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凝土结构建筑物抗震加固强度测试仿真 被引量:22
1
作者 丁声荣 霍艳华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29-432,共4页
对混凝土结构建筑物进行加固强度测试能够有效预防地震中建筑物的坍塌,减少地震中的人员伤亡数量以及经济损失。在进行建筑物的强度测试时需要计算出混凝土的摩擦力和压力,得到测试所需综合抗震指数。传统测试方法先计算出峰值地震加速... 对混凝土结构建筑物进行加固强度测试能够有效预防地震中建筑物的坍塌,减少地震中的人员伤亡数量以及经济损失。在进行建筑物的强度测试时需要计算出混凝土的摩擦力和压力,得到测试所需综合抗震指数。传统测试方法先计算出峰值地震加速度,实现对混凝土结构建筑抗震加固强度测试,但未得出加固后的综合抗震指数,导致测试准确度差的问题。提出基于有限元的混凝土结构建筑物抗震加固后的强度测试模型,先将扩展有限元理论和其子模型技术相融合,给出混凝土材料内裂纹萌生、扩展和最终的破坏形式,多面性角度出发计算混凝土结构建筑顶板、底板和侧墙等各部分的质量,给出地震土摩擦力和压力,得到加固后的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受剪承载力,依据计算通用数值分析软件的验证算例,表明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可以为混凝土结构建筑抗震设计提供有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结构建筑 强度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强度预测的混合神经网络模型 被引量:3
2
作者 丁声荣 霍艳华 姜新佩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8-191,共4页
针对由于混凝土配方的多样性,直接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对其进行强度预测存在精度差和收敛差的缺点,采用多种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混凝土强度预测的混合神经网络模型。模型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过程:(1)建立混凝土强度影响参... 针对由于混凝土配方的多样性,直接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对其进行强度预测存在精度差和收敛差的缺点,采用多种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混凝土强度预测的混合神经网络模型。模型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过程:(1)建立混凝土强度影响参数样本数据库;(2)利用自组织神经网络对样本数据分类;(3)以混凝土原材料和制作工艺为输入参数,混凝土最终性能为输出参数,训练双并联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强度预测 自组织神经网络 双并联神经网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增加聚合物加固混凝土结构的研究与发展 被引量:7
3
作者 丁声荣 姜新佩 李彦军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05年第4期36-38,共3页
碳纤维加固是一项正在发展的新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介绍了碳纤维增加聚合物的性能以及其加固机理,概述了该技术加固混凝土结构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结合发展情况,分析了碳纤维加固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该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 聚合物 研究与发展 碳纤维加固技术 发展前景 加固机理 发展方向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未确知—AHP综合评估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丁声荣 霍艳华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58,共4页
根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包含众多未确知性的特点,选择最能影响结构耐久性的因素作为评估指标,定义了指标未确知测度以及指标对确定构件耐久性等级所起作用大小的指标分类权重,建立了构件耐久性未确知综合评估系统;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 根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包含众多未确知性的特点,选择最能影响结构耐久性的因素作为评估指标,定义了指标未确知测度以及指标对确定构件耐久性等级所起作用大小的指标分类权重,建立了构件耐久性未确知综合评估系统;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构件对整体结构耐久性的重要性权重。建立了未确知综合评估系统与AHP相结合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模型。应用实例表明,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 耐久性 未确知测度 综合评估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建筑承重柱载荷风险准确评估仿真 被引量:3
