原因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患者,根据是否应用替罗非班进行干预分为应用替罗非班干预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2组患者在干预后第24 h、第7 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于出院后第90 d应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对所有患者的生活能力恢复情况进行评估,以mRS评分较出院时>2分为预后不良,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住院期间评估所有患者是否存在出血转化,出院后90 d是否存在死亡病例。结果共纳入73例经静脉溶栓后发生不明原因END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男53(72.6%)例,女20(27.4%)例,平均年龄(63.33±4.53)岁,治疗组31(42.5%)例,对照组42(57.5%)例。治疗组在干预后的第24 h和第7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出院后90 d预后良好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出现2例出血转化,2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对于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所出现的END及时应用替罗非班进行干预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脑梗死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替罗非班 预后
原文传递
腔隙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燕 朱向阳 +2 位作者 王天乐 黄怀宇 丁妹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6年第4期224-227,共4页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临床及其影像学特征。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8月-2015年9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有无CMBs将患者分为有CMBs组(39...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临床及其影像学特征。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8月-2015年9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有无CMBs将患者分为有CMBs组(39例)和无CMBs组(81例),比较2组间基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及影像学特点是否存在差异,并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MB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2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合并CMBs39例(32.5%),其中2组年龄(t=6.373,P〈0.001)、高血压病(x^2=5.385,P=0.02)、高尿酸(x^2=4.474,P=0.04)、腔隙性脑梗死数目(t=8.773,P〈0.001)以及脑白质疏松程度评分(t=7.964,P〈0.00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腔隙性脑梗死数目以及脑白质疏松程度评分是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生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CMBs发生与年龄、高血压病、腔隙性脑梗死数目以及脑白质疏松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脑微出血 磁敏感加权成像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