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机在超长心肺复苏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心肺复苏术,观察组给予心肺复苏机复苏。比较两...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机在超长心肺复苏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心肺复苏术,观察组给予心肺复苏机复苏。比较两组有效率、收缩压、血氧饱和度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复苏有效率、出院率为35.0%、22.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血氧饱和度分别为(93.0±6.4)mm Hg(1 mm Hg=0.133 k Pa)和(91.3±7.0)%,显著性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2±6.5)mm Hg和(77.5±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肺复苏机能保证恒定、连续、力量不变的按压,从而有效改善患者循环支持效率,提高心肺复苏有效率以及出院率,此方法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和应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机在超长心肺复苏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心肺复苏术,观察组给予心肺复苏机复苏。比较两组有效率、收缩压、血氧饱和度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复苏有效率、出院率为35.0%、22.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血氧饱和度分别为(93.0±6.4)mm Hg(1 mm Hg=0.133 k Pa)和(91.3±7.0)%,显著性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2±6.5)mm Hg和(77.5±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肺复苏机能保证恒定、连续、力量不变的按压,从而有效改善患者循环支持效率,提高心肺复苏有效率以及出院率,此方法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和应用。