5
作者 丁声荣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49-352,共4页
对建筑承重柱载荷风险的准确评估,能够有效提升建筑的整体质量。对承重柱载荷风险的评估,需要构建承重柱承压的评估矩阵,计算承重柱承压的关联函数,完成对承重柱载荷风险的评估。传统方法确定承重柱承压权重的非充分客观性建立承重柱载... 对建筑承重柱载荷风险的准确评估,能够有效提升建筑的整体质量。对承重柱载荷风险的评估,需要构建承重柱承压的评估矩阵,计算承重柱承压的关联函数,完成对承重柱载荷风险的评估。传统方法确定承重柱承压权重的非充分客观性建立承重柱载荷风险评估模型,但忽略了计算承重柱承压的关联函数,导致评估精度偏低。提出基于关联度的装配式建筑承重柱载荷风险评估方法,首先对装配式建筑承重柱承压的每个评估指标分别进行综合评估和权重分配;其次构建承重柱承压的新因素集合和评估矩阵,推理出更多层次的重柱承压的模糊综合评估结果;最后依据评估结果,计算承重柱承压的关联值、关联函数和待评物元各等级的关联度,实现承重柱承压的风险等级评估。仿真结果证明,利用上述方法能够提高装配式建筑承重柱承压的风险评估准确度,为提高建筑的整体质量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承重柱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加载条件下单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抗压能力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丁声荣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5-148,共4页
地震对人类的危害极大,在多震地区建筑平面布置要灵活,因此选择更多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于是,文中为提高框架抗压能力,提出了有效的框架梁柱设计合理控制地震破环顺序的方法,即"强柱弱梁"的设计策略。首先,详细分析... 地震对人类的危害极大,在多震地区建筑平面布置要灵活,因此选择更多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于是,文中为提高框架抗压能力,提出了有效的框架梁柱设计合理控制地震破环顺序的方法,即"强柱弱梁"的设计策略。首先,详细分析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构件和框架的延性情况,研究延性较好的梁、柱构件配筋要求和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利用比较梁柱延性的方式,取得梁柱截面抗弯刚度的控制条件,再运用力学模型推演出关于梁柱线刚度比的限制理论方程,从而达到混凝土框架抗压能力提高的目的;其次,快速加载前提下,设计并制作出3个单层钢筋混凝土框架试件,假定在改变框架试件配筋率及框架试件梁截面积时保持框架试件柱截面积不变,利用该实验证明了通过增加试件配筋率和减小梁柱线刚度比的方式能够增强框架的屈服强度以及增加延性系数,进而充分证明了"强柱弱梁"设计策略对混凝土框架抗压能力有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 屈服强度 抗压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的强度预测及其配合比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丁声荣 余巍伟 《山西建筑》 2008年第34期1-2,共2页
针对混凝土配方数据构成的复杂性,应用聚类分析原理对样本数据进行自身特性分析,建立了混凝土双并联神经网络模型,在配合比优化设计时采用了模拟退火算法,通过实例验证获得了较好的精度。
关键词 聚类分析 双并联神经网络 混凝土强度预测 模拟退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构造对结构耐久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丁声荣 《住宅与房地产》 2015年第28期58-,共1页
在我国建筑行业迅猛发展的今天,有越来越多的问题出现且不容忽视。特别是结构的耐久性,其是建筑构造中最关键部分。可是由于建筑企业相关人员对结构耐久性的认识还不到位,造成出现问题时,都是单凭以往经验来进行弥补,而缺乏结构耐久性... 在我国建筑行业迅猛发展的今天,有越来越多的问题出现且不容忽视。特别是结构的耐久性,其是建筑构造中最关键部分。可是由于建筑企业相关人员对结构耐久性的认识还不到位,造成出现问题时,都是单凭以往经验来进行弥补,而缺乏结构耐久性方面的理论研究。文章就建筑构造对结构耐久性的影响加以分析探讨,希望能为日后建筑行业更加良性的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耐久性 建筑构造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枚举法的大型裂缝建筑加固优化方法研究与仿真
9
作者 丁声荣 霍艳华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8-111,共4页
以往对大型裂缝建筑的震害预测及抗震加固,通常分析加固薄弱建筑单元,或者加固成本最低化为目标,没有对裂缝建筑体的服务水平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正交枚举法的大型裂缝建筑加固优优化方法,依据大型裂建筑体的功能要求和抗震特征,将单... 以往对大型裂缝建筑的震害预测及抗震加固,通常分析加固薄弱建筑单元,或者加固成本最低化为目标,没有对裂缝建筑体的服务水平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正交枚举法的大型裂缝建筑加固优优化方法,依据大型裂建筑体的功能要求和抗震特征,将单元抗震可靠度以及震后各裂缝建筑段压力作为限制规范,确保震后裂缝建筑系统压力总降幅度最低化,并将总体裂缝建筑体固化投入最小化当成数学模型的优化目标,采用建筑单元可靠度变量的离散性,塑造了大型裂缝建筑加固优化模型,利用正交枚举法进行简化计算,实现大型裂缝建筑的加固优化求解。实验结果说明,所提方法实现了裂缝建筑的固化优化,并且具有较高的可靠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裂缝 建筑加固 优化方法 正交枚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布预应力施加装置改进设计研究
10
作者 丁声荣 刘丽娜 《山西建筑》 2008年第33期34-35,共2页
对原有碳纤维布施加装置进行了分析,归纳了其施工中存在的缺点,针对其缺点对装置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装置能有效克服原有装置的缺点,达到了较好的张拉效果,改进后的装置不需要经过任何改进即可用于现场施工,最后指出了该装置在施工中的... 对原有碳纤维布施加装置进行了分析,归纳了其施工中存在的缺点,针对其缺点对装置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装置能有效克服原有装置的缺点,达到了较好的张拉效果,改进后的装置不需要经过任何改进即可用于现场施工,最后指出了该装置在施工中的注意事项,从而推广该装置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布 预应力施加装置 改进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高层建筑改造加固设计中的问题
11
作者 丁声荣 《现代国企研究》 2015年第20期152-,共1页
基于以往高层建筑改造加固设计中的问题,文章以实际改造工程为例,阐述了其中会出现的问题,并分析了具体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高层建筑 改造加固设计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预应力钢带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柱的受力性能试验
12
作者 丁声荣 《建筑技术开发》 2017年第1期33-34,共2页
针对钢筋混凝土梁柱在预应力钢带加固后的受力性能试验,按相关标准开展试验,并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形成数据表格及关系曲线,得出预应力钢带加固能有效提升钢筋混凝土梁承载力、提升钢筋混凝土柱延性与耗能水平的结论。
关键词 预应力钢带加固 钢筋混凝土梁柱 受力性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布加固闸墩承载力计算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姜新佩 党承华 +1 位作者 丁声荣 邓子辰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1-93,共3页
参考《水工建筑物结构设计规范》(SL/T191—96)弧形闸门支座的闸墩计算公式,提出了碳纤维布加固闸墩局部受拉的承载力实用计算公式,通过工程实例验证本公式是可行的。采用碳纤维布加固闸墩,取得了显著的加固效果。
关键词 闸墩 加固 碳纤维布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混凝土强度预测的双并联前向神经网络模型 被引量:2
14
作者 姜新佩 邓子辰 +1 位作者 丁声荣 田新志 《建筑施工》 2006年第4期304-305,315,共3页
为了预测混凝土强度,在分析普通混凝土的28d强度的影响基础上,建立了混凝土强度预测的双并联前向神经网络模型,介绍了双并联前向神经网络模型的计算过程及其学习方法。通过编程用计算机对混凝土强度预测进行了仿真模拟,结果与鲍罗米公... 为了预测混凝土强度,在分析普通混凝土的28d强度的影响基础上,建立了混凝土强度预测的双并联前向神经网络模型,介绍了双并联前向神经网络模型的计算过程及其学习方法。通过编程用计算机对混凝土强度预测进行了仿真模拟,结果与鲍罗米公式计算结果比较表明预测精度高,模型可靠。通过与BP网络模型比较发现双并联前向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好的收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并联前向神经网络 混凝土强度 预测 线性-非线性模型 网络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外伸梁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新佩 丁声荣 +1 位作者 焦峰华 邓子辰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29-32,共4页
碳纤维材料加固是一种正在发展中的新技术,国内外学者根据各自的试验成果,提出了各种承载力计算方法,但在加固钢筋混凝土外伸梁的理论研究及工程实例尚未见到。本文用碳纤维布加固10根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和4根钢筋混凝土外伸梁,通过试验... 碳纤维材料加固是一种正在发展中的新技术,国内外学者根据各自的试验成果,提出了各种承载力计算方法,但在加固钢筋混凝土外伸梁的理论研究及工程实例尚未见到。本文用碳纤维布加固10根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和4根钢筋混凝土外伸梁,通过试验研究了碳纤维布加固外伸梁在荷载作用下的挠度、强度、应力情况,将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的计算方法是正确的,经过碳纤维布加固的钢筋混凝土外伸梁,其承载能力较未加固梁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加固 钢筋混凝土外伸梁 碳纤维布 挠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